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5)
2023(8037)
2022(6759)
2021(6103)
2020(5147)
2019(11377)
2018(10865)
2017(20242)
2016(11313)
2015(12378)
2014(12055)
2013(11766)
2012(10919)
2011(9881)
2010(9681)
2009(9023)
2008(8791)
2007(7781)
2006(6900)
2005(6154)
作者
(36887)
(30748)
(30515)
(28653)
(19075)
(14748)
(13496)
(12021)
(11610)
(10617)
(10468)
(10098)
(9925)
(9637)
(9531)
(9393)
(9374)
(9057)
(8783)
(8722)
(7958)
(7509)
(7256)
(7097)
(7033)
(6741)
(6698)
(6569)
(6238)
(6205)
学科
(43819)
经济(43726)
管理(32345)
(30310)
(23827)
企业(23827)
方法(19432)
数学(17332)
数学方法(17116)
(13249)
(12303)
(11802)
中国(11405)
(10129)
业经(9687)
(9272)
贸易(9270)
(9040)
农业(8874)
地方(8516)
环境(7380)
(6955)
(6948)
银行(6907)
(6905)
金融(6904)
技术(6891)
(6853)
财务(6840)
财务管理(6821)
机构
大学(164921)
学院(162288)
(65000)
经济(63777)
研究(60695)
管理(59783)
理学(52353)
理学院(51683)
管理学(50663)
管理学院(50400)
中国(44481)
科学(41327)
(39634)
(35027)
(32651)
业大(32085)
农业(31907)
研究所(30269)
(29267)
中心(27038)
(23214)
财经(23111)
(21987)
北京(21825)
农业大学(21443)
(21069)
(21065)
经济学(20142)
(19890)
师范(19481)
基金
项目(117877)
科学(91753)
基金(87005)
(80827)
国家(80165)
研究(75946)
科学基金(66648)
社会(49302)
自然(46668)
社会科(46623)
社会科学(46610)
基金项目(46397)
(45876)
自然科(45574)
自然科学(45556)
自然科学基金(44775)
(39852)
资助(35169)
教育(33698)
重点(27330)
编号(27303)
(25494)
计划(25319)
(24858)
(24467)
科研(23655)
创新(23010)
科技(22465)
(21545)
国家社会(20941)
期刊
(67421)
经济(67421)
研究(44041)
学报(37412)
(35149)
中国(32715)
科学(31327)
大学(27009)
学学(26011)
农业(23618)
(21741)
管理(20643)
(13612)
金融(13612)
(12789)
经济研究(11889)
教育(11656)
财经(11463)
业经(11097)
业大(10965)
技术(10702)
(9990)
(9783)
农业大学(9278)
问题(9123)
科技(8857)
资源(8476)
统计(7930)
林业(7634)
(7590)
共检索到235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代  李德美  战吉宬  黄卫东  
【目的】以河北怀来霞多丽葡萄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日照时间对霞多丽葡萄成熟度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2004—2008这5年的田间试验结果与气象材料,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月最高温度、5月平均温度、5月最低温度、7月最高温度、7月日照时间对霞多丽葡萄糖度的积累有显著影响。5月活动积温、6月最高温度对霞多丽葡萄总酸含量有显著影响。5月活动积温、8月日照时间、8月最高温度、9月最高温度对霞多丽葡萄糖酸比值有显著影响。4月活动积温、7月日照时间对霞多丽葡萄的pH具有显著影响(在0.05水平上)。【结论】不同时段的温度和日照时间对怀来地区霞多丽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振羽  张亚红  张晓煜  张乐  史佳慧  周娟  葛静  
【目的】探讨不同坡向微气候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建立优质的酿酒葡萄种植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为材料,对葡萄种植地南坡、东坡、北坡三个坡向的微气候因素进行监测,测定不同坡向‘霞多丽’的果实品质指标,将果实品质与微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地形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①葡萄种植园在2020年8月13日(晴天)和8月14日(阴天)太阳直射条件下东坡光照强度最强;7、8月(果实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 地上150 cm月平均最高温度、地下10 cm土壤日最低温度和地下20 cm土壤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均为南坡>东坡>北坡,而9月的微气候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南坡的温度和湿度高于北坡、东坡。②2020和2021年‘霞多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南坡最大,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北坡最大。③7、8月(果实成熟期)空气湿度与‘霞多丽’果实的可滴定酸、单宁、总酚呈负相关关系,与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呈正相关关系;7、8月不同坡向果实微气候地上部温度与‘霞多丽’的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呈负相关关系;7、8月地下部温度与‘霞多丽’的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呈负相关关系;7月地上50 cm日较差与‘霞多丽’的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呈负相关关系,与可滴定酸、总酚呈正相关关系;8-9月水热系数与‘霞多丽’果实的可滴定酸、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9月微气候因子与‘霞多丽’果实的果实品质的关系不显著。④‘霞多丽’果实品质受地下部温度影响不显著,受气象因子(水热系数、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影响较大。【结论】葡萄种植园不同坡向微气候显著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形成,其互补效应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更大;青铜峡产区酿酒葡萄最适合的坡向为南坡,其微气候温湿度高,更有利糖分积累,果实成熟度好更有利于酿造优质的葡萄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丽  袁春龙  马婧  张世杰  苏鹏飞  闫小宇  
