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7)
- 2023(14186)
- 2022(11554)
- 2021(10826)
- 2020(8727)
- 2019(19751)
- 2018(18890)
- 2017(35679)
- 2016(18907)
- 2015(21163)
- 2014(20389)
- 2013(20302)
- 2012(18940)
- 2011(17198)
- 2010(16912)
- 2009(15556)
- 2008(15347)
- 2007(13549)
- 2006(11801)
- 2005(10219)
- 学科
- 济(82859)
- 经济(82778)
- 管理(52691)
- 业(49868)
- 方法(38706)
- 企(37301)
- 企业(37301)
- 数学(34612)
- 数学方法(34437)
- 贸(27823)
- 贸易(27809)
- 易(27101)
- 农(26196)
- 中国(25900)
- 财(19311)
- 业经(17538)
- 农业(16240)
- 地方(16216)
- 制(14638)
- 学(13490)
- 出(13176)
- 融(13081)
- 金融(13080)
- 银(12884)
- 银行(12850)
- 环境(12732)
- 行(12345)
- 技术(11967)
- 关系(11034)
- 务(10826)
- 机构
- 大学(270995)
- 学院(270114)
- 济(123667)
- 经济(121746)
- 管理(101982)
- 研究(96459)
- 理学(88677)
- 理学院(87703)
- 管理学(86556)
- 管理学院(86067)
- 中国(74039)
- 京(56370)
- 科学(55714)
- 财(53536)
- 农(48959)
- 所(47744)
- 研究所(43592)
- 中心(43389)
- 财经(43320)
- 业大(40990)
- 经济学(39955)
- 经(39924)
- 农业(38883)
- 江(37989)
- 经济学院(36425)
- 北京(35588)
- 院(35071)
- 范(32945)
- 财经大学(32549)
- 师范(32497)
- 基金
- 项目(185758)
- 科学(146844)
- 基金(137890)
- 研究(134220)
- 家(122124)
- 国家(121127)
- 科学基金(102794)
- 社会(89588)
- 社会科(85175)
- 社会科学(85155)
- 基金项目(72068)
- 省(69565)
- 自然(64920)
- 自然科(63460)
- 自然科学(63438)
- 自然科学基金(62393)
- 教育(61276)
- 划(59718)
- 资助(55922)
- 编号(51154)
- 部(42847)
- 重点(42513)
- 发(41007)
- 成果(40769)
- 创(39409)
- 国家社会(38748)
- 教育部(36962)
- 创新(36930)
- 课题(36252)
- 科研(35909)
- 期刊
- 济(129128)
- 经济(129128)
- 研究(80427)
- 中国(52744)
- 学报(44882)
- 农(44819)
- 科学(40432)
- 财(38443)
- 管理(36459)
- 大学(34435)
- 学学(32591)
- 农业(31040)
- 教育(26084)
- 融(25818)
- 金融(25818)
- 经济研究(23664)
- 贸(22671)
- 财经(21712)
- 业经(21227)
- 技术(21167)
- 国际(19827)
- 经(18790)
- 问题(18528)
- 业(17414)
- 世界(16019)
- 商业(13252)
- 技术经济(12927)
- 版(12644)
- 科技(11980)
- 统计(11438)
共检索到402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军 鄢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港口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运输通道、国际物流链上的关键节点、全球运输网络体系的重要枢纽,在国际贸易物流和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为中国与东盟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可基于东盟主要国家2007—2014年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引力模型的贸易效应测度和分解两步法,分别从水产品总体和分类产品两个维度测算港口基础设施贸易效应,进而分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对双边水产品总体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孙艺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给对外贸易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出发,在贸易环节、竞争条件与要素流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对外贸易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互联网应用水平而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过程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对外贸易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环节的组织与要素流动的加速两个方面更为突出。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升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长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城市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城市异质性,尤其是2012年以后这一正向作用得到明显强化,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一正向激励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升级 技术扩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美云 谷阳
基于2008—2022年RCEP成员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并且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新型基础设施与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迅速,网络用户量及教育研发投入力度具有明显或一定优势,新型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及提供的相关服务具有明显或一定劣势。中国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及深化与RCEP伙伴国相关领域的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颖 李维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为此,基于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2)从中国对东道国出口来看,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出口推动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公路与航空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中国自东道国进口来看,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较小;(3)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4)交互项分析发现东道国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改善对港口与航空基础设施及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对航空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公路基础设施改善对铁路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荷芬 马淑琴 徐英侠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将基础设施投入引致的要素积累效应纳入H.Oniki和H.Uzawa(1965)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广义基础设施投入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理论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对80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及其分群组在199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通、能源和通讯等经济性基础设施变量与服务贸易结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基础设施变量中,研发基础设施具有正向作用,医疗、教育和环保基础设施却呈负向作用,同时研发、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变量均有显著的滞后效应;进口贸易有利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而FDI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作用不显著。对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宁陆 米加 董程
