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7)
2023(7122)
2022(6016)
2021(5285)
2020(4357)
2019(9666)
2018(9230)
2017(17085)
2016(9284)
2015(9982)
2014(9384)
2013(9254)
2012(8531)
2011(7747)
2010(7444)
2009(6670)
2008(6479)
2007(5663)
2006(4956)
2005(4307)
作者
(31272)
(26225)
(26135)
(24334)
(16561)
(12934)
(11559)
(10306)
(10084)
(9045)
(8926)
(8688)
(8642)
(8368)
(8219)
(8178)
(8146)
(7828)
(7571)
(7566)
(6872)
(6504)
(6167)
(6105)
(6072)
(5818)
(5652)
(5648)
(5392)
(5383)
学科
(36127)
经济(36077)
管理(25527)
(24931)
(19341)
企业(19341)
方法(18210)
数学(16606)
数学方法(16458)
(10257)
(10233)
(10232)
贸易(10232)
(10041)
(9575)
中国(9131)
业经(7905)
农业(7107)
(6106)
环境(6091)
技术(6012)
(5858)
财务(5852)
财务管理(5840)
企业财务(5529)
地方(5275)
(5236)
银行(5182)
(5124)
金融(5122)
机构
大学(136273)
学院(134238)
(54547)
经济(53671)
研究(51463)
管理(48671)
理学(43314)
理学院(42772)
管理学(41814)
管理学院(41613)
中国(36801)
(36591)
科学(36199)
农业(29758)
(29152)
业大(29103)
(28203)
研究所(26485)
中心(22545)
(22392)
农业大学(19859)
(19192)
(18900)
财经(18629)
北京(17891)
经济学(17376)
(17219)
(16962)
(16803)
科学院(16496)
基金
项目(101766)
科学(78624)
基金(75853)
(71919)
国家(71377)
研究(62184)
科学基金(58935)
自然(42528)
自然科(41589)
自然科学(41569)
自然科学基金(40889)
社会(40598)
基金项目(40359)
(39183)
社会科(38561)
社会科学(38549)
(34618)
资助(31000)
教育(27598)
重点(23704)
计划(23125)
(21793)
(21551)
(21543)
编号(21141)
科研(21091)
科技(20949)
创新(20287)
(20003)
国家社会(17743)
期刊
(52012)
经济(52012)
学报(35330)
研究(34586)
(31477)
科学(28448)
大学(25003)
学学(24315)
中国(23896)
农业(21285)
管理(16811)
(15953)
(11806)
业大(10911)
经济研究(10620)
(10088)
金融(10088)
农业大学(9161)
财经(9016)
业经(8997)
技术(8823)
(8653)
科技(7825)
(7748)
林业(7676)
教育(7501)
问题(7040)
商业(6658)
中国农业(6421)
技术经济(6301)
共检索到185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保艳  于海洋  程裕东  金银哲  
采用同轴探针法在温度10~90°C、频率300~3 000 MHz、干基水分含量3.8590~0.1161g/g d.b.的条件下对罗非鱼的介电特性值(介电常数ε′,介电损失率ε″)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罗非鱼4个部位(前部、中部、尾部、腹部)的介电常数相近,最大部位差为4.91,平均部位差为2.37;4个部位介电损失率变化趋势相同,只有腹部的值偏小,这是由于腹部脂肪含量相较于其他部位稍高。但是由于这种差别微小,成分对介电损失率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本研究中以4个部位介电常数、介电损失率的平均值为指标,考察温度、频率、水分含量对罗非鱼介电特性值(ε′,ε″)的影响。温度一定时,介电常数随频率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天宝  程裕东  
采用同轴探针方法分别测定了30-80℃,频率:320-2960 MHz内罗非鱼鱼糜和阿拉斯加狭鳕鱼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频率一定时,两种鱼糜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温度下,频率增加,鱼糜的介电常数反而减小。频率升高使两种鱼糜的介电损失率先减少后增加,分别在890 MHz(罗非鱼鱼糜)和1350MHz(狭鳕鱼糜)出现拐点。温度与介电损失率的相关性与频率有关,拐点频率之前,温度与介电损失率成正相关性,而大于拐点频率时,则成负相关性。本研究提出了两种鱼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关于温度和频率的预测方程,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鱼糜的穿透深度在915 MHz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志强  王顺喜  韩培  
应用网络分析仪和同轴探头技术,研究含水率为13%~22%的玉米在频率10~3 000 MHz,温度25~85℃下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玉米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数随频率升高而降低,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高温低频条件下,在双对数图中高含水率玉米的介电损耗因数与频率呈现明显的负线性关系,表明离子导电引起介电损耗是主要的加热机理。玉米射频加热时容易引起"热逸散"现象,因此均匀的电磁场分布至关重要。微波、射频在玉米中的能量穿透深度随水分、温度和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射频频段的电磁能比微波频段有更深的穿透深度,因此玉米射频加热适合于大容器厚层物料,而微波加热时可采用小容器薄层物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松  刘世雄  程裕东  
以鲢擂溃鱼浆及其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的复合素材为对象,在10~80℃范围内,采用同轴探针方法分别测定了915 MHz和2 450 MHz频率下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结果表明,鲢擂溃鱼浆及其复合素材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介电损失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添加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添加量在6.5%~28%范围内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鲢擂溃鱼浆及其复合素材的穿透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的添加量增加而减小。频率、温度和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物对鲢擂溃鱼浆的介电特性和穿透深度有较大影响。利用SPS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裴芸  张保才  别之龙  
