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5)
- 2023(14220)
- 2022(12043)
- 2021(10962)
- 2020(8826)
- 2019(19932)
- 2018(19535)
- 2017(36338)
- 2016(20297)
- 2015(22424)
- 2014(22599)
- 2013(21932)
- 2012(20666)
- 2011(18903)
- 2010(19277)
- 2009(17852)
- 2008(17939)
- 2007(16297)
- 2006(14633)
- 2005(13624)
- 学科
- 济(81327)
- 经济(81198)
- 管理(60574)
- 业(56975)
- 企(45307)
- 企业(45307)
- 方法(26811)
- 中国(26090)
- 农(25245)
- 财(22982)
- 数学(22228)
- 数学方法(21960)
- 地方(21951)
- 业经(21017)
- 制(20982)
- 学(17879)
- 农业(17047)
- 银(16256)
- 银行(16201)
- 贸(15939)
- 贸易(15925)
- 行(15545)
- 融(15492)
- 金融(15488)
- 易(15396)
- 环境(14407)
- 体(14048)
- 技术(13648)
- 务(13579)
- 财务(13540)
- 机构
- 学院(293536)
- 大学(290726)
- 济(116388)
- 经济(113797)
- 研究(105530)
- 管理(104394)
- 理学(88262)
- 理学院(87146)
- 管理学(85557)
- 管理学院(85029)
- 中国(80493)
- 科学(66272)
- 京(62937)
- 财(57724)
- 农(57598)
- 所(55571)
- 研究所(49942)
- 江(48190)
- 中心(47437)
- 业大(46345)
- 农业(45071)
- 财经(44013)
- 范(39977)
- 北京(39939)
- 经(39646)
- 师范(39418)
- 院(38131)
- 州(38091)
- 省(36529)
- 经济学(35437)
- 基金
- 项目(189354)
- 科学(147252)
- 研究(136776)
- 基金(134397)
- 家(119392)
- 国家(118277)
- 科学基金(99259)
- 社会(86332)
- 社会科(81619)
- 社会科学(81600)
- 省(76447)
- 基金项目(70926)
- 划(64104)
- 自然(63661)
- 教育(62843)
- 自然科(62123)
- 自然科学(62098)
- 自然科学基金(60993)
- 编号(55106)
- 资助(53870)
- 成果(45857)
- 发(45529)
- 重点(43698)
- 部(40733)
- 课题(40258)
- 创(40015)
- 制(37655)
- 创新(37492)
- 科研(35967)
- 发展(35582)
- 期刊
- 济(141052)
- 经济(141052)
- 研究(90060)
- 中国(67904)
- 农(54282)
- 学报(52065)
- 科学(46105)
- 财(45914)
- 管理(40539)
- 大学(38776)
- 教育(36656)
- 学学(36572)
- 农业(36132)
- 融(31035)
- 金融(31035)
- 业经(24792)
- 技术(24629)
- 财经(21987)
- 经济研究(21856)
- 经(18889)
- 业(18542)
- 问题(18399)
- 版(15895)
- 科技(14519)
- 贸(14400)
- 商业(13698)
- 业大(13563)
- 技术经济(13264)
- 图书(13097)
- 现代(13068)
共检索到461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薛婷婷 刘嘉 沈永宝 刘广勤
将薄壳山核桃的完整种子与去壳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了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菜豆素(淀粉酶抑制剂)对完整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初期中,淀粉、可溶性糖、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子在30、35℃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4%、82%,显著高于15、25和40℃3个温度下的情况,且所需的萌发时间较15、25℃条件下更短;因此薄壳山核桃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35℃的高温条件,而超过该温度区间容易对种子造成伤害。同时,生理研究的结果显示,1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种子萌发 温度 淀粉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梅 杜秋红 于洪久 郭炜 王根林 阎秀峰 魏丹
采用碱溶酸析技术将稻壳灰中非晶态分子硅转化为易溶态硅酸盐,通过水稻萌发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硅预处理对种子活力、根系吸收能力及幼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灰提取硅与常规硅肥对种子萌发影响表现趋势一致。一定硅浓度范围内,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随硅浓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值后,随硅浓度增加而降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总吸收面积以处理B硅含量8%,稀释300倍最高,其次是稀释400倍,以处理D硅含量16%,稀释100倍最低;常规硅肥处理对水稻叶绿素影响略低于与同一硅浓度稻壳灰提取硅处理,但差异不明显。稻壳灰提取硅含量在8%,稀释300~400倍浸种,具有明显的促进种子萌发作用。
关键词:
稻壳灰 硅 水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海军1 2 生静雅2 刘广勤2 曹福亮1
摘 要:研究了 2 种控释肥(APEX 19-6-12 和 APEX 14-14-14)在低、中、高(2、6、10 g/L)质量浓度下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对苗木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因肥料配方和施用质量浓度不同而异;10 g/LAPEX 14-14-14 和 6 g/LAPEX 19-6-12 的处理下,苗木品质指数最高,分别为 0.26 和 0.30;除 10 g/L APEX 19-6-12 处理外,所有的控释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停滞期的营养生长,茎体积日增量在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分别是 32.6 mm3/d(6 g/L APEX 1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君 姚小华 邵慰忠 陈红武 王开良 陈芬
