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7)
2023(7533)
2022(6349)
2021(5605)
2020(4645)
2019(10179)
2018(9838)
2017(18132)
2016(9996)
2015(10639)
2014(9959)
2013(9837)
2012(8916)
2011(8095)
2010(7906)
2009(7170)
2008(6913)
2007(5996)
2006(5334)
2005(4574)
作者
(32396)
(26902)
(26900)
(25194)
(16942)
(13232)
(11887)
(10575)
(10380)
(9355)
(9284)
(8946)
(8768)
(8534)
(8372)
(8331)
(8309)
(8055)
(7740)
(7691)
(7145)
(6544)
(6246)
(6198)
(6197)
(5890)
(5807)
(5782)
(5498)
(5474)
学科
(39305)
经济(39254)
管理(30447)
(26983)
(21039)
企业(21039)
方法(18904)
数学(17020)
数学方法(16884)
(11771)
环境(11721)
(11196)
(10805)
中国(9691)
业经(8855)
(8423)
贸易(8422)
(8211)
农业(8166)
(7293)
地方(7145)
技术(6958)
(6557)
(6443)
财务(6441)
财务管理(6428)
生态(6329)
企业财务(6140)
(5978)
(5745)
机构
大学(143629)
学院(142340)
(58622)
经济(57653)
管理(53775)
研究(53161)
理学(47800)
理学院(47227)
管理学(46287)
管理学院(46091)
中国(38115)
科学(37238)
(36206)
(30401)
业大(29537)
农业(29166)
(28393)
研究所(26678)
(23955)
中心(23549)
(20178)
财经(19835)
农业大学(19593)
(19553)
北京(18677)
(18272)
经济学(18140)
科学院(17306)
(16964)
(16832)
基金
项目(108240)
科学(84867)
基金(80817)
(75388)
国家(74827)
研究(68739)
科学基金(62570)
社会(45849)
自然(43931)
基金项目(43783)
社会科(43578)
社会科学(43562)
自然科(42834)
自然科学(42817)
(42420)
自然科学基金(42104)
(36924)
资助(31822)
教育(29880)
重点(25275)
编号(23720)
计划(23695)
(23417)
(23147)
(23046)
科研(21941)
创新(21752)
科技(21250)
(20366)
国家社会(19900)
期刊
(57991)
经济(57991)
研究(35690)
学报(33838)
(30902)
科学(28417)
中国(25390)
大学(24031)
学学(23359)
农业(21158)
管理(17690)
(17061)
(11830)
(10435)
金融(10435)
经济研究(10241)
业经(10167)
业大(10015)
财经(9538)
技术(8756)
(8668)
科技(8608)
农业大学(8349)
资源(8297)
(8181)
教育(8111)
问题(7779)
林业(7708)
商业(6525)
技术经济(6519)
共检索到19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贾海波  孙耀  唐启升  
以玉筋鱼为饵料生物和最大摄食水平条件下,采用室内流水式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13、16、19和25°C)红鳍东方鲀(平均体重为37.1±7.7g)的生态转化效率和能量收支各组分。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最大摄食率、吸收率、排泄能和总代谢能均随温度上升呈增长趋势。以湿重计算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生态转化效率(ECEw)则呈现先随温度增长而后下降的趋势,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描述。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的特定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23.52℃,生态转化效率最大值出现在18.95℃。方差分析表明,红鳍东方鲀的能量分配模式随温度变化显著。排泄能分配率和代谢能分配率占摄食能的绝大部分67.8%~8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建学  卫育良  徐后国  孙曙光  梁萌青  
为探求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能量比,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鱼油、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配制粗蛋白含量为36%、42%、48%,粗脂肪含量为8%、12%、16%,蛋能比为17.06~24.20 mg/kJ的9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4.9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 d。结果显示:由双因素分析方法得出,饲料的蛋白水平、脂肪水平和蛋能比水平均可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的末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且在饲料蛋白为36%,显著低于蛋白为42%和48%组,但饲料蛋白为42%和48%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脂肪为8%时,显著低于饲料脂肪为12%组,但饲料脂肪为12%组与16%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饲料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的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终末体重、饲料效率、特定长率均是Diet8(48/12)蛋白水平48%、脂肪水平12%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Diet1(36/8)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8%处理组、Diet2(36/12)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2%处理组、Diet3(36/16)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6%处理组(P0.0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及蛋白质节约效应,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2%,蛋能比为20.75 mg/kJ。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晓明  崔闻达  陈雷  邢彬彬  任恒  张国胜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艳飞  马爱军  王新安  孙建华  崔文晓  侯仕营  
为探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延迟排卵对卵子生理生化变化及卵质的影响,人为对性成熟亲鱼推迟12周挤卵,并将未推迟挤卵组记为A组,推迟1周挤卵组记为B组,推迟2周挤卵组记为C组,研究推迟排卵后卵子内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唾液酸、总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等生化参数变化规律及延迟排卵与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推迟1周排卵后,B组受精率显著下降(P<0.05),受精率由A组的86.66%降至57.14%;推迟2周后,C组受精率降至31.89%;卵内酸性磷酸酶活力随产卵期推迟而显著下降(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石立冬  翟浩杰  卫力博  牟玉双  李卓  姜晨  任同军  韩雨哲  
