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
2023(329)
2022(320)
2021(274)
2020(256)
2019(576)
2018(552)
2017(973)
2016(639)
2015(625)
2014(562)
2013(587)
2012(582)
2011(523)
2010(491)
2009(393)
2008(418)
2007(335)
2006(284)
2005(227)
作者
(2564)
(2234)
(2110)
(2012)
(1315)
(1140)
(994)
(906)
(831)
(796)
(782)
(771)
(770)
(759)
(721)
(714)
(711)
(687)
(687)
(681)
(658)
(570)
(560)
(557)
(542)
(522)
(503)
(492)
(487)
(484)
学科
(1589)
经济(1587)
(1048)
方法(1032)
数学(999)
数学方法(996)
水产(696)
管理(669)
(625)
动物(603)
动物学(503)
(463)
(437)
企业(437)
中国(394)
(386)
贸易(386)
(383)
(346)
土壤(345)
产品(331)
(310)
(303)
劳动(303)
(301)
养殖(296)
市场(295)
及其(280)
(242)
价格(237)
机构
大学(8353)
学院(8325)
(4266)
研究(4118)
农业(3632)
科学(3628)
业大(2754)
(2687)
研究所(2632)
中国(2579)
(2295)
经济(2254)
农业大学(2251)
实验(2215)
(2213)
(2139)
实验室(2119)
重点(2043)
(1855)
管理(1812)
理学(1653)
中心(1635)
理学院(1632)
(1567)
管理学(1565)
管理学院(1555)
(1554)
科学院(1492)
技术(1468)
研究院(1387)
基金
项目(7073)
(5226)
国家(5193)
科学(4701)
基金(4643)
科学基金(3590)
研究(3109)
(3073)
自然(3021)
自然科(2958)
自然科学(2955)
自然科学基金(2897)
(2868)
科技(2596)
计划(2410)
基金项目(2394)
资助(2239)
(2075)
专项(1858)
(1849)
重点(1846)
农业(1657)
(1612)
科研(1611)
社会(1582)
技术(1558)
(1502)
社会科(1484)
社会科学(1483)
创新(1444)
期刊
学报(4157)
(3535)
科学(2561)
农业(2405)
大学(2336)
学学(2333)
(1722)
经济(1722)
中国(1682)
(1475)
研究(1365)
业大(1193)
农业大学(1053)
水产(847)
中国农业(759)
林业(712)
(672)
自然(641)
西南(640)
科技(586)
自然科(575)
自然科学(575)
农学(573)
华北(573)
管理(535)
科技大(533)
科技大学(533)
(527)
渔业(517)
农业科学(494)
共检索到1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振锟  张继红  李敏  马莎  郭晓亮  姜娓娓  吕旭宁  
为探讨黄海冷水团锋面温度波动对底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波动对虾夷扇贝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温度波动范围为15-10-15℃,升降温幅度为5℃/2 h,共进行了4次温度波动,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虾夷扇贝死亡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等生理、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温度波动4次后,大、中、小3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均较低,分别为4%、6%、6%,其中,大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孙秀俊  刘志鸿  周丽青  宫一震  
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比较分析了升温海水(17℃和24℃)急性胁迫虾夷扇贝(原暂养于9℃的海水中)9 h和24 h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9对引物在各组的总扩增位点数为314–337,总甲基化位点为79–94,所占比例为23.45%–28.51%;所有处理组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低于对照组,急性升温胁迫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发生去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正国  苑旭洲  崔毅  陈碧鹃  李永霞  梁峻  赵学伟  
利用双箱模型模拟了虾夷扇贝在混合暴露条件下富集、释放铅和镉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不同规格虾夷扇贝、不同组织富集、释放过程中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不同生长阶段虾夷扇贝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以及不同组织中铅和镉的富集参数。结果显示,大、小两种规格虾夷扇贝对铅的BCF分别为1671、896,对镉的BCF分别为7433、1123;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对铅、镉的BCF顺序为:大规格>小规格;相同规格虾夷扇贝BCF:镉>铅,表明虾夷扇贝对镉的富集能力强于铅;铅、镉的B1/2为:大规格>小规格,说明大规格的虾夷扇贝对铅、镉的代谢排出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正国  苑旭洲  崔毅  陈碧鹃  李永霞  梁峻  赵学伟  
利用双箱模型模拟了虾夷扇贝在混合暴露条件下富集、释放铅和镉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测定不同规格虾夷扇贝、不同组织富集、释放过程中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不同生长阶段虾夷扇贝对铅和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以及不同组织中铅和镉的富集参数。结果显示,大、小两种规格虾夷扇贝对铅的BCF分别为1671、896,对镉的BCF分别为7433、1123;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对铅、镉的BCF顺序为:大规格>小规格;相同规格虾夷扇贝BCF:镉>铅,表明虾夷扇贝对镉的富集能力强于铅;铅、镉的B1/2为:大规格>小规格,说明大规格的虾夷扇贝对铅、镉的代谢排出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钰  倪守胜  刘毅  柳淑芳  庄志猛  
