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8)
- 2023(9983)
- 2022(8331)
- 2021(7616)
- 2020(6432)
- 2019(14428)
- 2018(14218)
- 2017(25976)
- 2016(14625)
- 2015(16251)
- 2014(16085)
- 2013(15311)
- 2012(14123)
- 2011(12699)
- 2010(12616)
- 2009(11693)
- 2008(11166)
- 2007(9827)
- 2006(8523)
- 2005(7482)
- 学科
- 济(56781)
- 经济(56710)
- 管理(40538)
- 业(37704)
- 企(30633)
- 企业(30633)
- 方法(28909)
- 数学(26115)
- 数学方法(25689)
- 学(15391)
- 中国(15064)
- 农(14815)
- 财(14346)
- 业经(11342)
- 制(11329)
- 贸(10628)
- 贸易(10626)
- 易(10331)
- 农业(9800)
- 理论(9559)
- 地方(9379)
- 银(9100)
- 体(9069)
- 银行(9040)
- 融(8881)
- 金融(8874)
- 技术(8836)
- 行(8632)
- 务(8478)
- 环境(8449)
- 机构
- 大学(207348)
- 学院(205895)
- 济(79497)
- 经济(77876)
- 研究(75884)
- 管理(75666)
- 理学(66221)
- 理学院(65433)
- 管理学(63662)
- 管理学院(63344)
- 中国(55832)
- 科学(52197)
- 农(49653)
- 京(44682)
- 所(41179)
- 业大(40355)
- 农业(39929)
- 研究所(38242)
- 财(34703)
- 中心(33637)
- 江(30842)
- 院(27895)
- 财经(27829)
- 北京(27669)
- 农业大学(26236)
- 经(25508)
- 省(25437)
- 范(25057)
- 师范(24515)
- 技术(24420)
- 基金
- 项目(149394)
- 科学(115777)
- 基金(108800)
- 家(100519)
- 国家(99747)
- 研究(97170)
- 科学基金(83158)
- 社会(61019)
- 省(59490)
- 自然(58392)
- 社会科(57759)
- 社会科学(57742)
- 自然科(57118)
- 自然科学(57098)
- 基金项目(56888)
- 自然科学基金(56076)
- 划(51192)
- 资助(45600)
- 教育(45208)
- 编号(36481)
- 重点(34639)
- 计划(31982)
- 部(31663)
- 创(31130)
- 发(31082)
- 科研(30087)
- 创新(29186)
- 科技(28733)
- 成果(28123)
- 业(26821)
共检索到298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燕 李保平 孟玲 闫家河 杨启萌 刘芹 徐福元
寄生蜂成虫能否找到并寄生足够的寄主,是实现其最大生殖力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1],该因素与寿命直接相关,故寿命在进化中受到较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成为寄生蜂重要的适应性特征之一[2];在害虫生物防治实践中,寿命是决定寄生蜂控制寄主害虫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常用的评价天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钰 李鑫 姜超 孟芳 马丽 吴素蓉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解剖发现,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aYang的雌性成虫具一对卵巢,每个卵巢的卵巢管数目为6—10根,且有时左右卵巢管的数目不等;一个卵巢管中的卵数为8—34粒,卵巢内总含卵数可达680粒,实际平均为270.5粒。证明了该种寄生蜂具有较大的繁殖潜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守慧 许哲 王亚斌 杨宏光 祁金玉 郑雅楠 刘振凯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为研究其耐寒性,采用不同的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的方法对其老熟幼虫的耐寒性生理指标过冷却点(SCP)和冰点(FP)进行了测定,并以其替代寄主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érin-Méneville)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做为参照。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及黄粉甲虫老熟幼虫在0.1~15.0℃·min-1降温范围内均可有效地测定出SCP与FP,其SCP分别为(-18.44±0.93)℃和(-8.16±3.15)℃,FP分别为(-14.27±1.25)℃和(-2.1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Through experiment,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Chouioia cunea\% Yang (Hymenoptera:Eulophidae), a powerful pupa endoparasitoid of the intruded insect pest-fall webworm, \%Hyphantria cunea\% Drury (Lepidoptera:Arctiidae), are 365.12 degre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乔鲁芹 曲良建 杨忠岐 张永安 关玲 颜容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伟健 相伟芳 王静 白鹏华 潘丽娜 杨艺新 朱耿平 李敏
【目的】研究寄生性天敌昆虫热激蛋白HSPs的功能,为探讨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对农药与紫外胁迫下的抗逆性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克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一个小热激蛋白基因Ccshsp12.2,对其从系统发育、核苷酸替换速率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其经紫外照射及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灭幼脲和高效氯氰菊酯4种农药处理后,Ccshsp12.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获得了含有完整编码区的Ccshsp12.2基因序列,编码20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1 kDa;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等寄生性类群与麦茎蜂等自由生活类群聚成2个分支。