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0)
- 2023(14554)
- 2022(12609)
- 2021(11658)
- 2020(9967)
- 2019(22420)
- 2018(22342)
- 2017(42419)
- 2016(23504)
- 2015(26154)
- 2014(25832)
- 2013(25491)
- 2012(23421)
- 2011(21110)
- 2010(20791)
- 2009(18868)
- 2008(18685)
- 2007(16148)
- 2006(14066)
- 2005(12048)
- 学科
- 济(89880)
- 经济(89783)
- 管理(72207)
- 业(68676)
- 企(57358)
- 企业(57358)
- 方法(43471)
- 数学(37589)
- 数学方法(37149)
- 农(24539)
- 财(24261)
- 学(22915)
- 中国(21688)
- 业经(20362)
- 技术(19157)
- 环境(18047)
- 贸(17007)
- 贸易(17001)
- 地方(16779)
- 务(16665)
- 农业(16664)
- 财务(16596)
- 财务管理(16569)
- 易(16512)
- 企业财务(15746)
- 理论(15098)
- 制(14974)
- 和(14661)
- 划(14623)
- 银(12644)
- 机构
- 大学(338473)
- 学院(335935)
- 管理(132446)
- 济(128042)
- 经济(125318)
- 理学(116181)
- 理学院(114847)
- 研究(114017)
- 管理学(112667)
- 管理学院(112102)
- 中国(81760)
- 科学(76430)
- 京(72575)
- 农(65373)
- 所(59313)
- 业大(58611)
- 财(55940)
- 研究所(54999)
- 农业(52229)
- 中心(51012)
- 江(47689)
- 财经(46049)
- 北京(45094)
- 范(43522)
- 师范(42918)
- 经(41989)
- 院(40975)
- 州(38739)
- 经济学(37807)
- 技术(37204)
- 基金
- 项目(241435)
- 科学(188001)
- 基金(175166)
- 研究(167791)
- 家(156922)
- 国家(155671)
- 科学基金(131767)
- 社会(104590)
- 社会科(99140)
- 社会科学(99111)
- 省(94830)
- 基金项目(94068)
- 自然(89596)
- 自然科(87480)
- 自然科学(87452)
- 自然科学基金(85881)
- 划(80879)
- 教育(76340)
- 资助(71612)
- 编号(66513)
- 重点(54668)
- 部(52261)
- 成果(52113)
- 发(50830)
- 创(50703)
- 创新(47418)
- 计划(47074)
- 科研(47039)
- 课题(45570)
- 大学(43782)
- 期刊
- 济(132809)
- 经济(132809)
- 研究(90870)
- 学报(64692)
- 中国(59128)
- 农(57981)
- 科学(56190)
- 大学(47182)
- 管理(46238)
- 学学(44951)
- 财(41994)
- 农业(40624)
- 教育(33154)
- 技术(29151)
- 融(23023)
- 金融(23023)
- 业经(21906)
- 财经(21659)
- 业(21434)
- 经济研究(21371)
- 科技(19167)
- 经(18391)
- 版(18199)
- 业大(18088)
- 问题(17409)
- 图书(17279)
- 技术经济(17259)
- 理论(15771)
- 资源(15634)
- 农业大学(14609)
共检索到469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雅琼 王浩 刘作华 李爽 蒲施桦 龙定彪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母猪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核心猪群,其生产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的第一大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商品猪出栏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母猪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性能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际生产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母猪的营养摄取、机体特性、饲养空间环境及胎次等,其中温热环境是影响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适宜的温热环境有利于保障母猪的机体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反之,不适宜的温热环境会引起母猪的热环境应激,破坏体热平衡,甚至导致生产停止,使机体进入病理状态,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掌握母猪的温热环境需求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文章从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和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生猪养殖场母猪生产管理的温热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方面。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生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变化。在行为方面,高温环境下,由于侧卧时母猪体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增加机体散热量,母猪会通过行为姿势改变进行热调节,如增加侧卧时间、减少站立和俯卧时间,而母猪姿势行为的频繁改变会增加仔猪压死率。在生理方面,热应激时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增加呼吸率和皮肤血流量等途径来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同时母猪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会增加、甲状腺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这些生理变化会破坏母猪机体内分泌和能量平衡,进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流产和泌乳量下降。在生产性能方面,热应激会对母猪发情间隔、产仔数和泌乳量等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妊娠前期热应激主要影响返情率和产仔数,妊娠后期主要影响产活仔数和死胎数,分娩后则主要影响仔猪存活率,环境高温通过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母猪失重和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2)温热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母猪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猪舍整体降温和局部降温两种,整体降温以"湿帘-风机"蒸发冷却降温技术为代表,通过风机排风造成舍内负压,迫使舍外未饱和的空气流经湿润的多孔湿帘,引起水分蒸发吸收大量潜热,降低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高效的优势。猪舍局部降温主要是针对猪只躺卧区地板、两侧猪栏、猪栏上方等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主要有风管喷气嘴蒸发冷却、冷水覆盖降温和猪舍地板降温等方式,具有降温效果良好和节能的优点。
关键词:
母猪 温热环境 调控 生产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秀丽 张铁民 邢航 文晟 漆海霞
