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3)
2023(9062)
2022(7528)
2021(6707)
2020(5551)
2019(12153)
2018(11955)
2017(21627)
2016(12174)
2015(13304)
2014(13089)
2013(12488)
2012(11667)
2011(10456)
2010(10383)
2009(9350)
2008(9000)
2007(8013)
2006(7029)
2005(6174)
作者
(40294)
(33458)
(33385)
(31202)
(21190)
(16323)
(14927)
(13217)
(12971)
(11646)
(11468)
(11109)
(11057)
(10792)
(10573)
(10340)
(10274)
(10043)
(9790)
(9670)
(8781)
(8245)
(8212)
(7818)
(7644)
(7470)
(7435)
(7169)
(6963)
(6860)
学科
(42669)
经济(42600)
管理(32834)
(30020)
(23390)
企业(23390)
方法(18019)
数学(15762)
数学方法(15601)
(13527)
中国(13284)
(13269)
(12010)
(10156)
业经(10030)
(9300)
贸易(9298)
(9045)
农业(8862)
(8385)
银行(8313)
(8302)
(8195)
金融(8188)
(7968)
地方(7952)
技术(7358)
理论(7180)
环境(7044)
(6828)
机构
大学(172250)
学院(170978)
研究(66966)
(64792)
经济(63402)
管理(59765)
理学(52056)
理学院(51382)
管理学(50170)
管理学院(49907)
中国(48166)
科学(46497)
(45808)
(37433)
(37164)
农业(37036)
业大(34923)
研究所(34568)
中心(29304)
(28648)
(26473)
(24866)
农业大学(23829)
(23179)
北京(23116)
财经(22799)
(21470)
技术(21356)
(21214)
师范(20928)
基金
项目(124800)
科学(95686)
基金(89722)
(84555)
国家(83861)
研究(80943)
科学基金(68400)
社会(50408)
(49743)
自然(47843)
社会科(47621)
社会科学(47607)
基金项目(47341)
自然科(46765)
自然科学(46743)
自然科学基金(45906)
(43456)
教育(36797)
资助(36480)
编号(30156)
重点(29258)
计划(27644)
(26796)
(26353)
(26193)
科研(25237)
科技(25170)
创新(24599)
(23953)
成果(23517)
期刊
(67501)
经济(67501)
研究(45916)
学报(43157)
(40382)
中国(36953)
科学(34179)
大学(30151)
学学(28962)
农业(27191)
(21565)
管理(21435)
教育(17972)
(14862)
(14161)
金融(14161)
业大(12983)
技术(12663)
经济研究(12072)
业经(11681)
财经(11100)
(11084)
农业大学(11057)
科技(9604)
(9559)
问题(8972)
林业(8350)
中国农业(7554)
商业(7460)
(7361)
共检索到252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飞  郑怀平  张海滨  刘晓  张国范  
采用自交、杂交和混交等不同的交配方式分别获得海湾扇贝"中科红"品种和普通养殖群体(对照组)的受精卵和幼虫,在20℃、23℃和26℃三个温度条件下培养,比较了两个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率1、0日龄幼虫存活率、1日龄和10日龄幼虫壳长。实验结果表明:"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杂交系和混交系的孵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自交系10日龄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P<0.05)和混交系幼虫的1日龄壳长大于对照组,杂交系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幼虫生长10日后,"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任黎华  王忠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传敏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贲月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在实验室内检测了虾夷扇贝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与相关免疫酶活力。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Ⅰ,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驯化到20、22、24及26℃,检测虾夷扇贝的存活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5~22℃处理组虾夷扇贝存活率均大于85.2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6℃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为26.33%。随温度升高,虾夷扇贝体腔液中T-AOC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5),CAT活力随温度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Ⅱ,15℃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被放到20、22、24及26℃,并在1、2、4、8、12、24、48和96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春艳  丁君  常亚青  孙效文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160个含微卫星的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42.69%(73)、46.20%(79)和11.11%(19),经筛选得到15个微卫星标记。虾夷扇贝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0~8.8573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0211~0.9111之间;观测杂合度在0.0000~0.8778之间。表明这几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明亮  邹健  方建光  张继红  杜美荣  李斌  任黎华  
