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0)
- 2023(8546)
- 2022(7270)
- 2021(6653)
- 2020(5436)
- 2019(12055)
- 2018(11762)
- 2017(21210)
- 2016(12096)
- 2015(13322)
- 2014(13208)
- 2013(12720)
- 2012(11781)
- 2011(10646)
- 2010(10545)
- 2009(9430)
- 2008(9377)
- 2007(8442)
- 2006(7405)
- 2005(6576)
- 学科
- 济(42755)
- 经济(42689)
- 管理(33317)
- 业(31201)
- 企(24858)
- 企业(24858)
- 方法(18338)
- 数学(15838)
- 数学方法(15630)
- 农(13223)
- 学(12750)
- 财(12485)
- 中国(12084)
- 业经(10402)
- 贸(10009)
- 贸易(10004)
- 易(9725)
- 农业(9029)
- 制(8988)
- 地方(8893)
- 务(7779)
- 财务(7767)
- 财务管理(7736)
- 理论(7407)
- 企业财务(7277)
- 环境(7206)
- 技术(7189)
- 银(7087)
- 银行(7037)
- 行(6624)
- 机构
- 学院(169792)
- 大学(169311)
- 济(62593)
- 研究(62305)
- 经济(61176)
- 管理(58632)
- 理学(50596)
- 理学院(49929)
- 管理学(48752)
- 管理学院(48487)
- 中国(46305)
- 科学(43847)
- 农(41462)
- 京(36758)
- 所(34467)
- 农业(33285)
- 业大(32910)
- 研究所(31670)
- 财(28569)
- 江(27840)
- 中心(27820)
- 院(23243)
- 省(22718)
- 北京(22632)
- 财经(22518)
- 农业大学(21663)
- 范(21641)
- 州(21508)
- 技术(21169)
- 师范(21150)
- 基金
- 项目(117970)
- 科学(89820)
- 基金(83871)
- 家(78256)
- 研究(77637)
- 国家(77573)
- 科学基金(63602)
- 社会(47409)
- 省(47370)
- 自然(44775)
- 社会科(44725)
- 社会科学(44711)
- 基金项目(44426)
- 自然科(43712)
- 自然科学(43694)
- 自然科学基金(42944)
- 划(40875)
- 教育(35842)
- 资助(34143)
- 编号(29905)
- 重点(27691)
- 计划(25310)
- 发(25203)
- 创(24808)
- 部(24541)
- 科研(23859)
- 创新(23197)
- 成果(23089)
- 科技(23038)
- 课题(22117)
共检索到254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瑾 俞建中 马晓磊 潘克厚
实验对指数生长期、指数生长末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三角褐指藻脂肪酸进行研究,发现在指数生长末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高。实时定量PCR分析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指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为了探讨温度对微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对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测定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到达指数生长末期所需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lΔ9、Cl8∶lΔ9、C18∶2Δ9,12、C20∶5n3(EPA),总...
