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7)
2023(7239)
2022(6030)
2021(5394)
2020(4483)
2019(9896)
2018(9396)
2017(17346)
2016(9777)
2015(10578)
2014(9871)
2013(9886)
2012(9238)
2011(8197)
2010(7988)
2009(7243)
2008(7057)
2007(6298)
2006(5476)
2005(4750)
作者
(33355)
(27829)
(27605)
(25902)
(17600)
(13570)
(12289)
(10846)
(10723)
(9614)
(9613)
(9268)
(9231)
(9035)
(8725)
(8696)
(8645)
(8331)
(8158)
(8148)
(7326)
(6923)
(6729)
(6398)
(6365)
(6177)
(6045)
(5971)
(5731)
(5703)
学科
(34579)
经济(34531)
管理(26842)
(25264)
(19338)
企业(19338)
方法(16121)
数学(14435)
数学方法(14284)
(11446)
(11379)
(9656)
中国(9228)
(8578)
贸易(8577)
(8377)
业经(8187)
农业(7730)
(6502)
技术(6031)
环境(5996)
(5736)
财务(5733)
财务管理(5719)
地方(5692)
企业财务(5437)
(5231)
银行(5171)
(5114)
(5016)
机构
大学(140463)
学院(138305)
研究(55093)
(54307)
经济(53295)
管理(49267)
理学(43478)
理学院(42920)
管理学(41941)
管理学院(41745)
(41383)
科学(39808)
中国(39502)
农业(33682)
业大(31319)
(30822)
(30248)
研究所(28886)
中心(24027)
(22357)
农业大学(21916)
(21255)
(20517)
(19517)
(18840)
北京(18464)
财经(18182)
(18164)
科学院(17501)
实验(17360)
基金
项目(104189)
科学(80109)
基金(76742)
(73420)
国家(72837)
研究(63894)
科学基金(59402)
自然(43157)
自然科(42165)
自然科学(42144)
自然科学基金(41449)
基金项目(40811)
(40672)
社会(40557)
社会科(38450)
社会科学(38437)
(36298)
资助(31099)
教育(28270)
重点(24673)
计划(24434)
(22283)
科技(22260)
(22213)
编号(22196)
(21873)
科研(21734)
(20914)
创新(20610)
(19455)
期刊
(54522)
经济(54522)
学报(37602)
(35859)
研究(34972)
科学(30278)
中国(27677)
大学(26265)
学学(25565)
农业(24490)
管理(16974)
(16377)
(13483)
业大(11587)
(10172)
金融(10172)
农业大学(9906)
经济研究(9639)
教育(9590)
(9461)
业经(9222)
技术(8967)
财经(8748)
科技(8293)
林业(7683)
问题(7617)
(7517)
中国农业(7114)
自然(6482)
资源(6261)
共检索到198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白海文  张颖  李雪  孙大江  
研究不同养殖温度(15℃、18℃、21℃、24℃、27℃)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摄食、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4℃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RWG)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均在24℃时达到最高值;随着温度升高,其饵料系数(FC)先降低后升高(P<0.05),且在24℃时达到最小值;此外,摄食率(FR)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其不同温度组的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24℃、21℃、27℃、18℃、15℃组。温度对幼鱼前肠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24℃组和27℃组前肠的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15℃...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鉴毅  宋志明  王妤  庄平  章龙珍  
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19℃、23℃、27℃、31℃)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温度组幼鱼存活率(SR)均达到95%以上,19℃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在19~31℃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WGR)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27℃>24℃>19℃,31℃和27℃温度组体质量呈二项式增长,23℃和19℃组呈线性增长;随着温度升高,其饵料系数(FCR)逐渐降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29.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大鹏  庄平  严安生  章龙珍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庄平  章龙珍  田宏杰  赵峰  宋超  
研究了盐度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初始体长(24.95±1.89)cm,初始体质量(117.80±16.72)g]分别在淡水(盐度0)、盐度10、盐度25条件下饲养10d,检测不同盐度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在相同盐度条件下,不同消化器官中同种消化酶活力高低顺序不同。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力(淡水和盐度25时)及淀粉酶活力(淡水时)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活力(盐度10时)及淀粉酶活力(盐度10和25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宏杰  庄平  章龙珍  侯俊利  高露姣  
分别在14℃、21℃、28℃水温条件下饲养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幼鱼10 d,初始鱼体质量(124.20±15.12)g,体长(26.95±2.89)cm,检测不同水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幼鱼幽门盲囊、瓣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活力均以水温21℃时最高(P<0.05),十二指肠和胃则在28℃最高(P<0.05),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均在14℃最低(P<0.05);(2)各消化器官的淀粉酶活力均在水温21℃时最高(P<0.05),幽门盲囊、瓣肠和十二指肠以水温28℃时最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露姣  陈立侨  赵晓勤  庄平  
在20~24℃饲养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主要消化器官结构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幼鱼分别饥饿0d(对照组)、7d、14d和21d,然后恢复投喂30d。结果表明,饥饿后,消化道管腔变窄,管腔壁变薄,胃和肠的皱褶减少,变浅,肝脏出现萎缩现象,饥饿组与对照组鱼的比肝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饥饿组幼鱼的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下降,腺细胞缩小,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至饥饿后期,肠上皮细胞和肝细胞的线粒体出现肿胀和脊断裂现象,部分肝细胞核仁解体。恢复投喂30d后,除饥饿21d组外,饥饿7d和14d幼鱼的胃、肠和肝脏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饥饿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兴宇   唐忠林   陈树桥   周国勤   徐钢春  
转食配合饲料是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幼鱼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找到大口黑鲈幼鱼适宜转食的规格以及转食对幼鱼生理生化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摄食丰年虫(Artemia salina)幼鱼转食饲料后,其存活率、组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选取了平均体长分别为(1.06±0.02)cm、(2.04±0.03)cm、(3.02±0.04) cm、(4.05±0.04) cm、(5.01±0.04) cm共5种规格幼鱼,设为体长1 cm、2 cm、3 cm、4 cm、5 cm组进行转食实验,统计了幼鱼自然死亡率、存活率和残食率。通过酶活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肝脏与肌肉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组织的消化酶活性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体长1cm幼鱼转食死亡率、残食率最高,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0.31%、30.85%和8.84%;体长4cm、5cm幼鱼死亡率和残食率为0,存活率为100%,表明规格越大死亡率和残食率越低,存活率越高。(2)转食后肝脏与肌肉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升高了86.97%和16.62%(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了58.60%(P<0.05)。