为选育适宜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无性系嫁接育苗的砧木(品种)无性系,我们进行了不同砧木嫁接试验,结果表明:13号、11号、21号、35号、28号、1号、25号和5号等8个无性系使用本砧育苗平均嫁接成活率为94.95%,较商品种子作砧木平均嫁接成活率提高了12.02%。13号无性系苗木高度和苗木地径分别是商品种子作砧木的2.16倍和1.39倍,28号无性系苗木高度和苗木地径为商品种子作砧木的2.11倍和1.31倍,11号无性系苗木高度和苗木地径为商品种子作砧木的1.64倍和1.20倍,21号和35号苗木高度和苗木地径略高于商品种子。1号、25号和5号3个无性系使用本砧嫁接苗木高度和苗木地径均小于...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砧木 嫁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海军 生静雅 刘广勤 陈亚辉 曹福亮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进程,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2012-2013连续2年,对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威斯顿’、‘肖肖尼’、‘马汉’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进行测量,构建果实纵横径生长的Logistic模型,并对果实进行解剖,观察记录不同品种发育进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Logistic拟合系数均超过0.9614,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因此,Logistic模型可准确地预测薄壳山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拟合方程确定了各品种果实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时间节点;结合解剖结果,明确了各品种果实发育进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裕 黄坚钦 徐奎源 夏国华 袁紫倩 凌骅 王正加
为解决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花期花粉的采集和有效保存等问题,系统观测雄蕊开花习性,采用荧光染色反应(FCR)法研究了不同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差异,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室温密封、室温密封干燥;4℃密封、4℃密封干燥;-70℃密封、-70℃密封干燥)和储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月26日薄壳山核桃雄蕊花萼开裂,5月6日花药由绿变黄,5月7-9日雄蕊进入散粉期,5月8日散粉量最大,占花粉总量的75%,至5月10日花粉基本散尽,花药变黑、小花开始脱落;②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大小依次为即将散粉期(花药由绿变黄)>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花粉耐储藏性亦是即将散粉期最优,即将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黄继山 朱杰辉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
关键词:
小叶章 萌芽率 幼苗生长速率 光照 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海军 张普娟 生静雅 刘广勤 曹福亮
【目的】研究明确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水分利用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底部渗灌和上方喷灌处理下苗木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及养分含量。【结果】与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能节约灌溉水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苗木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1.7%和41.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显著提高;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养分积累,与上方喷灌苗木相比,根系中N增加53.8%、K增加100%,茎干中N增加35.3%、P增加4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常君
对3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33个无性系果实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鲜果产量(变异系数为85.78%),其次是果质量(12.05%)、果皮厚(11.29%)、果高(6.34%)、果型指数(5.74%)、果径(5.31%),这与33个无性系核果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单株核果产量、核质量、出核率、核高、核型指数、核径)保持一致;不同无性系果...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果实性状 核果性状 产量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荣 李晓储 吴文龙 翟敏 郭忠仁
对南京地区20世纪50—60年代引种的66个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果实性状测定表明:单株间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型指数、果壳厚度、果横径、果宽度、果纵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具有明显选择改良潜力;果型指数与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壳厚性状间无相互制约关系,可按果型指数分类、选择。经果型指数性状分类进行综合坐标法评选,从11个大果型指数类群中选出4个优良单株,其果型指数、单果质量分别比对照群体均值增加11.90%17.26%、2.81%21.84%,果壳厚度除Ⅱ东27外,多数小1.96%13.73%,单果出仁量增加8.01%24.33%,单果含油量增加6.14%31.14%;比江苏省地方优良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浪波 段伟 黄有军