本研究选取山东长岛、辽宁海洋岛和獐子岛底播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群体、人工选育的"獐子岛红"品种养殖群体、辽宁旅顺自然群体以及原产地日本青森县陆奥湾自然群体,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虾夷扇贝不同地理群体的特征。结果显示,(1)虾夷扇贝各群体的闭壳肌和内脏团δ(13)C值分别为–20.47‰±0.66‰和–24.13‰±2.41‰;闭壳肌和内脏团δ(15)N值分别为8.52‰±1.32‰和7.26‰±0.49‰。(2)基于δ(13)C值和δ(15)N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任黎华  王忠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董美涛  王忠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温度、体重对虾夷扇贝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下,A、B、C、D、E5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软体部干重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在实验温度5~25℃范围内,温度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贲月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虾夷扇贝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与相关免疫酶活力。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Ⅰ,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驯化到20、22、24及26℃,检测虾夷扇贝的存活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5~22℃处理组虾夷扇贝存活率均大于85.2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6℃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为26.33%。随温度升高,虾夷扇贝体腔液中T-AOC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5),CAT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Ⅱ,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放到20、22、24及26℃,并在1、2、4、8、12、24、48和96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振明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O)、过氧化氢酶(CA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斌  陈碧鹃  齐占会  方建光  廉伟  任仲  王丽丽  
定量分析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在虾夷扇贝(Pac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累积及其组织分布,以及扇贝血淋巴中2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采用接触染毒法,将扇贝浸泡于含105个细菌细胞/mL的海水中处理2周,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在不同暴露时间和不同扇贝组织中细菌累积数量的变化,并抽取扇贝血淋巴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发现处理第7天时,扇贝中含菌量达到最高,为5.20 lg(CFU/g),第14天时又降低到与第3天相当的水平。而累积速率(RA)在第1天时最高,此后均逐渐降低。结果表明,随着在细菌中暴露时间的延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元勇  刘金洋  刘慧慧  张龙  刘俊荣  
虾夷扇贝的捕后处置对闭壳肌的硬化产生重大影响,而硬化又是影响闭壳肌生食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延长虾夷扇贝死后硬化发生时间,通过宰杀前暂养,缓解捕后胁迫对后期闭壳肌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为3组(对照组、暂养3 d组和暂养7 d组),然后去壳取闭壳肌进行07 d冰藏,分析闭壳肌在贮藏过程中的僵直情况、ATP关联物、K值、p H值、糖原及水溶性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否经过暂养,冰藏3 d内K值均低于5%,可以满足生食要求。经过暂养,闭壳肌中ATP的含量略有升高,暂养7 d组>暂养3 d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鲁晶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金洋  刘俊荣  田元勇  张龙  刘慧慧  李冬梅  
为了研究干藏与湿藏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探讨捕后干露、碰撞和温度3个胁迫因素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别进行干藏和湿藏处置,干藏采取冰藏方式,保藏时间为4 d;湿藏采取循环海水方式,同时施加温度与碰撞2种胁迫因素作对比,保藏时间为7 d。以闭壳肌中糖原、ATP及其关联物、AEC值、p H值和水溶性蛋白为指标,对4个处置组的活品虾夷扇贝进行跟踪分析。干藏条件下扇贝p H值、ATP含量和AEC值均迅速下降,生理状态快速恶化,短期内(13 d)扇贝陆续死亡。湿藏(5和10°C)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帅   王晓梅   赵春暖   任利群   吴玉萍   陈洋   郑言鑫   于涛   韩海英   李波   张明燡   吴楠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0月龄时的杂交群体与自交群体的数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杂交群体各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自交群体;4月龄时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小于20月龄时。4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831;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574。20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630、0.547和0.523;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836、0.934和0.933。在通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形态性状对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在0.690~0.939。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不同目标的人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虾夷扇贝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