以2个散叶生菜品种(弘农和绿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田间持水量处理(85%~100%、70%~85%、55%~70%、40%~55%)对生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持水量为85%~100%处理条件下生菜全株鲜重、叶片含水率、叶面积、叶片数均最高。对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两个品种生菜叶片Evap、GS、Pn、Ci、Fv/Fm、ΦPSⅡ、q P均逐渐降低,q N则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升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静霞  袁秀锦  李迈和  于飞海  王雪  刘录  贺云龙  雷静品  
【目的】研究不同梯度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川西云杉幼苗生长性状和各器官氮和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解释川西云杉树线形成的原因提供参考和数据积累。【方法】以5年生川西云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结合嵌套设计,设置5个土壤温度梯度(2、7、12、17、22℃)和3个土壤水分梯度(干旱处理、正常水分含量处理、饱和水分含量处理)。每处理9株幼苗,共135株幼苗。实验处理4个月后,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梯度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幼苗的生长性状、各器官干物质含量、各器官全氮、全磷浓度和含量以及土壤全氮和全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土壤温度处理对幼苗基径和株高生长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土壤水分处理对幼苗株高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在2℃和7℃土壤温度干旱处理下显著降低了幼苗的株高生长量,但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其影响效应不显著。土壤温度处理对土壤氮和磷浓度无显著影响,而干旱处理显著升高了土壤氮和磷浓度。川西云杉幼苗各器官的氮和磷浓度以及当年生叶氮含量随土壤温度降低显著降低;干旱和饱和水分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和当年生枝的氮浓度,饱和水分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的磷浓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枝、茎和根的磷浓度,干旱和饱和水分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和根的氮和磷含量,且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影响效应更显著。【结论】在短期内,土壤低温对川西云杉幼苗的生长性状没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但对川西云杉幼苗各器官的氮和磷浓度及含量影响显著,尤其是当年生叶和根的氮和磷浓度及含量。在川西地区,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胁迫导致的云杉幼苗氮、磷含量的不足很可能是限制川西云杉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此外,土壤温度和水分处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水分胁迫对幼苗各器官氮和磷含量的影响由显著变得不再显著,说明随着海拔升高,与水分因子相比,土壤低温成为造成云杉各器官营养元素亏缺的主导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葛晓改  曾立雄  黄志霖  肖文发  谭本旺  周本智  
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凋落物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540天后,20,30和46年生林分凋落物叶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63.57%,59.80%和65.50%,30年生林分与20,46年生林分差异显著;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二次函数关系(P0.05),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呈极显著三次函数关系(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伟  文华  蒋明  吴建军  吴凡  田娟  陆星  喻丽娟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共8个处理,在24个循环水养殖桶(有效容积100 L)中养殖30 d。结果显示:在8%~12%的投喂率下,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发现表观饱食投喂3次/d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佳,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投喂率10%和12%实验组,而饲料成本则显著低于投喂率12%实验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肥满度、脏体比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随投喂率的增加,实验鱼的成活率提高,其肝脏和去内脏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但肌肉和内脏的粗脂肪无显著变化。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投喂率为10%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的血糖水平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升高。实验鱼肝细胞的核面积比例不受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的影响,而空泡面积比例以表观饱食投喂的最大。依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吉富罗非鱼幼鱼选择表观饱食投喂3次/d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体脂肪积累过多,肝细胞空泡增大等影响;若综合考虑生长和养殖成本,以10%的投喂率,投喂2次/d为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  万里强  李向林  毕舒贻  黄海燕  栗振义  曹婧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生长特性和根系ABA浓度的影响,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盆栽停水法设置轻度(停水7d)、中度(停水14d)和重度(停水21d)3个水分胁迫水平,对敖汉、中苜1号和三得利3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处理,并分别测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根系ABA含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及Fv/Fm。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Fv/Fm、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根冠比和根系ABA含量升高。品种间的地上生物量和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文丽  
