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5)
- 2023(5458)
- 2022(4548)
- 2021(3993)
- 2020(3345)
- 2019(7164)
- 2018(6793)
- 2017(12292)
- 2016(6448)
- 2015(6680)
- 2014(6295)
- 2013(6096)
- 2012(5423)
- 2011(4794)
- 2010(4523)
- 2009(4049)
- 2008(3813)
- 2007(3206)
- 2006(2665)
- 2005(2088)
- 学科
- 济(23713)
- 经济(23678)
- 管理(19039)
- 业(18540)
- 企(14116)
- 企业(14116)
- 方法(11824)
- 数学(10855)
- 数学方法(10779)
- 农(7350)
- 财(6753)
- 贸(6702)
- 贸易(6701)
- 易(6555)
- 学(6136)
- 中国(5806)
- 业经(5657)
- 农业(5225)
- 技术(4667)
- 环境(4566)
- 务(4333)
- 财务(4331)
- 财务管理(4327)
- 企业财务(4137)
- 产业(3930)
- 制(3806)
- 划(3685)
- 地方(3610)
- 出(3499)
- 银(3412)
- 机构
- 大学(94001)
- 学院(93014)
- 济(37392)
- 经济(36859)
- 管理(35633)
- 理学(32192)
- 研究(32153)
- 理学院(31783)
- 管理学(31120)
- 管理学院(30983)
- 农(24924)
- 科学(23325)
- 中国(22819)
- 业大(20620)
- 农业(20283)
- 京(18643)
- 所(17071)
- 研究所(16266)
- 中心(14627)
- 财(14610)
- 农业大学(14005)
- 财经(12675)
- 江(12203)
- 经(11773)
- 院(11744)
- 经济学(11702)
- 室(11197)
- 实验(11031)
- 北京(11023)
- 经济学院(10881)
- 基金
- 项目(74162)
- 科学(57330)
- 基金(55275)
- 家(52084)
- 国家(51675)
- 研究(45434)
- 科学基金(43343)
- 自然(30980)
- 基金项目(30346)
- 自然科(30314)
- 自然科学(30299)
- 社会(30230)
- 自然科学基金(29809)
- 省(28991)
- 社会科(28784)
- 社会科学(28776)
- 划(24927)
- 资助(21244)
- 教育(20465)
- 重点(17001)
- 计划(16501)
- 创(15892)
- 部(15568)
- 发(15324)
- 科研(15229)
- 编号(15134)
- 创新(14944)
- 科技(14719)
- 业(14583)
- 大学(13672)
共检索到118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亦红 赵志模 邓新平 吴世源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 ,拟合了南美斑潜蝇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组建了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及生殖力表 ,计算了种群增长参数 ,分析了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 ,在 2 0~ 2 5℃的适温范围下 ,南美斑潜蝇有着很强的种群增长能力 ,而 2 7 5℃以上的温度条件不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迄今为止 ,该害虫在中国虽为局部分布 ,但在一些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容易暴发成灾 ,这可能与其温度适应特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温度 种群增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文伟 罗雁婕 王淑芬 何成兴 尹可锁 郭志祥 浦恩堂
用药膜法(成虫)、浸叶法(幼虫)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及田间种群对Avermectin类农药的敏感性,并在1998年至2002年对昆明市官渡区南美斑潜蝇和元谋县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进行了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Avermectin类农药对斑潜蝇同一种群的成虫和幼虫的毒力不同,幼虫比成虫更为敏感;在云南省南美斑潜蝇的4个田间种群中,最为敏感的是云南省曲靖市蚕豆南美斑潜蝇种群,最具有耐药性的是昆明市北郊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温室蔬菜南美斑潜蝇种群;1998年至2002年的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田间种群对1.8%爱福丁乳油的敏感性呈波形曲线变化,其中2000年官渡及元谋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予州 王莉萍 陆亚娟 郑福山 陆自强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β-tubulin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不同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对中国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5个寄主种群以及6个地理种群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gene)进行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和MEGA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发生树。【结果】DNAStar和MEGA两种软件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以及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的分析可得到相似的结果。在美洲斑潜蝇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序列变异分析中,共发现8个变异位点,序列长度比较保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忠盈 张孝羲 耿济国
