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6)
2023(8716)
2022(7894)
2021(7533)
2020(6319)
2019(14762)
2018(14830)
2017(28581)
2016(15787)
2015(17818)
2014(17817)
2013(17678)
2012(16041)
2011(14360)
2010(14106)
2009(12657)
2008(12075)
2007(10198)
2006(8718)
2005(7321)
作者
(46554)
(38609)
(38340)
(36278)
(24351)
(18513)
(17238)
(15413)
(14645)
(13651)
(13165)
(12783)
(12044)
(11978)
(11858)
(11833)
(11681)
(11489)
(10853)
(10784)
(9767)
(9258)
(9237)
(8689)
(8665)
(8583)
(8557)
(8462)
(7815)
(7805)
学科
(58657)
经济(58592)
管理(43831)
(41422)
(35162)
企业(35162)
方法(29800)
数学(25819)
数学方法(25523)
(15144)
(14489)
中国(14033)
(13906)
业经(13026)
地方(12087)
(10644)
贸易(10640)
理论(10606)
(10327)
(10267)
农业(10124)
技术(9746)
环境(9630)
(9315)
财务(9257)
财务管理(9243)
(9017)
企业财务(8759)
教育(8661)
(8438)
机构
大学(220489)
学院(218605)
管理(89885)
(79360)
理学(79090)
理学院(78183)
经济(77479)
管理学(76764)
管理学院(76387)
研究(71575)
中国(50141)
科学(48602)
(47159)
(39343)
业大(37330)
(36516)
(34506)
研究所(33897)
中心(31962)
农业(31294)
(29738)
北京(29506)
(28711)
财经(28618)
师范(28419)
(26079)
(25775)
(24876)
技术(24375)
师范大学(23063)
基金
项目(159578)
科学(124176)
基金(115011)
研究(113863)
(101463)
国家(100636)
科学基金(85730)
社会(68538)
社会科(64813)
社会科学(64793)
(63325)
基金项目(62361)
自然(58631)
自然科(57232)
自然科学(57218)
自然科学基金(56168)
(53739)
教育(51837)
资助(47132)
编号(46792)
成果(37239)
重点(35506)
(34276)
(33449)
(33433)
课题(31818)
创新(31121)
科研(31031)
计划(30506)
大学(29474)
期刊
(82298)
经济(82298)
研究(60149)
学报(39961)
中国(36976)
(35773)
科学(35155)
管理(31396)
大学(28674)
学学(27072)
农业(25335)
(24197)
教育(24029)
技术(18351)
(13989)
金融(13989)
业经(13961)
图书(13092)
(12961)
财经(12766)
经济研究(12556)
科技(12052)
理论(11737)
实践(11131)
(11131)
业大(10807)
问题(10675)
(10631)
(10442)
情报(10296)
共检索到300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建敏  李式昭  杨恩年  李俊  刘于斌  蒲宗君  
小麦SCT-1是以黄淮麦区发掘的温敏不育系BNS为基础转育成适应四川生境的温敏两用不育系。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对SCT-1的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T-1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不育度均达99%以上,可进行杂交制种;12月中旬及以后播种能自交结实,结实率可达50%以上,能实现自身繁殖。结合不同播期条件的花粉镜检法,11月上旬以前播种,SCT-1的花粉表现为完全碘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花粉表现为半不育,为育性的转换期;12月下旬以后播种,其花粉染色为正常可育类型。SCT-1与重庆温敏不育系C49S的比较结果表明,SCT-1在10月25日、11月2日和11月10日播种,不育度均达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李式昭  李俊  杨恩年  孙华  刘培  
研究温敏雄性不育系SCT-1在四川生态环境下的育性遗传特征,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2个具一定恢复效果的品系B2183、M2003-1,分别与SCT-1杂交构建群体,利用亲本、F1及F2群体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SCT-1育性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CT-1育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2个组合F2育性均呈连续分布,具多峰、偏态现象,SCT-1/B2183组合育性遗传符合MX2-AD-AD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SCT-1/M2003-1组合符合MX1-AD-ADI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2个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涛  张作仕  曾秀英  李竹林  余懋群  敖栋辉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发现温光敏雄性不育系C49S-87、C49S-89的育性转换明显,便于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其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光照也有一定影响。这2个不育系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在成都地区正季播种,其不育株率可达100%,套袋自交不实率及花粉不育度均在95%以上,在成都地区晚季播种,自然结实率可达78%,育性恢复。C49S-87的粗蛋白含量为15.1%,SDS沉淀值为55ml,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C49S-87的胚乳贮藏蛋白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其1D染色体上的Glu-D1位点基因编码5+10优质亚基;C49S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较高,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华  张爱民  安玉麟  李元清  白海  于美玲  
通过春 季在田间 分期播 种,冬 季在 温室 中 不补 光种 植, 研究 了 具有 D2 型 细胞 质( 胞 质供体为粗 厚山羊草 Ae .crassa) 的 Norin 26 异质 系在 呼 和浩 特自 然 光生 长条 件 下的 育 性表 现。 结果表明:(1) 不同播期 的 Norin 26 异质 系在田 间的不 育株 率均 达到 了100 % ; 不育 性 在形 态上 表 现为雄蕊心皮 化。(2) 三 个播期 的自交结 实率分 别为:3 月 28 日 播 种的 为 4085 % ( 半不 育) ,4 月 7 日播种的 为1872 % ( 高 不 育) ,4 月 17 日 播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罗江  茹振刚  高庆荣  姜辉  郭凤芝  吴世文  孙哲  
【目的】研究BNS育性及其温光特性,探寻育性转换规律,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NS和百农矮抗58为试材,进行秋季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播期的育性及其日均温度、日照长度的动态变化和温光效应。【结果】(1)BN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麦穗蓬松,颖壳开张,有透明感;花药干瘪瘦小、不外挂,无或有极少量无活力的花粉,呈圆败型败育;自交不结实,且不育性能稳定遗传;国内、国际法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79.64%~87.22%、89.89%~102.10%,雌蕊活性正常。(2)BNS温度敏感期为小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温度7.4~11.4℃,不育度97.57%~100%(10月17日前播种),高于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蒙立颖  石晓艺  胡甘  齐智  宋喜悦  
为了解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KTM3315A的染色体组成,揭示其雄性败育特点,采用分子标记和A-PAGE技术对KTM3315A是否含有T1BL.1RS易位染色体进行了鉴定。通过醋酸洋红、DAPI和I2-KI染色,观察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特点及类型,并对不同发育时期(减数分裂、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花药中的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KTM3315A具有小麦1BS的特异扩增条带,但缺少黑麦1RS的特异扩增条带,与KTM3315A在ω区不具有黑麦特异蛋白谱带的结果相对应,推测KTM3315A为非1B/1R类型的K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KTM3315A在不育条件下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焕焕  张玲丽  杜万里  庞玉辉  王亮明  胡甘  宋喜悦  
