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1)
- 2023(5960)
- 2022(4902)
- 2021(4419)
- 2020(3671)
- 2019(8000)
- 2018(7557)
- 2017(14052)
- 2016(7742)
- 2015(8353)
- 2014(7831)
- 2013(7587)
- 2012(6811)
- 2011(5948)
- 2010(5698)
- 2009(5098)
- 2008(4888)
- 2007(4083)
- 2006(3412)
- 2005(2774)
- 学科
- 济(27871)
- 经济(27838)
- 管理(22800)
- 业(22612)
- 企(17619)
- 企业(17619)
- 方法(14159)
- 数学(12790)
- 数学方法(12665)
- 农(9274)
- 财(7521)
- 贸(7243)
- 贸易(7242)
- 学(7096)
- 易(7085)
- 业经(6725)
- 中国(6704)
- 农业(6291)
- 技术(6225)
- 环境(4973)
- 务(4800)
- 财务(4789)
- 财务管理(4783)
- 企业财务(4566)
- 技术管理(4447)
- 划(4436)
- 制(4357)
- 地方(4305)
- 产业(4204)
- 银(3730)
- 机构
- 学院(109074)
- 大学(108735)
- 济(44282)
- 经济(43633)
- 管理(42750)
- 理学(38747)
- 理学院(38308)
- 研究(38126)
- 管理学(37550)
- 管理学院(37388)
- 农(29388)
- 中国(27263)
- 科学(27037)
- 农业(23852)
- 业大(23593)
- 京(21880)
- 所(20326)
- 研究所(19284)
- 财(17056)
- 中心(16954)
- 农业大学(15974)
- 江(14700)
- 财经(14612)
- 院(13916)
- 经(13547)
- 经济学(13173)
- 北京(12973)
- 经济管理(12943)
- 范(12389)
- 业(12365)
- 基金
- 项目(85170)
- 科学(66875)
- 基金(63429)
- 家(59544)
- 国家(59063)
- 研究(53956)
- 科学基金(49493)
- 社会(35663)
- 自然(35051)
- 基金项目(34599)
- 自然科(34305)
- 自然科学(34292)
- 社会科(33961)
- 社会科学(33953)
- 自然科学基金(33718)
- 省(33380)
- 划(29042)
- 资助(24742)
- 教育(24248)
- 重点(19711)
- 编号(19355)
- 计划(18667)
- 创(18634)
- 部(18338)
- 发(17795)
- 创新(17462)
- 科研(17405)
- 业(17036)
- 科技(16789)
- 国家社会(15544)
共检索到142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珊珊 张秀梅 蔡星媛 佟飞 陈慕雁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变化(10、15、20、25和30℃)对魁蚶稚贝(壳长2~3 cm)潜沙能力,及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捕食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温10℃时,魁蚶稚贝的初次潜沙时间(初潜时间)最长,潜沙率最低,分别为28.87 min、21.25%,且与其他温度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水温15~20℃时,多棘海盘车的捕食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珊珊 张秀梅 刘旭绪 张沛东
底质是魁蚶稚贝潜沙、水平移动、存活与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选择底质适宜的海区开展底播增殖,可以有效提高魁蚶稚贝的增殖效果,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0 mm<壳长<壳长<壳长<壳长<壳长<壳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王金叶 李加琦 丁敬坤 李阳 徐涵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关键词:
魁蚶 温度 能量代谢 抗氧化酶活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素燕 李加琦 李阳 丁敬坤 徐涵 张雯雯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摄食、呼吸代谢及能量收支对短期酸化(pH为8.2、7.9、7.6)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均受pH影响显著(P<0.05),都随pH的降低而减少。魁蚶的耗氧率受pH影响显著(P<0.05),随pH降低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低pH会一定程度地抑制魁蚶的呼吸;排氨率受pH影响差异不显著,随pH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O:N值随pH降低而减小。不同pH条件下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能、呼吸能、排粪能和生长余力均随pH的降低而减少。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pH显著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P<0.05),随着pH的降低,魁蚶的呼吸能和排泄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增加,而排粪能和生长能占比减少,说明低pH条件下,魁蚶会做出适当生理调整降低摄食率,增加代谢率,导致能量减少,继而造成生长余力减少。本研究表明,短期酸化条件下魁蚶的摄食和新陈代谢显著降低,可能是细胞能量需求的增加和氮损失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
魁蚶 pH 摄食 呼吸代谢 能量收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姚红伟 孙金阳 郭晋 高悦勉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魁蚶的精子,揭示了其超微结构。扫描结果显示,魁蚶精子全长55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其中,头部长约2μm,最宽处直径为1.5μm。透射结果显示,魁蚶头部包括顶体和精核。顶体位于头部前端,较圆钝,呈倒"V"形,与精核之间有一间隙,精核位于顶体的下方,占头部体积的2/3左右,具有核后窝和植入窝,但是没有核前窝。中段由5个近圆形的线粒体围绕着中心体构成,线粒体横切面长轴直径为0.6μm,短轴直径为0.5μm。尾部细长,由尾丝包被质膜构成,内有轴丝。横切面呈圆形,直径为0.15μm,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
关键词:
魁蚶 精子 超微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殷邦忠 滕瑜 江尧森
魁蚶(Arca Inftata Reeue),俗名赤贝、血贝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北部水深3~50米的软泥或泥沙海底,它以个体大,肉质鲜嫩,经济价值高而著称。近几年,海产活体动物的交易十分活跃,但所采用的保活运输方法各异。1988年,日本水产品空运量就达10万吨,同年新西兰采用冷却法空运贻贝到美国,2~4℃存活12天;活牡蛎1~10℃可存活7天;马来西亚农业研究和开发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伟良 尤仲杰 施祥元
研究了毛蚶稚贝不同规格及不同盐度下的呼吸和排氨率。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达到30后开始下降。排氨率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在盐度27后开始下降。同时,O∶N值也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盐度30后开始下降。而中等规格(2·41±0·20mm)稚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要高于其余两种规格稚贝,使得规格和耗氧率及排氨率并不形成完全的负相关。