在5种温度(22,24,26,30,32℃),76%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药材甲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32℃时雌雄虫发育均最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0℃;卵的孵化率和幼虫、蛹、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温度与世代存活率呈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24℃时成虫产卵量最高,环境温度在26.1℃时理论种群增长指数最大(7.43);组建特定时间繁殖生命表,内禀增长力(r_m)在26℃时最大(0.02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丽英 庞保平 周晓榕 张翠青
【目的】明确南美斑潜蝇对不同菜豆品种的偏好性及其与寄主植物化学成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非自由选择法测定南美斑潜蝇对不同菜豆品种的偏好性;采用丙酮法、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磷钼酸-磷钨酸比色法及索氏回流法分别测定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单宁酸及黄酮含量。【结果】南美斑潜蝇对不同菜豆品种的偏好性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3类,最喜好的菜豆品种有双丰二号、富田一号架豆、精品架豆、紫花油豆、大诚地豆、日本无筋绿、双丰架豆、世纪豇豆、泰国架豆王、太空青眉、五常大油豆;其次为九寸莲、天马95-33、精选73-8、天马地豆、泰丰架豆王、富田二号架豆、满架莲、泰国架豆95-33、绿龙架...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寄主偏好性 化学物质 菜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增印 杨建全 陈家骅 黄居昌 季清娥 杜迎刚
在17℃、20℃、25℃、30℃和34℃5个温度条件下,就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幼虫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7-34℃范围内,其功能反应数据均能用Holling圆盘方程拟合,其瞬时攻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4℃时瞬时攻击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瞬时攻击率,其处理时间最短.各处理温度下,布氏潜蝇茧蜂的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均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a=QP-m),干扰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居昌 吕增印 陈家骅 季清娥 杨建全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寄主龄期和温度对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寄生蜂对3,4日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混合寄生后,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明显高于布氏潜蝇茧蜂,以2日龄做寄主时,结果则相反;混合寄生与单独寄生相比,长尾潜蝇茧蜂的出蜂率没有差异,布氏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下降.在25,35℃条件下,混合寄生的结果是长尾潜蝇茧蜂出蜂率显著高于布氏潜蝇茧蜂,在15℃条件下,两者的出蜂率差异不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建全 吕增印 陈家骅 黄居昌 季清娥 何榕宾
结果表明,长尾潜蝇茧蜂对高龄幼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2龄、3龄幼虫作为寄主时,混合接蜂的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切割潜蝇茧蜂;以1龄幼虫作为寄主,切割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长尾潜蝇茧蜂.与其单独接蜂相比,长尾潜蝇茧蜂寄生率没有变化,而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率明显下降.温度对2种寄生蜂的寄生有显著影响,在25、30℃下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切割潜蝇茧蜂,在20或35℃条件下这2种蜂的寄生率没有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起恺 邢振龙 吴圣勇 徐瑞瑞 雷仲仁
【目的】研究重大入侵害虫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对快速冷驯化和长时冷驯化的响应以及3个地理种群(湖北省武汉市、海南省海口市和安徽省安庆市)的耐寒性,为明确该虫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定殖的潜在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将海南三叶斑潜蝇种群蛹和成虫在-12、-14、-16、-18、-20、-22和-24℃低温暴露30 min,选择存活率为15%—30%的温度为识别温度。设置5℃为快速冷驯化的驯化温度,12℃为长时冷驯化的驯化温度,将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置于5℃下1—6 h或置于12℃下1—6 d,再置于识别温度下30 min检测存活率,未驯化的蛹和成虫也置于识别温度下30 min作为对照,比较其冷驯化后低温存活率的差异。另外,设置5个靶标温度,分别为0、-5、-10、-15和-20℃,将3个地理种群的三叶斑潜蝇蛹在靶标温度下冷暴露2 h,比较其存活率差异。最后,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3个地理种群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进行测定。【结果】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暴露于-20℃下30 min后,其存活率分别为15.0%、19.6%、21.0%(介于15%—30%),因此将-20℃确定为三叶斑潜蝇的冷驯化识别温度。短时间的5℃低温暴露提高了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的耐寒性,成虫对快速冷驯化的响应更加积极。1 h和2 h的冷驯化效果最好,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驯化效果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6 d内,不同时长的12℃低温暴露均会提高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的耐寒性且经历不同时长冷驯化后其耐寒性差异较小。在5、0、-5℃的低温暴露下,海南种群与安徽、湖北种群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在-10、-15、-20℃的低温暴露下,海南种群蛹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安徽和湖北种群。安徽(-22.19℃)和湖北(-22.19℃)种群蛹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海南种群(-21.06℃)。【结论】三叶斑潜蝇的耐寒性可以通过快速冷驯化或长时冷驯化获得增强,这可能是三叶斑潜蝇逐步向我国高纬度地区扩散的原因之一。湖北和安徽种群表现出的耐寒性较海南种群强。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三叶斑潜蝇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域,指导其监测预警及防控。