【目的】明确K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配子传递方式及遗传模式。【方法】以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K型非1B/1R雄性不育系A731和A116,保持系116B、731B及恢复系KR783、桑榆3号和WM5-5为材料,构建了4个群体K3314A//KR783/731B、A731//KR783/731B、A116//A116/桑榆3号和A116//116B/WM5-5,分别调查其亲本及后代的自交结实率和单倍体发生的频率,结合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1BS染色体片段代换了1RS染色体片段后,非1B/1R类型不育系及其后代不产生单倍体;不育系核内基因主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灵云  张立平  赵昌平  张风廷  樊建青  苑少华  郭玉平  
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幼胚的出愈率差异不显著;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差异显著,其中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分化率较高;在对轰击过bar基因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除草剂Biolaphos的最适浓度为2 mg/L。3个受体材料离体培养过程中出苗率差异显著,其中BS210出苗率高,是较优良的转化受体,为今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奠定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保雷  张卫东  高庆荣  王茂婷  李楠楠  张艳玉  王慧娜  高建华  赵兰飞  茹振刚  
【目的】探究新型生态型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特点,为不育系的转育与改良提出理论指导,并为BNS败育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7个品种(系)与BNS的正反交组合,判断BNS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连续3年对BNS/山农055525 F1、F2的育性表现进行分析,判别其最佳模型,并估计遗传参数。【结果】BNS雄性不育性主要受核基因的控制,部分品种(系)表现胞质效应。BNS/山农055525 F2育性呈现连续分布状态,具有明显的多峰或偏态现象,遗传符合E_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2.5%—79.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达文  张立平  赵昌平  郑用琏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套袋自交结实率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自交结实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达到了63.66%~85.23%,不同组合和世代间具有一定差异;多基因遗传率0.49%~18.45%,说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受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14.29%~26.85%,因此在转育新不育系时可以对不育性进行早代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晓静  马小飞  王震  李雪垠  张芳凝  李桂冬  张淼  申芳嫡  马翎健  
【目的】研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和恢复性。【方法】采用BNS分期播种(2011-10-08、10-28、11-11及2012-02-13、03-12)、BNS与常规品种(680个)测交、BNS与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正反交等方法,研究BNS的遗传稳定性、可恢复性及其与其他温敏不育系的关系。【结果】(1)随播期的延迟BNS自交结实率逐渐提高,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8%~126%和7%~79%,但晚春播(2012-03-12)小麦育性较早春播(2012-02-13)下降;不同播期的自交种正常秋播,自交结实率均很低且保持稳定,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杨忠慧  刘琨  赵红  杨木军  
【目的】不育系柱头活力是杂交制种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对提高制种产量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明确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变化规律,为杂交小麦制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为研究材料,第1朵小花开颖进行套袋并连续21 d饱和授粉,通过调查研究杂交结实率探讨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差异。【结果】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存在显著差异,柱头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K456S > K64S > K78S > K43S,K64S和K456S柱头活力第5 d达到峰值,而K78S和K43S第3 d达到峰值。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都可达15 d,但高柱头活力(结实率>80%)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K78S(9 d)>K64S(7 d)>K456S(5 d)>K43S(3 d)。大田环境下K64S柱头活力显著高于温室,最高杂交结实率提高17.58%,平均杂交结实率提高13.83%;2种环境下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差异,同为17 d,但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大田环境下长2 d,为9 d。【结论】4个不育系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达到最高杂交结实率的时间不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不育系其柱头活力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提高不育系最高杂交结实率(柱头活力)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更有利于温光敏两系杂交种制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海明  余筱南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朱四元  徐一兰  
为探明棉花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异交特性和最佳杂交授粉时间,以特棉S-1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的日期进行杂交授粉的异交特性和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经对不同的时间点(8:00,9:00,10:00,11:00)授粉的脱落情况调查及试验统计表明,不同时间点的授粉成铃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以10:00的授粉成铃率最高,11:00次之,8:00,9:00的授粉成铃率最差,说明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特棉S-1的授粉时间以10:00至11:00时最佳.利用特棉S-1为母本配制了7个杂交组合,在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中以农杂310,313的表现最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翎健  宋喜悦  胡银岗  何蓓如  
 通过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了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变异,并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了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31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其育性的主导因素,在相近日长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为14.5h。对光敏雄性不育系A31与恢复系1376杂交F2分离群体育性的研究表明,582株F2分离群体的平均结实率为42.16%,变异范围为0~86.67%,由于受异源胞质的影响,F2群体中可育株的平均自交结实率低于恢复系1376的平均结实率。卡方测验表明,F2群体的育性分离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比例,所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