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5)
2023(9759)
2022(8758)
2021(8198)
2020(7092)
2019(17018)
2018(16976)
2017(31969)
2016(18148)
2015(20787)
2014(20932)
2013(20983)
2012(19958)
2011(17991)
2010(18344)
2009(17195)
2008(17412)
2007(15863)
2006(13842)
2005(12247)
作者
(55098)
(46074)
(45907)
(43723)
(29285)
(22598)
(21256)
(18211)
(17453)
(16667)
(15915)
(15674)
(14805)
(14534)
(14449)
(14393)
(14281)
(13589)
(13481)
(13389)
(11662)
(11512)
(11195)
(10580)
(10532)
(10293)
(10240)
(10164)
(9491)
(9311)
学科
(76104)
经济(76032)
管理(49080)
(43005)
方法(34164)
(33800)
企业(33800)
数学(30080)
数学方法(29670)
(21864)
地方(21586)
(18564)
中国(18462)
(18007)
贸易(17999)
(17331)
(16568)
环境(15206)
业经(14520)
农业(14418)
(13639)
(12425)
理论(11420)
资源(11333)
(11037)
地方经济(10598)
(10568)
(9867)
财务(9833)
财务管理(9798)
机构
大学(261348)
学院(259948)
(100184)
经济(97733)
管理(96386)
研究(92025)
理学(82158)
理学院(81031)
管理学(79330)
管理学院(78831)
中国(68965)
科学(61627)
(59918)
(49764)
(48997)
(44917)
研究所(44881)
(44242)
中心(43176)
业大(42898)
农业(39339)
北京(37746)
(37439)
师范(37052)
财经(34922)
(33318)
(33300)
(31339)
(30305)
师范大学(29878)
基金
项目(173990)
科学(134038)
研究(124151)
基金(122230)
(107836)
国家(106941)
科学基金(89580)
社会(75025)
社会科(70856)
社会科学(70825)
(70210)
基金项目(65592)
自然(59556)
(59092)
自然科(57889)
自然科学(57868)
自然科学基金(56780)
教育(56298)
编号(51220)
资助(50954)
成果(41753)
重点(40005)
(38764)
(37413)
课题(36139)
(34576)
科研(33681)
计划(33298)
创新(32484)
大学(31389)
期刊
(114378)
经济(114378)
研究(71619)
中国(54177)
学报(46377)
(43461)
科学(40637)
(35321)
大学(33299)
管理(31781)
学学(30839)
农业(29718)
教育(28201)
技术(23181)
(20091)
金融(20091)
业经(18739)
资源(17932)
(17226)
财经(16506)
经济研究(16440)
图书(16335)
问题(15988)
(14206)
(13791)
(13747)
技术经济(13281)
统计(13150)
科技(12069)
(11974)
共检索到39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传胜  孙小伍  李建海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研究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并引进了GIS手段。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岸线评价分为质量分等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3种类型,概括为评价单元的划分、单项指标的评价和综合质量分等3个步骤。之后,论文以自然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武汉市域长江干流岸线的建港自然条件评价的实例,系统探索了运用GIS方法评价岸线资源的一般程序,将其分为:数据准备、建立数据库、评价实施、成果输出4个步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朱红云  
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查清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分类长度,采用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和岸前航道水域宽度等指标对岸线资源进行分等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优良岸线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优良岸线资源分布集中且具有良好的城镇依托和通达条件、发达的腹地经济,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开发条件十分优越。通过港口综合实力指数的计算,评价了苏州港在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群中的地位,明确了苏州港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核心配套港、长江流域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长江中上游大宗散货、件杂货中转港、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配套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苏州段岸线开发、港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段学军  
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是重要的生命线。地处水陆交错带的长江岸线,不仅要承担多种功能,而且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实际情况,文章通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对其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对岸线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对岸线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是将港口开发作为影响岸线生态系统的外来干扰,综合考虑岸线承担的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取水质敏感性、河势稳定性、景观美学等3个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雁  
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沈阳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生成生态敏感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宝武  张远景  秦可娜  肖一夫  
统筹兼顾生态系统稳定发展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是今后城乡建设的必然方向。以黑瞎子岛为研究区,选取地形地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环境缓冲区、动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5个评价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叠加法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研究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用地布局多情景策略。研究表明:(1)研究区分为高级、中高级、中级和低级四级生态敏感区,其中,高级和中高级生态敏感区占全区面积总和的80%以上;(2)根据发展方向及时序的调整,提出三种不同情景模式下的黑瞎子岛用地开发策略:情景一以生态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界限,将黑瞎子岛的生态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情景二兼顾黑瞎子岛的生态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国华   杨赟   张程   陆洋洋  
科学客观地评估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水平,是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的基础。基于DPSIR模型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各指标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原理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Moran’s I、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对长江江苏段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总体等级为较低风险,风险较高的区域分布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栖霞区,以及苏州沿江区域入海口一带;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组团特征,热点区分布于南京与仪征、镇江邻接区域,以及南通崇川区与苏州市辖区的环长江入海口区域,这些区域是未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管控的重点区域;最后基于风险评估结果,从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加大岸线监管力度、加强岸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管理保护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朱红云  万荣荣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芬  夏昕鸣  周兰兰  黄绍霖  
采用环境质量分区指数方法,运用GIS技术及当地统计数据,对长江中游地区节点城市荆门市的生物丰度、植被盖度、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指数等进行分析,定量化评估城市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荆门市东宝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但土地胁迫指数较高,掇刀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钟祥市(县级市)的污染负荷指数较高,水土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沙洋县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指出各区优先治理的生态敏感因素,为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辉  刘小凤  杨云峰  
以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基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选择11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生成单个评价因子生态敏感性图,再通过加权叠加法获得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布图。同时分析评价生态旅游项目的特点。最后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和生态旅游项目的分析评价进行科学的生态旅游项目布局,试图为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项目布局提供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陈雯  朱红云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定量获取是长江岸线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岸前水域宽度以及岸线陆域宽度作为评价因子,在GIS支持下,应用叠加分析与格网分析等技术方法,定量评价岸前水深和岸前水域宽度,对其中的技术环节作了详细说明;应用分形理论,对江苏长江段岸线以及可能影响岸线稳定性的岛屿进行了分形分维数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多时相的卫星影像以及一些辅助资料来判断局部岸线的稳定性。在对4个单项因子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获取岸线的综合评价单元,应用因子赋分的方法对每一单元岸线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玮辰  曹有挥  吴威  郭嘉颖  
长江岸线资源是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其处于水陆交界地带有着无法替代的生态价值。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相关数据资料汇总分析现代化航运组成之一的集装箱港口岸线利用格局,探究其对生态保护岸段的影响及成因,讨论如何合理组织港口岸线以实现绿色发展。长江集装箱港口岸线规模研究时段内大幅提升,上中下游分别形成各自较为密集的分布区域,集装箱港口更替以小型减量为主并将增量重心向大中型倾斜;港口岸线利用持续增长加速对保护岸段侵占,中小型港口为最主要占用类型,部分既有港口因所在城市大部分可利用岸段位于保护区内而留存;集装箱港口开发利用与保护间关系演变存在阶段性,岸线资源管理缺乏统筹协调,两者间冲突不可避免并已大量发生,但研究时段内港口扩张逐渐放缓、矛盾出现缓和,今后需更细致进行港口开发与岸线保护工作,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