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5)
2023(11801)
2022(9909)
2021(8893)
2020(7176)
2019(16263)
2018(15804)
2017(29509)
2016(16094)
2015(17636)
2014(17226)
2013(17152)
2012(16392)
2011(14935)
2010(15092)
2009(13693)
2008(13362)
2007(11984)
2006(10835)
2005(9989)
作者
(51177)
(42634)
(42434)
(39949)
(27236)
(20511)
(18813)
(16625)
(16448)
(15048)
(14704)
(14122)
(13956)
(13676)
(13585)
(13204)
(12719)
(12689)
(12403)
(12307)
(10965)
(10551)
(10539)
(9874)
(9774)
(9548)
(9525)
(9458)
(8786)
(8627)
学科
(73637)
经济(73561)
(42667)
管理(42091)
(31600)
企业(31600)
方法(26313)
中国(23144)
数学(22994)
数学方法(22831)
地方(22386)
(21162)
业经(17163)
(15635)
(15264)
(15106)
贸易(15092)
农业(14883)
(14610)
(14390)
(14341)
银行(14334)
(14004)
金融(14004)
(13955)
地方经济(13012)
环境(12164)
(11798)
技术(11150)
(10406)
机构
学院(231859)
大学(230549)
(98271)
经济(96402)
研究(90632)
管理(83263)
理学(71091)
理学院(70168)
管理学(68936)
中国(68578)
管理学院(68544)
科学(58365)
(52717)
(50465)
(48774)
研究所(44575)
(42894)
农业(41922)
业大(40403)
中心(39968)
(36478)
财经(33498)
(32870)
北京(32207)
(30592)
(30533)
(30487)
经济学(30245)
师范(29949)
(28710)
基金
项目(157276)
科学(122527)
基金(113334)
研究(107725)
(103307)
国家(102403)
科学基金(85047)
社会(69442)
社会科(65893)
社会科学(65878)
(62938)
基金项目(59807)
自然(56382)
自然科(55058)
自然科学(55040)
自然科学基金(54083)
(53719)
教育(47778)
资助(45933)
编号(40615)
(40338)
重点(36612)
(33642)
(33065)
成果(31790)
计划(31629)
发展(31231)
创新(30982)
(30738)
科研(30552)
期刊
(112192)
经济(112192)
研究(69586)
中国(52103)
(48346)
学报(46065)
科学(40186)
大学(33159)
农业(33029)
管理(32055)
学学(31736)
(30733)
(25679)
金融(25679)
教育(23215)
业经(19680)
经济研究(19140)
(18292)
技术(18138)
财经(16564)
问题(15037)
(14347)
业大(12474)
科技(11945)
(11845)
(11769)
商业(11616)
世界(11387)
技术经济(11373)
国际(11169)
共检索到361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青云  郑王义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以一  李保平  高小文  孟玲  
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制剂是新近研发的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细菌性杀虫剂。为评价其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研究了短稳杆菌浓度与寄主感病时间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子代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用低(1.5×108mL-1)和高(3.0×108mL-1)浓度短稳杆菌液处理的大豆叶片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2龄幼虫24h,然后饲喂健康叶片,并分别于处理后第1、2、3、4和5天(感病时间)供斑痣悬茧蜂寄生。结果表明:寄主存活率随感病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短稳杆菌处理使子代蜂成虫体型减小,但高、低浓度处理之间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祖庆  赵惠燕  胡想顺  李东鸿  
为了明确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长管蚜,在15,18,21,24和27℃条件下,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脱共生麦长管蚜质量极显著低于共生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共生麦长管蚜与脱共生麦长管蚜都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全若虫期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全若虫期的有效积温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而发育起点温度低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和共生麦长管蚜均在21℃时达到最大生殖力;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均大于共生麦长管蚜,净增值率、内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陶万强  关玲  李兴鹏  陈越渠  
为促进蠋蝽规模化养殖,在室内测定不同宿主植物和饲养密度对蠋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S(t)=exp(-btc)拟合蠋蝽若虫在不同饲养密度下的存活率曲线。结果表明:蠋蝽若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生殖力因不同的饲养条件而异。宿主植物为榆树幼苗时,蠋蝽若虫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2.09%;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存活率最低,平均仅达16.38%。不同宿主植物对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无宿主植物时若虫发育历期延长。不同宿主植物对蠋蝽成虫生殖力影响显著,宿主为榆树时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每雌产卵量可达330.89粒,无宿主植物时产卵量仅为96.64粒。以榆树作为宿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亢菊侠  惠凯凯  胡祖庆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小惠  高欢欢  孟庆祥  张丽  赵惠燕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监测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含量(0,200,400,800,1 600mg/kg)Zn2+处理小麦土壤,用特定时间-特定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小麦-蚜虫体系中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不同龄期蚜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若虫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低含量(200和400mg/kg)Zn2+短期处理后,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显著升高,随着代数的增加,各处理的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逐渐下降;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1龄、3龄和4龄若蚜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对2龄若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正群  朱建青  夏体渊  陈泽斌  况荣平  
