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2)
2023(10139)
2022(8264)
2021(7552)
2020(5922)
2019(13066)
2018(12158)
2017(22789)
2016(12801)
2015(13502)
2014(13263)
2013(12858)
2012(11664)
2011(10839)
2010(10600)
2009(9609)
2008(9448)
2007(8296)
2006(7444)
2005(6197)
作者
(41087)
(34554)
(34463)
(32226)
(21486)
(16728)
(15118)
(13423)
(12959)
(12022)
(11892)
(11716)
(11141)
(10805)
(10716)
(10645)
(10411)
(10104)
(10020)
(9942)
(8906)
(8335)
(8251)
(7991)
(7715)
(7573)
(7528)
(7517)
(7036)
(6999)
学科
(48513)
经济(48460)
管理(31659)
(30187)
(22609)
企业(22609)
方法(21474)
数学(17852)
数学方法(17637)
(15843)
(14227)
业经(12449)
中国(12114)
农业(11521)
(10584)
地方(10048)
(9909)
贸易(9907)
(9632)
环境(9585)
理论(8107)
(7641)
技术(7424)
(7267)
(6937)
产业(6853)
(6791)
(6396)
(6356)
金融(6354)
机构
学院(187371)
大学(185383)
研究(67959)
(67915)
经济(66616)
管理(65984)
理学(58034)
理学院(57205)
管理学(55886)
管理学院(55568)
科学(49203)
中国(48025)
(43651)
(39210)
(36664)
业大(35709)
农业(35032)
研究所(34565)
中心(29560)
(29187)
(27245)
(27198)
师范(26798)
(24825)
财经(24285)
北京(24130)
农业大学(23576)
科学院(22321)
(22189)
(22128)
基金
项目(137834)
科学(107150)
基金(99776)
(92379)
国家(91608)
研究(91184)
科学基金(75820)
社会(58391)
(55752)
社会科(55347)
社会科学(55332)
基金项目(53982)
自然(52214)
自然科(50767)
自然科学(50742)
自然科学基金(49833)
(47575)
教育(40669)
资助(39556)
编号(34343)
重点(32160)
(31109)
计划(29195)
(28673)
(28438)
科研(27369)
创新(26866)
科技(26108)
成果(25738)
国家社会(24663)
期刊
(71185)
经济(71185)
研究(44909)
学报(43164)
(39318)
科学(36590)
中国(31611)
大学(30541)
学学(29106)
农业(27068)
管理(20286)
(19591)
教育(15695)
(14016)
业经(13702)
业大(12327)
(11960)
金融(11960)
(11910)
经济研究(11752)
技术(11729)
资源(11454)
财经(10885)
科技(10407)
农业大学(10146)
问题(9576)
林业(9494)
(9428)
(8741)
商业(8674)
共检索到257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西琴  张远  张艳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不断减少,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降水因素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渭河上游天然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分析天然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47以上,采用假设法,将气温从非降水因素中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以前,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80年代以后,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其原因在于人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生志  黄强  王义民  陈昱潼  
研究渭河径流年内分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在区域视角下进一步掌握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背景下的水文响应。本文基于1960-2005年实测径流、面降雨以及潜在蒸发量的月序列数据,采用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两个指标分析渭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Mann-Kendall法求算了渭河流域径流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启发式分割法诊断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的变异点,并运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计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渭河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的年变化过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张家山站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该流域旱涝风险有所增加;2林家村与张家山站的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均存在1973年这一变异点,而华县站无变异点存在;3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林家村站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7.15%,72.85%和12.10%,87.90%,而对张家山站的贡献率分别为39.11%,60.89%和33.73%,66.27%。人类活动是渭河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君  李秀彬  
基于潮白河上游流域内的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对比法分析了1961—2005年该流域年径流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揭示了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潮白河上游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平衡,年际变化大;年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流域径流量平均值仅为60年代的75.8%,减少幅度较大。通过分析认为:降水、气温变化不是造成年径流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流域径流量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受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修建水库以及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芳芳  徐宗学  左德鹏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流域水资源情势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SWAT模型,研究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流域径流在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以及2081年-2100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个时期内,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2081年-2100年时期的减少幅度较2046年-2065年时期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序列的第10和90百分位值(R10和R9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CSIRO-A2和INM-B1两种组合情景下;CSIRO模式下流域径流量最大,INM模式下最小,MRI模式居中;日径流量的第90百分位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宁  李秀彬  李子君  余新晓  
该文以北京潮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00年期间降雨、径流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情况,利用一个集总式的水文模型(IHACR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40年来,潮河上游流域降雨--径流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961—1978年(第一阶段)、1979—1993年(第二阶段)、1994—2000年(第三阶段)。相对第1阶段而言,第2和第3阶段流域降雨的产流能力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流域内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变化趋势是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向林地的转换构成了土地覆被变化的主导过程,成为影响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明金  张勃  
以黑河干流出山口径流控制站莺落峡水文站1960-2004年45年的径流序列为基础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交叉谱分析、统计规律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研究了全球变化、太阳黑子活动、ENSO循环和下垫面变化对黑河干流出山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全球变化对莺落峡站径流变化影响较大;②莺落峡站年径流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两序列在2年和3.3年两个振动周期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这两个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振动周期上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波动变化都落后于莺落峡站年径流的周期波动变化;③ENSO循环对莺落峡站年径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ElNino事件和LaNina事件对莺落峡站年径流的影响时间持续较短,对事件发生当年的径流变化影响较大,对事件发生次年的径流变化影响较小;④流域下垫面变化对莺落峡站年径流量的变化影响较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钦磊  白红英  任园园  贺映娜  马新萍  
