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
- 2023(707)
- 2022(602)
- 2021(544)
- 2020(467)
- 2019(976)
- 2018(989)
- 2017(1555)
- 2016(1021)
- 2015(1122)
- 2014(1030)
- 2013(1081)
- 2012(1063)
- 2011(1002)
- 2010(1023)
- 2009(874)
- 2008(852)
- 2007(757)
- 2006(706)
- 2005(607)
- 学科
- 济(3106)
- 经济(3099)
- 学(2386)
- 管理(1471)
- 业(1467)
- 水产(1180)
- 动物(1083)
- 企(1064)
- 企业(1064)
- 方法(1034)
- 中国(1006)
- 动物学(1001)
- 数学(877)
- 数学方法(868)
- 农(860)
- 地方(799)
- 业经(647)
- 及其(603)
- 农业(592)
- 发(566)
- 融(553)
- 金融(553)
- 财(535)
- 和(521)
- 贸(513)
- 贸易(512)
- 易(496)
- 制(485)
- 地方经济(477)
- 银(471)
- 机构
- 大学(15080)
- 学院(14698)
- 研究(7739)
- 农(6858)
- 科学(6595)
- 农业(5725)
- 中国(5181)
- 所(4948)
- 研究所(4697)
- 业大(4369)
- 济(4338)
- 经济(4242)
- 室(4050)
- 实验(3839)
- 实验室(3730)
- 京(3694)
- 重点(3566)
- 农业大学(3546)
- 业(3339)
- 省(3108)
- 中心(3092)
- 管理(3054)
- 科学院(2788)
- 部(2760)
- 院(2759)
- 技术(2721)
- 江(2563)
- 理学(2556)
- 理学院(2484)
- 管理学(2387)
共检索到22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黎相广 严会超 曾佩玲 束刚 张德祥 罗庆斌 王修启
为研究温氏土鸡和白洛克鸡胚小肠寡肽转运载体PepT1(Solute carrier family 15 member 1)以及Na+/H+交换载体NHE2(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2)和NHE3(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3)mRNA的表达规律,选取产蛋日龄相近的温氏土鸡和白洛克鸡所产种蛋各96枚,每个品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16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分别在9,12,14,17,19胚龄(E)和出壳当天(DOH),每个品种选取16枚鸡胚,采集小肠样品,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小肠PepT1、NH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黎相广 严会超 曾佩玲 张德祥 王修启
【目的】研究温氏土鸡(WYFC)和隐性白洛克(WRRC)鸡胚小肠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2(SLC1A2)和EAAT3(SLC1A1)mRNA的表达差异和发育性变化。【方法】选取蛋重相近的两品种纯系种蛋各96枚,每个品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16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分别就每个品种在9(E9)、12(E12)、14(E14)、17(E17)和19胚龄(E19)及出壳当天(DOH)选取16枚鸡胚,称重后采集小肠样品,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小肠EAATs 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1)9、12、14、17和19胚龄隐性白洛克胚蛋重量及出壳当天雏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温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磊 王金勇 李学伟 刘良
【目的】研究猪肉嫩度性状候选基因-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B(cystatin B,CSTB)在体内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变化规律,为研究嫩度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探针RT-PCR,定量分析CTSB和CSTB mRNA在两个品种猪的多个组织、多个发育时间点的表达量。【结果】RT-PCR结果表明,CTSB和CSTB mRNA表达量最高的组织为肾脏,心肌和骨骼肌中表达丰度低,股四头肌CSTB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CTSB mRNA表达量在0~5月龄长白猪和梅山猪背最长肌中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梅山猪峰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仕庚 谭会泽 王修启 左建军 冯定远 董泽敏 叶慧
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1 d父母代雄性Arbor Acre(AA)和父母代雄性岭南黄肉雏鸡各160羽,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以AA肉鸡和岭南黄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样品为模板,研究不同基因型肉鸡肠道CAT1和CAT4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十二指肠和空肠CAT1和CAT4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回肠有着较大的差异;岭南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CAT1和CAT4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AA肉鸡分别有显著差别;岭南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CAT1 mRNA表达从2~58d逐渐降低,AA肉鸡除在44d有所降低,在其他时间点的表达丰度基本一致;岭南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CAT4 mRNA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羽彤 陈兴勇 刘政权 常鹏辉 彭锦州 吉倩昀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早期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吸收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淮南麻黄鸡雏鸡189只,随机均分为3组,育雏温度分别为33、30和27℃(2.5 d后3组育雏温度统一为3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分别于0.5、1、1.5、2、2.5、7和14日龄从每个重复取3只雏鸡,称重后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检测,屠宰取卵黄囊用于脂肪酸组成分析(1.5 d内),取各段小肠制作切片并观察,荧光定量分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30℃组雏鸡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除育雏1.5 d外,卵黄囊重在各温度组间无显著差异。