Through an analy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mpact factor and its derivatives presented by 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of 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case study of their limit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cademic evaluation,this paper clarifies that impact factor and its derivativ...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 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 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 d 4次、1 d 3次、1 d 2次、2 d 4次、2 d 3次、2 d 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香凝  孙向阳  王保平  乔杰  崔令军  黄瑜  
为了进一步了解Larrea tridentata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对其经营管理、栽培措施及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测定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供水良好的情况下,L.tridentata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都变成单峰曲线,日平均值明显降低,特别是蒸腾降到极低水平,反映出苗木具有很强的减少水分损失的能力;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重,光合作用的变化以气孔调节为主,说明L.tridentata以气孔调节适应干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栋  钟远香  沈宏亮  
以1年生铁皮石斛为试材,研究了水分与光照互作对铁皮石斛生长、光合特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强度处理显著影响铁皮石斛植株的生长特性;基质含水量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对叶绿素a/b影响不显著;光照强度对所有光合色素指标均影响显著;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光照强度过高和过低均显著降低叶片的Pn、Gs、Tr;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铁皮石斛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同一光照强度下,可溶性糖含量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显著升高,而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菊  张富仓  王艳丽  赖珍林  李越鹏  严富来  王海东  郭金金  
为探究适合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的灌水量和滴灌频率的最佳组合,采用‘咸科858’为试验材料,设置作物蒸发蒸腾量(ETc)60%(W_1)、80%(W_2)和100%(W_3)3个灌水水平和间隔4(D_1)、8(D_2)和12d(D_3)3个滴灌频率,共9个处理。生育期内,对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率下,W_3处理的株高、茎粗、LAI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W_1和W_2处理,灌水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影响极显著,其中产量在W_3最高,平均达到15 769kg/hm~2,比W_1和W_2分别提高29.68%和8.90%,而其IWUE最低,较W_1和W_2分别减少22.17%和12.68%,灌水量对春玉米耗水量有显著影响,且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量下,亏缺灌溉(W_1和W_2)中D_1处理的生长指标、产量、WUE和IWUE最大;充分灌水(W_3)水平下,春玉米产量、WUE和IWUE均在D_2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16 658kg/hm~2、3.16kg/m~3和4.3kg/m~3;灌水量和滴灌频率二者交互作用对春玉米株高、产量、WUE和IWUE有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W_3D_2处理得分最高。综上,W_3D_2(100%ETc,间隔8d)处理高产且WUE较高,可作为河西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最佳滴灌灌水组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顺国  付时丰  汪景宽  王洪禄  于树  
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剖面内0~60 cm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从播种前期(4月20日)至大喇叭口期(6月30日)以及长粒期(8月15日)至作物收获后的结冰期(11月10日),在0~20 cm和20~40 cm这两个层次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高于裸地,而在40~60 cm这个层次整个生长季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接近甚至低于裸地,同时长期的地膜覆盖保护了60~100 cm的土壤水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0~40 cm和40~100 cm这两个层次土壤水储量均是覆膜高于裸地。因此地膜覆盖是干旱地区一种重要的保水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