利用渭河干流林家村、咸阳和华县3个水文站1960年以来的径流资料,应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多种数值模型方法,计算分析了渭河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渭河径流量年内主要集中于5月-10月份,占年径流总量的75%左右;年际变化剧烈,1960年-1970年基本处于丰水期阶段,1994年后基本处于枯水期阶段,其余年份呈丰枯波动;②径流变化趋势现在处于极显著的递减状态(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莉茹   毕华兴   马志瑾   赵丹阳   王宁   刘泽晖   王鑫  
【目的】河川径流是地表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解析,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规划的前提。【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Budyko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和中游近70年(1951—2020年)径流变化的趋势和成因。【结果】(1)1951—2020年黄河上游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4.04 mm/(10 a),P> 0.05),中游呈不显著减少趋势(4.90 mm/(10 a),P> 0.05);上游、中游年潜在蒸散发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77、2.23 mm/(10 a),P> 0.05);(2)黄河上游和中游198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林草面积的增加,上游、中游年NDVI分别以0.025/(10 a)、0.042/(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P <0.01);(3)1951—2020年,上游和中游年径流量分别以3.46、7.46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P <0.01),并分别在1986年、1990年发生突变;(4)上游和中游径流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潜在蒸散发变化,且径流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即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将更容易引起径流的变化;(5)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降水和潜在蒸散,但各影响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在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游地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分别为-14.04%、1.30%、112.73%;中游地区分别为21.54%、3.63%、74.83%。【结论】1951—20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且各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赞红  阎建忠  花晓波  
论文以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上游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在2006和2011年进行的农户和地块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种植制度"双改单"现象,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影响种植制度"双改单"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1在2006—2011年间,研究区玉米的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小麦的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土豆的播种面积快速上升,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缓慢增加;复种指数明显降低,两熟制作物种植面积下降,一熟制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双改单"现象明显。2非农收入变化、畜牧业收入变化、地块均面积和区位变量是影响种植制度"双改单"的主要原因。研究种植制度变化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政府制定有的放矢的粮食生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喜风  
将计量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基于黑河上游山区3个站点的气象水文年尺度数据及季尺度数据,对1959~2009年的降水、温度、潜在蒸散发与出山口径流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讨论了不同气候要素与径流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各检验结果表明降水、潜在蒸散发对径流存在显著的效应,跟温度相比,潜在蒸散发对径流的影响更为显著,能够更好地表征水文特征;季节尺度上的分析更为细致的说明了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对径流的影响。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黑河流域上游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影响进行不同情景下的分析,以当前气候条件为本底,结果表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晓辉  刘昌明  黄强  
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对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黄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管理黄河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雪  李运刚  何娇楠  罗贤  
国际河流水文变化和跨境影响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从全流域尺度分析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跨境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等提供科学基础。本文基于元江-红河流域干支流6个水文站径流数据以及64个气象站降水、气温数据,分析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和周期性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红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约80%的径流量集中于汛期(6-11月)。支流站点的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大于干流站点,所有站点径流集中期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2)径流年际变化剧烈,具有明显的丰枯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为枯水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为丰水期,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宁  李秀彬  冉圣洪  李子君  
以潮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累积曲线将1961~2005年期间年降水-径流关系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1961~1978,1979~1993,1994~2005。第二和第三阶段相对第一阶段而言,平均年径流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年径流对降水的响应程度在减弱。与此相对应,进入1980年代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强度在增加,主要表现为小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的大规模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农垦和造林等土地利用活动导致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总蒸发和入渗增加,从而改变水量平衡,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变得迟缓,减少流域总径流;不同降水年型降水-径流的关系表现出很大差异,人类活动对枯水年份年径流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赛艳  黄强  解阳阳  王义民  
【目的】分析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明晰其演变规律,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R/S法、CRameR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趋势、突变状况及周期进行分析,并针对径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存在以下特点:(1)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81.6%~87.2%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波动频繁,1956-2010年经历了"丰-枯-丰-枯"4个循环交替;(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呈减少趋势,尕日得和尕大滩站径流年均递减系数分别为0.010 2和0.006亿m3/年,两站H...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新春  杨青  梁云  
利用1961-2000年近40a的气温、降水、冻土深度等逐月资料及年蒸发量资料和20世纪50年代初或中期建站起到90年代中期径流逐月实测资料,分析20世纪下半期阿克苏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阿克苏河流域普遍存在升温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冬季升温明显;同时导致冻土层温度的升高和冻土退化;流域内降水增加趋势明显。1990年以后径流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从年内变化分析来看,流域内各水文站春、夏季径流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秋、冬季径流减少明显;分析径流的变化特点,主要还受到流域地表状况变化、大面积开荒及上游水库调节等人类经济活动作用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