【目的】预测当前和未来中国适宜种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的地区,对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北美薄壳山核桃栽培区的分布数据和世界环境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薄壳山核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结果】(1)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值分别为0.987和0.985,表明预测结果精度高。(2)刀切法检验结果和贡献率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最暖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气温、昼夜温差月均值和气温的季节性是薄壳山核桃生长的关键气候变量。(3)预测薄壳山核桃当前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省份,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河南;在未来碳排放增强的气候情景下,薄壳山核桃在中国中东部省份的潜在高适生区的面积大幅增加,适生范围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少量延伸到了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结论】利用MaxEnt模型预测的薄壳山核桃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中东部省份;随着未来气温的升高,薄壳山核桃的潜在高适生区在中国相应的中东部地区内扩张。图3表3参3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旭东 郑纪伟 田雪瑶 教忠意 窦全琴
[目的 ]基于荧光SSR标记结合高通量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稳定、准确的薄壳山核桃基因分型体系,用以分析各品种间亲缘关系并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薄壳山核桃品种鉴定与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品种选育与推广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取薄壳山核桃及其近缘种54对SSR引物进行初筛,最终确定10对标记合成荧光引物用于后续分析。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利用软件统计位点数据并计算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利用SSR标记间的相互组合构建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等位片段的转化对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聚类,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 ]10对荧光SSR标记共扩增出68条等位片段,平均为6.8个;位点Cc19最多,有12个等位基因,位点BFU-Jr19最少,有3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291 0~0.843 5(平均为0.588 3)。优选的4对核心引物Cc19、PM-GA31、PM-CIN4和PM-GA41组合能完全区分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25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62~0.99之间,并聚类成2个大的类群,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聚类在一起,部分品种聚类不能与遗传背景完全对应。[结论 ]与传统的显性标记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相比,荧光SSR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薄壳山核桃品种指纹图谱切实可行,通量大且速度快,结果稳定可靠,通过标记组合可有效的对不同品种进行区分。在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中,建议增加杂交亲本数量,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效率更高的标记,以便最大程度地揭示薄壳山核桃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真实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高焕章 常君 王开良 刘曲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开花物候 授粉组合 花量比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凡 冯刚 谭鹏鹏 张洁 杨宏 彭方仁
为促进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缩短育苗周期和提供优质品种苗,本试验以薄壳山核桃成熟的青皮果实的种胚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品种种胚诱导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包括培养基的筛选、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以及其它影响该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因素。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薄壳山核桃种胚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选用当年成熟带青皮果实的种胚诱导胚根与胚芽的诱导率较高。使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种子1015 min,再用0.1%升汞溶液将种胚消毒5 min,每瓶接种一个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污染率可降低5%左右。(2)薄壳山核桃种子胚的组织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种胚诱导 培养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