卵黄囊脂肪酸主要由C16∶0、C18∶1n9t、C18∶0、C18∶2n6t组成,脂肪酸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日龄雏鸡脾脏重在30℃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血清IgM和IgY水平均显著高于33℃组(P<0.05)。30℃组雏鸡14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33℃组,但回肠显著低于27℃和33℃组(P<0.05)。30℃组雏鸡回肠GLUT2和Pep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组(P<0.05)。[结论]育雏早期温度对雏鸡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33℃育雏有助于前1.5 d卵黄囊吸收,30℃育雏有助于雏鸡体重增加、小肠形态发育、雏鸡免疫水平提高及肠道营养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羽彤 陈兴勇 刘政权 常鹏辉 彭锦州 吉倩昀
[目的]旨在探究早期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吸收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淮南麻黄鸡雏鸡189只,随机均分为3组,育雏温度分别为33 ℃组、30 ℃和27 ℃组(2.5 d后3组育雏温度统一为33 ℃ ),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分别于0.5、1、1.5、2、2.5、7和14日龄每个重复取3只,称重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检测,屠宰取卵黄囊用于脂肪酸组成分析(1.5 d内),取各段小肠制作切片并观察,荧光定量分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30 ℃组雏鸡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除育雏1.5 d外,卵黄囊重在各温度组间无显著差异。卵黄囊脂肪酸主要由C16∶0、C18∶1n9t、C18∶0、C18∶2n6t组成,脂肪酸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日龄雏鸡脾脏重在30 ℃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血清IgM和IgY水平均显著高于33 ℃组(P<0.05)。30 ℃组雏鸡14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33 ℃组,但回肠显著低于27 ℃和33 ℃组(P<0.05)。30℃组雏鸡回肠GLUT2和Pep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 ℃组(P<0.05)。[结论] 育雏早期温度对雏鸡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33 ℃育雏有助于前1.5 d卵黄囊吸收,30 ℃育雏有助于雏鸡体重增长、小肠形态发育、雏鸡免疫水平建立及肠道营养吸收相关基因表达增加。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育雏温度 卵黄囊 绒隐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艳 刘宏祥 单艳菊 姬改革 束婧婷 徐文娟 朱春红 陶志云 李慧芳
【目的】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试验模型,比较2个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肌肉生长抑素a(myostatIn a,mstn-a)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胸浅肌和腓肠肌(简称为胸腿肌)发育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在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时,记录体重、胸浅肌(Pm)和腓肠肌外侧头(lm)的重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本试验证明鸭早期发育过程中,体重和骨骼肌重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鸭胚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爱君 李大全 马文霞 廖和荣 李岩 赵宗胜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因子bcl-2、P53对鸡与鹌鹑属间杂交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人工授精获得鸡(♂)与鹌鹑(♀)杂交种蛋,按照鸡标准孵化条件同批入孵,随机采集66、72、78、84、90、96、102、108、114、120h活胚。采用RT-PCR方法,用Wpkci和β-actin引物进行多重PCR鉴定胚胎样本性别,后选取各时间点雌、雄胚胎各4枚,以β-actin为内标,测定bcl-2、P53的mRNA相对丰度。【结果】(1)雄性胚胎66~114hbcl-2mRNA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96h有所降低,随后回升到原水平,120h极显著升高(P<0.01),达到峰值;雌性胚胎66~114h...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艳 宋迟 宋卫涛 章双杰 徐文娟 陈文峰 李慧芳
