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2)
2023(10179)
2022(8001)
2021(7053)
2020(5724)
2019(12335)
2018(12100)
2017(23260)
2016(12832)
2015(13704)
2014(13612)
2013(13007)
2012(11524)
2011(10171)
2010(9779)
2009(8838)
2008(8736)
2007(7637)
2006(6507)
2005(5865)
作者
(39093)
(32700)
(32638)
(30840)
(20707)
(16000)
(14522)
(12783)
(12390)
(11349)
(11322)
(10745)
(10639)
(10241)
(10170)
(10089)
(10065)
(9677)
(9414)
(9324)
(8378)
(8114)
(7870)
(7502)
(7358)
(7327)
(7272)
(7101)
(6588)
(6586)
学科
(50782)
经济(50723)
(35901)
管理(34696)
(27414)
企业(27414)
方法(22764)
数学(20342)
数学方法(20182)
(15522)
中国(15309)
(13199)
业经(12358)
(11512)
农业(10737)
(10059)
贸易(10057)
(9817)
(9570)
地方(8976)
技术(8650)
(8535)
财务(8515)
财务管理(8502)
(8386)
银行(8344)
企业财务(8212)
(7980)
金融(7980)
(7903)
机构
大学(180708)
学院(179843)
(73787)
经济(72504)
管理(66034)
研究(64181)
理学(58345)
理学院(57669)
管理学(56522)
管理学院(56222)
中国(46424)
科学(42595)
(41457)
(37065)
业大(33601)
(33601)
农业(33209)
(32509)
研究所(31317)
中心(28488)
财经(27001)
(25596)
(24909)
经济学(23943)
(23006)
北京(22370)
农业大学(22143)
经济学院(21913)
(21775)
师范(21370)
基金
项目(131963)
科学(103356)
基金(98177)
(90089)
国家(89385)
研究(86912)
科学基金(75184)
社会(58337)
社会科(55477)
社会科学(55462)
基金项目(52167)
(51040)
自然(50779)
自然科(49716)
自然科学(49697)
自然科学基金(48856)
(43598)
教育(39123)
资助(38956)
编号(31475)
重点(30355)
(28510)
(28075)
(27663)
计划(26555)
科研(26107)
创新(26029)
国家社会(25649)
(24699)
成果(23872)
期刊
(72924)
经济(72924)
研究(47758)
学报(39595)
(37789)
科学(33265)
中国(31803)
大学(28622)
学学(27691)
农业(25406)
(24208)
管理(22730)
(15836)
金融(15836)
(13836)
经济研究(13501)
教育(13497)
财经(13328)
业经(12594)
技术(12416)
(11425)
业大(11357)
(11079)
问题(10448)
农业大学(9767)
科技(9457)
商业(8477)
技术经济(8171)
(7966)
统计(7559)
共检索到249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梅  徐兴才  王燕  陈福寿  杨艳鲜  陈宗麒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伟  刘春明  梁兵  阙劲松  黄坤  王超  吕娅维  李宏光  
采用5叶1心期烟苗,每株接蚜9头,繁殖烟蚜,按蜂蚜比1∶50接入成蜂,研究了封闭式和开放式接蜂方法的僵蚜数量以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采用封闭式接蜂的方法僵蚜数量较高,达428.20头/株,与采用开放式接蜂方法的僵蚜数量(233.97头/株)有显著差异。采用封闭式接蜂方法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了蜂蚜比1∶50和1∶100在不同接蜂时机(株蚜量150、250、350、450和550头/株)条件下,结果表明,接蜂时机与接蜂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2者对繁蜂效果的影响均显著。在蜂蚜比为1∶50、株蚜量为350头/株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累计僵蚜量可达627.47头/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张芝利  
烟蚜茧蜂雌蜂羽化后即可产卵,每头雌蜂一生平均产卵417.9粒(297~568粒),雌蜂寿命9天(6~12天),日平均产卵47.5粒(35.9~79.1粒),羽化后第三天为产卵高峰期,五天之内可以产出一生卵量的73%.该蜂在羽化后第一天(从早8点到晚8点)均衡产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文颖  张燕  郑方强  墨铁路  刘同先  许永玉  
【目的】明确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存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寄主僵蚜经低温贮藏后羽化率的差异,寻找烟蚜茧蜂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最适条件及寄主。【方法】以烟蚜和麦二叉蚜僵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变温(4℃22 h/20℃2 h,4℃46 h/20℃2 h,4℃70 h/20℃2 h)处理后,比较烟蚜茧蜂羽化率、雄虫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变温处理的僵蚜与恒定低温(4℃)处理相比,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有所提高,寄主为烟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22 h/20℃2 h(T1)处理2周后最高,为78.33%;寄主为麦二叉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46 h/20℃2 h(T2)处理1周后最高,为68.33%。雄虫比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光  刘春明  梁兵  阙劲松  黄坤  吕娅维  王超  吴伟  