(3)转食对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转食后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分别为50.11%、40.71%和42.79%(P<0.05);胃中胰蛋白酶活性下降了18.33%(P<0.05),幽门盲囊中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4)转食后肠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下降(40.91%vs13.33%),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上升(14.03%vs64.60%);属水平上转食前优势菌为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24.73%)、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0.25%)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10.05%),转食后优势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 14.96%)、支原体属(Mycoplasma, 13.5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9.32%);转食前后共有不同水平的51个细菌类群发生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幼鱼最佳转食规格为体长3~4 cm,转食产生的应激反应引起了组织氧化损伤,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显著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提高大口黑鲈幼鱼转食存活率及添加外源辅助消化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尹飞  彭士明  孙鹏  施兆鸿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至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肠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淀粉酶的活力呈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说明盐度降低会对银鲳幼鱼肠道的消化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达到补充机体所损失的能量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种酶,激活的顺序和程度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露姣  陈立侨  宋兵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聃  张颖  麦丽坎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肥满度和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饥饿条件下,5 d后杂交鲟幼鱼生长基本停滞,10 d后负生长,与投喂饵料组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消化酶活性方面,0~1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一直低于投喂饵料组,至2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处理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饥饿组的脂肪酶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各处理的杂交鲟幼鱼淀粉酶活性虽然有起伏波动,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月  高云红  万金铭  景琦琦  关长涛  张佳伟  李文升  翟介明  王茜  贾玉东  
为阐明黄条鰤幼鱼摄食消化特性构建最佳胃排空数学模型,确立最适摄食投喂间隔,实验检测了黄条鰤幼鱼(63.96±5.63)g胃排空过程中内容物重量、肝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变化,分析了垂体中摄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了线性模型、平方根模型、立方模型3种数学模型对胃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结果显示,黄条鰤在摄食后瞬时胃内容物湿重呈阶段性降低,18 h后降为0,属于直线下降型胃排空类型。胃排空过程中,肝脏淀粉酶、脂肪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随后又上升接着下降的“M”型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后0~6 h显著上升,脂肪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在0~9 h显著上升,三种酶活性在9~12 h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5~18 h显著上升,且在18 h活性达到最高;肠道中的淀粉酶在0~6 h显著上升,随后下降,9~12 h呈上升趋势,12 h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其脂肪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则是在摄食后0~12 h显著上升,12 h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和食欲素(Orexin, Ore)mRNA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PY在摄食后12~15 h内表达水平显著上升,Ore在9~15 h内表达水平显著上升,NPY、Ore二者mRNA表达水平均在摄食后15 h达到最高,随后显著下降。胃内容物残余百分比与胃排空时间、NPY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NPY mRNA的表达水平与胃排空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明确黄条鰤最佳摄食间隔,为工厂化养殖模式下黄条鰤投喂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班赛男  朱传忠  杨新冬  陈伟军  李栋  夏冬梅  杨生灿  陈晶  孙云章  易敢峰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群  李吉方  王晴晴  袁玉仁  温海深  
在水温为17.6±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恢复投喂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和肠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4组,每组设3个平行,其中A组为对照组,即在实验过程中正常投喂;B组饥饿5d恢复投喂50d;C组饥饿10d,恢复投喂45d;D组饥饿15d,恢复投喂40d。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胰蛋白酶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其活性下降明显,脂肪酶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而淀粉酶则在饥饿初期活性大幅度上升;恢复投喂后除了肠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外,其他消化酶活性均达到对照组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若愚   孙博   曹顶臣   孙志鹏   王念民   胡炜   张颖   许式见  
同塘生长差异常常导致鲟养殖产量受损,而肠道菌群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肠道菌群与鲟科鱼类个体生长差异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同批次繁育、同条件养殖的生长速率差异大于体重50%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群体进行了肠道菌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达氏鳇和施氏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在种属间及生长差异群体间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生长快速达氏鳇群体(L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67.0%),生长慢速达氏鳇群体(S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29.5%)和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54.2%);而生长快速施氏鲟群体(L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33.5%)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38.1%),生长中速施氏鲟群体(M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42.6%)、狭义梭菌属1(14.3%)和鲸杆菌属(33.0%)。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细菌是不同生长速率鲟肠道中的主要差异类群。综上可知,鲟科鱼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具有种属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细菌可能是影响鲟科鱼类生长速率的关键细菌类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甜甜  张利民  李宝山  张德瑞  宋志东  孙永智  王际英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6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25(D25)、50(D50)、75(D75)、100(D100)和200(D200)mg/kg糖萜素,实验期64 d。结果显示:各组间全鱼与背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100和D200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75组背肌粗脂肪显著高于D0组(P<0.05),D200组背肌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25和D5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200组显著高于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