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福利养猪"观念的普及,我国规模化养猪的井喷式发展,以及养猪行业人工成本、饲料、药物成本等的增加,降低养猪成本和实现"猪性化"的养猪模式成为养猪行业的一个紧迫任务。母猪大栏智能群养系统具有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等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母猪大栏智能群养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就我国母猪大栏智能群养系统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母猪群养系统 精准养猪 智能系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为民 廉红霞 王成章 杨雨鑫 张春梅 胡喜峰
选用48头配种日龄相近、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的大约克经产母猪,按胎次、体况等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8头。哺乳母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研究哺乳母猪饲粮中分别添加0,40,60,80,100和120g/kg苜蓿草粉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对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数和哺乳期仔猪成活率(P<0.05);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断奶平均个体重、平均个体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2)添加苜蓿草粉降低了母猪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母猪血清高密度脂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红霞 王成章 杨雨鑫 胡喜峰 张春梅
选用48头配种时间、胎次基本一致的大约克经产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母猪及仔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P0.05)。(2)添加苜蓿草粉增加了初生仔猪数,与对照组相比,以添加量为200g/kg的处理组为最多,提高了12.78%(1.63头),但差异不显著;对初生窝重、仔猪生长与仔猪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提高了断奶窝重和窝平均日增重(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苜蓿草粉 妊娠母猪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瑶 李珣 李敏婕 国梦婕 雷治海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mRNA在母猪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剂量GnIH对母猪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GPR147与GnRH的形态学关系。从分子、细胞水平和形态学角度,探讨GnIH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母猪生殖调控的作用机制,丰富神经内分泌学的内容。【方法】以30日龄健康仔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GnIH mRNA在母猪24个组织中的分布定位。采集青年母猪卵巢样品,分离卵巢颗粒细胞,研究不同剂量GnIH(10-6、10-8、10-10和10-12 mol·L-1)对体外培养的母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的合成、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瑜 王孝义 吴彦臻 陈强 任文辉 朱怡轩 李明丽 鲁绍雄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粗纤维水平下不同品种(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异性。【方法】选择2~6胎确认妊娠的撒坝(SB)母猪180头、杜洛克×撒坝(杜撒,DS)和长白×撒坝(长撒,LS)母猪各90头,按照母猪所属家系、胎次、历史繁殖性能等初始条件,将各品种(杂交组合)母猪随机分为3组,在妊娠及哺乳阶段分别饲喂3.5%、6.5%和9.5%粗纤维水平的日粮,采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各试验组母猪11项繁殖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当日粮粗纤维水平由3.5%分别提高至6.5%和9.5%时,撒坝母猪的产程显著缩短15.97 min和26.64 min(P < 0.05),杜撒母猪的产程显著缩短10.94 min和9.60 min(P < 0.05),长撒母猪的产程显著缩短59.36 min和24.82 min(P < 0.05),但日粮粗纤维水平为6.5%和9.5%的母猪产程差异不显著(P > 0.05);同时,撒坝母猪的仔猪21日龄窝重分别显著提高3.75 kg(P < 0.05)和4.49 kg(P < 0.01);杜撒母猪的仔猪21日龄成活数显著提高1.16头和2.06头(P < 0.05),21日龄窝重显著提高6.28 kg(P < 0.05)和15.30 kg(P < 0.01),断奶成活数显著提高1.12头和1.88头(P < 0.05),断奶窝重显著提高11.55 kg和19.57 kg(P < 0.05);长撒母猪的仔猪21日龄窝重分别显著提高8.78 kg(P < 0.05)和10.64 kg(P < 0.01),断奶窝重显著提高8.78 kg和14.87 kg(P < 0.05)。【结论】撒坝、杜撒和长撒母猪具有良好的耐粗饲特性,高水平粗纤维日粮对杜撒和长撒母猪哺育性能的改善幅度大于撒坝母猪。适度高粗纤维日粮饲喂下,撒坝、杜撒及长撒母猪的繁殖性能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彬 陈映 李强 曾仰双 谭娅 张顺华 朱砺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杂交方式、分娩胎次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四川某猪场2015-2017的繁殖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间的繁殖性能差异显著,大约克和长白的总产仔数(TNB),出生窝重(BW),仔猪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杜洛克(P<0.05),三元杂交猪的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纯种(约克×约克或长白×长白)和二元杂交组合(长白×大约克或大约克×长白)(P0.05);另外不同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第1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显著低于第7胎(P<0.05);不同分娩季节的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长白和杜洛克的断奶均重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种,杂交组合、分娩胎次和分娩季节均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蒋鹏 郭晓艺 刘茂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再生力 产量形成 调控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蒋乐 史文辉
近年来,由于造林重点由宜林地向困难立地转移,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外容器苗的质量调控技术及其对于我国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意义,从指数施肥、秋季施肥、底部灌溉、短日照处理和夏季造林、修根技术、容器规格、冻藏和解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总结。指数施肥的每次施肥量与植物生长节律和养分需求同步,施肥效果较优。秋季施肥能避免苗木的养分稀释效应,已被应用于很多树种。实施底部灌溉的植物生长不亚于上部灌溉的植物,而底部灌溉用水量少,氮肥淋溶小。夏季造林时,将正处于速生期的苗木进行短日照处理,诱导顶芽形成,促进根系发育,能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效果。苗木冻藏可使空气中自由态的水凝固成结晶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志岩 刘亚轩 刘景 郭长明 缪伏荣 林长光