关键词:
温度 三角褐指藻 生长 脂肪酸 EP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开宏 林霞 钱云霞
1996~ 1998年对上海、浙江和厦门的三角褐指藻进行分离克隆 ,比较了其中 5个藻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脂肪酸组成及培养液淡化对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藻株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基本一致 ,均具有高比例的肉豆蔻酸 (14∶0 )、棕榈酸 (16∶0 )、棕榈油酸 (16∶1)、十六碳二烯酸 (16∶2 )和EPA(2 0∶5) ,只有低含量的DHA(2 2∶6 )、花生烯酸 (2 0∶1)和 18碳脂肪酸 ,但不同藻株的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 ,EPA含量最高的为XS0 3株 ,细胞干重中的含量为 39.0 2mg/g ,占脂肪酸总量的 2 8.0 0 % ;而EPA含量最低的...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藻株 淡化培养 脂肪酸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洪琪 S.M.Renaud d.L.PaRRy K.C.Woo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关键词:
微藻,生长,总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温度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微藻 培养条件 生长期 脂类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曾蓓蓓 穆亮亮 蔡敬 危立坤
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藻细胞ARA、EPA和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光照强度、温度三因素对角毛藻SHOUB98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角毛藻SHOU-B98在盐度12、光照强度30μmOL/(m~2·S)和温度30℃及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条件下生长最快,第4天后这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丛超 胡冬雪 孙春晓 乔洪金 王际英 张利民
球等鞭金藻作为一种优良的单细胞生物饵料具有选育价值。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上使用的大多数球等鞭金藻品系都来源于同一株藻株Isochrysis galbana OA-3011,经过多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不同的品系,为了揭示地理隔离对球等鞭金藻表型性状的影响,从而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I.galbana FACHB-861,OA3011-QD,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的种属关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对5个品系球等鞭金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 品系 生长 脂肪酸 遗传差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洪金 王际英 张利民 孙春晓 李宝山 丛超 宋志东 柳旭东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
关键词:
牙鲆稚鱼 微粒饲料 微藻 鱼油 脂肪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欧海金
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具有生长快、耐低温,容易培养的优点,是贝类和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在象山县水产养殖公司育苗厂,笔者于1989、1990、1992年在培养这两种藻类用于中国对虾育苗的生产过程中,在藻类培养池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原池追肥和吸去沉淀物少量补充培养的方法,有效地延长了藻类的生长期和提高了培养浓度,从而保证了在整个育苗过程中随时都有较高浓度的优质藻液供应,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墨 徐玮 麦康森 张彦娇 周慧慧 谭朋 杜建龙 艾庆辉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
关键词:
大菱鲆 亚麻籽油 鱼油 脂肪酸 脂肪沉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成永旭 王武 吴嘉敏 黄显清
以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catilis )为实验动物并设计不同脂肪源饵料 ,分别为 :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ce(对照组 ) ,微绿球藻Nannochlorpsisoculata (A) ,5 %大豆磷脂 + 5 %鱼油 + 90 %面包酵母 (B) ,10 %鱼油 + 90 %面包酵母 (C)。结果表明 :(1)接受不同脂肪源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 ,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 ,2 0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饵料中HUFA含量对轮虫体内相应脂肪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投喂饵料C的轮虫具有高含量的n - 3HUFA(2 6 .7% ...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饵料脂肪源 脂肪酸组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连全 高亮 刘显军 陈静 李超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海豹油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猪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60头平均体重77.5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含1%大豆油,试验组分别含0.9%大豆油+0.1%海豹油、0.5%大豆油+0.5%海豹油和1%海豹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海豹油对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平均日增重却增加0.54%、0.34%和1.90%(p>0.05),3组和4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49%和2.10%(p>0.05),日粮中添加海豹油有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和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圣英 陈炜 由学策 刘焕亮
本文采用了FFAP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对光棘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及海刺猬的性腺中总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海胆含有四十种以上的脂肪酸,分布十分相似。主要的HUFA为18∶4n-3(3.2%~7.4%)、20∶4n-6(6.4%~16.7%)及20∶5n-3(6.6%~12.1%),并含有非常罕见的n-5及n-7烯酸。n-5烯酸如18∶1n-5、20∶1n-5、20∶2n-5,11及20∶2n-5,13,总含量为7.6%~10.2%。n-7烯酸为22∶2n-7,13及22∶2n-7,15,含量甚少(0.7%~1.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旭干 滕炜鸣 唐伯平 成永旭 于智勇 周波 杨筱珍
测定和比较了成体瘤背石磺的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和卵黄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TL)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为57.31%,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肝胰腺中的FF...
关键词:
瘤背石磺 成体 脂类 脂肪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伟红 冷凯良 王志杰 宁劲松 王瑜 刘艳萍 翟毓秀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浒苔的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浒苔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为8.78%,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35.08%;从浒苔中鉴定出19种脂肪酸,由C12~C24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78%,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特别是16碳和18碳脂肪酸比较丰富,ω-3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9.68%,绿藻的特征脂肪酸——亚麻酸(C18∶3n3)相对含量达18.70%。
关键词:
浒苔 氨基酸 脂肪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