【目的】研究‘佳美’葡萄果实成熟期间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理化成分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佳美’葡萄成熟度的监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佳美’葡萄为试材,于不同的成熟度(采收日期08-19,08-26,09-02,09-09)采收取样,用模拟葡萄酒溶液分别提取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多酚,研究不同成熟度下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总酚、黄酮、总黄烷醇和单宁含量的差异,并对不同成熟度葡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成熟度葡萄品质进行研究,确定嘉峪关地区‘佳美’葡萄的最佳采收期。【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佳美’葡萄的还原糖、糖酸比逐渐升高,总酸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葡萄皮中的总酚、黄酮和总黄烷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   王超萍   任艳华   刘司瑜   李少楠   房经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霞多丽’和‘维欧尼’2个酿酒白葡萄品种在乳山地区的品质特征,为白葡萄酒酿酒品种的利用、引种推广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霞多丽’和‘维欧尼’为试验材料,对二者转色期和成熟期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转色期与成熟期的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在成熟期,‘维欧尼’的粒重、横纵径、总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TSS较高,‘霞多丽’的总有机酸含量较高。从转色期到成熟期过程中,‘维欧尼’较‘霞多丽’的可溶性糖含量、TSS和总酚含量变化程度更大,且在糖组分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更快,其它性状变化程度相似。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维欧尼’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数量高于‘霞多丽’。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都在18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在15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此外,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到5个与糖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代谢通路。[结论]不同时期的两个白葡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果实的总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TSS、总酚和横纵径等方面;从转色期到成熟期,‘维欧尼’的果实性状发育比‘霞多丽’更快。研究推测,2个品种在糖酸合成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两个白葡萄酿酒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差异的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鑫垚  高飞飞  韩星  官凌霄  张亮  李华  王华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媚丽葡萄果实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改善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品质,改进葡萄园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以酿酒葡萄媚丽(Vitis vinifera cv.Meili)为试材,采用塑料地膜(PF)、可降解液态地膜(LF)、碎枝条(GB)对葡萄进行行内覆盖处理,以清耕为对照(CK),在成熟期采集果实和行内表层(0~20 cm)土壤,测定不同处理的果粒横纵径、百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酚类物质(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3-醇、总类黄酮、总单宁)含量与成熟系数(M,还原糖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及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各处理葡萄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PF、LF、GB处理与CK的果粒横纵径、百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CK相比,各覆盖处理(PF、LF、GB)不仅能够提高果实的成熟系数以及葡萄皮中的总花色苷和总类黄酮含量与葡萄籽中总酚、总黄烷-3-醇和总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籽中单宁含量,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pH值,而对全钾、速效磷、全碳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以GB处理效果总体最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特征值>1的2个主成分PC1(87.44%)和PC2(11.81%)的累积贡献率为99.25%,说明这2个主成分能充分反映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可以达到降维的目的;PF、LF、GB、CK处理可以明显区分开,表明4个处理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覆盖处理葡萄的品质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可以分为5类,覆盖方式可分为4类,其中GB处理得分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地表覆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园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而枝条粉碎还田是最好的覆盖方式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建宏  张振文  张莉  王贞强  
