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1)
- 2023(9427)
- 2022(8010)
- 2021(7298)
- 2020(6352)
- 2019(13343)
- 2018(12786)
- 2017(24327)
- 2016(13444)
- 2015(14516)
- 2014(14296)
- 2013(13993)
- 2012(13042)
- 2011(11804)
- 2010(11573)
- 2009(10729)
- 2008(10594)
- 2007(9341)
- 2006(8077)
- 2005(7293)
- 学科
- 济(50932)
- 经济(50828)
- 管理(38798)
- 业(37229)
- 企(29942)
- 企业(29942)
- 方法(24029)
- 数学(21300)
- 数学方法(21044)
- 财(15385)
- 学(14418)
- 农(13925)
- 中国(13641)
- 制(12327)
- 业经(10852)
- 贸(10635)
- 贸易(10631)
- 易(10381)
- 务(9319)
- 财务(9296)
- 财务管理(9273)
- 农业(9253)
- 银(9225)
- 银行(9174)
- 融(8984)
- 金融(8983)
- 企业财务(8935)
- 行(8737)
- 技术(8700)
- 体(8376)
- 机构
- 大学(197346)
- 学院(193438)
- 济(77693)
- 经济(76197)
- 研究(72085)
- 管理(70558)
- 理学(61942)
- 理学院(61161)
- 管理学(59940)
- 管理学院(59611)
- 中国(52568)
- 科学(48498)
- 农(45991)
- 京(41773)
- 所(38673)
- 农业(37075)
- 业大(37043)
- 财(36032)
- 研究所(35804)
- 中心(31968)
- 财经(28942)
- 江(28271)
- 经(26525)
- 院(26121)
- 北京(25702)
- 经济学(24491)
- 农业大学(24480)
- 省(23464)
- 范(23409)
- 师范(22930)
- 基金
- 项目(139743)
- 科学(109062)
- 基金(104198)
- 家(96663)
- 国家(95908)
- 研究(90319)
- 科学基金(79692)
- 社会(59016)
- 社会科(55938)
- 社会科学(55920)
- 自然(55495)
- 基金项目(55017)
- 自然科(54255)
- 自然科学(54232)
- 省(53344)
- 自然科学基金(53326)
- 划(47018)
- 资助(42428)
- 教育(40707)
- 重点(32468)
- 编号(32113)
- 部(30730)
- 计划(29632)
- 创(29172)
- 发(28993)
- 科研(28207)
- 创新(27467)
- 科技(25913)
- 业(25709)
- 国家社会(25524)
共检索到27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益鸣 李琪 刘士凯 孔令锋
为探究岩牡蛎(Crassostreanippona)对不同温度和盐度急性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将岩牡蛎从暂养环境(27℃,盐度32)直接转移至5个温度梯度(15℃、19℃、23℃、31℃、35℃)和6个盐度梯度(16、20、24、28、36、40),研究了急性胁迫对岩牡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显示,15~31℃组岩牡蛎存活率均高于71.11%,35℃组存活率最低(34.44%),而15℃组免疫指标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MDA含量在144 h时达到最大值(46.93 nmol/mg prot);温度19℃、23℃、31℃组SOD、CAT、AKP和LSZ活性及MDA含量受应激显著上升后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盐度实验结果表明, 40组盐度变化对岩牡蛎存活抑制明显,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关键词:
岩牡蛎 温度 盐度 存活率 免疫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广玮 李琪 徐成勋 刘士凯
夏季海水温度升高会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体内生化反应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养殖牡蛎的存活率。本研究探讨了长牡蛎‘海大3号’在受到温度突升和温度渐升胁迫时的高温耐受性,以及在温度突升胁迫条件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5种相关免疫指标在72h内的变化。温度渐升实验中,实验海水的温度从16℃逐渐升温(2℃/d)。温度突升实验中,将长牡蛎从暂养水温(16℃)分别直接转移至18℃、22℃、26℃、30℃和34℃。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长牡蛎‘海大3号’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 STMax)为33.63℃,最高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 CTMax)为40.13℃,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 50%CTMax)为36.67℃。在温度突升胁迫实验中, 72 h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72-hLT_(50)为30.13℃。各实验组内脏团中5项相关免疫指标随时间增加变化显著。在前12 h, CAT、SOD及LSZ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恢复到初始水平。MDA含量在6~9 h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引起长牡蛎‘海大3号’体内的抗氧化免疫和溶菌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牡蛎的存活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检测的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将为长牡蛎新品系‘海大3号’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明媚 彭士明 张晨捷 高权新 施兆鸿
将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分别放置在22℃、27℃(对照组)和32℃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48h,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0、12、24、48 h)下银鲳幼鱼肝脏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指标和免疫指标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22℃试验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仅在22℃试验组出现显著波动(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22℃试验组在24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然 陈立敏 辛颖 赵早亚 俞筱筝 黄金凤 廖宗甄 李文笙
