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7)
2023(17933)
2022(15144)
2021(14032)
2020(11928)
2019(27321)
2018(26708)
2017(50494)
2016(27279)
2015(30891)
2014(30018)
2013(29726)
2012(27271)
2011(24575)
2010(24319)
2009(22674)
2008(22197)
2007(19584)
2006(16728)
2005(14487)
作者
(79771)
(67061)
(66784)
(63101)
(42288)
(32528)
(30221)
(26346)
(25230)
(23477)
(22855)
(22441)
(21169)
(21025)
(20818)
(20726)
(20363)
(19952)
(19265)
(19190)
(16614)
(16229)
(16198)
(15130)
(15120)
(14819)
(14755)
(14613)
(13449)
(13330)
学科
(116352)
经济(116237)
管理(80940)
(78941)
(64929)
企业(64929)
方法(55915)
数学(50036)
数学方法(49499)
中国(31188)
(30093)
(29291)
(25993)
贸易(25983)
(25295)
业经(23792)
(23224)
地方(21415)
(20487)
技术(20010)
农业(19909)
(18658)
财务(18603)
财务管理(18563)
(17629)
企业财务(17591)
银行(17561)
(17404)
金融(17401)
环境(16826)
机构
大学(391937)
学院(390353)
(166266)
经济(163372)
管理(152427)
理学(133059)
研究(133025)
理学院(131615)
管理学(129432)
管理学院(128715)
中国(99937)
科学(82350)
(80951)
(72272)
(71437)
(67006)
业大(62297)
研究所(61665)
中心(61122)
财经(59147)
农业(56806)
(55385)
(54050)
经济学(51856)
北京(50129)
(47845)
(47795)
师范(47162)
经济学院(47037)
财经大学(44241)
基金
项目(271620)
科学(214720)
基金(201107)
研究(189950)
(178530)
国家(177147)
科学基金(151728)
社会(123535)
社会科(117372)
社会科学(117339)
基金项目(105930)
(104746)
自然(100645)
自然科(98450)
自然科学(98419)
自然科学基金(96736)
(89491)
教育(87498)
资助(82510)
编号(73103)
重点(61760)
(60519)
(58239)
(58021)
成果(57616)
创新(54802)
科研(53276)
国家社会(52633)
教育部(51715)
计划(51297)
期刊
(168180)
经济(168180)
研究(105907)
中国(71066)
学报(67207)
(62983)
科学(61028)
(55819)
管理(54236)
大学(50156)
学学(47756)
农业(42642)
教育(34047)
技术(33305)
(33215)
金融(33215)
财经(29148)
经济研究(28885)
业经(26947)
(25102)
(24330)
问题(22734)
(21885)
统计(19605)
技术经济(19497)
(19466)
国际(18881)
科技(18809)
(18362)
世界(17638)
共检索到557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隋博文  
科学有效的成员企业合作既是港口—腹地供应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基,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活力之源。基于既有文献、实地调研和协作系统理论,设计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假设及其测量变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些因素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合作意愿、预期收益、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学习能力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结构>合作意愿>业务流程>学习能力>预期收益,其中组织结构对合作效率影响最大;合作意愿在预期收益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者的中介作用占比略大于后者。因此,港口—腹地供应链要通过增强成员企业的相互依赖程度、凝聚成员企业的联盟共识、促进成员企业的公平合作等途径,切实引导和增强港口—腹地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意愿;科学合理设定预期收益,平衡和增进经济收益、品牌效应及政策收益;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并向着有机型、竞合型、灵活型、开放型合作组织迈进;提升成员企业的响应速度、资产利用率,并加快商品(货物)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转速率,着力于港口—腹地供应链业务流程改进及再造;强化提升包括知识搜寻、内化吸收、创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整个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隋博文  
科学有效的成员企业合作既是港口—腹地供应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基,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活力之源。基于既有文献、实地调研和协作系统理论,设计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假设及其测量变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些因素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合作意愿、预期收益、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学习能力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结构>合作意愿>业务流程>学习能力>预期收益,其中组织结构对合作效率影响最大;合作意愿在预期收益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者的中介作用占比略大于后者。因此,港口—腹地供应链要通过增强成员企业的相互依赖程度、凝聚成员企业的联盟共识、促进成员企业的公平合作等途径,切实引导和增强港口—腹地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意愿;科学合理设定预期收益,平衡和增进经济收益、品牌效应及政策收益;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并向着有机型、竞合型、灵活型、开放型合作组织迈进;提升成员企业的响应速度、资产利用率,并加快商品(货物)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转速率,着力于港口—腹地供应链业务流程改进及再造;强化提升包括知识搜寻、内化吸收、创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整个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光宇   赵鹏军   何张源   张梦竹   封学军  
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地理空间数据和OD流量大数据,识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潜在腹地和真实腹地的空间格局,评价两类腹地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两类腹地的范围大致相同,腹地内部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潜在腹地覆盖范围较广但竞争力不强,通道对于时间价值更高的货物更具吸引潜力;(3)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真实腹地覆盖范围在运输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公路腹地与港口邻近而铁路腹地与港口分离;(4)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是影响两类腹地匹配关系的重要因素,大能力运输通道匮乏导致广西和通道西侧的运输供给能力较弱,班列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渝地区的通道运输份额。未来,应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供需匹配针对性,拓展建设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外战略性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许茂增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供应链发展战略是改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生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供应链理论和效率理论,引入组织认同中介变量和差序氛围调节变量,利用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港口—腹地供应链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拔靴法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对供应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能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服务延伸等助力供应链效率变革;组织认同在链主企业创新能力与供应链效率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链主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供应链效率;差序氛围不仅负向调节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对组织认同的直接影响,而且负向调节链主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组织认同对供应链效率的间接影响,即当差序氛围淡时,链主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组织认同对供应链效率的间接效应更加显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把供应链效率变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力培育激发链主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创新引领作用、链主企业与非链主企业的一体化联盟作用以及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差序氛围的规范作用,为供应链效率变革提供新动能、营造新生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圣  