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营养系干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霞多丽6个营养系干白葡萄酒中共分离出66种挥发性物质,各营养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98-CH-76、98-CH-96、98-CH-132、98-CH-548中乙酸异戊酯相对含量较高;98-CH-277中丙酸-2-羰基-异戊酯相对含量较高;98-CH-549中乙酸-3-甲基-丁酯相对含量较高,而且己酸乙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相对含量较其他5个营养系高;98-CH-549中辛酸、癸酸含量较高,它对香气的直接贡献不大,但是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永江  付艳东  杜远鹏  翟衡  
【目的】探讨温度与光照交叉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系统功能的伤害机制。【方法】以一年生‘赤霞珠’为试材,设置不同温度(28、34、37、40℃)与光强(800、1600μmol.m-2.s-1)组合,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温度和光强处理对葡萄叶片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无论高光强还是适宜光强下,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性能指数(PIABS)、捕获光能用于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概率(ΨEo)、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均呈下降趋势;PSⅡ激发压(1-qP)、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命华  王克双  齐洪华  吕睦頔  李捷  程玉琴  范在丰  
为获得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1,GLRaV-1)中国分离物的分子信息,提高其检测可靠性,本研究从河北怀来和辽宁兴城地区带有明显卷叶症状的葡萄样品中提取的叶柄韧皮部总RNA,采用RT-PCR克隆了GLRaV-1的河北(GLRaV-1-HB)和辽宁分离物(GLRaV-1-LN)的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LRaV-1-HB和GLRaV-1-LN的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7%,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3.8%;与已报道的国外3个GLRaV-1分离物的CP基因全序列相比,其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张振文  成宇峰  程喆  李华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有机溶剂萃取、HPLC定性与定量分析各处理葡萄与葡萄酒中的主要单体酚含量。【结果】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0种单体酚,包括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葡萄与葡萄酒中类黄酮类多酚的总含量(409.43~538.63mg·kg-1和56.16~81.30mg·L-1)高于非类黄酮(76.91~98.85mg·kg-1和30.65~41.22mg·L-1)。在类黄酮中,黄烷醇类儿茶素含量及所占比例最高,葡萄果实及葡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耿庆伟  邢浩  翟衡  蒋恩顺  杜远鹏  
【目的】自然界中臭氧与强光和高温逆境因素往往同时存在,探讨光强和温度及臭氧的交叉胁迫对葡萄叶片光系统功能的伤害机制,为生产上通过调控光照、温度缓解臭氧对葡萄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120±20)nL·L~(-1)的臭氧浓度下,不同光强(800、1 600μmol·m~(-2)·s~(-1))与温度(26℃、40℃)处理对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臭氧胁迫下40℃的高温和1 600μmol·m~(-2)·s~(-1)的强光均可以显著降低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线性电子传递速率(ETR)、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_m)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同时降低了光系统I激发能分配系数(α),增大了光系统Ⅱ激发能分配系数(β),导致两个光系统之间的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造成了光系统Ⅱ的伤害,1 600μmol·m~(-2)·s~(-1)的强光影响大于40℃的高温影响,强光、高温与臭氧复合胁迫对葡萄叶片影响最为严重。其中臭氧、适光、高温(T2)和臭氧、强光、适温(T3)处理后的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值分别比臭氧、适光、适温处理(T1)降低了10.3%和38.8%,臭氧、强光、高温(T4)处理后F_v/F_m降幅最大,达到54.8%。T2、T3和T4处理后叶片PSⅡ的潜在活性F_v/Fo分别比T1降低了30.4%、69.6%和80.3%。与T1相比,T2、T3和T4处理后的叶片单位面积内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_m值分别降低了26.8%、68.4%和70.2%,T2、T3和T4处理后的叶片Ψo值分别比T1降低了11.2%、21.6%、40.8%。T2、T3及T4处理葡萄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F_v’/F_m’值分别比T1降低了7.9%、22.1%和42.3%;同时,各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线性电子传递速率ETR,T4处理降幅最大,比T1降低了62.5%,T2和T3处理分别降低了17.6%和37.5%。T2、T3和T4的叶片光化学淬灭q_P值分别比T1降低了10.7%和19.8%和39.5%。T2、T3和T4处理后葡萄叶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比T1处理降低18.8%和38.8%和62.0%。与T1相比,T2、T3和T4处理吸收的光能用于热耗散的比例均增加,增幅分别为15.9%、36.2%和60.5%,同时,过剩光能分别增加12.5%、19.1%和25.2%。不同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PSI激发能分配系数(α),与T1相比,T2、T3和T4分别下降了6.6%和12.8%和25.1%;同时,不同处理后叶片PSⅡ激发能分配系数(β)均显著上升,T2、T3、T4分别比T1升高了4.5%、8.7%、17.1%。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变化趋势与PSⅡ激发能分配系数一致,T2、T3处理的β/α–1分别比T1升高37.7%和78.3%,T4升高幅度最大,达到187.8%。【结论】温度、光照逆境增加了PSⅡ活性对臭氧胁迫的敏感性,以强光胁迫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而高温、强光胁迫下臭氧对PSⅡ活性抑制程度最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灵  于贵朋  邢军超  崔建州  赵嘉平  