为明确漂浮烟苗密度对繁蚜繁蜂效果的影响,进行了4种烟苗密度与苗间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关系研究。结果显示,54株/盘苗密度的光照强度显著高于81、90与162株/盘;81和90株/盘间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162株/盘;4种密度烟苗间的温度和湿度无明显差异。4种密度烟苗的烟蚜及烟蚜茧蜂繁殖结果表明,接蚜18 d,90株/盘的盘蚜量显著高于81株/盘和54株/盘的盘蚜量,与密度162株/盘无显著差异,但其僵蚜数量显著高于162株/盘的数量。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环境条件下,苗间光照强度与蚜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温度、湿度与蚜量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光  刘春明  梁兵  阙劲松  黄坤  吕娅维  王超  吴伟  
采用90株/盘的烟苗密度培育烟苗,研究了3叶1心期、4叶1心期和5叶1心期烟苗在不同接蚜量条件下烟蚜的繁殖数量。结果表明,接蚜时烟苗生长期和接蚜量是影响烟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二者对繁蚜效果的影响皆显著。在烟苗生长时期为5叶1心、接蚜量为9头/株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蚜效果,累计繁蚜量可达2839头/株以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钰  李鑫  姜超  孟芳  马丽  吴素蓉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冰  林欣大  张春红  
【目的】利用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研究沙丁胺醇的作用机制,探索瘦肉精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在生产中开发出更快速、精准且高效的瘦肉精检测方法提供重要的基础。【方法】将果蝇一龄幼虫放到不同浓度的沙丁胺醇培养基上饲喂,每天记录果蝇化蛹和羽化的情况,并统计出果蝇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及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收集24 h内羽化的果蝇,放入不同浓度沙丁胺醇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中,每管放入雌雄果蝇各25只,每个浓度设置4个平行实验。每天记录果蝇的存活数,每3 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至果蝇全部死亡。分别统计雌雄果蝇半数死亡天数,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收集不同浓度沙丁胺醇培养基上的3日龄成虫,雌雄果蝇各取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志娟  陈丹  范秀娟  刘莉  程云吉  张长华  任广伟  刘向东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及低温冷藏对其触角的影响,为烟蚜茧蜂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正常羽化的烟蚜茧蜂雌、雄蜂触角的超微结构,比较雌、雄蜂触角感觉器的差异。将处于老熟幼虫期的烟蚜茧蜂在4℃低温下分别冷藏7、14、21和28 d,冷藏后用乙醇对样品进行脱水处理,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低温冷藏对烟蚜茧蜂触角外部形态及触角感觉器的影响。【结果】烟蚜茧蜂雌、雄成蜂触角外部形态相似,均属于丝状触角。雄蜂触角平均长度略长于雌蜂,雌蜂触角多为17节,雄蜂触角多为19节。成蜂触角上共有6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板形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珍珍  顾钢  刘长明  
测定了烟蚜及其天敌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烟蚜及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存在一定差异.1和5日龄烟蚜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3.90和-23.54℃.低龄烟蚜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高龄烟蚜.被寄生后4 d内,烟蚜过冷却点从-23.70℃上升到-22.57℃,但被寄生后第5天烟蚜的过冷却点(-23.09℃)有所回落.被寄生烟蚜的过冷却点较未被寄生烟蚜高.僵化3 d内僵蚜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烟蚜茧蜂雌、雄蜂的过冷却点也不存在显著差异.1日龄僵蚜和烟蚜茧蜂雌成蜂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3.52和-21.05℃.因此,僵蚜的过冷却点较低,是进行冷藏的合适时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文富  傅中民  
结果表明,人工羽化[温度(34.5±0.2)℃,相对湿度35%-45%]与自然羽化工蜂(ApismelliferaL.)的封盖期、吻长、翅面积和背板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虹  石宝才  牛玉志  张芝利  
通过解剖、观察、记录烟蚜茧蜂(AghidiusgifuensisAshmead)与菜蚜茧蜂(Diaeretiellarapae(M’Intosh)各个虫态、接蜂至形成僵蚜和接蜂到出蜂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两种蚜茧蜂各上态及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由此推算出在北京地区烟蚜茧蜂常年平均发生17代,最多19代;菜蚜茧蜂平均17代,最多18代,最少16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伟  刘春明  梁兵  阙劲松  黄坤  陈华祥  王超  吴道琴  李宏光  
【目的】为明确漂浮烟苗立体繁蜂方法的繁蜂效果。【方法】比较了立体繁蜂与常规漂浮烟苗的繁蜂量,分析了3层繁蜂架层间繁蜂效果与层间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关系。【结果】繁蜂架上层的繁蜂量(456.93头/株)极显著(P<0.01),层间光照强度与繁蜂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立鹏  张真  刘艳侠  于占晶  孔祥波  王鸿斌  张苏芳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燕  李保平  孟玲  闫家河  杨启萌  刘芹  徐福元  
寄生蜂成虫能否找到并寄生足够的寄主,是实现其最大生殖力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1],该因素与寿命直接相关,故寿命在进化中受到较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成为寄生蜂重要的适应性特征之一[2];在害虫生物防治实践中,寿命是决定寄生蜂控制寄主害虫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常用的评价天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