指出从运输距离的角度分析,腹地运输是港口物流供应链中单位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海运和港口等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部门,腹地运输的成本有更大的下降空间。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公路、铁路、港口、生产厂商的四部门动态博弈和算例验证,结果显示:腹地运输部门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当两种运输环节可以有效结合并降低总运输成本时,部门之间倾向于互相合作,反之则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同时,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厂商在该腹地的货运总量,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以及服务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运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汪洋  黄雯雯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港口群/腹地区域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数理模型,研究港口群/腹地区域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要素管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口群/腹地区域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顺畅和财务要素匹配,仓储量处于适度状态,将持续地促进腹地区域经济有序增长,进而推进国民经济发展。港口群供应链系统物流阻滞,仓储物流将处于积压状态,延缓腹地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衰退。同时,可运用该模型思想,排解实际物流系统库存仓储积压的困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洋  马兴锐  
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是大型交通枢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仓储融资效果可以影响供应链系统的资金流。本文研究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仓储融资质押/保理资金流量结构,探讨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仓储融资受供应链上游仓储物流所有者质押融资量、供应链下游销售物流所有者的保理融资量和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资金需求量的影响,构建港口群/腹地区域仓储融资物流资金流量结构的数理方程和逻辑模型,论证港口群/腹地区域物流仓储融资是促进、发展大型交通枢纽物流的重要途径,可运用该模型思想,排解实际物流系统库存仓储积压,占用大量生产资金的经济困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贾县民   韩倩   曹学颖  
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通道物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提升通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结合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物流效率空间非均衡特征及其来源,最终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同一影响因子不同时期的作用强度差异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有长期向好趋势,覆盖区与枢纽区的物流效率优于延展带,海南、广西、内蒙古与宁夏的物流业发展状况良好,青海与西藏始终处于末尾,物流效率的发展路径具有“马太效应”。(2)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超变密度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小。(3)城镇化水平、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物流效率的核心影响因素,作用强度逐渐下降;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为次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与对外开放程度为一般因素,其作用强度均逐渐增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贾县民   韩倩   曹学颖  
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通道物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提升通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结合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物流效率空间非均衡特征及其来源,最终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同一影响因子不同时期的作用强度差异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有长期向好趋势,覆盖区与枢纽区的物流效率优于延展带,海南、广西、内蒙古与宁夏的物流业发展状况良好,青海与西藏始终处于末尾,物流效率的发展路径具有“马太效应”。(2)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超变密度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小。(3)城镇化水平、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物流效率的核心影响因素,作用强度逐渐下降;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为次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与对外开放程度为一般因素,其作用强度均逐渐增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占金刚   黄林   潘柳榕  
区域城市一体化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随着城市经济联系的不断活跃,区域的城市经济联系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本文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出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黔桂滇川渝42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值矩阵,然后将其导入Ucinet软件测算社会网络指标(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凝聚子群)。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间经济已基本形成比较紧密的网络状关联;(2)经济联系网络关系围绕核心城市展开,且存在比较明显的4个凝聚子群;(3)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但有加深趋势。为此,文章提出应着力解决城市地区市场分割问题,发挥城市之间网络协同功效;优化区域城市内部网络结构,提高网络中心性效益;增强核心城市的扩散功能,促进区域城市整体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波  朱传耿  车前进  
作为江苏省唯一海洋大港和江苏北部出海口的连云港港口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亚欧间重要的水陆中转港,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诸国最便捷的进出海口岸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对国内、国际贸易运输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以连云港港口为例探讨了港口经济腹地的空间范围从点到轴、从轴到面、从局部到纵深的带状空间层次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文伟  牟敦果  
宁波—舟山港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间位置,与上海港合成犄角之势。文章使用港口腹地划分的最小运输成本法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下连云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福州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腹地划分,确定了宁波—舟山港的腹地。并根据宁波—舟山港口和腹地的特点,提出了港口发展要加强对港口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加强内陆港服务建设、扩大港口腹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田姣   陈金源   温可仪  
向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是新时期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西开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政策效应集中于主通道区域与沿海地区,且主要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与RCEP国家的向西出口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的贸易成本节约效应与市场资源的整合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拓展研究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存在可持续与可推广性质,其出口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文章为中国开辟更多“向西开放”国际贸易新通道,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向东开放”传统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菲  王荣成  韩增林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关系演变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测度1997—2006年港口—经济腹地系统关联效应,并分析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系统关联度阶段性演变;大连港—辽宁经济腹地关联度格局趋向圈层结构;大连港与大连市关系进入停滞期;关联度变化受辽宁沿海港口群影响。机制为:港口的吸附功能;交通网络的"汇水"功能;腹地的海向推动功能以及市场及政策导向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