选取的9条基因平均Ka/Ks(即dN/dS)值为0.906 556,主要接受负选择压力。寄生性昆虫的平均密码子选择偏好性指数为0.344,自由生活昆虫的平均密码子选择偏好性指数为0.353。RT-qPCR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经农药和紫外线的处理后,白蛾周氏啮小蜂Ccshsp12.2表达量均有所上调,达3.36~6.17倍。【结论】通过分子进化分析,发现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其热激蛋白所受的进化压力有显著差别;紫外照射及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均能显著诱导Ccshsp12.2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结果将为白蛾周氏啮小蜂HSPs的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王传珍 乔秀荣 庞建军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芳 唐秀云 孟玲 徐福元 解春霞 郑华英 李保平
[目的]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母蜂共同产卵于同一寄主、互助抚育子代等准社会行为的类群,如何有效利用寄主是共享寄主的肿腿蜂面临的重要选择压力,为揭示时间相关特征在肿腿蜂生活史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guani)和寄主松墨天牛(Monoohamusalternatus)幼虫为对象,观察寄主体质量和母蜂数如何影响产卵前期和子代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等时间相关的生活史特征。[结果]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随寄主体质量增大而延长,但在母蜂较多比在较少时显著缩短,与接1头母蜂相比,接 2、4、6 和 8 头母蜂的产卵前期分别延长 17.5%、35.8%、41.3%和 49.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芳 唐秀云 孟玲 徐福元 解春霞 郑华英 李保平
[目的]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母蜂共同产卵于同一寄主、互助抚育子代等准社会行为的类群,如何有效利用寄主是共享寄主的肿腿蜂面临的重要选择压力,本研究主要揭示时间相关特征在肿腿蜂生活史中的意义。[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松墨天牛(Monoohamus alternatus)幼虫为对象,观察寄主体质量和母蜂数量如何影响产卵前期和子代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等时间相关的生活史特征。[结果]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随寄主体质量增大而延长,但随母蜂数量增多而缩短,与接1头母蜂相比,接2、4、6和8头母蜂的产卵前期分别缩短17.5%、35.8%、41.3%和49.7%。寄主体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智 杨忠岐 魏建荣 王小艺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转主寄主 生物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红超 樊新忠 徐凯勇 沈彦峰 东金华 谭景和
本研究对荷斯坦奶牛体型性状与功能寿命做了协方差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蹄角度、尻宽、乳房质地等和功能寿命均成正相关,乳房深度、悬韧带、后附着宽度等和功能寿命成负相关。进一步对功能寿命(y)与体型性状(xi)进行协方差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y=-701.556+0.099x1+0.005x2+7.691x3+16.646x4+10.425x5+13.128x6,R2为0.893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建荣 苏智 王传珍 曲花荣 杨隽 孟凡来
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时寄主或替代寄主的接蜂比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为寄主时,接蜂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1和1:2为宜。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为寄主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50为宜,繁殖出的小蜂田间平均寿命约为6 d。过多地增加接蜂数量,会影响到子代的出蜂数量和雌雄性比等。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白蛾周氏啮小蜂 人工饲养 寄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探明补充营养是否对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生殖能力和寿命有显著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白蜡吉丁肿腿蜂搜寻到寄主前期为其提供寄主血淋巴和蜂蜜补充营养,调查有前期补充营养经历的肿腿蜂对寄主麻天牛的寄生率、母蜂生殖能力和子代蜂发育进程的变化。同时,给予刚羽化的肿腿蜂雌蜂短期的补充营养的过程,调查其寿命长短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寄主血淋巴和糖类物质均可以作为供肿腿蜂补充营养的潜在食物源。寄生前期取食寄主血淋巴和蜂蜜的肿腿蜂寄生率显著高于前期仅补充蒸馏水的个体。补充营养后可促使寄生蜂卵的成熟,可以使肿腿蜂更快的开始产卵进程。前期取食寄主血淋巴的肿腿蜂生殖能力显著高于寄生前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雅楠 辛蓓 刘佩旋
为明确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毒器官的超微结构和毒器官的功能,本研究利用显微解剖技术解剖周氏啮小蜂毒器官并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随后将毒器官经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后采用超薄切片技术进行切片,切片经染色、脱色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周氏啮小蜂毒器官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毒器官由一个毒囊和一条毒腺构成,证实周氏啮小蜂毒腺含有大量分泌细胞,其中细胞器有细胞核、分泌囊泡、线粒体、自噬小体、末端附器及末端微绒毛。同时还观察到,周氏啮小蜂毒囊由肌肉鞘层、上皮细胞层和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层中肌纤维规则地排列且不交错,上皮细胞层细胞器稀少,内膜层呈波浪状加厚。因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