<正>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目前有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0个成员国,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贸易伙伴。那么,近年来我国和东盟水产品贸易总体变化趋势如何?我国自东盟哪些成员国进口哪些产品?对东盟哪些成员国出口哪些产品?我国和东盟在贸易方式上又有什么特点呢?1 东盟是我国最大的水产品贸易伙伴近年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明涛 谢建国
运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合并数据,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外生冲击事件,实证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FTA)引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非核心产品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通过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企业生产率、国家类别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降低了出口价格,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具有“物美价廉”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娣
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已成为拉动双边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验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实证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改善对提高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强。据此,建议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重要促进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通信互联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金融合作,以能源发展推动贸易合作深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郭宏宇 竺彩华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通信、能源三大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东盟各国间存在贸易边界效应,程度较小,在3.51-9.52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贸易效率,有利于减少市场分割,从而降低贸易的边界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琦 王琴梅
发展数字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可对我国数字贸易乃至出口贸易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出口贸易绩效,利用LSDV估计法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理。根据特征事实,样本期内,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基本呈逐年递增态势,仅2021年出现小幅下滑,且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区均值呈阶梯状分布,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出口贸易绩效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呈上下波动态势,地区均值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递减态势,省份均值在东部地区普遍较高,在西部地区普遍较低,且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差异大小不同,东部地区差异最大,西部地区差异其次,中部地区差异最小。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出口贸易绩效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强于在东部地区,在2002—2011年不显著,在2012—2021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融合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促进出口贸易绩效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其提升作用增强。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贸易基础;缩小数字基础设施地区差异,释放数字贸易红利;拓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驱动数字贸易高效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许伟 胡冰川
自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中国对新加坡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新加坡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点国家,因此研究中国对新加坡水产品出口的动态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选取2003—2017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水产品方面的有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定量分析中国对新加坡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情况。研究表明:伴随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中国与新加坡之间水产品贸易规模逐渐增加;中国对新加坡水产品出口结构与新加坡进口结构不匹配尤为明显;中国水产品综合竞争力低于日本、美国、挪威等国家,在新加坡水产品市场上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以及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国037类深度加工水产品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水产品 出口增长 CMS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琛 谭向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琛 车斌
文章首先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形势给出了宏观上的判断:一方面中国水产品出口在世界水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趋攀升;另一方面却频繁遭受不断升级的非关税壁垒。文章通过大量分析指出:中国水产品出口频频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大幅增长所导致的国际水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最后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减少贸易摩擦的一条有效途径,并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相应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董银果 姜盼
乌拉圭回合以来,SPS措施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来自中国山东、浙江和福建3省26家水产品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50%的水产品企业受到SPS措施冲击,尤其是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影响最大。来自日本的SPS对企业冲击最大。大型企业受到的冲击大于中型和小型企业,内资企业受到的影响略大于外资企业。中国水产品受阻于SPS措施的原因,既有国外标准的歧视性、国内外标准差异过大、信息不对称等直接和外在因素,也有中国水产养殖的质量安全水平较低这一根本原因。应对SPS措施短期内以提供信息及技术支持为主,长期则必须改变中国水产品的生产方式和实施过程管理。
关键词:
SPS 水产品 出口贸易 调研 农药残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区资源错配与交通基础设施: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与异质性——来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经验证据
跨境电商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贸易成本——以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为例
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吗——来自东来自东、中、西部的经验证据
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来自外太空的经验证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转型升级——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家庭旅游消费——来自“高铁县”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