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9)
- 2023(6438)
- 2022(5338)
- 2021(4778)
- 2020(3958)
- 2019(8678)
- 2018(8251)
- 2017(15296)
- 2016(8404)
- 2015(9010)
- 2014(8467)
- 2013(8309)
- 2012(7726)
- 2011(6911)
- 2010(6757)
- 2009(6050)
- 2008(5810)
- 2007(5069)
- 2006(4401)
- 2005(3833)
- 学科
- 济(31636)
- 经济(31588)
- 管理(23741)
- 业(23272)
- 企(18186)
- 企业(18186)
- 方法(15255)
- 数学(13699)
- 数学方法(13574)
- 农(9268)
- 财(8987)
- 学(8931)
- 中国(8341)
- 贸(7953)
- 贸易(7950)
- 易(7764)
- 业经(7199)
- 农业(6473)
- 制(5732)
- 技术(5658)
- 环境(5483)
- 务(5476)
- 财务(5472)
- 财务管理(5460)
- 企业财务(5220)
- 地方(4965)
- 银(4788)
- 银行(4743)
- 融(4674)
- 金融(4674)
- 机构
- 大学(122317)
- 学院(120119)
- 济(48431)
- 经济(47628)
- 研究(45609)
- 管理(44206)
- 理学(39354)
- 理学院(38860)
- 管理学(38050)
- 管理学院(37871)
- 农(32807)
- 中国(32601)
- 科学(32155)
- 农业(26672)
- 京(25942)
- 业大(25906)
- 所(24947)
- 研究所(23371)
- 中心(19988)
- 财(19956)
- 农业大学(17847)
- 江(17231)
- 院(16612)
- 财经(16518)
- 北京(15831)
- 经(15273)
- 省(15063)
- 经济学(15022)
- 室(14874)
- 科学院(14658)
- 基金
- 项目(90773)
- 科学(70594)
- 基金(67892)
- 家(64094)
- 国家(63589)
- 研究(55837)
- 科学基金(52753)
- 自然(37951)
- 自然科(37105)
- 自然科学(37088)
- 社会(36692)
- 自然科学基金(36477)
- 基金项目(36389)
- 省(35053)
- 社会科(34818)
- 社会科学(34807)
- 划(30937)
- 资助(27123)
- 教育(24860)
- 重点(21087)
- 计划(20465)
- 部(19401)
- 创(19387)
- 编号(19218)
- 发(19095)
- 科研(18724)
- 科技(18365)
- 创新(18186)
- 业(17880)
- 国家社会(15968)
共检索到167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娓娓 方建光 李加琦 蒋增杰 毛玉泽 杜美荣 高振琨 陈琼琳
为探讨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控温实验,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5℃、10℃、20℃和25℃),设计温度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从15℃暂养温度直接转移至各实验温度)和温度缓变处理组(0.5℃/12 h),分析温度剧烈变化和温度缓慢变化对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并对高温和低温处理下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组织(血细胞和肌肉组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钦有 杨顶珑 何金霞 刘相全 陈丽竹
为探究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DM)复合暴露对皱纹盘鲍稚鲍的毒性效应,采用3个pH值(8.1、7.7和7.4)和3个溴氰菊酯浓度(0、0.6和6.0 μg/L)对稚鲍进行复合胁迫,并对贝壳微观结构与硬度、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应激、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经过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复合暴露31 d后稚鲍贝壳CaCO_(3)晶体沉积困难,文石板片变小并形成分散的板层堆叠,文石板片之间孔隙增大,并且伴随着贝壳硬度的显著降低。同时,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能够引起稚鲍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pCO_(2)与溴氰菊酯浓度的上升而持续降低,并且在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复合暴露下稚鲍SOD活性明显低于单一暴露物,说明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对稚鲍SOD活性的影响具有明显交互作用。而在相同pH暴露下,溴氰菊酯能够使稚鲍CAT与GST活性显著上升。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到了稚鲍组织中应激基因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随着pCO_(2)与溴氰菊酯浓度的上升均有提高,并且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暴露在HSP70、HSP90、Caspase-3以及FADD等基因表达量上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海水酸化与溴氰菊酯暴露能够对稚鲍产生明显毒害效应,并且在引起稚鲍组织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反应中具有一定交互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兴章 李云恩 赵明堂 许夕宁 邢信泽
鲍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海珍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成为鲍中之王。但皱纹盘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水域较窄,自然资源较少,天然产的鲍鱼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经过多年的筏式养殖鲍鱼实践,基本摸清了皱纹盘鲍的生态习性和筏式养鲍的生长规律,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实行了整个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陆瑶华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食道。食道可分为前、中、后三段 ,中段又可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食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颗粒状腺细胞、微绒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纤毛柱状细胞参与运输食物和分泌物 ,并呈现吸收细胞的结构特征 ;粘液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粘多糖 ;颗粒状腺细胞内充盈分泌颗粒 ;微绒毛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特征 ;分泌细胞具很强的蛋白酶等酶活性 ,能以顶浆分泌形式分泌消化酶 ,该细胞还具有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食道中段还呈现3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食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艳青 李兆杰 楼乔明 刘小芳 薛长湖
对皱纹盘鲍内脏脂质进行了分析。采用Folch法提取内脏总脂,硅胶柱层析对中性脂及磷脂进行分离;TLC法对中性脂、磷脂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与其主要组分的制备;10%硫酸—甲醇对样品进行甲酯化,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脂肪酸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内脏中磷脂含量可达31.58%,不饱和脂肪酸在磷脂中含量显著高于中性脂中含量。磷脂中含有一定量的缩醛磷脂,磷酯酰乙醇胺(PE)中缩醛型磷脂含量可达50%。研究表明,皱纹盘鲍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一定量的缩醛磷脂,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应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
