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6)
- 2023(12614)
- 2022(10953)
- 2021(10260)
- 2020(8562)
- 2019(19610)
- 2018(19650)
- 2017(38074)
- 2016(20790)
- 2015(23399)
- 2014(23450)
- 2013(23304)
- 2012(21234)
- 2011(19256)
- 2010(19156)
- 2009(17400)
- 2008(16798)
- 2007(14718)
- 2006(13155)
- 2005(11101)
- 学科
- 济(85101)
- 经济(85008)
- 业(61262)
- 管理(53239)
- 农(48227)
- 企(39564)
- 企业(39564)
- 方法(36474)
- 农业(32331)
- 数学(31227)
- 数学方法(30907)
- 业经(22537)
- 地方(20310)
- 中国(19997)
- 学(19241)
- 财(17367)
- 环境(14765)
- 制(14676)
- 贸(14186)
- 贸易(14177)
- 易(13773)
- 发(12878)
- 理论(12739)
- 技术(12688)
- 和(12121)
- 划(11506)
- 策(11440)
- 农业经济(11370)
- 银(10892)
- 银行(10844)
- 机构
- 学院(296797)
- 大学(292804)
- 管理(119838)
- 济(113820)
- 经济(111319)
- 理学(104682)
- 理学院(103540)
- 管理学(101775)
- 管理学院(101268)
- 研究(100086)
- 中国(73330)
- 农(70487)
- 科学(66521)
- 京(61985)
- 农业(54304)
- 业大(54191)
- 所(50924)
- 财(47324)
- 研究所(46995)
- 中心(46155)
- 江(42798)
- 范(40479)
- 师范(40095)
- 北京(38659)
- 财经(38638)
- 院(35589)
- 经(35239)
- 州(35190)
- 农业大学(34347)
- 经济管理(33440)
- 基金
- 项目(211982)
- 科学(165472)
- 研究(153217)
- 基金(152505)
- 家(134457)
- 国家(133293)
- 科学基金(113429)
- 社会(95086)
- 社会科(89682)
- 社会科学(89656)
- 省(84742)
- 基金项目(83131)
- 自然(75112)
- 自然科(73249)
- 自然科学(73232)
- 自然科学基金(71874)
- 划(70483)
- 教育(67462)
- 编号(63937)
- 资助(61591)
- 成果(49741)
- 重点(47103)
- 发(46734)
- 部(45633)
- 创(43562)
- 课题(42423)
- 科研(40647)
- 创新(40603)
- 计划(39233)
- 国家社会(38485)
- 期刊
- 济(127441)
- 经济(127441)
- 研究(79699)
- 农(71629)
- 中国(53362)
- 学报(52025)
- 农业(48813)
- 科学(48103)
- 大学(38763)
- 管理(37256)
- 学学(36981)
- 财(31687)
- 教育(28249)
- 业经(27194)
- 融(23827)
- 金融(23827)
- 技术(23340)
- 业(23274)
- 问题(18124)
- 经济研究(16930)
- 财经(16760)
- 版(16380)
- 资源(16182)
- 科技(15690)
- 业大(15052)
- 图书(14836)
- 农业经济(14573)
- 经(14135)
- 理论(14102)
- 农村(14048)
共检索到419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虹颖 吴文恒 杨新军 张敬飒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平原地区、黄土台塬、秦岭山地的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利用灰色关联法识别用能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地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显著。沼气比例较大的黄土台塬用能排放最低(1850.43 kg),薪柴为主的秦岭山地用能排放最高(2556.68 kg),多元化用能的平原地区排放居中(1863.20 kg)。2生活用能主要污染物CO2的排放量由平原向台塬、山区依次升高;其余污染物排放量高低,三类地区并无固定顺序:TSP排放秦岭山地居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原地区居多,这与各类地区主导用能类型相关。3影响用能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亦与区域环境影响下农户特征差异有关,依次为农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职业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文恒 朱虹颖 张馨 张敬飒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制定农村减排的相关政策。以渭北"黑腰带"中部白水县地下采煤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定量探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的碳排放(1 639.56 kg C/户)少于非采煤区(1 747.77 kg C/户),前者主要来源于煤炭、薪柴、电能,三类能源贡献了96%以上,煤炭达61.72%;后者主要为薪柴、煤炭、秸秆、电能,较分散多元,整体以薪柴(41.30%)为主。采煤地区农户商品性能源消费1 443.2 kgCe/户,非采煤区为1 014.4...