关键词:
毛蚶 稚贝 规格 盐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中盛 贺楚晗 林倩 梁箫 杨金龙
为了探究生物活性肽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实验首先通过紫贻贝肽直接刺激厚壳贻贝稚贝,观察其对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随后选用具有不同诱导能力的海洋细菌海假交替单胞菌和南海雷辛格氏菌,在形成生物被膜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贻贝肽,分析其对生物被膜形成及膜成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生物被膜的变化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贻贝肽可显著诱导稚贝附着,1.0 g/L的紫贻贝肽诱导效果最高,且显著提高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10.0 g/L的紫贻贝肽诱导效果最低,且显著降低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贻贝肽对细菌生物被膜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生物被膜诱导稚贝附着能力受到影响。综上,紫贻贝肽可以直接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也能通过影响海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间接影响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本研究可为探究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贻贝稚贝附着阶段的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紫贻贝肽 生物被膜 厚壳贻贝 稚贝 附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兵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王新萌 康秦梓 陈杜宇 宫雪 徐豪
为了解底播养殖经济贝类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食物来源,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桑沟湾贝类区与贝藻区中底播养殖青蛤和魁蚶的食物组成,分析了食物来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蛤和魁蚶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占比40.4%~79.6%),其次是浮游动物(13.3%~37.3%)。贝类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与魁蚶的食物贡献率存在区域性差异。贝类养殖区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的食物贡献率为2.7%(贝类生物沉积物2.0%,海带碎屑0.7%),对魁蚶的食物贡献率为10.3%(贝类生物沉积物7.4%,海带碎屑2.9%);贝藻养殖区青蛤为8.5%(贝类生物沉积物5.1%,海带碎屑3.4%),魁蚶为7.4%(贝类生物沉积物4.3%,海带碎屑2.1%)。(2)青蛤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占比达56.55%),其次是链形植物门(44.35%),魁蚶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47.27%),其次是脊索动物门(30.3%)。两种贝类胃含物中的真核生物组成主要是浮游植物,且主要来自于底层海水中,与稳定同位素结果一致。(3)在贝类区和贝藻区,筏式养殖产生的有机物(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魁蚶的贡献率高于青蛤;贝藻区海带碎屑对青蛤的贡献率高于魁蚶。从食源结构的角度比较分析,魁蚶和青蛤均可作为桑沟湾综合养殖区域的底播贝类,青蛤更适宜底播在有藻类养殖的区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梦清 游出超 林立蔚 李世才 董兰芳 刘海娟 龙子扬 彭慧婧 陈瑞芳
【目的】分析不同干露条件对织锦巴非蛤稚贝呼吸代谢和潜沙行为的影响,为优化织锦巴非蛤苗种运输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模拟织锦巴非蛤稚贝实际运输环境,选取体长3.89±0.33 mm的织锦巴非蛤稚贝进行试验,测定不同干露温度(10、15和20 ℃)和干露时间(0、3、6、9和12 h)下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对检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织锦巴非蛤稚贝重新入水后的潜沙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耐干露能力及干露后的呼吸代谢和潜沙行为差异。【结果】不同干露时间和温度对织锦巴非蛤稚贝在恢复期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当干露温度相同时,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干露时间延长而升高。当干露时间相同时,织锦巴非蛤稚贝的耗氧率随着干露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排氨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露时长对织锦巴非蛤稚贝耗氧率的直接影响程度大于干露温度,干露时长与耗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亮 毛玉泽 李阳 李加琦 陈琼琳 薛素燕 高振锟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 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永军 戴伟 王晓梅 周晓犊
对毛蚶、魁蚶和泥蚶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6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haⅠ,HpaⅡ,RsaⅠ,Sse9Ⅰ和TaqⅠ)均能将泥蚶与毛蚶及魁蚶区别开来,但未发现毛蚶和魁蚶间特异性的RFLP标记。对酶切图谱进行的数理分析结果显示,毛蚶与魁蚶之间的净遗传距离Pnet值为0,而泥蚶与毛蚶、泥蚶与魁蚶之间的Pnet值均为0.0797;泥蚶群体内检测到5种酶切复合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08外,而毛蚶和魁蚶群体内为相同的1种复合单倍型,π值均为0。
关键词:
毛蚶 魁蚶 泥蚶 ITS区 RFL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贵勇 李庆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AaGregor的功能反应,以及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等5种捕食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在20~30℃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控制能力增强,在30℃时,控制能力最强,而超过30℃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控制能力下降;加州新小绥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显著高于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et Swirski和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而与拟长毛钝绥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