皱纹盘鲍 中性脂 磷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龙波 刘传琳 刘迅 唐慧 陆瑶华
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嗉囊和胃。嗉囊及胃平展处上皮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微绒毛、质膜内陷和胞饮泡、次级溶酶体以及贮存物质(脂类和糖原 )。胃褶皱处上皮细胞具纤毛 ,起分选和运输食物的作用。胃上皮细胞基部有神经分布。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呈现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体外酶活性分析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分别具有三种和四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嗉囊 胃 超微结构 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托 贾艳丽 何健 王瑞旋 王江勇
为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经过杂交和南方养殖后,南方群体(杂交群体)是否与北方群体(自交群体)在适温性上是否产生了差异,从而是否更加适应南方高温环境,本研究开展了皱纹盘鲍南北方群体的高温应激和南方地区养殖实验。高温应激实验中:经过30℃应激后,南方群体恢复期所有取样组织中HSP70在0 h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北方群体(P<0.05)。养殖实验中:从12月开始至翌年2月水温不超过17.11℃,为北方群体的快速生长期,生长快于南方群体;从3月开始,水温逐渐超过20℃,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南北方群体 温度 应激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蕙萍 童圣英 王子臣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的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pH分别为6.24、7.19,在最适温度下的活化能分别为5.03×104J/mol和1.33×104J/mol;皱纹盘鲍的三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依次为:褐藻酸酶>蛋白酶>淀粉酶。Cu2+、Hg2+、Ag+、Pb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又以Mn2+、Ba2+、Ca2+三种金属离子尤为突出,其促进作用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而对褐藻酸酶,Zn2+、Ag+、Hg...
关键词:
皱纹盘鲍,淀粉酶,褐藻酸酶,金属离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陈紫瑩 蔡冰冰 柯才焕
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rDNA位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高亚平 张明亮
对3种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41.40±2.05、54.22±2.66、63.17±2.52mm)分别进行不同饵料搭配的投喂,并对各生理活动的能量代谢进行了测量与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搭配投喂的实验组中皱纹盘鲍能够摄取更多的有机物作为能量代谢的基质。扣除代谢能、排泄能和排粪能后,搭配投喂能提供给皱纹盘鲍的生长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孔石莼与裙带菜搭配投喂组以及裙带菜与海带搭配投喂组,其获得的生长能的比例在3种规格组中均处在很高的水平,是鲍的筏式养殖中值得推广使用的投喂方法。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饵料 能量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楚君 游银川 翁凌 张凌晶 刘光明 曹敏杰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皱纹盘鲍制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生鲜、煮制、罐制和干制4种方式对鲍鱼肌肉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情况。利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加工方式下鲍鱼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生鲜鲍鱼相比,经煮制的鲍鱼较易被消化,罐制加工产品最易被消化,而干制鲍鱼最难被消化。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皱纹盘鲍制品模拟胃肠液消化终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莉婷 钟诗懿 游伟伟 柯才焕
鲍的南北接力养殖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养殖模式,旨在提高南方鲍鱼在夏季的存活率。鲍鱼通常在4月份从中国南方运至北方,11月返回南方。本实验探讨了这种模式对皱纹盘鲍营养成分的影响。测定方法主要依据GB 5009系列。研究样品于2017年12月采样,为相同饵料喂养(龙须菜)的商品鲍。两组鲍分别为全年于南方养殖(连江)的皱纹盘鲍和南北接力养殖的皱纹盘鲍。结果发现,两组鲍足肌中灰分、胶原蛋白、粗脂肪和糖原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南北接力组(水分:76.50%WW,蛋白质48.40%DW)相比于全年于南方养殖组(水分:73.70%WW,蛋白质:56.80%DW)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和更低的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方面,全年于南方养殖的皱纹盘鲍(0.07 mg/100g)足肌中硒的含量高于南北接力养殖组(0.05 mg/100 g)。呈味氨基酸方面,南北接力养殖方式下的皱纹盘鲍,其足肌谷氨酸、牛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全年南方养殖组。脂肪酸方面,两组鲍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南北接力养殖组的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研究表明,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对皱纹盘鲍的营养成分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看差别并不显著。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养殖模式 营养成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苗淑彦 麦康森 张文兵 徐玮 刘付志国 艾庆辉
以皱纹盘鲍幼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平均壳长:13.90±0.01mm;平均体重:482.2±2.2mg)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112d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海带为对照,探讨饲料中不同叶酸含量(0.06、1.44、2.86、5.88、14.27、35.71mg/kg饲料)对皱纹盘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叶酸缺乏可显著降低皱纹盘鲍C20∶4n-6和C20∶5n-3的含量(P<0.05),却显著提高C18∶3n-3和C22∶6n-3的含量(P<0.05);(2)海带与实验基础饲料中的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海带中的C14∶1、C16∶0、C...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叶酸 营养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宙 周丽青 迟长凤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赵丹 于涛 郑言鑫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植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bp的COI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0.0081;259个个体730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7-0.0120。基于COI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了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