以初始体重为(32.28±0.20) g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通过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的牛磺酸[0% (T1,对照)、1.0% (T2) 和5.0% (T3)],配制3组试验饲料,养殖56 d后,水温(28±0.3) ℃,急性热应激30 min。取肝脏,使用RNA-Seq测序技术对3组红鳍东方鲀肝脏转录组进行分析,并分别对3个样品测序文库进行两两比较,设置显著差异基因筛选条件为P<0.05,共获得16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1个,下调基因56个。GO功能分析发现,在T3vsT1组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富集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丝氨酸型肽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内肽酶活性、L-氨基酸肽的肽酶活性和肽酶活性,KEGG富集分析发现,T2vsT1组中,这些DEGs主要与细胞粘附分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而T3vsT1组中,这些DEGs主要参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代谢途径。选取3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结果证明,转录组测序分析可靠;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在急性热胁迫条件下,红鳍东方鲀可通过细胞黏附分子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调控机体对温度的响应;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升高,红鳍东方鲀主要通过代谢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调控机体对温度的响应。本研究旨为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的热应激调控机制的影响和牛磺酸抗应激功能的发掘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淑青  张月星  马强  徐后国  卫育良  梁萌青  
在水产养殖鱼粉鱼油供应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充分挖掘碳水化合物(糖类)的营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低氧是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应激。大量研究表明,鱼类在低氧条件下主要利用糖来提供能量,但饲料糖源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生长和急性低氧耐受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或糊精(玉米淀粉水解物)作为糖源,养殖8周后,测定生长、急性低氧存活率、代谢产物和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淀粉组相比,糊精虽然不会影响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但显著提高了其在急性低氧条件下的存活率。在常氧条件下,淀粉组和糊精组肝脏的糖原和乳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肝脏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P<0.05)。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但淀粉组血清和肝脏的TG含量在低氧后却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用易消化的糊精替代玉米淀粉激活了HIF信号通路介导的无氧糖酵解来为鱼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了O_2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红鳍东方鲀对急性低氧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耐低氧饲料的设计和健康养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斌  梁萌青  徐后国  卫育良  张庆功  李本相  廖章斌  
本实验旨在研究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藻渣和菌渣替代鱼粉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共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以含鱼粉60%为对照组1和45%鱼粉的为对照组2,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对照组1饲料中30%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7.33±0.55)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d。结果显示,1)浒苔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藻渣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江蓠组(P0.05);对照组1和浒苔组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菌渣(P0.05);对照组1的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菌渣组(P0.05)。2)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渣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藻渣组(P0.05);浒苔和藻渣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浒苔可以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袁甜  姜志强  
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H-06091菌株的胞外产物(ECP),通过肌肉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研究其对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致病性。采用双层纸片法对其主要酶成份进行初步研究;测定其对绵羊红细胞和红鳍东方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将哈氏弧菌在不同温度下(15℃、20℃、25℃、30℃、35℃、40℃)培养36h和25℃下培养不同时间(12h、18h、24h、36h、48h、60h、72h)后提取其胞外产物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经SDS-PAGE分离粗提胞外产物中蛋白成分,并用Dot-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平平  李鑫  张俊鹏  费凡  马贺  高东奎  宋昌斌  陈涛  刘鹰  
设置4种LED光谱环境,分别为蓝(λ450 nm)、绿(λ525 nm)、黄(λ590 nm)和白(λ400~780n m),水温控制在(22±1)℃,光周期为16L:8D,光强设为200 mW/m2。研究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受精卵孵化和孵化后1~18 d (即实验第6~23天)仔稚鱼形态性状(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头长、眼径和体高)以及生长相关基因,包括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1型(GHR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蓝、绿、黄光处理组的受精卵比白光处理组早2 d孵化;在实验结束时,蓝光处理组中,仔稚鱼的全长、体长、躯干长和尾长生长最快,黄光处理组中,头长、眼径和体高生长最快。对于生长相关基因,蓝光下的GH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白光组(P<0.05),但与绿光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光谱下,GHR1、IGF1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蓝光、绿光和黄光促进红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孵化,蓝光有利于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本文研究了不同光谱对红鳍东方鲀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形态性状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养殖厂对红鳍东方鲀育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徐嘉波  朱晓东  