关键词:
碳排放 农户生活用能 采煤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思瑾 汪文雄 余利红
农户有效参与作为确保农地整治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厘清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本文以湖北省农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引入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概念模型,测度了不同类型农户的有效参与度差异,并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差异的成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文恒 姜银苹
研究采煤地区农户生活用能,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农村用能政策,更好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区域新农村、促进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陕西渭北"黑腰带"白水县的调查数据,深入探究采煤对农户生活用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认为,煤炭开采破坏耕地,农户的非商品用能大减,多依靠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户均与人均用能的数量较非采煤区少;煤炭开采影响农户收入,影响农户生活用能的费用支出、结构与水平、行为与模式以及用能的正常机理,造成生活用能的贫困,影响生活质量;采煤区的农户生活用能受农业生产影响小,煤炭与电能的利用受家庭总收入影响大,非采煤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农业生产)与非商品能源作物秸秆、薪柴显著正相关,家庭总收入与商品能源煤炭、电能、液化气、太阳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反映了采煤对区内农户生活用能造成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农户生活用能 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敏 刘少文 褚光 徐春梅 王丹英 章秀福 陈松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小;穗发育期略有缩短(1—6 d),而灌浆期显著延长(12—22 d);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主要贡献来自灌浆期的延长。(2)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供试双季晚稻产量构成与生育特性降维为主成分一(穗粒型因子,37.7%)和主成分二(生育期因子,24.7%)。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为少穗多粒、长灌浆期;晚籼稻为穗粒兼顾、短灌浆期;常规和杂交粳稻的品种特征无显著差异,均为多穗少粒、长灌浆期。(3)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晚粳稻产量与每穗粒数(R~2=0.607,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与双季晚籼稻相比,双季晚粳稻产量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品种间、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大,这就需要品种的属地化和因种栽培。【结论】双季晚稻"籼改粳"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延长灌浆期,从而提高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与其他类型水稻相比,籼粳杂交稻产量高,表现为大穗型、高库容及长灌浆期,更适宜于长江下游双季晚稻种植。选用籼粳杂交稻,对于提高双季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率、保证双季稻生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藕香 姜长云
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程度不同,并且存在地区差异。家庭农场的"非粮化"程度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普通农户的"非粮化"程度除了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与农业生产条件有关;中部地区各类农户粮食种植率普遍较高,尤以"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为甚。在对农户转入农地种粮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大多不利于选择种粮,更多地倾向于"非粮化";相对而言,制约家庭农场种粮选择的因素远多于普通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对不同类型的农户种粮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差异;种粮补贴的政策效应取决于经营规模,经营规模越大,补...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普通农户 农地流转 非粮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恒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区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逐步的改善。据对农村住户收支的抽样调查,1986年,平均每人纯收入达到316.10元,比1954年增加250.82元,增长3.84倍,平均每年递增5.22%,其中:1979年至1986年平均每年递增12.73%。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86年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83.87元,比1954年增长3.36倍,平均每年递增4.86%。其中:1979年至1986年平均每年递增13.18%。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文雄 刘志强
权属调整作为农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降低土地细碎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化解农地权属纠纷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户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是促进其参与权属调整,从而推进农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本文基于湖北省11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不同类型农户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行为态度的认知普遍较高,对主观规范的认知普遍不高,而对感知行为控制普遍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3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认知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强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差别化入户宣传工作,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利益协调作用,加强权属调整的相关培训,充分发挥认知态度较高农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等,以促使农户转变观念并形成科学认知,进而促进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英 王成 王利平 李晓庆 蒋福霞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户调查法获取了重庆市4个农村居民点集聚区的578户农户数据,基于农户共生理论,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认知及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农户非农化程度的增强,影响集聚区农户的共生因素沿"生存—经济发展—社会心理"这一方向转移;②集聚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意愿普遍较高,其中,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意愿最高;③"同类农户资源共享,异类农户资源互补"的农村居民集聚理念已成为共识,体现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住需求和未来发展诉求,总体上表现为空间、物质和信息的共享。
关键词:
居民点 集聚区 共生 认知 响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郝利霞 郭卫华 刘辉 洪睿
主要探讨退耕初期不同类型农户响应退耕还林政策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根据农户劳动力和耕地数量,可以将农户分为年轻多地型、年轻少地型、年老多地型和年老少地型;(2)四类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积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年老多地型农户>年轻少地型农户>年轻多地型农户>年老少地型农户;(3)耕地面积是影响各类农户退耕决策最显著因子,而农户年龄是农户退耕决策影响力最大因子。研究结论:影响各类农户退耕决策的因素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辅助政策有助于政策的落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德宏 冯春艳
基于32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依据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不同类型,利用有序Logit模型对贷款农户融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户主特征、家庭特征、贷款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等四类变量19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贷款农户融资行为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且影响因素的内部次序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贷款农户 融资行为 借贷意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欧阳进良 宋春梅 宇振荣 张凤荣
以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农户分类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选择行为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受其兼业性、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生产规模影响,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地块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存在差异:纯农业户、低收入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兼业户、高收入农户、文化水平高的农户往往选择经济效益高、耗时少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类型农户由于其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肥料投入、水资源利用和秸秆处理等的不同,对土地质量和环境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选择 农户 土地质量 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子良 蔡银莺 杨余洁 高鹏
以湖北省武汉、荆门和黄冈为实证,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偏好及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大部分农户比较重视农田生态环境数量、质量保护,但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较匮乏;2多数农户愿意将自家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但有经济补偿时其参与意愿会提高;3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有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情况、农业收入比、了解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和是否知道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海 麦尔旦·吐尔孙 王雅鹏
利用江汉平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土壤保护认知与行为决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壤保护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且农户的土壤保护认知与其行为决策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户主教育程度、农户土壤保护认知与耕地块数是影响所有类型农户土壤保护行为决策的显著因素;是否租入土地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对纯农户土壤保护行为有显著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对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户主是否兼业与家庭非农就业比例对I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对III兼农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各类农户土壤保护认知,缩小农户行为决策与认知差距的关键在于加强土壤保护知识与技术的宣传,培养农户土壤保护意识与技能,并通过土地整...
关键词:
农户类型 土壤保护 认知与行为 江汉平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黎毅 罗剑朝 曹瓅 房启明
笔者利用2012年陕西渭南483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对供给抑制下的农户信贷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Heckman广义三阶段回归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以及约束程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当地普遍存在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农户资产的高低分别与获得资金呈正向关系,与信贷约束呈负向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高资产农户较中低资产农户面临更重的信贷约束。因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适时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同时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予以不同的贷款产品和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