为探究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免疫的影响,对体质量(35.0±5.0) g的尼罗罗非鱼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的盐度胁迫实验,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在急性盐度胁迫中,设置0、5和15盐度组,分别在胁迫后6、12、24、48和96 h进行取样,检测血清SOD、CAT、GSH-Px和AKP的活性。在慢性实验中,设置0、10、20和30盐度组,胁迫8周后检测血清SOD、CAT、GSH-Px和AKP活性,并进行了无乳链球菌易感性实验。结果显示:①血清中SOD活性在急性盐度胁迫6、12和24 h时都有随盐度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但在96 h时盐度15组酶活性显著低于盐度5组;在慢性盐度胁迫下,各组的酶活性呈现出随着盐度升高而显著性下降的趋势。②血清CAT活性在急性盐度胁迫下12和24 h时呈现出随着盐度升高而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慢性胁迫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③血清中GSH-Px活性在急性和慢性胁迫后,均呈现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④血清AKP活性在胁迫后6 h随盐度升高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在慢性盐度胁迫下,盐度20组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⑤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易感性实验中,盐度10组的易感性和盐度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盐度20和30组的易感性高于盐度0组。研究表明,两种盐度胁迫均会引起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急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盐度5和15可导致尼罗罗非鱼机体氧化损伤,但尼罗罗非鱼可以逐渐适应这一变化;慢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盐度高于20会抑制尼罗罗非鱼多种免疫指标活性,造成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易感性升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成裕 高世科 张家锐 王凌霄 张硕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对双带隐带丽鱼(Apistogramma bitaeniata)免疫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随机挑选体长(3.0±0.3) cm,体重(1.5±0.5) g的150尾鱼置于三个温度(20、26、32℃)处理组中胁迫24 h之后逐步恢复至26℃培养,并于试验前和试验后0、6、12、24、48、72 h时取样检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抗氧化指标中,20℃处理组SOD和CAT活性、GSH和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32℃处理组基本一致,其中SOD、CAT活性在48 h达到平衡状态,GSH和MDA含量为12 h时达到峰值;免疫指标中,20℃处理组ACP和ALP活性与32℃处理组随时间变化的恢复趋势一致,而32℃处理组比20℃处理组更能促使双带隐带丽鱼产生更多的LZM,从而形成保护机制;IgM含量的变化规律性不强,鱼种和胁迫强度均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综上,在24 h之内,养殖过程中遇到急性温度变化时作出补救措施是着实有效的,运输过程中保持26℃左右的水温有助于保护鱼体的身体机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管敏 张厚本 王龙 唐大明 张德志 姜伟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实验鱼从23℃水中直接转入11、17和23℃(对照组)水中,2 h后再转至23℃水中进行恢复,并于0、3、6、12、24、48 h时取样检测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在抗氧化指标中,11℃组SOD、CAT活性、GSH含量和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17℃组基本相同,即呈波浪式变化,但其趋势变化的时间拐点明显滞后于17℃组。23℃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GSH含量则呈波浪式变化。各温度组T-AOC活性随时间的增加基本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免疫指标中,11℃组和17℃组LZM活性随恢复时间增加呈波浪式变化,但11℃组趋势变化的时间拐点明显滞后于17℃组; Ig M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23℃组LZM活性和Ig M含量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呈缓慢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史氏鲟幼鱼肝脏机能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并对其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免疫机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琦辰 顾曙余 张文逸 张呈祥 冯晓庆 谭红月 杨家新 黄文婷 李枫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庚宸帆 田燚 张宇鹏 常亚青 宋坚
通过模拟仿刺参养殖池塘雨季的盐度变化,选用2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刺参体重(16.93±3.08)g,研究盐度骤降及胁迫恢复对仿刺参体腔液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盐度先由30以每6 h变化3个盐度的速度下降至18,然后在盐度18保持96 h,随后盐度以相同速度上升恢复至30,并保持24 h。结果显示,各盐度取样点间仿刺参体腔液渗透压、体腔液总蛋白浓度、Na+、K+、Cl–浓度与盐度的变化趋势一致,Na+、K+、Cl–浓度均在盐度下降到18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31.15±14.42)mmol/L,(6.08±0.24)mmol/L和(141.76±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薇 李雪男 谢金平 冯奇飞 王昌宇 戴习林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不一致,为了研究亚硝酸盐、氨氮、盐度及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共胁迫的影响,进行35 d的四因素三水平[亚硝酸盐浓度(0.05、0.5、5 mg/L)、氨氮浓度(0.2、0.9、4 mg/L)、盐度(0.5‰、15‰、30‰)和温度(20、25、3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随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和血氨(AMM)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盐度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体长日增长值、体重日增长值、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温度的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UN、AMM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亚硝酸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影响最大,盐度对体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影响最大,氨氮对MDA含量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对BUN和AMM含量及SOD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交互作用对ALT、AST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AKP活性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盐度与亚硝酸盐和氨氮与亚硝酸盐间的交互作用在ALT和AST活性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低盐下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起主导作用。