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2)
2023(10807)
2022(9578)
2021(9092)
2020(7554)
2019(17554)
2018(17588)
2017(33889)
2016(18678)
2015(20752)
2014(20764)
2013(20622)
2012(18771)
2011(16759)
2010(16445)
2009(14724)
2008(14232)
2007(12191)
2006(10321)
2005(8793)
作者
(55202)
(45914)
(45503)
(43314)
(29046)
(22022)
(20641)
(18084)
(17193)
(16323)
(15540)
(15233)
(14480)
(14274)
(14237)
(14110)
(14093)
(13628)
(12997)
(12867)
(11564)
(10974)
(10948)
(10304)
(10291)
(10245)
(10084)
(9971)
(9347)
(9232)
学科
(68316)
经济(68233)
管理(51764)
(49798)
(41887)
企业(41887)
方法(34316)
数学(29635)
数学方法(29281)
(18062)
(17890)
(17725)
中国(16819)
业经(15043)
地方(13773)
理论(12233)
(12159)
财务(12100)
财务管理(12080)
农业(11936)
(11896)
贸易(11890)
(11729)
技术(11637)
(11633)
(11549)
企业财务(11522)
环境(11070)
(10083)
银行(10037)
机构
大学(260529)
学院(258405)
管理(103027)
(94870)
经济(92704)
理学(90540)
理学院(89460)
管理学(87779)
管理学院(87323)
研究(86497)
中国(61212)
科学(58560)
(55390)
(47780)
(44452)
业大(43737)
(42888)
研究所(41209)
中心(38767)
农业(38045)
(35788)
财经(35298)
北京(34422)
(34050)
师范(33645)
(32199)
(31298)
(29575)
技术(28664)
经济学(27504)
基金
项目(187154)
科学(146516)
基金(136340)
研究(131959)
(120809)
国家(119849)
科学基金(102135)
社会(80488)
社会科(76188)
社会科学(76166)
(73870)
基金项目(73418)
自然(70024)
自然科(68375)
自然科学(68358)
自然科学基金(67117)
(62973)
教育(60154)
资助(55653)
编号(52984)
成果(42535)
重点(41909)
(40385)
(39200)
(39155)
科研(36794)
创新(36525)
课题(36388)
计划(36259)
大学(34488)
期刊
(97755)
经济(97755)
研究(71199)
学报(48868)
中国(45161)
(43346)
科学(42720)
管理(36129)
大学(35110)
学学(33279)
(31707)
农业(30281)
教育(27611)
技术(20784)
(18822)
金融(18822)
财经(16399)
业经(16269)
(15692)
经济研究(15506)
图书(14196)
科技(13851)
(13785)
业大(13122)
(13050)
理论(12967)
问题(12720)
实践(12177)
(12177)
技术经济(11680)
共检索到357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东迎  李正玮  管健  
通过连续两年对温敏雄不育小麦C49S的分期播种试验发现,早播(低温)的ⅠC49S(第一播期C49S)减数分型过程中有17.9%的细胞发生异常,当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大量细胞收缩变形,而使变异率急剧提高,以后小孢子的内含物逐渐解体,最终成为败育花粉,ⅠC49S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均很低。在ⅠC49S小孢子败育过程中花药蛋白质含量低,被认为可能与花粉不育有关。而晚播(高温)的ⅥC49S(第六播期C49S)花粉发育基本正常,结实率较高。以C49S为母本配的8个F1杂种结实率不同,最高达80.5%,最低的仅16.7%,表明不同基因型对C49S不育性表达影响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涛  张作仕  曾秀英  李竹林  余懋群  敖栋辉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发现温光敏雄性不育系C49S-87、C49S-89的育性转换明显,便于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其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光照也有一定影响。这2个不育系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在成都地区正季播种,其不育株率可达100%,套袋自交不实率及花粉不育度均在95%以上,在成都地区晚季播种,自然结实率可达78%,育性恢复。C49S-87的粗蛋白含量为15.1%,SDS沉淀值为55ml,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C49S-87的胚乳贮藏蛋白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其1D染色体上的Glu-D1位点基因编码5+10优质亚基;C49S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较高,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昌华  余国东  李伯群  石有明  张宗华  张继君  张丕辉  
为探索 C49 S两系杂交小麦 F1代育性的恢复问题, 从1995~1997 年进行了广泛的测交、强优组合筛选和人工控制试验。结果认为, 绝大多数常规小麦品种都是 C49 S的恢复系。但恢复度的高低与父本耐冷性的强弱关系密切。杂种 F1代的耐冷性, 强于母本, 弱于父本, 界于双亲不育临界值的平均水平, 双亲不育临界值低的组合易恢复, 不育临界值高的组合恢复较差。但有极少数杂种 F1代表现异常, 在正季播种条件下表现出高度不育, 这与双亲温光敏核不育等位基因累加效应有密切关系。与此相反, 有少数组合杂种 F1代结实完全正常, 耐冷性达到或超过父本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建敏  李式昭  杨恩年  李俊  刘于斌  蒲宗君  
小麦SCT-1是以黄淮麦区发掘的温敏不育系BNS为基础转育成适应四川生境的温敏两用不育系。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对SCT-1的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T-1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不育度均达99%以上,可进行杂交制种;12月中旬及以后播种能自交结实,结实率可达50%以上,能实现自身繁殖。结合不同播期条件的花粉镜检法,11月上旬以前播种,SCT-1的花粉表现为完全碘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花粉表现为半不育,为育性的转换期;12月下旬以后播种,其花粉染色为正常可育类型。SCT-1与重庆温敏不育系C49S的比较结果表明,SCT-1在10月25日、11月2日和11月10日播种,不育度均达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李宏斌  马翎健  胡银岗  
选取温敏小麦不育系A3314与Silverstar杂交组合的F2高可育和高不育单株构建基因池,利用500对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同时对其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使用50 ng的模板DNA,2 mmol/L Mg2+,0.2 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1 UTaq酶;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94℃变性45 s,37℃结合45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后,再72℃延伸10 min,小麦RAPD扩增效果较好;S310750为小麦温敏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杨忠慧  刘琨  赵红  杨木军  
