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9)
- 2023(8078)
- 2022(7110)
- 2021(6578)
- 2020(6045)
- 2019(14079)
- 2018(13937)
- 2017(26464)
- 2016(15118)
- 2015(17511)
- 2014(17783)
- 2013(17739)
- 2012(16926)
- 2011(15505)
- 2010(15641)
- 2009(14746)
- 2008(14868)
- 2007(13802)
- 2006(11996)
- 2005(10875)
- 学科
- 济(58998)
- 经济(58898)
- 管理(40157)
- 业(37641)
- 企(30085)
- 企业(30085)
- 方法(28859)
- 数学(25438)
- 数学方法(25157)
- 农(16898)
- 财(16421)
- 学(16386)
- 中国(15850)
- 制(14301)
- 贸(12023)
- 贸易(12021)
- 易(11683)
- 业经(11292)
- 地方(11136)
- 银(10795)
- 银行(10737)
- 农业(10663)
- 融(10256)
- 金融(10254)
- 行(10223)
- 和(9766)
- 务(9416)
- 财务(9385)
- 理论(9371)
- 财务管理(9352)
- 机构
- 大学(225302)
- 学院(222056)
- 济(86554)
- 经济(84463)
- 研究(81968)
- 管理(78741)
- 理学(66793)
- 理学院(65948)
- 管理学(64515)
- 管理学院(64125)
- 中国(62232)
- 科学(54666)
- 京(49920)
- 农(49235)
- 所(45123)
- 财(41506)
- 研究所(41236)
- 业大(39910)
- 农业(39234)
- 中心(37645)
- 江(35467)
- 财经(32162)
- 北京(31952)
- 院(29696)
- 经(28964)
- 范(28737)
- 师范(28324)
- 州(27747)
- 省(27441)
- 经济学(26784)
- 基金
- 项目(146735)
- 科学(111341)
- 基金(103461)
- 研究(100779)
- 家(93948)
- 国家(93179)
- 科学基金(75784)
- 社会(59923)
- 省(58140)
- 社会科(56431)
- 社会科学(56409)
- 基金项目(54560)
- 自然(51517)
- 自然科(50219)
- 自然科学(50193)
- 划(50130)
- 自然科学基金(49329)
- 教育(46831)
- 资助(43804)
- 编号(40791)
- 成果(34442)
- 重点(34352)
- 部(32032)
- 发(31314)
- 计划(30036)
- 课题(29811)
- 创(29540)
- 科研(29172)
- 创新(27780)
- 科技(27271)
共检索到336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新生 王世绩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CO2短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杨树对CO2短时间响应;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细胞间隙CO2浓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受温度、湿度影响明显;在大部分处理中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与细胞间隙CO2浓度之间相关不显著。由所得结果推知,温度和湿度对短时间CO2响应可能是通过CO2固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刘建伟 王世绩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光量子产量(Φ)、气孔传导度(Cs)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四个杨树无性系的LSPLCP,Φ.CS和最大的P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不同。这可能反映了杨树无性系生态型差别,同时也为杨树无性系在生理指标基础上进行早期选择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温度效应,湿度效应,光合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罗勇 项文化 闫文德
用Li COR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 14 :0 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中午光照强度大 ,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达到最大值 ,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达到最小值 ,诱导叶片光合午休。正常大气条件下 ,樟树叶片光饱和点为 12 5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 4 0 6 μmol·m- 2 s- 1 ,在 10 0 0 μmol·m- 2 s...
关键词:
樟树 光合速率 CO2浓度 温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辉 李磊 李庆会 周琳 朱旭君 陈法军 王玉花 房婉萍
[目的]探究大气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龙井长叶’茶苗为材料,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_2浓度(648~658μmOl·mOl-1)和温度升高(+0.57℃),测定不同处理下茶树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品质成分含量,研究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CO_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_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茶树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变化。CO_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能促进茶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合成,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CO_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玉龙 巨关升 朱春全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多种水分参数等 ,探讨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减慢 ,净光合速率降低 ,昭林杨 6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 ,欧美杨 6 4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胁迫初期 ,2个无性系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 ,胁迫后期及复水后的恢复期 ,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胁迫时杨树呼吸速率降低 ,尤其是昭林杨 6号 ,以保持碳平衡。胁迫时 2个无性系的 ψs1 0 0 、ψs0 、ROWC0 均降低 ,ψs1 0 0 与 ψs0 差值增大 ,表明杨树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维持压力势 ,对水分胁迫作出适应性反应 ,与欧美杨 6 4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洁 陶福禄
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分别介绍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效应,以及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研究仍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①多因子协同效应;②不同品种的响应差异;③不同尺度水平的响应过程;④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关键词: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CO2浓度 温度 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丽花 刘合满 杨红 连玉珍
【目的】揭示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呼吸CO_2排放变异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东南部典型森林生态区色季拉山(鲁朗段)为研究区,以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不同层次(5、10、20、40和60 cm)土壤CO_2浓度,分析不同层次土壤CO_2浓度分布特征及对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结果】(1)各层次土壤CO_2浓度日均值表现为40 cm> 60 cm> 20 cm> 10 cm> 5 cm,平均值分别为5 094、4 965、4 613、4 119和3 925μmol/mol,且各层次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菅亚男 张秋良 杨競夫 关蕾 黄明儒 张泽 张永亮 孙长磊
