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0)
- 2023(12713)
- 2022(11258)
- 2021(10465)
- 2020(8739)
- 2019(20192)
- 2018(20329)
- 2017(39326)
- 2016(21201)
- 2015(23975)
- 2014(23923)
- 2013(23848)
- 2012(22130)
- 2011(20005)
- 2010(19994)
- 2009(18352)
- 2008(17428)
- 2007(15015)
- 2006(13346)
- 2005(11621)
- 学科
- 济(104623)
- 经济(104525)
- 管理(58788)
- 业(52865)
- 企(43748)
- 企业(43748)
- 方法(41668)
- 数学(36287)
- 数学方法(35948)
- 地方(25198)
- 农(23082)
- 中国(22302)
- 学(22012)
- 业经(20179)
- 贸(19695)
- 贸易(19686)
- 财(19168)
- 易(19031)
- 农业(15434)
- 地方经济(14927)
- 环境(14628)
- 和(14563)
- 理论(14410)
- 制(14344)
- 技术(12283)
- 融(12068)
- 金融(12065)
- 划(11717)
- 务(11575)
- 财务(11515)
- 机构
- 大学(305265)
- 学院(302926)
- 济(127587)
- 经济(124932)
- 管理(120324)
- 理学(104514)
- 研究(104007)
- 理学院(103278)
- 管理学(101544)
- 管理学院(101010)
- 中国(75608)
- 京(64878)
- 科学(64135)
- 财(54324)
- 所(51987)
- 研究所(47550)
- 农(46390)
- 中心(46022)
- 业大(44708)
- 财经(44250)
- 江(43434)
- 北京(40927)
- 范(40606)
- 师范(40299)
- 经(40114)
- 经济学(38829)
- 院(37919)
- 农业(36199)
- 州(35367)
- 经济学院(34767)
- 基金
- 项目(208354)
- 科学(163442)
- 研究(152775)
- 基金(151108)
- 家(130980)
- 国家(129905)
- 科学基金(111608)
- 社会(96473)
- 社会科(91336)
- 社会科学(91311)
- 基金项目(81226)
- 省(80465)
- 自然(72506)
- 自然科(70717)
- 自然科学(70703)
- 自然科学基金(69421)
- 教育(69026)
- 划(67493)
- 编号(62345)
- 资助(62229)
- 成果(49885)
- 重点(46156)
- 部(45848)
- 发(44982)
- 创(42654)
- 课题(42419)
- 创新(39758)
- 教育部(39456)
- 科研(39444)
- 国家社会(39225)
- 期刊
- 济(144239)
- 经济(144239)
- 研究(91829)
- 中国(53796)
- 学报(46217)
- 科学(43903)
- 管理(43743)
- 农(41538)
- 财(39711)
- 大学(34961)
- 学学(32909)
- 教育(30303)
- 农业(29001)
- 技术(26388)
- 经济研究(23507)
- 融(23154)
- 金融(23154)
- 业经(21850)
- 财经(21639)
- 问题(19114)
- 经(18562)
- 图书(16071)
- 技术经济(15985)
- 贸(14901)
- 理论(14896)
- 资源(14658)
- 业(14512)
- 现代(14004)
- 科技(13956)
- 实践(13460)
共检索到44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井国 钟昌标
以宁波港为例,首先选取宁波、杭州、温州3个腹地城市进行分析,以集装箱吞吐量和直接腹地综合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来研究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关系。综合工业总产值是由这3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的加权和计算而得,权重由相对引力模型确定。实证分析表明,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腹地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发展存在着不太明显的正向推动效应,而港口的发展则对腹地经济增长存在着很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虹 杨芊 林国龙
随着世界供应链的一体化,港口物流供应链在世界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着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港口物流对腹地城市经济的影响,将港口物流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比较合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要提升港口腹地城市的经济能力,需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内部需要加强港口的物流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港口综合物流能力;外部则需要加大港口基础建设的投资,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文伟 牟敦果
宁波—舟山港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与上海港合成犄角之势。文章使用港口腹地划分的最小运输成本法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下连云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福州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腹地划分,确定了宁波—舟山港的腹地。并根据宁波—舟山港口和腹地的特点,提出了港口发展要加强对港口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加强内陆港服务建设、扩大港口腹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 港口腹地 港口服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波 朱传耿 车前进
作为江苏省唯一海洋大港和江苏北部出海口的连云港港口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亚欧间重要的水陆中转港,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诸国最便捷的进出海口岸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对国内、国际贸易运输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以连云港港口为例探讨了港口经济腹地的空间范围从点到轴、从轴到面、从局部到纵深的带状空间层次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琛琛 邓琪微
鉴于我国内河港口存在港口能级不高、港口与腹地之间协调性水平亟待提高的现象,构建了港口能级—腹地经济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求得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庆港2010-2019年间港口能级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重庆港港口能级和腹地经济在初期处在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的增长,虽然存在波动但总体增长较为稳定;(2)港口能级与腹地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
港口能级 腹地经济 耦合协调 重庆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菲 王荣成 韩增林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关系演变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测度1997—2006年港口—经济腹地系统关联效应,并分析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关联度阶段性演变;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关联度格局趋向圈层结构;大连港与大连市关系进入停滞期;关联度变化受辽宁沿海港口群影响。机制为:港口的吸附功能;交通网络的"汇水"功能;腹地的海向推动功能以及市场及政策导向功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光
随着港口经济圈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步向外扩散,以港口为原点、港口城市为轴心,形成了以港口核心圈层、辐射圈层和影响圈层的结构。应从地理区位、港口定位、城市站位、政策到位等多个视角解读港口经济圈的必备条件,从基础条件、港口产业、运输体系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港口经济圈圈层结构。
