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9)
2023(10092)
2022(8539)
2021(7614)
2020(6190)
2019(13775)
2018(13230)
2017(25034)
2016(13487)
2015(14494)
2014(14191)
2013(14062)
2012(12609)
2011(11337)
2010(11175)
2009(10027)
2008(9306)
2007(7983)
2006(6969)
2005(6067)
作者
(40711)
(34152)
(33910)
(31999)
(21183)
(16460)
(15147)
(13401)
(12740)
(11657)
(11586)
(11250)
(10821)
(10662)
(10473)
(10389)
(10369)
(10210)
(9615)
(9483)
(8707)
(8081)
(8005)
(7630)
(7620)
(7415)
(7355)
(7325)
(6924)
(6771)
学科
(55338)
经济(55288)
管理(36170)
(33808)
方法(23392)
(22450)
企业(22450)
数学(21248)
数学方法(21091)
地方(16370)
(16308)
贸易(16303)
(16061)
(15932)
中国(14727)
环境(13360)
(13062)
(12635)
(12076)
业经(11379)
农业(11214)
地方经济(9300)
(8746)
(8399)
出口(8391)
出口贸易(8390)
技术(8234)
(8086)
(7724)
(7695)
机构
学院(187092)
大学(186758)
(76607)
经济(74968)
管理(71361)
研究(65888)
理学(62592)
理学院(61778)
管理学(60681)
管理学院(60365)
中国(48348)
科学(44888)
(39320)
(38407)
(33797)
业大(33591)
研究所(31512)
(31497)
农业(30576)
中心(30495)
(26960)
财经(25758)
(24668)
(24543)
师范(24288)
经济学(23999)
北京(23940)
(23581)
经济学院(22036)
(21995)
基金
项目(142406)
科学(112545)
基金(105189)
研究(96022)
(95498)
国家(94783)
科学基金(80551)
社会(64470)
社会科(61362)
社会科学(61346)
基金项目(57362)
(56266)
自然(53716)
自然科(52403)
自然科学(52386)
自然科学基金(51401)
(47579)
教育(41290)
资助(40757)
编号(36206)
重点(32546)
(31938)
(29798)
(29588)
计划(28348)
国家社会(28045)
创新(27838)
科研(27788)
成果(26494)
科技(24831)
期刊
(77881)
经济(77881)
研究(47256)
学报(37091)
中国(33653)
(32533)
科学(31646)
大学(26714)
学学(25436)
农业(22438)
管理(22234)
(21436)
业经(13640)
(13594)
金融(13594)
经济研究(13553)
技术(13382)
(12309)
图书(12083)
资源(11995)
财经(11536)
教育(11196)
问题(10883)
(10818)
科技(10199)
(9995)
(9975)
业大(9910)
商业(9204)
国际(8852)
共检索到263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杨永菊  牛海鹏  杨德刚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性对流域居民福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场强理论和断裂点模型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转移模型,以MA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建立流域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以渭干河流域为例,分析了2000-201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流转及其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渭干河流域上游向下游的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溢出价值先下降后波动上升。②渭干河流域居民福祉由基本需求、安全与健康、精神三个层次构成,按重要性排序表现为安全与健康>基本需求>精神需求,并呈现出库车县的福祉水平最高、拜城县其次、沙雅县再次、新和县最低的空间分异特征。③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是居民福祉的格兰杰原因,前者对后者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对安全与健康福祉产生的影响最大,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与下游居民福祉的耦合度最高,荒漠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度最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旭宁  张婷  杨永菊  牛海鹏  杨德刚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性对流域居民福祉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场强理论和断裂点模型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转移模型,以MA的人类福祉框架为基础建立流域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灰色关联模型,以渭干河流域为例,分析了2000-201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流转及其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渭干河流域上游向下游的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溢出价值先下降后波动上升。②渭干河流域居民福祉由基本需求、安全与健康、精神三个层次构成,按重要性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闵庆文  许晴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元降至4.38×108美元,下降13.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2.62×108美元下降为0.9×108美元,下降了65.1%;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0.01×108美元上升到0.03×108美元,增加了200%。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绣线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杂草类草原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等优质草原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克氏针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和兵  刘红玉  郝敬锋  安静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基础上,计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9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2.63%,达643.1×104元,其中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57%,而中游和下游则分别减少2.18%和10.58%,耕地流失是中游、下游和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食物生产、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而水文调节和提供美学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九乡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娜  姜雪  郑曦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为例,对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并使用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网络连接度(γ指数)评价其生态网络完善程度,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永定河流域内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23条生态廊道,19个生态节点。其中:生态源及生态节点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2.03 km,成网状沿农田、林地及河流分布。基于对生态网络分析评价,设置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生态缓冲区,并识别生态节点盲区,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论】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明确了流域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以期为流域未来的生态建设及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拉萨河流域湿地30年(1976年-2006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拉萨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02×104hm2,达8.8%,其中水域、高寒草甸以及沼泽湿地呈减少趋势,森林湿地和滩地呈增加趋势;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损失41.20×108元,年均损失1.37×108元,以气体交换功能价值损失量最大。生态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对环境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水域、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减少造成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瑜  欧阳志云  肖燚  郑华  徐卫华  白杨  江波  
