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2)
- 2023(9884)
- 2022(8102)
- 2021(7360)
- 2020(5767)
- 2019(12629)
- 2018(11963)
- 2017(22388)
- 2016(12398)
- 2015(13337)
- 2014(12823)
- 2013(12536)
- 2012(11374)
- 2011(10384)
- 2010(10138)
- 2009(8950)
- 2008(8888)
- 2007(7630)
- 2006(6659)
- 2005(5613)
- 学科
- 济(46864)
- 经济(46805)
- 管理(31197)
- 业(30394)
- 企(22967)
- 企业(22967)
- 方法(20788)
- 数学(18547)
- 数学方法(18323)
- 农(15092)
- 学(14303)
- 财(12671)
- 中国(12252)
- 业经(11240)
- 农业(10644)
- 贸(10017)
- 贸易(10015)
- 易(9742)
- 地方(9291)
- 环境(8774)
- 制(7921)
- 技术(7327)
- 和(7233)
- 银(6882)
- 务(6823)
- 银行(6823)
- 财务(6815)
- 财务管理(6805)
- 融(6683)
- 金融(6681)
- 机构
- 大学(178326)
- 学院(178260)
- 济(68214)
- 经济(66987)
- 研究(66169)
- 管理(63167)
- 理学(55904)
- 理学院(55122)
- 管理学(53894)
- 管理学院(53595)
- 中国(47541)
- 科学(47009)
- 农(41864)
- 京(37270)
- 所(35886)
- 业大(34118)
- 研究所(33831)
- 农业(33718)
- 财(30047)
- 中心(29113)
- 江(25507)
- 财经(24681)
- 院(24110)
- 范(24070)
- 师范(23647)
- 北京(22748)
- 经(22620)
- 农业大学(22517)
- 科学院(21577)
- 经济学(21549)
- 基金
- 项目(133716)
- 科学(104468)
- 基金(98203)
- 家(91073)
- 国家(90334)
- 研究(88012)
- 科学基金(74845)
- 社会(56792)
- 社会科(53818)
- 社会科学(53802)
- 基金项目(52532)
- 省(52516)
- 自然(51470)
- 自然科(50252)
- 自然科学(50233)
- 自然科学基金(49334)
- 划(45794)
- 教育(39171)
- 资助(38453)
- 编号(32894)
- 重点(31540)
- 发(29471)
- 计划(28528)
- 部(28515)
- 创(28004)
- 科研(26772)
- 创新(26314)
- 科技(25365)
- 成果(24936)
- 国家社会(24317)
共检索到245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生志 黄强 王义民 陈昱潼
研究渭河径流年内分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在区域视角下进一步掌握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背景下的水文响应。本文基于1960-2005年实测径流、面降雨以及潜在蒸发量的月序列数据,采用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两个指标分析渭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Mann-Kendall法求算了渭河流域径流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启发式分割法诊断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的变异点,并运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计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渭河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的年变化过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张家山站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该流域旱涝风险有所增加;2林家村与张家山站的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均存在1973年这一变异点,而华县站无变异点存在;3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林家村站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7.15%,72.85%和12.10%,87.90%,而对张家山站的贡献率分别为39.11%,60.89%和33.73%,66.27%。人类活动是渭河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巧玲 杨云松 畅祥生 陈志辉
根据黑河流域重点控制水文站莺落峡、正义峡实测月径流量观测资料,应用不均匀系数、集中度(期)、变化幅度等方法指标,分析了黑河流域径流年内变化规律;采用累积滤波器和Mann-Kendall秩相关法诊断了各月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对于莺落峡站,总体上各个年代径流年内分配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其径流量7月达到极大值,对于正义峡站,总体上各个年代径流年内分配均呈明显的"双谷型"分布,其径流量基本上都是5月和11月达到低谷值,7月和9份到达峰值。②对于莺落峡站,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20世纪50年代最大,2000-2008年最小,各年代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均在7月下旬;对于正义峡站,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90年代和2000-2008年较大,60年代最小,各年代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在8月或12月。③1957年以来,莺落峡站径流量除7月呈略微减少趋势外,其余各月均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正义峡站径流量除9月呈略微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均呈现一定的减少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红星,刘昌明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关键词:
年内分配 径流 黄河源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张艳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不断减少,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降水因素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渭河上游天然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分析天然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47以上,采用假设法,将气温从非降水因素中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以前,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80年代以后,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其原因在于人类...