共胁迫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受外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影响,且20℃时的抗氧化能力较弱。亚硝酸盐和氨氮、盐度、温度间的交互作用相比于单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以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可持续产业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在养殖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低于0.5 mg/L,氨氮低于0.9 mg/L,水温低于30℃。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共胁迫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亚晨 温海深 李兰敏 冯启超
为探究鱼类对温度突变水体的适应性和恢复性,将妊娠期许氏平鲉由正常水温(16℃)直接转入高温(25℃)和低温(7℃)水体,急性胁迫2 h后再恢复至16℃,检测恢复期第0、6、12、24、48和72 h时妊娠期许氏平鲉血清皮质醇(COR)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5℃急性胁迫导致2尾鱼发生产仔行为;25℃和7℃急性胁迫后的恢复过程中,血清(COR)、血糖(GLU)、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和白细胞(WBC)水平均显著升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钙(CA~(2+))、镁(M...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温度 皮质醇 血液生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燕 陈立侨 庄平 章龙珍 彭士明 宋超 李二超
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 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并分别于24、48、96 h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盐度15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分别在胁迫5、24和48 h时达峰值,而盐度22组则分别在0.5、24和24 h时即达峰值,且胁迫后0.5 h时的皮质醇浓度、12 h时的血糖及12~48h时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盐度15处理组(...
关键词:
施氏鲟 盐度胁迫 皮质醇 代谢 渗透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方成 黎兰诗 梁震宇 成良峰 戴习林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9、1.7、3.2和6 mg/L)和1个对照组,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酶活性 环境胁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宫建文 李琪 于红
实时荧光定量PCR已广泛用于基因表达的分析,合适的内参基因选择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关键。本研究选用正常生理状态下岩牡蛎(Crassostreanippona)的鳃、外套膜、闭壳肌和内脏团4种组织以及盐度10、20和30暂养1周后的鳃组织为材料,对已报道的常见内参基因(EF1A、GAPDH、RO21、TUB和TUA)的稳定性通过3种方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进行分析和筛选,发现针对鳃单一组织在不同盐度胁迫下,GAPDH和RO21可以作为合适内参基因,而在不同组织中,需要更多的内参基因联合分析才能获得准确的定量表达结果。本研究是首次利用q-PCR对岩牡蛎进行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为今后该物种低盐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晓 周磊 叶继丹 王玲 皇康康 翟秋玲
为研究饲喂不同镁水平饲料后,鲈血清渗透压、离子水平和鳃丝ATP酶活力对急性盐度胁迫的反应,实验用镁水平为0.413 g/kg(D1,对照组)、1.042 g/kg(D2)、1.577 g/kg(D3)、1.991 g/kg(D4)的4种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0±0.5)g的鲈。实验鱼在淡水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养50 d后立即转入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并在转入前(0 h)和转入后1、3、6、12、24 h分别采集鲈鳃丝和血液样本。结果显示:盐度胁迫前饲料镁水平对鲈血清渗透压、Na+、K+、Cl-、Mg2+含量和鳃丝中Na+/K+-ATP(NKA)与Ca2+/Mg2+-ATP(CMA)酶的...
关键词:
鲈 镁 渗透压 ATP酶 血清离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晓杰 张秀梅 李文涛
研究了急性、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鲉体重及血液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慢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在盐度5的水体中,许氏平鲉体重增长率为负值,其余各盐度组(10、20、40)的生长指标与自然海水组(盐度33)差异不显著(P>0·05);随海水盐度的降低,许氏平鲉的溶菌酶活力逐渐上升,但当盐度降至5时,其活力与自然海水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随海水盐度降低呈逐渐上升趋势。急性盐度胁迫实验证实,在盐度5、10的急性胁迫初期,许氏平鲉血液的各项免疫酶活力波动较大。溶菌酶活力在胁迫24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血液SOD活力在96h检测过程中呈高低起伏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急性拥挤胁迫对半滑舌鳎血液指标的影响
盐度骤降对近江牡蛎和长牡蛎能量收支的影响
急性盐度胁迫对河蚬摄食率及鳃ATP酶活力变化研究
急性盐度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肝脏抗氧化酶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急性盐度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肝脏抗氧化酶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急性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血清渗透压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遮目鱼幼鱼存活、生长及性状相关性的影响
温度胁迫对大鳞副泥鳅抗氧化与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大鳞副泥鳅免疫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