本试验旨在探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和乳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用3-6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5头母猪,分别饲喂粗蛋白质18%(对照组)和粗蛋白质17%(试验1组)、16%(试验2组)、15%(试验3组)低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日粮,试验期从妊娠110天到哺乳期21天结束.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体重损失、断奶后发情间隔、仔猪哺乳期窝增重和平均日增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母猪血清和乳汁游离氨基酸含量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5%蛋白组和16%蛋白组血清尿素氮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卫辉 朱秋凤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功能性氨基酸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 NCG)或牛磺酸(Taurine, Tau)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后代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丹系长白母猪48头,根据母猪胎次和体况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3组分为对照组、NCG组和Tau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 500 mg·kg~(-1) NCG及基础日粮+ 600 mg·kg~(-1) Tau。试验期从母猪妊娠35 d开始到哺乳26 d断奶结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CG和Tau组母猪窝产健仔数显著提高(P<0.05);NCG和Tau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添加NCG和Tau均显著提高了仔猪初生活力(P<0.05);NCG组还能显著缩短母猪产程(P<0.05);(3)与对照组和NCG组相比,Tau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母猪产后5 d的平均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和Tau组相比,NCG组母猪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和Tau组相比,添加NCG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 SOD)(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CG和Tau母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分别提高了0.41%和0.03%,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分别降低了0.43%和1.71%,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5)添加NCG和Tau均有提高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P=0.06)和IgM水平(P=0.07)的趋势;(6)与对照组和Tau组相比,添加NCG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断奶个体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Tau的添加对仔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结果提示,日粮添加500 mg·kg~(-1) NCG或600 mg·kg~(-1) Tau可提高母猪窝产健仔数和仔猪初生活力,NCG效果更优,还能缩短母猪产程、提高母猪哺乳全期采食量和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其作用途径可能与NCG可以提高母猪体内抗氧化水平和免疫功能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鸿晴 万家伟 李良华 徐玮靖 黄健 杨宇轩 陈焱森 蒋思文 柴进
为研究福利玩具对群养栏妊娠早期母猪行为及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相同、预产期相近((3±1.5) d)的法系纯种大白妊娠母猪51头,按胎次相近原则分为3组,每组17头,其中1个对照组、2个玩具组,记录妊娠母猪前期(妊娠第5周到8周)生活行为、分娩行为以及繁殖性能。结果显示:(1)在试验第6天,玩具组妊娠母猪皮肤损伤程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在试验第25天,玩具组妊娠母猪犬坐时长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试验第11天,玩具组妊娠母猪饮水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玩具组妊娠母猪无食咀嚼次数和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3)妊娠母猪偏好福利玩具的程度为稻草>铁链>松木>气味木头>普通木头>麻布袋。(4)玩具组中死胎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流产率(2.94%)大幅度低于对照组(29.41%)。结果表明,福利玩具可有效改善群养妊娠母猪行为和繁殖性能,大幅度提高母猪群生产效率(62.8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煜 黄程 林五清 余文彬 雷明刚
为探讨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初产长大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522头体质量相近的长大后备母猪,在第2次发情时进行配种,跟踪测定其配种当天、妊娠30、60、90、110 d时的背膘厚度,并对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初生窝质量、初生个体平均质量等繁殖性能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长大初产母猪妊娠60 d之前保持16~18 mm中等膘情,妊娠60 d之后维持18~20 mm适度膘情对当胎繁殖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大初产母猪全妊娠期背膘增长厚度>6 mm时总产仔数、健仔数均显著低于背膘增长厚度6 mm),可使初产母猪获得最大生产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晖 吕学斌 何志平 龚建军 梁艳 刘锐 应三成 曾凯 陶璇 雷云峰 杨雪梅 李正确
本项目实施前、后对母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户)进行了母猪混合胎次繁殖性能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外二杂(配套系)母猪、内二杂母猪、本地母猪在项目实施前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9.57%、90.13%、89.93%,项目实施后分别为92.78%、92.67%、91.77%;项目实施前窝平产仔数分别为10.57、10.28、10.23头,项目实施后分别为11.35、10.87、10.53头;项目实施前仔猪70日龄平均个体重分别为24.22、22.99、19.76 kg,项目实施后分别为25.97、24.24、20.87 kg;项目实施前母猪年提供商品仔猪数分别为19.40、19.88、17.74头,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