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8)
- 2023(10899)
- 2022(9074)
- 2021(8109)
- 2020(6498)
- 2019(14553)
- 2018(13988)
- 2017(25924)
- 2016(14318)
- 2015(15601)
- 2014(15186)
- 2013(15009)
- 2012(14365)
- 2011(13210)
- 2010(13243)
- 2009(11961)
- 2008(11688)
- 2007(10454)
- 2006(9480)
- 2005(8786)
- 学科
- 济(62971)
- 经济(62904)
- 业(37325)
- 管理(36546)
- 企(27026)
- 企业(27026)
- 中国(20815)
- 方法(20708)
- 农(19593)
- 地方(19558)
- 数学(17898)
- 数学方法(17748)
- 业经(15266)
- 学(14410)
- 农业(13741)
- 贸(12918)
- 贸易(12907)
- 财(12787)
- 易(12465)
- 融(11075)
- 金融(11074)
- 银(11023)
- 地方经济(10989)
- 发(10974)
- 银行(10968)
- 制(10911)
- 环境(10907)
- 行(10656)
- 技术(10335)
- 产业(8701)
- 机构
- 学院(206090)
- 大学(204784)
- 济(84574)
- 经济(82900)
- 研究(82389)
- 管理(72774)
- 理学(62176)
- 理学院(61342)
- 中国(60851)
- 管理学(60187)
- 管理学院(59841)
- 科学(54107)
- 农(49475)
- 京(45410)
- 所(44893)
- 研究所(41149)
- 农业(39379)
- 业大(37670)
- 财(36321)
- 中心(35801)
- 江(32854)
- 院(30160)
- 北京(28890)
- 财经(28306)
- 省(28286)
- 范(27850)
- 师范(27341)
- 州(25976)
- 科学院(25826)
- 经(25771)
- 基金
- 项目(141070)
- 科学(109421)
- 基金(100878)
- 研究(95709)
- 家(92592)
- 国家(91768)
- 科学基金(75865)
- 社会(60976)
- 社会科(57760)
- 社会科学(57746)
- 省(56884)
- 基金项目(53340)
- 自然(50836)
- 自然科(49633)
- 自然科学(49613)
- 自然科学基金(48739)
- 划(48577)
- 教育(42364)
- 资助(40702)
- 发(36771)
- 编号(36248)
- 重点(32818)
- 创(29771)
- 部(29640)
- 计划(28915)
- 成果(28307)
- 发展(28270)
- 创新(27893)
- 展(27798)
- 科研(27625)
共检索到321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正群 朱建青 夏体渊 陈泽斌 况荣平
为了弄清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定了10、15、20、25、30℃5个温度下蚜虫宽缘金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并测定了其在5个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蚜虫宽缘金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即30℃时,卵至成蜂所需历期最短(10.5 d)。卵至成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16℃,有效积温为265.93日度。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繁殖力也有明显影响,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卵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1.6~223.7粒,温度在25~30℃时,产卵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高温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产卵量有一定的抑制作...
关键词:
蚜虫宽缘金小蜂 温度 发育历期 繁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宫亚军 石宝才 路虹 张胜利 魏蕾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豆蚜、豌豆蚜、豌豆修尾蚜3种蚜虫发育历期、产仔量、寿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豆蚜发育起点为(6.05±1.44)℃,有效积温为(106.63±9.19)日度;豌豆蚜发育起点为(5.69±1.72)℃,有效积温(113.01±2.98)日度;豌豆修尾蚜发育起点为(4.02±2.22)℃,有效积温为(131.45±29.84)日度,3种蚜虫最适发育温度为19~23℃,在19℃时产仔量最多,其中以豌豆蚜的繁殖能力最强,达69.5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炬红 郭建英 万方浩 夏敬源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上饲养10代的棉蚜作为虫源,以其亲本为对照,在室内分别研究了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短期影响,及单价抗虫棉对棉蚜的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无显著影响。在抗虫棉上取食1代的棉蚜,各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数和产仔历期、内禀增长率、净增长率、平均发育历期等和取食亲本的棉蚜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GK12上取食37代的棉蚜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和在GK12上取食1代的棉蚜之间以上各指标也无显著差异。可见,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无显著影响,GK12在长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肖春 陈斌 杨仕生 张建波 孙文 李正跃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发育 繁殖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祖庆 赵惠燕 胡想顺 李东鸿
为了明确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长管蚜,在15,18,21,24和27℃条件下,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脱共生麦长管蚜质量极显著低于共生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共生麦长管蚜与脱共生麦长管蚜都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全若虫期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全若虫期的有效积温高于共生麦长管蚜,而发育起点温度低于共生麦长管蚜;脱共生麦长管蚜和共生麦长管蚜均在21℃时达到最大生殖力;在同一温度下,脱共生麦长管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均大于共生麦长管蚜,净增值率、内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仕娟 苗金贝 陈艳琳 邵娅 路康 王森山
