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
2023(562)
2022(459)
2021(431)
2020(421)
2019(900)
2018(918)
2017(1420)
2016(970)
2015(1029)
2014(1000)
2013(1038)
2012(985)
2011(897)
2010(878)
2009(728)
2008(780)
2007(698)
2006(645)
2005(479)
作者
(4331)
(3693)
(3637)
(3484)
(2221)
(1793)
(1659)
(1445)
(1394)
(1375)
(1367)
(1343)
(1300)
(1270)
(1239)
(1130)
(1114)
(1092)
(1052)
(1043)
(1042)
(1004)
(981)
(911)
(883)
(817)
(816)
(800)
(797)
(792)
学科
(2879)
(2137)
(1852)
植物(1822)
(1406)
经济(1403)
生态(1102)
(1024)
(987)
生态学(979)
理学(898)
(885)
森林(885)
(829)
(813)
农业(765)
管理(750)
(654)
土壤(653)
生物(614)
(593)
及其(574)
地理(564)
地理学(560)
防治(553)
(552)
植物地理学(542)
方法(540)
水产(539)
业经(529)
机构
学院(14045)
大学(13560)
(7844)
科学(7021)
研究(7010)
农业(6257)
业大(5643)
(4730)
中国(4608)
研究所(4552)
农业大学(4143)
(3990)
实验(3943)
实验室(3773)
(3686)
重点(3557)
(3384)
(3262)
科学院(2889)
林业(2852)
技术(2809)
中心(2788)
管理(2751)
(2667)
环境(2500)
(2483)
资源(2479)
(2461)
北京(2441)
经济(2383)
基金
项目(11874)
(8371)
国家(8320)
科学(7843)
基金(7597)
科学基金(5949)
自然(5406)
自然科(5241)
自然科学(5234)
自然科学基金(5130)
(5076)
研究(4972)
(4552)
科技(4337)
基金项目(4107)
计划(3933)
资助(3455)
重点(3134)
专项(3081)
(2958)
(2682)
科研(2681)
(2357)
技术(2266)
农业(2241)
(2131)
创新(2069)
教育(1965)
社会(1899)
(1815)
期刊
学报(7792)
(7249)
大学(5458)
学学(5422)
科学(5296)
农业(4994)
(3010)
中国(2978)
业大(2963)
林业(2801)
(2522)
经济(2522)
农业大学(2168)
自然(1805)
(1796)
研究(1736)
中国农业(1554)
自然科(1517)
自然科学(1517)
科技(1483)
资源(1394)
农林(1373)
(1373)
科技大(1358)
科技大学(1358)
(1273)
(1001)
北京(826)
技术(815)
林业大学(795)
共检索到1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平  
休眠及其解除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十分重要但又至今尚未完全弄清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日长是启动植物休眠或生长的关键因子,而温度则是影响休眠解除的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本文首先对休眠的定义及其术遗体系进行了回顾,然后详细评论了木本植物的基点温度(阈值温度)、芽休眠解除与温度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休眠解除-温度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鑫  戴思兰  郑国生  盖树鹏  
木本植物芽的内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其机制较为复杂。了解内休眠的机制,调控芽的休眠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探讨内休眠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内休眠诱导及解除的影响因素、内休眠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顶端分生组织内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周期调控、内休眠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内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重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裴洋  同小娟  李俊  张静茹  刘沛荣  解晗  
【目的】植物物候能指示自然环境中的气象和水文变化。采用SW模型模拟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分析SW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分析SW模型模拟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物候模型及物候期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沈阳、北京、西安、洛阳等10个站点观测的地面物候数据(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与气象数据,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及交叉检验,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及适用性。【结果】研究区域各地近50年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除洛阳、德州外其余地点春季物候期均为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泰安的紫薇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显著,以每10年-4.96 d的速度提前,北京的银杏叶芽开放期提前趋势最不显著,以每10年-0.72 d速度提前。