采用密闭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1、15、19、23、27和31℃)下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约20 g)单位体重瞬时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溶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瞬时耗氧速率(V)均随实验时间(t)增加而降低,且呈现良好的幂函数负增长相关(V=a tb,r2>0.98,P<0.01);在适宜溶氧范围内,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属于顺应呼吸型,V随溶氧水平降低而降低,但在临近临界点时,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均表现为"调节管理"模式,即幼鱼用增加呼吸频率来保持一定的耗氧率,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而V与溶氧水平(DO)呈现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r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苏红  申亮  毕诗杰  张晓梅  郭芮  刘红英  
为了延长红鳍东方鲀鱼块的货架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原理设计柠檬酸、百里酚和海藻酸钠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实验,建立以菌落总数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pH、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菌落总数及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等指标测定,对最佳配比的复合生物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冰温下,柠檬酸、百里酚、海藻酸钠的最优配比分别为0.68%、1.45%、1.94%,贮藏30 d时菌落总数为最低值5.50 lg (CFU/g),并且3种保鲜剂两两间均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经验证,该复合生物保鲜剂可以显著抑制微生物的增长,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的TVB-N含量、TBA含量,显著减缓了鱼块的腐败变质发生,货架期较对照组的15 d延长至30 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滕炜鸣  王庆志  周遵春  迟进坤  张明  刘项峰  刘思昱  张刚  
为了丰富海参池塘养殖的混养种类,实验对刺参和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混养实验,红鳍东方鲀平均日增重率为1.07 g/d,特定生长率为4.06%/d,混养组与单养组红鳍东方鲀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与红鳍东方鲀混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11±0.04)g/d,特定生长率为(0.67±0.20)%/d。单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04±0.02)g/d,特定生长率为(0.35±0.19)%/d。研究表明,刺参池塘混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  梁萌青  卫育良  廖章斌  张庆功  徐后国  
本实验以平均初始体重15.6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氮排泄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2×3)的实验,配制3种不同蛋白梯度(38.87%、45.55%及51.00%,干重)的等脂实验饲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为:1.53 kg/m~(3)(0.196 m~(3)体积的实验桶,每桶20尾鱼)、2.30kg/m~(3)(每桶30尾鱼)、3.06kg/m~(3)(每桶40尾鱼)。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养殖实验为期8周,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结果显示,增重率在高、中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但当饲料蛋白含量一定时,养殖密度对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鱼体常规成分没有显著性影响。当饲料蛋白一定时,高密度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高蛋白组(P<0.05)。研究表明,45.55%饲料蛋白质含量已经能够满足红鳍东方鲀幼鱼正常生长的需求。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旭宁  王晓芹  吴亚林  姜娓娓  房景辉  方建光  王军威  张义涛  蒋增杰  
凸壳肌蛤(Arcuatula senhousei)是虾蟹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生物,也是极具养殖潜力的贝类品种。为了深入了解其生理代谢,利用室内静水法对不同温度(7℃、15℃、23℃、31℃)凸壳肌蛤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能量收支方程。结果显示,23℃时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同化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梯度(P<0.05),达到了34.37%;7℃时最低,为–7.40%。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凸壳肌蛤的生理能量学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邦胤   杨林   孟振   孙晓璇   徐荣静   孙华中   刘新富  
为探讨温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三倍体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本研究设定13℃、16℃、19℃、22℃和25℃5个温度梯度,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采用饱食投喂的方式,测定了大规格三倍体幼鱼[平均体质量为(120.24±17.20) g]生长和能量收支各组分。结果表明,三倍体幼鱼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E)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湿重、干重、蛋白和能量计算的SGR、FCE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18.4℃、18.7℃、18.9℃和18.5℃,最大饲料转化率对应温度分别为18.1℃、18.6℃、18.9℃和18.2℃;排泄率、排粪率随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25℃时干物质、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摄食能、生长能占比随温度升高呈倒“U”形变化趋势,19℃时达最高值,生长能和代谢能主导大菱鲆三倍体的能量分配,代谢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温度升高呈“U”形趋势;19℃大菱鲆三倍体幼鱼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 C(摄食能)=34.58 G(生长能)+4.12 F (粪便能)+6.61 U(排泄能)+54.69 R(代谢能)或100.00A(同化能)=38.74 G+61.26 R,大菱鲆三倍体属于高生长效率、低代谢消耗类型的能量分配模式。本结果可为大菱鲆三倍体养殖管理和养殖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