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7)
2023(5262)
2022(4349)
2021(3631)
2020(3009)
2019(6559)
2018(6352)
2017(12615)
2016(6264)
2015(6980)
2014(7158)
2013(7353)
2012(7159)
2011(6652)
2010(6832)
2009(6469)
2008(5740)
2007(5277)
2006(4998)
2005(4688)
作者
(18985)
(16139)
(16102)
(15459)
(10150)
(7515)
(7334)
(6188)
(6121)
(5862)
(5598)
(5230)
(5159)
(5142)
(5065)
(4973)
(4867)
(4561)
(4501)
(4227)
(4149)
(3869)
(3824)
(3781)
(3750)
(3654)
(3412)
(3262)
(3197)
(3067)
学科
(56155)
经济(56118)
管理(17510)
方法(16239)
地方(15311)
数学(14934)
数学方法(14893)
(13946)
地方经济(11909)
中国(10034)
(9621)
(8816)
企业(8816)
业经(8522)
(8460)
农业(7316)
(7078)
环境(6949)
经济学(6704)
收入(5878)
产业(5743)
(5656)
贸易(5652)
(5608)
金融(5608)
(5574)
(5525)
(5330)
结构(5256)
资源(5155)
机构
学院(102958)
大学(101518)
(60216)
经济(59382)
研究(39610)
管理(37457)
理学(31990)
理学院(31642)
管理学(31283)
管理学院(31098)
中国(30030)
(24472)
经济学(20682)
科学(20591)
(20147)
(19645)
财经(19521)
经济学院(18299)
(17650)
研究所(17610)
中心(16730)
(14907)
财经大学(14269)
(13755)
(13190)
北京(12979)
科学院(12453)
(12213)
师范(12132)
社会(11910)
基金
项目(63195)
科学(50627)
基金(47795)
研究(46129)
(40779)
国家(40464)
科学基金(35123)
社会(33985)
社会科(32337)
社会科学(32327)
基金项目(24698)
(23563)
自然(20170)
自然科(19710)
自然科学(19708)
资助(19576)
教育(19495)
自然科学基金(19338)
(18806)
编号(16797)
(15456)
国家社会(15207)
(14574)
经济(14449)
(14275)
重点(14018)
发展(13311)
(13125)
教育部(12706)
成果(12688)
期刊
(76272)
经济(76272)
研究(37137)
(17855)
中国(17593)
管理(15480)
经济研究(14858)
科学(12673)
学报(12007)
(11698)
财经(10761)
业经(10118)
大学(9637)
学学(9506)
(9505)
(9467)
金融(9467)
问题(9097)
技术(8760)
农业(7688)
技术经济(7520)
统计(7218)
商业(6985)
世界(6578)
(6459)
(5999)
经济问题(5902)
决策(5632)
经济管理(5582)
国际(5566)
共检索到164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树生  张蔷  
在1阶段Becker-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日平均降雨量、人均总产出和地域虚拟变量,分析水旱灾害、温度、经济增长和地域差别因素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4年~2011年30个省域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发现:(1)各省居民基础生活能源消费存在的明显的个体差异,欠发达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基数较高;(2)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形式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灾害驱动型,而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温度驱动型时期,能源消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呈U型,且温度调节的成本差异导致曲线左右不对称;(3)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温度驱动效应,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能源增加的主要原因,收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本文提出了超额人均消费等概念,并以此作为衡量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而构建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有效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与结构显著提升,且提升速度与有效经济增长和谐同步;而超额人均消费贡献率偏低将成为制约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重大隐忧。因此,提高消费比例中超额人均消费的比重,优化超额人均消费结构,扩大农村居民的超额人均消费领域等措施,可有效地扩大内需,实现有效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唐平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前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直接影响消费水平的提升。200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2936元,实际增长6.8%,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实际增长7.3%,不仅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还比同期纯收入增速快0.5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增加241元,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3%,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 一、生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 (一)食品支出: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人均1032元,增长16.5%,增速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消费支出人均912元,增长17.3%;在外饮食消费支出人均111元,增长12.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晓军  戴俊生  
本文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持续且不断增强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则相对较小。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了创造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逐步发掘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怡  孙菲  
利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截面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产业机构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消费和环境规制均是影响我国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且前者均与后者正相关;我国的自发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各省市的自发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李恒吉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生活部门成为中国第二大排放主体,居民生活碳排放问题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IPAT扩展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中国整体、城镇、农村三个层面居民生活碳排放增长路径进行情景预测,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达峰时间及达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情景和高碳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均难实现达峰;低碳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分别是2046年,2045年和2046年,碳排放峰值分别为73亿t、56亿t和17亿t;强化情景下,中国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金凤  楚春礼  鞠美庭  董芳青  徐盛国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出科学的碳减排策略,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对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对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变动量进行因素分解,从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确定导致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金凤  楚春礼  鞠美庭  董芳青  徐盛国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出科学的碳减排策略,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对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对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变动量进行因素分解,从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确定导致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总体上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因素是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因素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减量因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迁利  李健  王璇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国内居民生活垃圾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两个:收入效应,即收入上升使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一次性商品和重复使用商品,这造成居民生活垃圾的增加;替代效应,即收入上升使消费者消费和拥有商品的时间机会成本也随之上升,为节约时间机会成本,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一次性商品,这导致生成更多的居民生活垃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瑞  孙涛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考虑生活能源消费惯性特征基础的同时,把居民收入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通过建立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城镇化指标对生活能源消费非线性的动态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均对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存在非线性的动态收入门槛效应,但收入门槛值不同;当居民收入水平跨过门槛值时,人口城镇化对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但空间城镇化对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却有所减弱;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空间城镇化对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弱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岳婷  龙如银  
文章建立了我国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VAR模型,对其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以江苏省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例,进行补充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生活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均是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其中,人均消费支出存在较明显正效应,随着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会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缓于实际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较弱,随着煤炭占比的减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梅  李慧欣  
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进了实证分析,根据文章结论提出了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消费与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妍  石敏俊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数据,测算了1995年~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源消耗。研究结果显示:①1995年~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耗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从19%增加到30%,人均完全生活能耗从656kg标准煤增加到1040kg标准煤,其中,由生活消费品支出诱发的间接能耗占完全生活能耗的比例从69%上升到79%;②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省区的城镇居民消费诱发的人均能耗存在显著差异,高收入阶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耗远高于中低收入阶层和内陆地区,前者的能耗增长速度也快于后者;③以交通出行和居住消费为特征的生活方式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857.7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5.13%。(2)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343.23万吨上升到2 993.91万吨,增幅高达27.77%,其中电力和煤炭消耗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95%以上。(3)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801.84万吨攀升到6 863.87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7.14%,其中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是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比高达90%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