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对其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肝脏IGF-1 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下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表达规律。试验结果证实:鸭肝脏IGF-1 mRNA在13胚龄已有表达。鸭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质量和肝脏IGF-1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持续上升态势,高邮鸭13、21胚龄和7日龄肝脏IGF-1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金定鸭(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明坤 赵金良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李传阳 魏继海 赵永华
通过组织切片、酶联免疫吸附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卵巢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Vtg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性腺指数(GSI)与卵巢成熟发育间呈同步性变化,Ⅴ期达到峰值。血清中E2含量自卵巢Ⅱ期开始显著升高,Ⅳ期达到峰值,Ⅴ期后显著下降;血清P含量自卵巢Ⅱ期开始不断升高,Ⅴ期达到峰值,Ⅵ期显著下降;E2、P分别在卵巢成熟发育前期与后期发挥作用。肝中Vtg含量先升、后降,Ⅳ期达峰值;血清、卵巢中Vtg含量均自Ⅱ期开始增加,Ⅴ期达峰值,Ⅵ期显著降低;不同组织中V...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勇生 黄苇 侯水生 李青旺 康俊梅
为探讨IGF-1基因对北京鸭胸肌发育的影响,试验克隆了北京鸭IGF-1 cDNA的部分序列,分析了其核苷酸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并检测了IGF-1 mRNA在不同日龄北京鸭胸肌中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克隆的鸭IGF-1 cDNA部分序列长507 bp,编码168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鸡、家鸭、鹌鹑、火鸡、鸵鸟、人和猪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97%,98%,96%,84%和8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家鸭、鸡、火鸡、鹌鹑、人、挪威鼠和猪的同源性分别为99%,98%,97%,97%,84%,79%和84%。表明北京鸭与家鸭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鹌鹁、火鸡、鸵鸟也有较近的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发弟 夏东 陈杰 赵茹茜
随机选取0、3、20、30、90、120和180日龄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睾丸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GH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从0到30日龄逐渐上升,在90和120日龄呈阶段性降低(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 王鹏 丁家桐 马月辉 关伟军 储明星 李碧春 吴文忠 陈玲
【目的】探讨湖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MSTN)和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n,MyoG)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利用RT-PCR分析MSTN和MyoG基因在湖羊早期生长背最长肌肉组织中的mRNA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湖羊MSTN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在2日龄时表达水平最低,并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加直到60日龄为止,而后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湖羊MyoG基因在2日龄时表达最低,在30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30日龄后下降,公羊直到120日龄、母羊直到90日龄为止,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又增加。MSTN和MyoG基因在湖羊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 李达 马月辉 关伟军 储明星 丁家桐 李碧春 张有法 陈玲 吴文忠 周洪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与肉质性能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生长背最长肌肉组织中的mRNA的发育性变化。【结果】①出生后随着月龄的增加,母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最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GHR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2月龄到达一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国庆 黄治国 刘振山 王新华 刘守仁 杨利国
目的通过对羔羊IGF-Ⅰ和IGF-Ⅰ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的研究,为羔羊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共54只,120日龄只有新疆细毛羊),测体重后屠宰,采取肝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以GAPDH基因为内标,检测IGF-Ⅰ和IGF-ⅠR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之间比较。结果(1)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雄性哈萨克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从2日龄到60日龄持续上升,60日龄后开始下降,90日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前三个时期(P<0.05);雄性新疆细毛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从2日龄到9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