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7)
- 2023(12320)
- 2022(10952)
- 2021(10352)
- 2020(8596)
- 2019(19832)
- 2018(19942)
- 2017(38333)
- 2016(21022)
- 2015(23635)
- 2014(23651)
- 2013(23206)
- 2012(20946)
- 2011(18787)
- 2010(18415)
- 2009(16621)
- 2008(15894)
- 2007(13568)
- 2006(11803)
- 2005(10135)
- 学科
- 济(83827)
- 经济(83738)
- 管理(58811)
- 业(52819)
- 企(43753)
- 企业(43753)
- 方法(37242)
- 数学(32229)
- 数学方法(31829)
- 地方(22725)
- 农(22414)
- 中国(21286)
- 财(18983)
- 学(18853)
- 业经(18232)
- 环境(17459)
- 农业(15145)
- 和(14115)
- 理论(13879)
- 贸(13033)
- 贸易(13027)
- 划(12969)
- 制(12670)
- 易(12540)
- 技术(12282)
- 务(12023)
- 地方经济(11976)
- 财务(11960)
- 财务管理(11941)
- 发(11281)
- 机构
- 大学(286156)
- 学院(285885)
- 管理(115097)
- 济(108029)
- 经济(105404)
- 理学(100551)
- 理学院(99384)
- 管理学(97597)
- 管理学院(97095)
- 研究(94563)
- 中国(68879)
- 科学(61772)
- 京(61454)
- 财(47672)
- 所(46987)
- 农(44673)
- 业大(43558)
- 中心(43532)
- 研究所(43266)
- 江(40731)
- 范(40233)
- 师范(39906)
- 北京(38747)
- 财经(38678)
- 院(35218)
- 经(35065)
- 农业(34872)
- 州(34008)
- 师范大学(32423)
- 经济学(31179)
- 基金
- 项目(204804)
- 科学(160652)
- 研究(150203)
- 基金(146953)
- 家(128070)
- 国家(126983)
- 科学基金(109196)
- 社会(92929)
- 社会科(87874)
- 社会科学(87849)
- 省(81363)
- 基金项目(79635)
- 自然(71841)
- 自然科(70051)
- 自然科学(70036)
- 自然科学基金(68701)
- 划(68344)
- 教育(68110)
- 编号(62392)
- 资助(59663)
- 成果(49274)
- 重点(45832)
- 发(44506)
- 部(43984)
- 课题(42582)
- 创(42225)
- 创新(39339)
- 科研(39152)
- 项目编号(37819)
- 大学(37687)
- 期刊
- 济(117269)
- 经济(117269)
- 研究(81241)
- 中国(52199)
- 学报(44800)
- 科学(42046)
- 农(40060)
- 管理(39658)
- 财(34901)
- 大学(33460)
- 教育(33042)
- 学学(31247)
- 农业(28243)
- 技术(25062)
- 业经(19913)
- 融(19652)
- 金融(19652)
- 经济研究(17769)
- 图书(17378)
- 财经(16898)
- 资源(16083)
- 问题(15414)
- 理论(14648)
- 科技(14581)
- 经(14269)
- 业(14074)
- 实践(13650)
- 践(13650)
- 技术经济(13248)
- 版(13120)
共检索到405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俊华 王文勇 赵持源
文章解释了水环境综合经济指数的定义,并通过整合环境与经济等多个因素,得出了一种科学的水环境综合指数的核算方法。以陕西渭南为例,通过四大产业的核算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应该鼓励发展对水环境影响较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抑制或调整化工、轻纺等对水环境危害较大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
水环境 核算 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水足迹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玒玒 汪妮 解建仓 朱记伟
为了给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洛河区脆弱程度最大,渭河干流区和泾河区属中度脆弱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管理者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熵权 渭河流域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钰娴 王飞 穆兴民
【目的】定量评价影响渭河流域产水、产沙的地理环境要素因子,为渭河流域产水、产沙格局划分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渭河流域主要支流产水、产沙对年降雨量(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泥沙中数直径(D50)等地带性因子之间的响应机制。【结果】流域产水、产沙模数与以上3种因子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得到了流域产水、产沙与地带性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论】建立了渭河流域产水、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
关键词:
地理环境要素 产水产沙 渭河流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渝萌 李晶 曾莉 杨晓楠 刘婧雅 周自翔
【目的】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固碳、产水以及文化四类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使用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区域最优保护范围的选取,为研究区生态平衡的维护及生态建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渭河流域关中-天水经济区(关天段)为研究区,通过InVEST模型测算生物多样性及固碳服务,SWAT模型划分子流域并计算产水服务以及SoLVES模型量化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OWA(Ordered Weighted Averaged,有序加权平均)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11种情景,筛选出优先保护区。【结果】(1)研究区在子流域尺度上产水量分布不均,整体情况为东部最高,中部地区小于西部地区,平均产水量约为95 mm;子流域固碳量范围为5.041—10.284 t·hm~(-2),单位面积固碳量较高的子流域多为秦岭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区的子流域是城市聚集地区,建设用地密集的区域碳储存十分受限;生物多样性主要由生境质量指标衡量,研究区生境质量范围0.222—0.921,关中平原地区植被覆盖较少,人类活动频繁和城市发展导致威胁因子分布密集,因此生境质量较低,平均值在0.22左右,秦岭地区属于高植被覆盖且距离生境威胁因子较远,生态适宜性高且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研究区文化价值总指数1.298—5.667,审美和精神价值集中在森林公园及秦岭山脉地区,但城市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且娱乐设施丰富,因此综合来看城市区域文化服务价值最高。(2)通过设立不同风险值和权重计算OWA算子,共得出11种风险情景及其保护效率。最终选取权衡值最高的风险情景6的覆盖范围为最优保护区范围,其保护效率约为1.499,覆盖范围多位于南部秦岭地区、天水市和宝鸡市交界处等。【结论】结合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OWA算子平衡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并选择最优保护区,为提升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群英 黄春长
通过对渭河流域10000多年来环境资源演变的高分辨率实验数据资料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渭河流域人类文化的演进与环境演变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在8500~3100aB.P.全新世大暖期,渭河流域水、土、生物资源条件优越,人类逐步形成了原始定居旱作农业类型文化,从而奠定了渭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础;其间4000~3000aB.P.,渭河流域北部的农牧交错带,由于气候的逐渐冷干化,导致水、土、生物资源退化,造成旱作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由游牧业取而代之;在3100aB.P,由于季风格局的突变,整个渭河流域进入了一个相对干旱缺雨、成壤环境的恶化时期,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水土资源的退化,大大动摇了旱作农业和游牧业的经济基础,影响了先周和西周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全新世 环境演变 文化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浩 张洪波 张靖铷 吴延锐 邵淑婷 姚聪聪 吕丰光