[目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是引起众多经济及生态造林树种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病原生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分布。本研究对河北省内,与经济林木病害相关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该科菌物在特定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明确该类菌物所致树木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寄主植物范围,为河北省树木溃疡、枝枯类病害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树木溃疡类病害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菌物无性型及有性型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特征对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在内的8个市(县、区)25个不同地点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结果]共获得葡萄座腔菌科菌物5种73株,分别属于Botryosphaeria dothidea、B.stevensii、B.obtusa、B.sarmentorum和Phyllosticta citrichinaensis。其中B.dothidea为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优势菌物种,占全部检出菌物菌株总数的77%。葡萄座腔菌科菌物侵染杨树、柳树、苹果、核桃等28种植物,其中包括大叶黄杨、构树、火炬树、连翘、花椒和刺梅等6种新寄主植物。[结论]B.dothidea不仅危害杨树等传统寄主,而且危害花椒等新寄主植物以及入侵树种火炬树,是危害河北省树木健康生长的最为重要、分布最为广泛的枝干病原菌物,有必要对其溃疡致病性分化和种群遗传分化进行深入分析。来自柿树、花椒等寄主的10个具有Dothiorella型分生孢子的菌株形成单系类群,提示这些菌株可能是与B.sarmentorum和B.iberica不同的一个系统发育学新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兴  吉艳芝  倪玉雪  王探魁  张丽娟  
【目的】研究河北省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科学、合理制定河北葡萄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在河北葡萄主产区昌黎、怀来、宣化、涿鹿共选择典型果园99个,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分析。【结果】葡萄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状况的比例分别为:52%、76%和90%;葡萄园氮、磷、钾大量元素变异系数很大,表层土壤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3.1%、143.5%和68%;葡萄园铁、铜含量丰富,表层含量达到适量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和99%,锌、锰含量处于低水平,表层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静  郑小刚  张延夕  王彩玲  刘金铜  
[目的]为科学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因地制宜地扩大张宣葡萄种植规模。[方法]文章通过对张宣葡萄产区开展1:5万农业生态地质现状调查,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试数据,与河北省平原区背景值、张家口盆地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并依据土地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相关规范,对张宣葡萄产地进行系统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葡萄种植区土壤中铜、锶、二氧化硅、氧化钾含量较高,尤以铜最为显著,含量均值是张家口盆地背景值的2倍,是河北省平原区背景值的1. 94倍;铬、镍、铁、锰、氮、有机碳、硒、镁含量相对较少,均低于张家口盆地背景值和河北省平原区背景值。整体而言,土壤综合肥力相对缺乏,主要表现为氮、磷缺乏;土壤环境综合质量较为清洁,无Ⅲ类区,全部重金属元素均未超风险管制值,99. 26%的面积低于全部重金属元素风险筛选值,表现为4个样点铜含量和1个样点镉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分别位于宣化区和涿鹿县境内。[结论]应通过增施化学肥料提高土壤中氮、磷含量,注意防治保护性杀菌剂的使用带来的铜局部累积现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孔凤  徐兴阳  代瑾然  吴永明  陈穗云  端永明  秦春丽  
探索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各个部位烟叶的生理成熟度变化,可为判断最佳成熟度档次,指导田间烟叶科学采收、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提供依据。试验对昆明2个生态区进行了对比研究,探索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田间鲜烟叶的4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不同成熟度档次来看,随着烟叶成熟档次的上升,寻甸和石林两地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色素含量和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均呈上升的趋势,这些指标可以作为两地判别成熟度档次的主要依据;在不同部位的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两地均表现为中部烟叶含量最高,下部和上部相当;两地烟叶的色素含量均表现为下部烟叶含量最高,中部略高于上部,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稳定;但是随着采收部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海波  马苓  段伟  李绍华  王利军  
【目的】研究成熟期‘赤霞珠’葡萄的光合作用在高温胁迫下及恢复期间的变化,探讨葡萄光合作用抑制及恢复的机制。【方法】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进行6d的高温(每日9:30—15:3040℃,其余时间30℃)处理,然后恢复1d。对照的温度每日6:30—18:30为30℃,其余时间20℃。恢复时的温度条件同对照的温度。测定高温处理前、处理过程中和恢复后葡萄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每日40℃的高温处理后,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o)显著小于对照,细胞间隙二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