关键词:
三叶斑潜蝇 冷驯化 过冷却点 耐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怀 赵志模 邓永学 徐学勤 李映平
在 16、2 0、2 4、2 8、32、36℃的 6种恒温条件下 ,以竹裂爪螨各螨态为饲料 ,系统研究了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36℃条件下竹盲走螨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 16~ 32℃范围内 ,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卵至成螨的发育历期在 16、2 0、2 4、2 8、32℃ 5种恒温条件下分别为 16 0 1、10 80、5 81、5 12和 4 6 8d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10 4 4℃和 93 77d·℃。分别用王 -兰 -丁模型和逻辑斯谛模型拟合了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 ,其中王 -兰 -丁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竹盲走...
关键词:
竹盲走螨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绍勤 邓望喜 张求东
采用乙醚、丙酮、乙醇 3种有机溶剂浸提和热提 7个品种的苦瓜叶片 ,获取叶片提取液 ,利用提取液研究其对美洲斑潜蝇的杀虫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苦瓜叶片提取液对美洲斑潜蝇成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对卵的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 ,其中以大麻子苦瓜叶片的丙酮浸提液效果最佳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苦瓜 叶片提取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益浩 王凯歌 张林雅 雷仲仁 罗宏伟 廉振民 周国启
【目的】研究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卵密度和幼虫密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其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明确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L.sativae)在不同1龄幼虫密度下,各自幼虫对食物资源的竞争能力,探索两种斑潜蝇之间的种间竞争取代机制。【方法】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用针刺死三叶草斑潜蝇多余的卵和幼虫,使其形成不同的卵密度梯度和1龄幼虫密度梯度,再继续培养。根据相关文献判定昆虫各种致死因子是否存在密度依存性的方法,令N1为该因子作用前的虫口数,N2为该因子作用后的虫口数。以lgN1为因变量,lgN2为自变量,求回归系数,再以lgN1为自变量,lgN2为因变量,求回归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光红 杨建全 黄居昌 陈家骅
分别应用普通形态学解剖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切割潜蝇茧蜂2个地理种群(福建漳州和引自美国夏威夷的种群)的形态差异.普通光学解剖镜观察结果表明,二者在体形大小、体色方面略有差异,触角节数、前翅脉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它部位无明显差异.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二者在头部、胸部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它部位亦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切割潜蝇茧蜂 橘小实蝇 地理种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进添 宾淑英 凌远方 刘展眉
通过药效试验对农保乐、农哈哈杀虫素、杀虫单、毒死蜱、功夫、灭扫利和万灵轮用在大田中防治香瓜上美洲斑潜蝇的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农保乐、农哈哈杀虫素、毒死蜱、功夫、灭扫利和万灵轮用处理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是90.89%、89.85%、84.95%、84.35%、73.76%和56.78%,防治收益分别为4306.40、4271.10、3783.80、3722.20、2294.60和1346.20元/hm2。同时,农保乐和农哈哈杀虫素对美洲斑潜蝇主要寄生天敌釉姬小蜂Chrysocharissp.、新釉姬小蜂Neochrysocharissp.和潜蝇茧蜂Opiussp.较安全。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化学防治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婷 陈啸寅 庄义庆 潘以楼 杨敬辉
为害虫三叶斑潜蝇的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对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期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差异显著,其中7日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并随着蛹期的延长,过冷却点有降低的趋势。幼虫、老熟幼虫、1日蛹、7日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4.21、-16.74、-18.76、-21.97和-21.31℃,冰点分别为-12.06、-14.55、-17.07、-21.05和-20.03℃。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
关键词:
三叶斑潜蝇 过冷却点 冰点 频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