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4)
2023(10971)
2022(9561)
2021(8839)
2020(7350)
2019(17237)
2018(16777)
2017(31164)
2016(17252)
2015(19844)
2014(20172)
2013(20390)
2012(19868)
2011(18388)
2010(18740)
2009(17452)
2008(17633)
2007(15789)
2006(13878)
2005(13086)
作者
(54525)
(45598)
(45532)
(43360)
(28698)
(22097)
(20759)
(17932)
(17174)
(16232)
(15652)
(15392)
(14646)
(14599)
(14330)
(14187)
(14003)
(13467)
(13121)
(13105)
(11656)
(11636)
(11231)
(10395)
(10361)
(10318)
(10219)
(10186)
(9300)
(9267)
学科
(79895)
经济(79824)
(42003)
管理(41936)
(30556)
企业(30556)
方法(29533)
数学(25870)
数学方法(25649)
中国(25008)
(24035)
地方(23579)
(17974)
业经(17121)
(16850)
农业(16304)
(15136)
(15076)
贸易(15064)
(14501)
(13819)
金融(13817)
(13383)
银行(13347)
(12924)
地方经济(12847)
(12252)
环境(12156)
(11903)
教育(10876)
机构
大学(256026)
学院(255472)
(104520)
经济(102001)
研究(100149)
管理(89492)
中国(75414)
理学(74768)
理学院(73690)
管理学(72289)
管理学院(71798)
科学(62849)
(57069)
(53313)
(50906)
研究所(48190)
(48120)
中心(44813)
(41352)
农业(39899)
业大(39822)
(37579)
师范(37197)
北京(37136)
财经(36660)
(36135)
(33414)
(33053)
(32630)
经济学(31525)
基金
项目(162365)
科学(125339)
研究(118182)
基金(113616)
(100450)
国家(99553)
科学基金(82320)
社会(71883)
社会科(67888)
社会科学(67867)
(65373)
基金项目(60118)
(55541)
教育(53808)
自然(52686)
自然科(51285)
自然科学(51267)
自然科学基金(50317)
编号(49116)
资助(46348)
(41316)
成果(40983)
重点(38126)
课题(35715)
(35149)
(33050)
发展(32636)
(32102)
科研(31193)
创新(31043)
期刊
(127290)
经济(127290)
研究(82948)
中国(61377)
(47555)
学报(43912)
科学(39760)
(36668)
教育(33605)
农业(32344)
大学(32058)
管理(31589)
学学(29866)
(26636)
金融(26636)
技术(21964)
业经(21453)
经济研究(19969)
财经(18013)
(17928)
问题(16577)
(15508)
(14183)
资源(13860)
图书(13110)
(12822)
国际(12759)
技术经济(12751)
世界(12364)
商业(12195)
共检索到411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记伟  徐小钰  刘家宏  解建仓  
【目的】分析渭河平原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为区域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旱涝灾害史料,重建渭河平原2 205年(BC193-AD2012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绘制旱涝灾害等级图谱,统计不同时间段灾害的分布及持续性规律,并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小波分析法探究旱涝灾害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结果】2 205年内渭河平原共有796年发生了各类洪涝灾害,旱灾发生总频次为480年,高于涝灾的316年,且旱涝交替现象明显,但近200年旱灾的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涝灾则呈上升趋势;2 205年中连旱灾害发生总频率高于连涝灾害,但连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在近300年有增强趋势;旱涝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建武  
湖北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 ,其中旱涝灾害尤为严重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首先研究了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认为按出现时段 ,洪涝可分为梅涝、盛夏涝、春涝和秋涝 ,干旱可分为伏秋干旱、春夏干旱、秋季干旱和冬季干旱 ,因而具有季节性 ;认为按灾害严重程度 ,干旱可分为鄂东北干旱严重区、鄂东中部伏秋旱严重区、鄂西北春夏旱严重区和鄂西南干旱不严重区 ,洪涝可分为鄂东中部和江汉平原梅涝区、鄂东北和鄂东南春梅涝严重区、鄂西南夏秋涝区和鄂西北和三峡河谷少涝区 ,因而具有区域性 ;此外 ,还具有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和连发性等特征。分析了湖北省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认为旱涝灾害是在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颖  毕硕本  刘爱利  赵峰  孙力  
通过收集和整理1644~1911年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利用受灾县次划分旱涝等级法重建268a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并运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EEMD、IDW等方法分析旱涝序列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清代1644~1911年珠江流域旱涝灾害频发,且涝灾的频次略多于旱灾,可以将1644~1911年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划分为3个偏旱期和2个偏涝期,旱涝变化存在年际(准2 a、准5 a)、年代际(准10 a、准24 a和准54 a)和准世纪际(准134 a)上的3类变化周期。清代珠江流域旱涝灾害的受灾县次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体上洪涝灾害多于干旱灾害。珠江流域各府(州)的干旱灾害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上由东向西递减,洪涝灾害的频次空间分布上具有区域相连性,主要集中广东、江西两省以及云南省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尚谦  潘志华  郑大玮  宋玉  黄娜  潘宇鹰  韩国琳  王佳琳  张子源  王子忠  彭瑞琦  孙国峰  刘聪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北部冬小麦生育期霜冻灾害发生规律,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分析1960—2017年的黄淮海平原北部12个气象站点0cm地面最低温度数据。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表现出一致的上升趋势,北部升温速率高于南部。2)研究区初霜冻推迟,终霜冻提前,无霜期延长,初霜冻延后趋势的空间表现为北部区域比南部区域更明显,终霜冻提前趋势的空间表现为南部区域比北部区域更明显,无霜期延长趋势南部比北部区域更明显。3)初霜冻日期突变年份为2006年,终霜冻日期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2年,2007—2017年初霜冻推迟,1993—2017年终霜冻提前。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育期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5—2013年生育期缩短。4)冬小麦生育期间霜冻发生频次平均增加42%,霜冻发生频次显著增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周金莲  刘敏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磊  郑国清  赵全志  程永政  冯晓  