【目的】探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昼夜和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进一步阐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_2O通量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便携式N_2O/CO CM-919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生长季(6-9月)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和不同土层(2,10,20 cm)的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定点连续观测,分析土壤N_2O通量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响应。【结果】(1)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呈“夜大昼小”的日变化特征,8月中旬是土壤N_2O的“强排放”时期,月平均排放通量为7.67μg/(m~2·h)。(2)当土壤日均温高于15℃或昼夜温差较大(2.96~17.22℃)时,土壤温度对土壤N_2O日排放通量发挥重要影响。当土壤日均湿度低于20%时,土壤N_2O通量随湿度增加而增强;当土壤湿度处于20%~30%或增至30%以上时,对土壤N_2O通量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湿润环境减弱了N_2O的排放。(3)土壤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土壤N_2O通量月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在生长季内,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基本是N_2O的排放源,1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_2O月通量变化影响显著,2 cm土层土壤温度和20 cm土层土壤湿度对土壤N_2O日通量变化线性拟合解释率较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光 李燕南 王沙生
对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mericanacv,‘I-214’)、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Guinircv.robusta)、中东杨(P.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1年生插条苗进行盆栽试验,发现它们对空气和土壤干旱的耐性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erolinensis对空气干旱的耐性最强,对土壤水湿的耐性最弱;Italica和Robusta对土壤干旱反应敏感,当田间持水量(FFC)降至40%时,净光合速率(Pn)已显著降低,严重干旱(30%FFC)时,苗木下部1/4叶片脱落,同时,上部叶面积生长受到很大抑制;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林
为指导燕麦生产,并了解燕麦在陆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人工控制光强和CO2浓度,在锡林郭勒盟对燕麦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叶片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强而增大,可以用米氏方程对其进行描述,在自然CO2浓度下,燕麦叶片的潜在最大光合速率为18.63μmol/(m2.s);在饱和光强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以用米氏方程对其进行描述,CO2浓度→∞时,潜在最大光合速率达到110.28μmol/(m2.s);气孔导度随光强的增强而增大,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气孔限制值随光强的增强而增大,气孔限制值随CO2浓度的增大迅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民 刘振奎 杨延杰 何莉莉
通过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不同处理组合,研究3因子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从而筛选出促进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的7种最佳组合,分别为:温度12℃时,光照强度100~400μmol.m-2.s-1,CO2浓度1000~1200μL.L-1;温度15℃时,光照强度200~600μmol.m-2.s-1,CO2浓度1200~1500μL.L-1;温度20℃时,光照强度400~800μmol.m-2.s-1,CO2浓度1500μL.L-1;温度25℃时,光照强度600~800μmol.m-2.s-1,CO2浓度1500μL.L-1;温度30℃时,光照强度600~1000μmol.m-2.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申文辉 李志辉 彭玉华 黄志玲 黄小荣 郝海坤 姜英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R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n和Gs最大值较大,南宁种源的Ci最大值最大、Tr上升过程中一直较大,浦北种源RWUE最大;浦北种源VLSP、RAQY和Rd高,VLCP低,对光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南宁种源和大容山种源VLSP和VLCP高,阳性特征明显,有较好的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妍 顾晓鹤 裴亮 杨贵军 王立志 王晓宁 李振海 李伟国
为了探索施氮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对冬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基于小区施氮控制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和5个光照强度,分析施氮量对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的响应规律,研究光照强度和叶片氮素对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提高,叶片含氮量逐渐上升,过量施氮会抑制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叶片含氮量的增加;从拔节期-灌浆中期,叶片含氮量总体降低,冬小麦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光合速率在低施氮量下先上升后下降,而在不施氮和中、高施氮量下随生育时期推进呈下降趋势;在人工控制的固定光照强度下,冬小麦叶片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士英 张红玉
价值分析是一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目的是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去实现产品最合适的功能。在选择口腔医疗器械消毒装置过程中引进价值工程就是为了用最小的经济消耗,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消毒效果。本文试以瞬间灭菌装置作如下价值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茜茜 杨庆朋 刘亮 王清涛 李菲 郭丽丽 郝立华 曹旭 范晓懂 梁伟佳 郑云普
【目的】探明光合产物供应状况对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以10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环剥改变林木的光合产物供应状况,连续监测环剥点上部(AG)和下部(BG)的树干表面CO_2通量(E_s)和树干温度(T_(stem))并拟合其温度敏感性(Q_(10)),同时测定AG和BG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E_s及其Q_(10)对底物变化的不同响应。【结果】1)相比于对照树木(NG),环剥处理30天后,环剥导致生长季AG的E_s升高57%和BG的E_s降低43%,但在非生长季NG、AG和BG的E_s差异不明显。2)环剥降低生长季AG和BG的可溶性糖浓度29%和15%,而非生长季环剥导致AG和BG的可溶性糖浓度分别降低15%和增加10%。3)不同季节E_s和T_(stem)均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但环剥会降低AG和BG的T_(stem)对E_s变化解释率。4)环剥提高生长季和非生长季AG的温度敏感性(Q_(10))和树干基础呼吸速率(R_(15)),但却同时降低BG的Q_(10)和R_(15)。【结论】环剥阻断了光合产物的输入,从而改变树体环剥点上、下部的可溶性糖含量,最终导致环剥点上部的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上升,而环剥点下部的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下降。毛白杨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对环剥的响应在不同季节(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存在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