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5)
2023(9880)
2022(8232)
2021(7347)
2020(5788)
2019(12934)
2018(12443)
2017(22956)
2016(12620)
2015(13626)
2014(13312)
2013(13085)
2012(12403)
2011(11380)
2010(11402)
2009(10290)
2008(10031)
2007(8869)
2006(7992)
2005(7327)
作者
(40189)
(33447)
(33440)
(31215)
(21398)
(16315)
(14804)
(13158)
(12832)
(11794)
(11647)
(11025)
(10995)
(10689)
(10513)
(10240)
(10165)
(9972)
(9729)
(9633)
(8697)
(8265)
(8153)
(7652)
(7636)
(7543)
(7471)
(7405)
(6895)
(6669)
学科
(56069)
经济(56014)
(33108)
管理(31938)
(23503)
企业(23503)
中国(18970)
地方(18837)
(17951)
方法(17485)
数学(15177)
数学方法(15065)
业经(13891)
农业(12710)
(11905)
(11607)
贸易(11597)
(11186)
(10860)
地方经济(10614)
(10351)
环境(10117)
(9911)
金融(9910)
(9904)
银行(9862)
(9583)
技术(9481)
(9234)
产业(7924)
机构
学院(180572)
大学(177772)
(74195)
经济(72788)
研究(70528)
管理(64412)
理学(55240)
理学院(54495)
管理学(53530)
管理学院(53222)
中国(52031)
科学(46235)
(42769)
(38804)
(38042)
研究所(34935)
农业(33922)
业大(33118)
(31509)
中心(30858)
(28284)
(25822)
财经(24709)
(24600)
北京(24514)
(24380)
师范(24171)
(22701)
(22477)
经济学(22225)
基金
项目(124456)
科学(96652)
基金(88582)
研究(85177)
(80974)
国家(80231)
科学基金(66626)
社会(54757)
社会科(51944)
社会科学(51932)
(50870)
基金项目(47363)
自然(44002)
(43019)
自然科(42980)
自然科学(42964)
自然科学基金(42201)
教育(37454)
资助(34817)
(33464)
编号(32506)
重点(28838)
(26447)
发展(25867)
(25808)
(25439)
计划(25293)
成果(24976)
创新(24759)
科研(24249)
期刊
(86299)
经济(86299)
研究(52691)
中国(40578)
(39677)
学报(36796)
科学(32203)
农业(27356)
大学(26593)
学学(25567)
管理(23693)
(21938)
教育(18866)
(18399)
金融(18399)
业经(16687)
经济研究(14403)
(14305)
技术(13996)
财经(11768)
问题(11550)
业大(10640)
(10149)
科技(10115)
商业(9643)
(9569)
农业大学(9033)
(8836)
资源(8728)
技术经济(8495)
共检索到278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文梅  张俊杰  齐颖慧  阮长春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硕  熊晓菲  褚艳娜  李贞  巫鹏翔  杨清坡  崔维娜  徐金涛  徐丽霞  张青文  刘小侠  
【目的】明确不同食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胁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影响,探讨棉铃虫是否能感知并分级捕食风险、能否在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上体现出权衡效应;明确长时和短时胁迫对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色瓢虫胁迫能否引起棉铃虫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反应。【方法】通过设置7种不同食源的异色瓢虫胁迫处理(饥饿处理、虾卵处理、棉铃虫幼虫处理、棉铃虫卵处理、蚜虫处理、蚜虫对照处理、对照处理),观察记录棉铃虫在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幼虫历期、蛹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孟玲  李保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程度地取食异色瓢虫蛹对广谱捕食性蠋蝽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方法]食谱因素设置11个处理,分为2个大组:第1组为单一食谱2个处理,分别为全历期饲喂异色瓢虫蛹和黏虫幼虫(对照);第2组为异色瓢虫蛹与黏虫幼虫混合食谱,设3个虫龄(态)(3、5龄若虫和1日龄成虫)与3个饲喂期(按每天1头的量分别饲喂1、2、3 d)组合共9个处理。观测蠋蝽的存活、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采用预设比对方法分析相关食谱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谱处理影响蠋蝽从初龄若虫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5龄若虫期取食2 和3 d混合食谱处理下的蠋蝽存活率分别比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分别提高25%和46%,其余食谱处理间的存活率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不产卵;取食混合食谱的蠋蝽产卵量大于仅取食黏虫幼虫的蠋蝽;在取食混合食谱的情况下,3龄期取食处理下的产卵量分别比5龄期和成虫期取食处理下的增多,后2个虫龄(态)处理间没有差异;同一虫龄(态)处理下的蠋蝽在不同饲喂期处理间的产卵量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寿命(14.17 d)显著短于其他食谱处理的成虫;取食混合食谱的不同虫龄(态)处理间、同一虫龄(态)的不同饲喂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只取食异色瓢虫蛹不利于蠋蝽发育和生殖,但以黏虫幼虫为主添加少量瓢虫蛹的混合食谱可促进蠋蝽发育和生殖,而且发育早期取食该食谱的促进作用大于晚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宫亚军  石宝才  路虹  张胜利  魏蕾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豆蚜、豌豆蚜、豌豆修尾蚜3种蚜虫发育历期、产仔量、寿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豆蚜发育起点为(6.05±1.44)℃,有效积温为(106.63±9.19)日度;豌豆蚜发育起点为(5.69±1.72)℃,有效积温(113.01±2.98)日度;豌豆修尾蚜发育起点为(4.02±2.22)℃,有效积温为(131.45±29.84)日度,3种蚜虫最适发育温度为19~23℃,在19℃时产仔量最多,其中以豌豆蚜的繁殖能力最强,达69.5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罗孝贵  杨刚  刘昌华  陈松  陈庆东  李超  易春燕  
