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9)
2023(13033)
2022(11522)
2021(10696)
2020(8997)
2019(20764)
2018(20855)
2017(40586)
2016(21766)
2015(24411)
2014(24349)
2013(24322)
2012(22605)
2011(20323)
2010(20345)
2009(18662)
2008(17750)
2007(15437)
2006(13689)
2005(11974)
作者
(62566)
(52093)
(51720)
(49332)
(33378)
(24934)
(23508)
(20387)
(19841)
(18449)
(17816)
(17666)
(16627)
(16484)
(16129)
(15757)
(15415)
(15223)
(14948)
(14844)
(12984)
(12806)
(12492)
(11935)
(11734)
(11529)
(11464)
(11213)
(10419)
(10058)
学科
(107012)
经济(106922)
管理(60519)
(54882)
(45748)
企业(45748)
方法(42707)
数学(37304)
数学方法(36939)
地方(25994)
(23675)
中国(23383)
(22002)
业经(20883)
(20798)
(19668)
贸易(19655)
(19008)
(16168)
农业(15616)
地方经济(15346)
(14766)
环境(14681)
理论(14665)
(12792)
金融(12789)
(12773)
财务(12713)
财务管理(12692)
技术(12534)
机构
大学(311964)
学院(309613)
(131732)
经济(129038)
管理(122736)
理学(106531)
研究(106236)
理学院(105302)
管理学(103556)
管理学院(102994)
中国(77975)
(66213)
科学(65025)
(56540)
(52855)
研究所(48311)
中心(47575)
(46425)
财经(45946)
业大(44930)
(44871)
北京(41841)
(41675)
(41065)
师范(40708)
经济学(40446)
(38855)
经济学院(36242)
(36222)
农业(36074)
基金
项目(212628)
科学(166987)
研究(156135)
基金(154216)
(133553)
国家(132465)
科学基金(114068)
社会(98705)
社会科(93533)
社会科学(93505)
基金项目(82662)
(82342)
自然(73909)
自然科(72110)
自然科学(72095)
自然科学基金(70800)
教育(70662)
(68818)
资助(63869)
编号(63276)
成果(50841)
重点(47276)
(46874)
(45986)
(43451)
课题(43266)
创新(40567)
教育部(40415)
科研(40324)
国家社会(40270)
期刊
(148472)
经济(148472)
研究(94940)
中国(53982)
学报(47238)
管理(45137)
科学(44296)
(41750)
(41451)
大学(35916)
学学(33813)
教育(30889)
农业(28858)
技术(27263)
(25266)
金融(25266)
经济研究(24509)
财经(22648)
业经(22367)
问题(19743)
(19459)
技术经济(16449)
图书(16379)
理论(15314)
(15110)
现代(14327)
(14316)
科技(14242)
资源(14116)
实践(13788)
共检索到455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光  
随着港口经济圈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步向外扩散,以港口为原点、港口城市为轴心,形成了以港口核心圈层、辐射圈层和影响圈层的结构。应从地理区位、港口定位、城市站位、政策到位等多个视角解读港口经济圈的必备条件,从基础条件、港口产业、运输体系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港口经济圈圈层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光  
随着港口经济圈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步向外扩散,以港口为原点、港口城市为轴心,形成了以港口核心圈层、辐射圈层和影响圈层的结构。应从地理区位、港口定位、城市站位、政策到位等多个视角解读港口经济圈的必备条件,从基础条件、港口产业、运输体系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港口经济圈圈层结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科  
近年来,宁波市金融系统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为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动力。本文以分析宁波市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主线,以金融支持对港口经济圈发展作用和效果的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如何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和推动港口经济圈建设和发展为目的展开系统性研究。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在支持港口、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宁波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科  
近年来,宁波市金融系统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为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动力。本文以分析宁波市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主线,以金融支持对港口经济圈发展作用和效果的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如何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和推动港口经济圈建设和发展为目的展开系统性研究。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在支持港口、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宁波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文伟  牟敦果  
宁波—舟山港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与上海港合成犄角之势。文章使用港口腹地划分的最小运输成本法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下连云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福州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腹地划分,确定了宁波—舟山港的腹地。并根据宁波—舟山港口和腹地的特点,提出了港口发展要加强对港口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加强内陆港服务建设、扩大港口腹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井国  钟昌标  
以宁波港为例,首先选取宁波、杭州、温州3个腹地城市进行分析,以集装箱吞吐量和直接腹地综合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来研究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关系。综合工业总产值是由这3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的加权和计算而得,权重由相对引力模型确定。实证分析表明,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腹地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发展存在着不太明显的正向推动效应,而港口的发展则对腹地经济增长存在着很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任祥  
区域内港口群一体化资源整合是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趋势,我国正处于探索之中。通过对国际上流行的港口资源整合模式分析,认为地主港模式(landlord port model)较适合我国不同行政区划的港口资源整合。以宁波—舟山港为例,提出了地主港模式下的资源整合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查志强  
通过对宁波、舟山两港的港口资源条件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加快开发利用两港的历史性机遇及迫切性。针对目前两港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潜在的弊端,就建设宁波—舟山联港的若干问题提出构想,并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  兰艳泽  陈臻  
基于文献,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圈城市之间合作的困境:合作主体间合作动机难以协调一致、理论(或政策)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实践中合作内聚力得不到提升。进一步,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圈港口城市合作的经济基础、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发展基础、制度基础。研究认为,要推动北部湾经济圈港口城市的有效合作、发挥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作用、完善沿海发展轴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可借鉴"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采取"多中心、少层级、网络化"城市间合作委员会的合作模式,通过法律化的协调机制和扁平化、高效率的合作模式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港口相关产业、滨海旅游业等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俊敏  彭勃  
随着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港口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港口之间的相互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港口可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以此为背景,本文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等几个主要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根据港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涵盖港口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在内的五大方面港口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港口综合发展进行深入透彻的实证分析。简单分析各大港口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并针对宁波-舟山港提出了实质性的发展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万必能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圈。本文从广东省湛江、茂名、阳江三地的区位特点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出发,分析构建"湛茂阳"临港经济圈的基础和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统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水平、抱团发展和错位发展相结合、提升区域金融合作和服务水平等加快构建"湛茂阳"临港经济圈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根年  许紫岳  舒季君  陈国亮  徐维祥  
跨区域空间连续性视角研究"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借用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观察样本城市"四化同步"与否的"二元离散"属性(1-同步,0-异步),并构建Probit二元离散模型,以中国287个地级以上样本城市"四化同步"的概率大小识别跨区域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空间边界优序组织。研究发现:1地级市四化中各化发展偏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明显收敛态势,并体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效应;2"问题区域"和"区域问题"普遍存在,虽"四化同步"发展城市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在胡焕庸线(黑河—腾冲)西北侧"四化同步"发展城市仅零星呈现,成为突出的"问题区域",而总体上表现出来的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一些城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3"四化同步"发展城市密集区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涟漪的圈层空间结构特征,而异质性大国区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差异性主宰不同层级"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的地理分布,并与当今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有惊人的吻合;4"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有利于特定区域分工更趋合理、一体化程度更高、空间效率得以提升的聚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结果所隐含的政策含义显而易见,以异质性大国不同区域涌现的不同层级"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为基础形成的特定区域聚集经济圈,并表现出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