关键词:
港口经济圈 圈层结构 宁波舟山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光
随着港口经济圈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步向外扩散,以港口为原点、港口城市为轴心,形成了以港口核心圈层、辐射圈层和影响圈层的结构。应从地理区位、港口定位、城市站位、政策到位等多个视角解读港口经济圈的必备条件,从基础条件、港口产业、运输体系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港口经济圈圈层结构。
关键词:
港口经济圈 圈层结构 宁波舟山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列辉
港口的发展需要腹地的支撑,近代宁波港的地位相对下降,港口的腹地有一个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本文根据海关报告和不同时期的经济调查,把近代浙江港口的腹地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在这个框架范围内厘清了宁波港腹地的变迁过程,为探究宁波港地位相对下降提供了一个视角。
关键词:
近代 宁波港 腹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季磊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使得海上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海上贸易的交易平台,港口也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分别从广义港口与狭义港口角度,借助VAR模型,分析港口与各自经济腹地协同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经济腹地地区生产总值存在着关联性,但是广义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关联性不如狭义港口强;而广义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协同效应,港口需要与经济腹地进一步协同发展,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长三角港口群 经济腹地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谭 王利 王瑜
以辽宁省为例,根据港口物流效率指标体系对2001—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较高。通过构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2001年为基期计算2002—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度。分析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均值协同度高于全省总体协同度;沿海地区均值协同度高于内陆地区。研究认为: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应该依靠技术进步作为支撑;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应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统筹兼顾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状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跃渊 叶士琳 陈奕鑫 刘丽 蒋自然
无水港体系建设是沿海港口提升腹地货物流通效率与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综合运用港口体系演进理论和推拉理论剖析无水港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无水港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选址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无水港体系空间组织优化路径。结果显示: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选址适宜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距,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会的选址适宜性较高,适宜性中等城市集中分布于腹地中东部,而适宜性较低等级城市则主要位于湖北省中部和湖南省西部地区。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体系由区域性和地区性无水港构成,并以一般物流中心为辅,通过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主要运输通道相互联通。最后,完善腹地集疏运体系、优化无水港空间布局、促进设施共建共享等应是今后福建沿海港口群腹地无水港体系空间组织优化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无水港 选址 发展机制 福建沿海港口群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剑虹 徐传谌 周维良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与广大腹地经济的协同一体化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为识别港口综合吸引力典型特征,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口岸港口隶属度界定各港口腹地范围,利用港口综合吸引力分析港口腹地演变影响因素,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港口腹地演变机理。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形成了枢纽港口与非枢纽港口并存的格局,局部集聚优化与全局优化现象并存,港口综合吸引力是影响枢纽港口和非枢纽港口腹地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货主需求和港口集疏运条件对港口腹地格局演变也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战略为指导,构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加快培育腹地内需体系,协同建设全球化供应链市场。具体而言,我国香港港要充分发挥其作为世界级航运中心的枢纽作用,对内陆腹地形成虹吸效应,助推我国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广州港和深圳港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或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高端供应链要素集聚,提高港口综合吸引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港口要根据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找准功能定位,防止过度竞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燕 冯邦彦
本文在运用相对引力系数模型确定各港口经济腹地综合实力基础上对三大港口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和VAR动态分析,发现上海港和深圳港都是其经济腹地的格兰杰原因,经济腹地不是它们的格兰杰原因,广州港同腹地的关系正好相反。广州港的经济腹地对其的影响是正向积极的,广州港对经济腹地的影响虽是积极的,但是影响力度不大。深圳港对经济腹地的带动力最高。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对其的影响有利有弊,上海港对经济腹地保持一种积极的但影响力度居中的带动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郎宇 黎鹏
“港口—腹地”区域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特殊的经济地域系统,其运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从客观上要求港口与腹地要有高度的协同性、整合度和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与对外联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前提的今天,这种要求就显得格外突出和迫切。相关的具体实践需要有相应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否则就会成为非理性或低效性甚至是负效应的盲目实践。为此,对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关理论问题的分析探讨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探讨了港口—腹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动力机制以及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系统运动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