【目的】芫菁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眼斑芫菁又名黄黑小斑蝥,是我国药典中收录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药。但是斑蝥的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成为限制斑蝥素类药物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斑芫菁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2个基本条件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实验室内饲养眼斑芫菁,设计了5组温度和5组土壤含水量连续饲养眼斑芫菁6代。【结果】在实验中未发现眼斑芫菁滞育越冬虫态,每年可在室内繁殖3个完全世代。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30℃下孵化率高于其他处理,达到90.01%;32℃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但与30℃下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12%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各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卵的发育历期最短(32 d),且孵化率最高(90.11%),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内30℃的温度条件和12%的土壤含水量是眼斑芫菁卵、幼虫及蛹的发育最适环境。结果对眼斑芫菁的规模化饲养繁殖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芫菁的生物学研究及今后斑蝥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国玲  唐国文  龚信文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温度对豆带蓟马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豆带蓟马卵期、若虫期、前蛹 -蛹以及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1.19± 1.2 3) ℃、(12 .5 7± 1.2 6 ) ℃、(12 .6 2± 1.14 ) ℃、(12 .0 7± 1.19) ℃ ,有效积温分别是 (6 9.0 8± 6 .6 3)日度、(85 .0 1± 11.0 7)日度、(5 6 .6 0± 5 .89)日度、(198.89±2 0 .94 )日度。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拟合 ,相关系数 (r)均较高。豆带蓟马种群在2 5℃下增长倍数 (I=8.4 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德功  陈青  詹秋文  黄保宏  杜军利  黄伟东  舒英杰  王增霞  
为了探讨温度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15~30℃温度范围下,测定并计算了高粱蚜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及各项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高粱蚜种群在30℃逃脱及死亡率较高,因此无具体数据分析;高粱蚜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显著缩短(P<0.05),在15~28℃内发育历期为5.63~12.13d,存活率为88%~94%,15℃下若虫的存活率最高,而28℃下存活率最低;体重差及F1代体重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高粱蚜的平均寿命为11.76~48.47d,生殖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15~28℃范围内,高粱蚜的种群净增殖率为42.60~80.56,其中24℃时最高,28℃时最低(42.60);平均世代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高粱蚜的内禀增长率在0.160~0.339,24℃时最高,在15~2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内禀增长率显著升高,由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推测高粱蚜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4~26.85℃。以上结果说明,高粱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可能导致高粱蚜种群动态上升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4~26.85℃,因此当环境温度处于此温度区间时,需实时进行高粱蚜的预测预报,为高粱蚜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鲍蕊  杜双田  张晶  丁建  鲁车龙  李珍  
【目的】研究温度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揭示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率、出菇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过冷刺激(5℃下冷藏30d)后,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0℃;采用温室栽培,当菌床基质中心温度为18.7℃时,大球盖菇的产量最高、出菇数量较多;菌床基质中心温度在16~19.4℃时,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态较好。【结论】冷刺激及高温是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温度是影响大球盖菇生长发育、高产及优质的关键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魏吉利  黄诚华  