为了弄清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定了10、15、20、25、30℃5个温度下蚜虫宽缘金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并测定了其在5个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蚜虫宽缘金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即30℃时,卵至成蜂所需历期最短(10.5 d)。卵至成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16℃,有效积温为265.93日度。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繁殖力也有明显影响,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卵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1.6~223.7粒,温度在25~30℃时,产卵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高温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产卵量有一定的抑制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兴鹏  宋丽文  陈越渠  李亚男  左彤彤  武三安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源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为天敌昆虫人工饲料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有棕榈酸油(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1和亚麻酸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2连续饲养蠋蝽12代,并测定F1、F4、F8及F12蠋蝽各龄级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性比(♀∶♂)、成虫体质量和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生殖力指标。【结果】2种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效应与繁育世代数、生长发育阶段等相关。用2种饲料饲喂的蠋蝽2、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各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4、5龄蠋蝽若虫发育历期在饲养多代后(4龄至F8、5龄至F4)才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至F8时2种饲料对蠋蝽各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效应才趋于稳定。一般地,饲料1对蠋蝽若虫早期发育更为有利即饲喂饲料1的蠋蝽2、3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2的蠋蝽。而饲料2更适合蠋蝽若虫后期发育即饲喂饲料2的蠋蝽4、5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1的蠋蝽。其他指标即卵、1龄若虫、总发育历期(仅F1存在显著差异)及成虫寿命,2种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发育历期相似,F1蠋蝽2龄至5龄若虫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在2种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2种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蠋蝽各龄级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开始增强即从F4开始均表现为饲料1处理的2龄和3龄若虫死亡率、成虫获得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低,而4龄和5龄若虫死亡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高。卵孵化率、1龄若虫死亡率,2种饲料间各代均无显著差异。饲养初期2种人工饲料处理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及雌成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增加,至F8饲喂饲料1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雌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都显著低于饲料2。可育率在蠋蝽饲养开始时2种饲料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但从F4开始饲料1饲养的蠋蝽可育率一直显著高于饲料2,而饲料1饲养的F1至F8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2。但这种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至F12时的结果正好相反即饲料2饲养的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1。其他生殖力指标(成虫性比仅在F1存在显著差异)在2种人工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有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1)可显著缩短蠋蝽低龄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蠋蝽雌虫可育率,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2)更适合蠋蝽高龄若虫生长发育,提高成虫获得率和种群增长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生产中可以通过在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添加或降低人工饲料中的某些关键营养物质,配制适合饲养对象特定生长阶段的人工饲料,从而使蠋蝽继代饲养达到最优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宫亚军  石宝才  路虹  张胜利  魏蕾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豆蚜、豌豆蚜、豌豆修尾蚜3种蚜虫发育历期、产仔量、寿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豆蚜发育起点为(6.05±1.44)℃,有效积温为(106.63±9.19)日度;豌豆蚜发育起点为(5.69±1.72)℃,有效积温(113.01±2.98)日度;豌豆修尾蚜发育起点为(4.02±2.22)℃,有效积温为(131.45±29.84)日度,3种蚜虫最适发育温度为19~23℃,在19℃时产仔量最多,其中以豌豆蚜的繁殖能力最强,达69.5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章义  尚梦婷  木魁  温海燕  姜双林  
探索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ns)抗阿维菌素品系(R)与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变化,为延缓苜蓿苔螨抗性发展及其抗性治理提供依据。在室内26℃条件下,系统观察了苜蓿苔螨抗阿维菌素品系试验种群的发育和生殖力参数。结果表明,抗阿维菌素品系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抗性品系(R)平均寿命为21.9 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8.2粒;敏感品系分别为27.9 d和40.9粒。抗阿维菌素品系的净生殖率(R0=28.17)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45.70)(P<0.05)。对苜蓿苔螨的抗性品系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忠  杨忠岐  李孟楼  
【目的】确定温度与花绒寄甲卵、幼虫、茧蛹发育的关系,为其人工饲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温度处理花绒寄甲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其孵化、发育、化蛹和羽化情况,以及不同营养条件下成虫的死亡数量和产卵情况。【结果】花绒寄甲卵期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温度C分别为(126.09±9.58)d.℃和(12.802 2±0.330 2)℃;幼虫期和茧蛹期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K、C分别为(139.0±8.29)d.℃,(11.7±0.58)℃和(265.24±9.00)d.℃,(13.9±0.99)℃。在缺乏营养及16~19℃条件下,花绒寄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肖春  陈斌  杨仕生  张建波  孙文  李正跃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冬光  朱丽莉  陶宇航  张福平  韩雪  徐景峨  杨粤黔  张林鑫  蒲龄  伍革民  
【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对贵州黄鸡的卵巢、输卵管形态结构和主要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在半舍饲养殖条件下(舍饲+运动场),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对贵州黄鸡进行早晚各增加光照1 h处理,分别于140、200、480日龄测定鸡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观察主要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及生殖器官组织学特征。【结果】140日龄鸡输卵管重增加光照处理显著低于自然光照处理,最大卵泡直径增加光照处理显著高于自然光照处理,卵巢重、输卵管长、大黄卵泡数和小黄卵泡数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0日龄除卵巢重和最大卵泡直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是增加光照处理显著高于自然光照处理;480日龄增加光照处理的输卵管重显著低于自然光照处理外,其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增加光照对鸡卵巢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140和200日龄增加光照处理的FSH和E2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光照处理;480日龄的FSH、LH和E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当增加光照可提高贵州黄鸡的生产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