关键词:
渭河上游 径流 变化 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斌斌 郝成元 李若男 郑华
地表径流的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力作用,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水文循环过程为主线,分过程阐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机制机理,对各种量化二者对地表径流变化贡献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全球部分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参与水文循环的各个过程之中,不同水文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变化的途径不同;2)不同量化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同,不同方法对同一流域的研究结果可能不一致;3)全球不同流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贡献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现阶段,综合多种突变检验方法有利于提高识别地表径流突变点的准确率;消除干扰因素(如气象水文等数据选取、模型方法参数设置和方法本身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同一流域不同量化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如何更好地耦合基于物理的水文模型方法和基于数学的经验统计方法来量化二者对地表径流变化的贡献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艾婧文 刘健 余坤勇 张今朝 曾琪 郑文英
植物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组成及评价是森林公园景观的关键,对森林公园景观优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为对象,基于40个调查样方,从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2个层面选择24个景观影响因子,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得出各个样方景观得分值,进而构建美景度和各个影响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与预测的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并分析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对森林公园景观美学质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景观中,主要影响美景度的景观因子有凋落物、林下层统一度、乔木丰富度、郁闭度、胸径变异系数、竞争指数、枝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一泓 高露双 贾勃 张平瑞 王寅鹏 欧礼金
【目的】植物含碳率是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精确测定含碳率及其影响因子有利于提高森林碳储量的预测准确率。【方法】以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成熟林固定样地内红松为研究对象,获取冷冻干燥、自然干燥和烘干干燥3种处理方式下的红松茎干连年含碳率,对比分析3种处理方式下不同径级红松含碳率年际变化特征。发现自然干燥含碳率波动较大,因此本文的挥发性碳贡献由冷冻干燥含碳率和烘干干燥含碳率来量化。通过比较大小径级红松挥发性碳贡献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其在时间尺度上的差异与稳定性,并构建挥发性碳贡献与气候因子和生长量等因子的相关关系,揭示影响挥发性碳贡献的主要因子。【结果】(1)不同干燥方式仅对大径级红松的含碳率的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挥发性碳 红松 径级 气候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为了估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相对影响程度,采用累积距平、有序聚类等方法,对松花江干流6个水文站1955—2010年径流量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径流量变化过程中各站都存在3个突变点及被其分割的4个变化阶段。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在不考虑蒸散影响时定量估算了不同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之后三个时期降水对径流量的贡献率约为26%~35%、0.1%~10%和25%~43%,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分别约为65%~74%、90%~99.9%和57%~75%。可见人类活动是松花江流域径流量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在国内大多数流域仍在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世坤 刘文艳 刘静 王玉宝 陈帝伊 吴普特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研究旨在通过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进而进行水足迹调控,以便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贞 韩天富 曲潇琳 马常宝 都江雪 柳开楼 黄晶 刘淑军 刘立生 申哲 张会民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瑛 陈秀山 刘凤良
本文在分析索洛余值法缺陷的基础上,以新增长理论为理论背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将产业结构变动、资本空间集聚、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引入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计量模型,使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更接近真实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而利用新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计量方法重新测算了1987—2003年间中国的技术进步状况,发现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已开始出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索洛余值法 资本空间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家清 陈伟 张智敏 王仁祥
文章基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分别建立广义条件异方差双门限自回归模型(DTAR-GARCH),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考察了贡献率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两体制转变和大幅度非线性波动的特征,投资贡献率波动最大,净出口次之,消费最小。而且,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门限效应,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控制条件。建议政府部门把握门限控制条件,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家清 陈伟 张智敏 王仁祥
文章基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分别建立广义条件异方差双门限自回归模型(DTAR-GARCH),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考察了贡献率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两体制转变和大幅度非线性波动的特征,投资贡献率波动最大,净出口次之,消费最小。而且,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门限效应,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控制条件。建议政府部门把握门限控制条件,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宜喻 陈泽民
加入WTO后 ,中国的一些产业面临着外商投资企业的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直观地观察外资进入中国各产业的变化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本文以时间序列为基础 ,详细考察了外商投资企业近 1 0年来在中国的行业分布情况及其对中国工业总产值、就业、税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贸易等五个方面的贡献率的变动情况 ,并就中国在加入WTO后如何积极利用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外商投资企业 行业分布 贡献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原鹏飞 王磊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选取基尼系数和阿克金森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状况,并就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对各类不平等进行了贡献率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不但非常高,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从对基尼系数贡献率的分解结果看,地区间和东部地区内部不平等对城镇居民住房财富分配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家庭在户籍状况、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导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