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2)
2023(11013)
2022(9233)
2021(8293)
2020(6614)
2019(14811)
2018(14271)
2017(26460)
2016(14632)
2015(16021)
2014(15494)
2013(15315)
2012(14591)
2011(13380)
2010(13340)
2009(12117)
2008(11821)
2007(10578)
2006(9571)
2005(8827)
作者
(46682)
(38782)
(38732)
(36191)
(24891)
(19011)
(17287)
(15140)
(15018)
(13750)
(13394)
(12977)
(12845)
(12463)
(12292)
(11991)
(11724)
(11529)
(11390)
(11279)
(10154)
(9608)
(9544)
(9009)
(8897)
(8716)
(8663)
(8564)
(8034)
(7829)
学科
(64579)
经济(64511)
(38436)
管理(37090)
(28024)
企业(28024)
方法(21224)
中国(21123)
地方(20497)
(19764)
数学(18418)
数学方法(18246)
业经(15401)
(14240)
农业(13877)
(13171)
贸易(13160)
(13027)
(12708)
地方经济(11576)
(11239)
金融(11239)
(11147)
银行(11090)
环境(11079)
(11064)
(11011)
(10773)
技术(10449)
产业(8661)
机构
学院(209141)
大学(207650)
(86045)
经济(84339)
研究(82822)
管理(73906)
理学(63178)
理学院(62330)
中国(61448)
管理学(61137)
管理学院(60787)
科学(54305)
(49235)
(46009)
(44710)
研究所(40991)
农业(39104)
业大(37666)
(36972)
中心(36326)
(33194)
(30184)
北京(29196)
财经(28837)
(28278)
(28266)
师范(27759)
(26352)
(26230)
科学院(26158)
基金
项目(143194)
科学(111134)
基金(102432)
研究(97291)
(93596)
国家(92770)
科学基金(76989)
社会(62194)
社会科(58924)
社会科学(58908)
(57867)
基金项目(54168)
自然(51489)
自然科(50286)
自然科学(50268)
自然科学基金(49386)
(49174)
教育(43065)
资助(41210)
(37299)
编号(36875)
重点(33424)
(30385)
(30006)
计划(29106)
成果(28727)
发展(28689)
创新(28475)
(28221)
科研(27953)
期刊
(99963)
经济(99963)
研究(62547)
中国(47631)
(45475)
学报(43072)
科学(37611)
农业(31258)
大学(31132)
学学(29780)
管理(28225)
(25972)
教育(22092)
(21734)
金融(21734)
业经(18203)
(16758)
经济研究(16757)
技术(16321)
财经(13964)
问题(13250)
业大(12171)
(12062)
科技(11402)
(11356)
商业(10403)
(10397)
农业大学(10303)
世界(10204)
资源(9971)
共检索到32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钰  李鑫  姜超  孟芳  马丽  吴素蓉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燕  李保平  孟玲  闫家河  杨启萌  刘芹  徐福元  
寄生蜂成虫能否找到并寄生足够的寄主,是实现其最大生殖力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1],该因素与寿命直接相关,故寿命在进化中受到较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成为寄生蜂重要的适应性特征之一[2];在害虫生物防治实践中,寿命是决定寄生蜂控制寄主害虫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常用的评价天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 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 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 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莹  党国瑞  张礼生  王孟卿  陈红印  
【目的】阐明取食寄主与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卵成熟和寿命的关系,了解该蜂的生殖生物学,提高该蜂的生殖潜能与人工繁殖效率。【方法】通过解剖潜蝇姬小蜂的卵巢,确定日龄、寄主龄期、取食寄主对卵成熟的影响,通过生物学观察明确取食寄主能否延长雌蜂寿命。【结果】初羽化的潜蝇姬小蜂卵巢内无成熟的卵,补充蜂蜜水后,卵逐渐成熟,羽化5 d后成熟卵量最多,达7.5粒/雌蜂,6 d后雌蜂重吸收体内的卵作为营养物质,未成熟卵数量增多,达3.7粒/雌蜂;提供潜蝇姬小蜂3龄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幼虫,24 h后卵巢内成熟卵量和产卵量均最大,分别为5.82和2.85粒;取食3龄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梅  徐兴才  王燕  陈福寿  杨艳鲜  陈宗麒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通  
在18、21、24、27、30、33℃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刺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7℃,有效积温分别43.82、186.36、109.43、338.45 d℃,由此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王金耀  祝丽英  
为了明确和评价管侧沟茧蜂的利用价值,采用寄生与未寄生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甜菜夜蛾1,2,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分别比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减少75 01%,65 64%和57.45%。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取食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幼虫的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1龄<2龄<3龄。被寄生的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发育历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发育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其取食量和幼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于   田良恒   李欣   张锐敏   尹新明   白素芬  
[目的]黄杨斑蛾田猎姬蜂是园林主要害虫大叶黄杨斑蛾预蛹和蛹期的专性外寄生蜂,寄生率高,控害效果突出。为充分发挥该蜂的生物防治潜能,填补国内外有关该蜂个体发育特征及生殖特性的空白从而开展本研究。[方法]以河南新纪录种黄杨斑蛾田猎姬蜂为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结合室内恒温饲养和观察,对其个体发育过程、生殖系统构造及生殖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该蜂完成胚胎发育需48~50 h,幼虫有4个虫龄,预蛹和蛹期经历形态剧烈变化和色素的沉积,成虫具明显的性二型现象,一个世代历经23~27 d。雌蜂卵巢管9~11根,属多滋式,雄蜂1对精巢融合,输精管细长。雄蜂通过扇翅和触角拍打进行求偶,由雄蜂主导交配行为,雄蜂可交配多次,而雌蜂一生只交配1次,该蜂日产卵量可达7粒,一生可产20粒卵,存在过寄生行为。[结论]黄杨斑蛾田猎姬蜂为大卵型、卵育型外寄生蜂,寄生能力较强,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这些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挥黄杨斑蛾田猎姬蜂对大叶黄杨斑蛾的控害潜能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少妃  唐真正  袁毅  刘建强  朱麟  
【目的】在研究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刺桐成瘿过程中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早期与晚期、成熟期和开裂期5个阶段虫瘿的发育及其结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揭示刺桐姬小蜂诱导虫瘿的产生和发育过程。【方法】分别采集刺桐叶片上5个发育阶段的虫瘿及健康叶片、叶柄(各20个),用于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测量虫瘿的直径、高(上下顶点之间的长度)和质量大小及虫体大小,并用Moticam 2506体式解剖镜和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显微系统下拍照观察测量不同阶段虫瘿结构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虫瘿和正常组织(叶片、叶柄)的结构特征。【结果】刺桐姬小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光红  陈家骅  黄居昌  
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对4种处理的补充营养选择性表现为:20%(体积分数)蜜水>纯蜜>番石榴汁>清水.补充不同营养后,切割潜蝇茧蜂子代繁蜂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补充不同营养会对其生殖机能产生不同影响.综合考虑繁蜂量、发育历期以及体形指标,20%(体积分数)蜜水+0.01g.mL-1酵母粉是最佳的营养组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红霞  林勇文  黄美玲  吴刚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正群  朱建青  夏体渊  陈泽斌  况荣平  
为了弄清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定了10、15、20、25、30℃5个温度下蚜虫宽缘金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并测定了其在5个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蚜虫宽缘金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即30℃时,卵至成蜂所需历期最短(10.5 d)。卵至成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16℃,有效积温为265.93日度。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繁殖力也有明显影响,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卵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1.6~223.7粒,温度在25~30℃时,产卵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高温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产卵量有一定的抑制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