【目的】不育系柱头活力是杂交制种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对提高制种产量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明确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变化规律,为杂交小麦制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为研究材料,第1朵小花开颖进行套袋并连续21 d饱和授粉,通过调查研究杂交结实率探讨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差异。【结果】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存在显著差异,柱头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K456S > K64S > K78S > K43S,K64S和K456S柱头活力第5 d达到峰值,而K78S和K43S第3 d达到峰值。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都可达15 d,但高柱头活力(结实率>80%)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K78S(9 d)>K64S(7 d)>K456S(5 d)>K43S(3 d)。大田环境下K64S柱头活力显著高于温室,最高杂交结实率提高17.58%,平均杂交结实率提高13.83%;2种环境下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差异,同为17 d,但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大田环境下长2 d,为9 d。【结论】4个不育系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达到最高杂交结实率的时间不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不育系其柱头活力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提高不育系最高杂交结实率(柱头活力)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更有利于温光敏两系杂交种制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英  乌云塔娜  
利用花药绒毡层特异BoA9基因启动子及类细胞毒素基因BoCysP1创造雄性不育,利用雌蕊特异表达S12-RNase基因启动子启动BoCysP1基因创造雌性不育,构建了雌雄不育植物表达载体BoA9pro-CysP1-PpS12pro-CysP1-pB I101.2,该载体可用于雌雄同株及雌雄异株的雌株进行转基因,生产无果无籽的园林绿化新品种,为果实、种子污染空气、地面的园林绿化树种的改良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思路,也可为园林绿化树木育种提供新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爱斌  肖层林  谢树新  邱茂健  吴升高  
为了探索光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3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温敏核不育系139S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2.6~23.0 ℃.育性敏感期在幼穗分化第Ⅳ至Ⅵ期,其中以第Ⅴ至Ⅵ期最为敏感.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0±2.0) ℃处理1 d,在自然条件下1 d日均温22.0~23.0 ℃,不育性不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 ℃处理11 d,有10%的单株出现不育性波动,染色花粉率0.15%,自交结实率为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保雷  张卫东  高庆荣  王茂婷  李楠楠  张艳玉  王慧娜  高建华  赵兰飞  茹振刚  
【目的】探究新型生态型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特点,为不育系的转育与改良提出理论指导,并为BNS败育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7个品种(系)与BNS的正反交组合,判断BNS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连续3年对BNS/山农055525 F1、F2的育性表现进行分析,判别其最佳模型,并估计遗传参数。【结果】BNS雄性不育性主要受核基因的控制,部分品种(系)表现胞质效应。BNS/山农055525 F2育性呈现连续分布状态,具有明显的多峰或偏态现象,遗传符合E_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2.5%—79.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达文  张立平  赵昌平  郑用琏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套袋自交结实率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自交结实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达到了63.66%~85.23%,不同组合和世代间具有一定差异;多基因遗传率0.49%~18.45%,说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受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14.29%~26.85%,因此在转育新不育系时可以对不育性进行早代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玉梅  徐献锋  于澄宇  郭英芬  葛娟  
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SP2S小孢子释放过程中胼胝质累积、降解情况,并用定量PCR检测花蕾不同发育阶段的小孢子释放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苯胺蓝染色荧光检测发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SP2S四分体及小孢子被大量胼胝质包裹,而且降解困难,壁物质降解延迟使得小孢子粘连在一起;对胼胝质酶基因BnMSR66进行扩增及测序,所得片段长度为445 bp,SP2F和SP2S材料的cDNA和DNA序列完全相同。包含一个全长为39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0个氨基酸;对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参与四分体外周壁上纤维素降解的基因BnQRT1、BnQRT2、BnQRT3及胼胝质降解相关基因BnA6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明华  李泽炳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_1、F_2、F_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籼型核不育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154S温敏感特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杨仁崔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不育主基因等位的W6154S和9202S杂交F2群体中不育株率100%,而8902S、2877S、培矮64S和2558S间杂交F2群体中有少量可育株出现。不育主基因等位的不育系间杂交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225∶3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