通过"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钙化率和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受酸化影响显著,均随着酸化的加剧出现了明显下降。当pH降低到7.9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会下降33%左右;当pH降到7.3左右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趋近于0,栉孔扇贝无法产生贝壳,而此时栉孔扇贝碳呼吸率(RC)与耗氧率(RO)也分别下降了14%和11%。随着酸化的加剧,栉孔扇贝的能量代谢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栉孔扇贝的生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王诗欢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述锡  崔金元  林勇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浮筏养殖自然稀疏效应和科学养殖密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不同密度梯度的3个贝龄虾夷扇贝进行浮筏养殖现场实验。在自然稀疏条件下,逐月调查浮筏养殖不同贝龄的虾夷扇贝壳长生长、湿重增长和累计死亡率,并估算了适宜的扇贝浮筏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3个贝龄扇贝周年壳长生长都没有显著差异;1龄贝壳长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9.53 mm;2龄贝壳长年均增长23.50mm;3龄贝壳长增长较慢,年均增长15.47 mm;3个贝龄扇贝周年湿重增长都没有显著差异,3龄贝和2龄贝湿重增长较快,3龄贝的年均增长约54.07 g,2龄贝的年均增长约37.80 g,1龄贝的年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帅   王晓梅   赵春暖   任利群   吴玉萍   陈洋   郑言鑫   于涛   韩海英   李波   张明燡   吴楠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0月龄时的杂交群体与自交群体的数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杂交群体各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自交群体;4月龄时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小于20月龄时。4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831;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574。20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630、0.547和0.523;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836、0.934和0.933。在通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形态性状对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在0.690~0.939。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不同目标的人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虾夷扇贝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振锟  张继红  李敏  马莎  郭晓亮  姜娓娓  吕旭宁  
为探讨黄海冷水团锋面温度波动对底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波动对虾夷扇贝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温度波动范围为15-10-15℃,升降温幅度为5℃/2 h,共进行了4次温度波动,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虾夷扇贝死亡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等生理、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温度波动4次后,大、中、小3个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均较低,分别为4%、6%、6%,其中,大规格虾夷扇贝的死亡率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元勇  刘金洋  刘慧慧  张龙  刘俊荣  
虾夷扇贝的捕后处置对闭壳肌的硬化产生重大影响,而硬化又是影响闭壳肌生食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延长虾夷扇贝死后硬化发生时间,通过宰杀前暂养,缓解捕后胁迫对后期闭壳肌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为3组(对照组、暂养3 d组和暂养7 d组),然后去壳取闭壳肌进行07 d冰藏,分析闭壳肌在贮藏过程中的僵直情况、ATP关联物、K值、p H值、糖原及水溶性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否经过暂养,冰藏3 d内K值均低于5%,可以满足生食要求。经过暂养,闭壳肌中ATP的含量略有升高,暂养7 d组>暂养3 d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鲁晶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金洋  刘俊荣  田元勇  张龙  刘慧慧  李冬梅  
为了研究干藏与湿藏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探讨捕后干露、碰撞和温度3个胁迫因素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别进行干藏和湿藏处置,干藏采取冰藏方式,保藏时间为4 d;湿藏采取循环海水方式,同时施加温度与碰撞2种胁迫因素作对比,保藏时间为7 d。以闭壳肌中糖原、ATP及其关联物、AEC值、p H值和水溶性蛋白为指标,对4个处置组的活品虾夷扇贝进行跟踪分析。干藏条件下扇贝p H值、ATP含量和AEC值均迅速下降,生理状态快速恶化,短期内(13 d)扇贝陆续死亡。湿藏(5和10°C)条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孙秀俊  刘志鸿  周丽青  宫一震  
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比较分析了升温海水(17℃和24℃)急性胁迫虾夷扇贝(原暂养于9℃的海水中)9 h和24 h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9对引物在各组的总扩增位点数为314–337,总甲基化位点为79–94,所占比例为23.45%–28.51%;所有处理组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低于对照组,急性升温胁迫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发生去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