[目的]解析气候变化下渭河流域干旱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以及时空演变趋势,预估未来区域干旱发生发展情势,为渭河流域未来旱灾防控和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MIP5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GDDP中的CanESM2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采用象限转换校正方法实施校准,并利用游程分析等方法,从干旱指标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与干旱事件特征的角度,分析渭河流域历史基准期(1966—2005年)与未来期(2021—2060年)2种排放情景(RCP4.5与RCP8.5)下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渭河流域干旱事件频率的空间特征与持续性变化。[结果]历史基准期与未来期SPEI在年际尺度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RCP8.5情景下渭河流域春旱会显著加剧;未来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将呈现“两头减少,中间增多”的态势,即轻旱与特旱高频区域减少,中旱与重旱高频区域增多;流域尺度上,未来发生短历时干旱事件的频率有所减小,中长历时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其中流域北部与渭河源头区的长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频率会显著减小;未来不同间隔干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变化不大,依旧以1~6个月间隔的干旱事件为主,局地会有一定差异性。[结论]春季与冬季将是渭河流域未来干旱风险防范的重点季节,流域西部是冬旱防范的重点区域;未来轻旱与中旱仍是渭河流域最主要的干旱类型,但要警惕发生频率持续走高的中旱与重旱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未来期流域中长历时干旱事件会有所增加,应采取应对措施减轻长持续性干旱事件给流域工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文静 牛俊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少明 黄强 杨立彬
针对渭河流域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及诱发和传播的过程,探讨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的关键诱发因子,并研究了诸诱发因子的相互作用,筛选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渭河水安全指标体系及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的安全多目标评价方法。在对各单项目标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渭河流域水系统的安全诊断,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系统极不安全,水资源短缺是导致渭河流域水系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安全诊断结果提出了一套提高渭河水安全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凯 王义民
【目的】探究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为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以渭河流域1960-2016年20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数据为基础,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定量描述干旱,并运用经验函数正交分析法(EOF)对渭河流域各站点组成的历史干旱指数矩阵进行分解,分离干旱场的时空分布结构;采用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互不相关的典型分布模态代替原干旱场研究流域干旱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典型分布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研究流域干旱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渭河流域气象干旱场干旱指数矩阵分解得到的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44%,但仅前2个特征值通过了North显著性检验,累积方差贡献率接近75%;模态一时间系数的线性趋势斜率小于0,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模态一时间系数于1984年、1986年、1989年发生3次突变,到1996年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结论】渭河流域气象干旱场存在全流域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位相型两种空间分布模态,两种空间分布模态对应全流域干旱少雨、湿润多雨、东南湿润西北干旱、东南干旱西北湿润4种干旱表现形式;模态一时间系数有显著减小趋势,反映流域干旱化趋势日益显著,而模态二时间系数无显著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史恒通 睢党臣 徐涛 赵敏娟
在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生态恢复及补偿政策中的偏差,提升有关政策的执行效率。本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生态价值(包括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认知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认知还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认知,都对农民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影响强度上,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95和0.174)。同时,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农民具有更强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
关键词:
生态价值认知 流域 生态治理 参与意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基于对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为249.27元/(户·年);居民社会地位和居民环境认知程度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和是否为农村居民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支付意愿,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全价值评估有利于相关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选择试验模型法,对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渭河流域陕西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生态功能属性和指标的合理选取基础上进行选择试验模型设计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渭河流域城乡居民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差异,以及测算相关样本的支付意愿,最终进行非市场价值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在意水土流失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而更关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条件等方面的改善;2渭河流域居民对水资源质量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对水土流失强度这一生态指标具有次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雁林 王文科 杨泽元
陕西省渭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需水量往往被国民经济需水量挤占,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开展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不仅已成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要求,而且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环。论文立足于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义,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外部优先级”和“内部优先级”思想,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需求出发,建立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环...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需水量 渭河流域 陕西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我国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矛盾非常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难度也较大。应按照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适度提高水环境治理标准,通过环境标准的提高,倒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重点生态区保护,通过多措并举,协同做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 综合治理 转型发展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