【目的】探明温度对广西蔗区甘蔗螟虫优势寄生性天敌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天敌的室内人工饲养繁殖、田间保护及其对蔗螟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了等腹黑卵蜂在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条件下的世代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利用线性回归、S曲线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温度与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之间的关系,并用直接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2种方法比较了等腹黑卵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等腹黑卵蜂在17~32℃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Logistic模型更能拟合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其回归方程为V=0.1755/(1+e~(4.0166-0.1529T))。经Logistic模型计算出,等腹黑卵蜂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6.27℃,相应发育历期为11.40 d。利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出等腹黑卵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25℃和172.31 d·℃。【结论】温度是影响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等腹黑卵蜂的保护和甘蔗螟虫的天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傅先源  王洪全  
通过恒温箱与温棚设置不同温度水平,测试结果表明:福寿螺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5℃,发育历期与温度相关系数r=-0.942。夏季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7℃,有效积温为141.435日度。福寿螺能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0~30℃,最适水温范围为20~25℃;同一级螺,水温越高,长速越快。福寿螺在长沙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不能越冬,冬季死亡率达100%。福寿螺在无水条件下有休眠现象,冬季室温2~17℃时,连续休眠3个月,成螺、中螺存活率达57.6%,亲螺可在休眠状态中越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园园  杜双田  孟胜楠  张疏雨  徐鸿雁  
【目的】探索基质料水比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蛹虫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M-16为研究对象,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采用规格为300mm×200mm×110mm的蛹虫草栽培专用盘,设置基质料(g)水(mL)比分别为1∶1.3,1∶1.4,1∶1.5,1∶1.6和1∶1.7,研究基质料水比对蛹虫草的子座鲜质量、生产周期、子座密度、子座长度、子座生物学效率及基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基质料水比的增加,蛹虫草子座鲜质量、子座密度、子座生物学效率和基质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产周期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子座长度变化幅度较小。当基质料水比为1:1.6时,上述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绍勤  邓望喜  张求东  
采用乙醚、丙酮、乙醇 3种有机溶剂浸提和热提 7个品种的苦瓜叶片 ,获取叶片提取液 ,利用提取液研究其对美洲斑潜蝇的杀虫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苦瓜叶片提取液对美洲斑潜蝇成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对卵的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 ,其中以大麻子苦瓜叶片的丙酮浸提液效果最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佳丽  李保平  孟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丽  李镇宇  李海林  韩瑞东  赵永利  
该文利用不同受害程度的油松针叶饲养油松毛虫幼虫,研究其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取食受害松针后,营养指数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取食受害50%的松针对幼虫影响最大,其取食量、排粪量最小,对食物的消化和利用指数较低,幼虫发育缓慢,死亡率增大,蛹重减轻,从而影响了油松毛虫的种群动态;取食受害25%和受害75%松针的幼虫的营养指数比较接近.同时深色型幼虫的营养指数较浅色型的高,死亡率较低,但在取食受害50%的松针后期,深色型幼虫的一些营养指数反而比浅色型的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怀  赵志模  邓永学  徐学勤  李映平  
在 16、2 0、2 4、2 8、32、36℃的 6种恒温条件下 ,以竹裂爪螨各螨态为饲料 ,系统研究了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36℃条件下竹盲走螨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 16~ 32℃范围内 ,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卵至成螨的发育历期在 16、2 0、2 4、2 8、32℃ 5种恒温条件下分别为 16 0 1、10 80、5 81、5 12和 4 6 8d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10 4 4℃和 93 77d·℃。分别用王 -兰 -丁模型和逻辑斯谛模型拟合了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 ,其中王 -兰 -丁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竹盲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