齐墩果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具有拒食、毒杀、趋避作用。为明确齐墩果酸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生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全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通过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人工饲料,在室内培养箱环境下饲养绿色型、红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测定了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有翅蚜率和产蚜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红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没有抑制作用。在齐墩果酸浓度0.1~2.0 mg·mL–1内,随着齐墩果酸浓度的增大,绿色型豌豆蚜的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平均产蚜量、产蚜率均表现为降低,而在2.0 mg·mL–1时降至最低。而有翅蚜率逐渐增大并在1.0 mg·mL–1浓度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齐墩果酸在生理、行为学层面是如何影响豌豆蚜的生长发育等提供技术和依据。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豌豆蚜 人工饲料 繁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琳琳 肖顺 刘国坤 张绍升
在福建省花生种植区发现短尾根腐线虫的侵害.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线虫,观察温度对线虫繁殖力的影响以及线虫在最适温度下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表明,短尾根腐线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30℃.30℃下短尾根腐线虫从产卵至2龄幼虫孵化需要89 d.
关键词:
温度 短尾根腐线虫 繁殖力 胚胎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青云 郑王义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在12,15,18,21,24,27℃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有效积温常数为1098.3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发育始点 有效积温 生殖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亢菊侠 惠凯凯 胡祖庆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小惠 高欢欢 孟庆祥 张丽 赵惠燕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监测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含量(0,200,400,800,1 600mg/kg)Zn2+处理小麦土壤,用特定时间-特定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小麦-蚜虫体系中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不同龄期蚜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若虫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低含量(200和400mg/kg)Zn2+短期处理后,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显著升高,随着代数的增加,各处理的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逐渐下降;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1龄、3龄和4龄若蚜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对2龄若蚜...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锌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区焯林 刘志敏 崔志新 曹毅 董华强 聂呈荣
研究了福绿、早青二号和日本旺绿青花菜对桃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数量的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了不同品种青花菜上桃蚜试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青花菜叶片营养成分与桃蚜产仔量、发育历期的关系.结果表明,福绿、日本旺绿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大,其值分别为22.490和22.328,较适合桃蚜试验种群增长;早青二号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小,值为4.543,对桃蚜试验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桃蚜产仔量与青花菜叶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桃蚜发育历期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青花菜 桃蚜 生长发育 繁殖 种群数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毅 曾玲 崔志新 王蕴波 陈文胜
研究了广东主要百合种类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百合种类因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不同对桃蚜数量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龙牙百合上的桃蚜种群趋势指数最大,为35.765,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其次为宜兴百合、麝香百合,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14.533;兰州百合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小,为4.166。
关键词:
百合 桃蚜 生命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玉勇 郭晓军 张帆 李子忠 罗晨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条件对北方地区B型烟粉虱在黄瓜(北京202)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18℃时,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需要33.6 d,而在33℃时仅需14.4 d。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7~33℃,其总的存活率以27℃时最高,低温和高温对烟粉虱的发育和存活均有抑制作用;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从18℃时的41.3 d降低到36℃时的10.4 d,产卵量亦随之减少。烟粉虱卵及各龄期若虫在75%相对湿度下存活率最高,总存活率达到77.8%。在27℃,相对湿度为55%,75%和95%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7.5,31.2和15.7 d,单雌产卵量分别达到264.3粒,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光红 陈家骅 黄居昌
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对4种处理的补充营养选择性表现为:20%(体积分数)蜜水>纯蜜>番石榴汁>清水.补充不同营养后,切割潜蝇茧蜂子代繁蜂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补充不同营养会对其生殖机能产生不同影响.综合考虑繁蜂量、发育历期以及体形指标,20%(体积分数)蜜水+0.01g.mL-1酵母粉是最佳的营养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