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去除水稻趋势产量,从中提取气象产量,并与相邻气象站名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气象产量相关度较高的气象灾害因子,进一步利用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水稻产量预测模型,确定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结果表明,分蘖前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分蘖后期至抽穗开花期降水量对研究区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可分别作为低温冷害、高温热害、阴雨寡照及干旱发生的区划指标。河南省内,黄河沿岸即开封、濮阳一带属相对较易发生低温冷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南地区属相对较易发生高温热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北地区属较易发生阴雨寡照地区,黄河以北水稻种植区属相对较易发生干旱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慧兰  常平  陈成国  杨玉霞  李正良  
该文基于德州11县市1957~2009年降水量及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年降水量及旱涝灾害变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555.1mm,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结果表明,平均每10年减少18.3mm。年平均旱灾2.5次,旱灾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235次,53年降水量与干旱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39,呈负相关。年平均涝灾2.5次,涝灾呈缓慢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05次,主要是由于特大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加造成的,53年降水量与涝灾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67,呈正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依据关中平原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Z指数分析法,对关中平原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年中,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关中平原地区约在1995年发生明显的气温突变;气温突变后,关中地区涝灾比例减少了3.6%,旱灾比例增加了23.8%,干旱趋势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耕今  
一、对旱涝灾害的初步分析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为了减少旱涝灾害,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据八十年代初不完全的纪录,累计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万6千多座,其中1亿方以上的326座,1千万方以上的2298座,其余均为小型,设计蓄水能量为4000多亿立米;建设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机井220多万眼,有效灌溉面积4400多万公顷;对大江大河进行了治理,减轻了灾害,保证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巩固了黄河的堤防,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耕今  
一、对旱涝灾害的初步分析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为了减少旱涝灾害,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大规模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80年代初不完全的纪录,累计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多座,其中1亿方以上的326座,1000万方以上的2298座,其余均为小型,设计蓄水能量为4000多亿立米;建设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机井220多万眼,有效灌溉面积44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湖生  
本文通过建国后大量气象资料,对开封的旱涝灾害进行了历史统计分析,找出每十年中正常年仅为三年,一般四年到六年有一次大旱或大涝的规律。并对旱涝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减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志强  樊明  赵彦锋  
该文从武都区1971~2010年冰雹资料入手,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冰雹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冰雹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区冰雹危险性等级由西北1 600m以上高海拔区向东南及低海拔区递减,和冰雹路径相符,冰雹灾害风险等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结果为预防和减轻冰雹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玉凯  安萍莉  张国梁  江丽  孟丽君  
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英杰  查小春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方面的减灾措施。研究表明,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时期的洪涝灾害,尤其是特大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渭河下游地区的农田、农作物和粮食产量等均产生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各代王朝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洪减灾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的仓储体系等,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农业灾害损失及影响。这为在当前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张宏利  卜书海  王明春  杨清娥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对陕北及关中林区的草兔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陕北和关中林区遭受草兔危害的面积约为12.61万hm2,平均被害株率6.71%,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山杏、沙棘、刺槐、侧柏、油松等;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害程度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应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调查地区的兔害分成4类,即麟游、耀县、富县为1类,旬邑和千阳为1类,吴旗、安塞和延安为1类,永寿、韩城和潼关为1类;在同一类内,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率近似;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调查的9个树种分为3类,即苹果、油松和沙棘为1类,刺槐和仁用杏为1类,侧柏、豆科等为1类。在陕北和关中地区,草兔对林木的危害季节一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