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畜产品和生命支持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但人们常关注产品提供功能而忽视生命支持功能。研究采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为基准年,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多种方法对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草地面积为6.67×1010 m2,提供产品、固碳、保持土壤、净化环境等8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216.28×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32元/(m2.a)。其中,提供产品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的31.3%,其次是固碳和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6.8%、22.2%。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平  史恒通  赵敏娟  
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重视程度,随经济发展而变化。已有研究显示收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和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收入弹性度量需求和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反映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文章以黑河流域为例,测算了不同收入阶层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的收入弹性。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收入水平提高,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将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各收入阶层支付意愿收入弹性不同;其中,中、高收入组收入弹性大于1,低收入组收入弹性小于1,表明不同收入阶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偏好具有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等公共政策时,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恒通  赵敏娟  
基于对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流域居民的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为249.27元/(户·年);居民社会地位和居民环境认知程度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访者年龄和是否为农村居民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相比具有显著更高的支付意愿,而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对其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晶   石培基   李雪红   王梓洋   许澳康  
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开展多尺度定量分析,是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演化机理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行政或流域的等级确定研究尺度大小,缺乏科学合理的尺度划分方法。论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评估了食物供给、碳固存、产水量和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应用小波分析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确定了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最佳尺度及不同尺度下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食物供给、碳固存、产水量和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上升趋势。食物供给服务增幅最大,增幅为138.3%,碳固存、产水量和防风固沙服务增幅分别为0.97%、7.6%和9.5%。(2)根据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小波方差主周期,2000—2020年和2010—2020年分别构建了6个、2000—2010年构建了7个影响因素研究的特征尺度。(3)随着尺度增大,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作用程度逐渐增强,且不同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食物供给和碳固存服务在小尺度上主要受人文因子影响,大尺度上受自然因子影响;产水量服务在不同尺度上始终受自然因子影响;防风固沙服务随尺度增大人文因子影响程度显著增强。(4)尺度增大过程中不同交互因子q值的增加趋势不同,其中碳固存和防风固沙服务中人文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强。论文通过小波分析改进了传统的多尺度序列构建方法,可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制定多级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淼   米炜嵩   康琦   程永辉  
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深刻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向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城镇化子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机制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化空间格局。(2)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呈现西北部高原地区高、东南部平原地区低的总体空间格局。(3)该地区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的影响则从负向影响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则同时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对流域尺度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李成林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内容与流程,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流域上下游生态损益、居民支付意愿和综合成本,分别作为补偿的最高、最低和参考标准。结果表明:2007年上游应获得的最高补偿标准为24.83×108元,最低标准为2 443.46×104元,参考标准为6.7×108元。下游各县作为受益者,应支付的补偿额为:库车为818.51×104~28 096.3×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9 927.61×104元;沙雅466.7×104~64 179.1×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7 204.17×104元;新和341.17×104~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