秋季叶变色期表现为推迟,秦皇岛紫薇叶变色期以每10年1.05 d速度推迟,北京地区植物叶变色期以每10年0.12~0.49 d的速度推迟。SW模型对春季物候期模拟效果优于对秋季物候期的模拟,且乔木模拟效果略优于灌木。该模型对加拿大杨展叶始期模拟最为准确,决定系数(R~2)为0.958,均方根误差(RMSE)为3.5 d;灌木中对紫丁香开花始期模拟效果最优,其R~2为0.942,RMSE为3.6 d。与春季物候期模拟相比,秋季叶变色期的模拟偏差较大,R~2仅为0.030~0.574。【结论】在过去的50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多数站点春季物候期表现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则表现为推迟,在物种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存在差异。SW模型适用于不同生活型物种的物候期模拟且模拟效果差异不显著;该模型对不同物候期的模拟效果不同,其中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最为准确,其次是叶芽开放期,叶变色期模拟准确度则最低。这表明仅考虑温度因子的SW模型不能真实模拟秋季物候期,应耦合光周期和降水等因子改进模型,以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文婕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2)绝大多数植物(88.3%)的始花期在研究时段内呈提前趋势,其中显著提前的占物种总数的21.7%(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文婕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2)绝大多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国生  盖树鹏  盖伟玲  
以4~5年生牡丹‘胡红’为试材,研究1~7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其开花展叶的影响。根据花芽萌动和开花情况结合激素的变化动态,将低温解除花芽休眠进程划分为:低温累积期、休眠解除启动期、休眠基本解除期、休眠彻底解除期4个时期。分别测定低温处理期内和进入温室后内源GA3,ABA,CTK,IAA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期内GA3,ABA,CTK质量分数的增减和GA3/ABA比值的变化可明显地反映低温解除花芽休眠的进程。其中,GA3/ABA比值的变化与休眠的进程直接对应。进入温室后牡丹花芽内各激素的变化进一步证明GA3和CTK是解除休眠的促进物,ABA是解除休眠的抑制物。低温解除牡丹休眠是通过调节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家驹  程放  卢鸿俊  
在研究应用WIP-89微机检索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在检索完毕后,显示最终树种结果时,除了给予拉丁学名和木材解剖分子长度和宽度的数据外,如不说明该树种隶属于何科,则显得表示不全面,如把科名全文列出,又显示冗长。于是采用以3个拉丁文缩写形式表示,如PIN华山松(Pinus armandi)管胞长度4043(3035—5190)μm。BUR橄榄(Canarium album)导管弦径135μm,导管长度487(330-640)μm,纤维长度909(700-1260)μm。穿孔卡片检索木材时Brazier及Franklin(1961)用3个字母表示科名。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伦  刘玉军  刘强  
木本植物在转向生殖生长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 ,这一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遗传分析 .然而 ,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建立在木本植物生物学特性基础上的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已全面启动 ,并正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 .国内有关木本植物基因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 ,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整个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极不相称 .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 ,选准目标 ,尽快开展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成蹊  王焕炯  葛全胜  
厘清驱动植物物候变化的气候因子对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欧洲与北美地区木本植物的控制实验表明春季物候变化主要受冷激、驱动温度和光周期影响,但这3个气候因子是否对东亚地区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存在相似的作用仍需验证。论文选取了5种典型木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玉兰Yulania denudata与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利用生长箱对冬季休眠枝条的展叶过程开展了控制实验。实验设置了3种驱动温度(12℃、15℃、18℃)、3种冷激(3 d、38 d、59 d)以及2种光周期(10 h、14 h)处理,并利用分层贝叶斯模型建立了展叶始期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温度每升高1℃导致展叶始期提前2.6~9.0 d,但展叶始期的温度敏感度随温度和冷激天数的增加而减弱。冷激也是影响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重要因子。与冷激处理3 d相比,冷激处理59 d使展叶始期提前20.3~66.6 d,但随冷激天数增加,展叶始期对冷激响应的敏感度减弱。光周期延长对展叶始期具有提前效应,但总体小于驱动温度与冷激的影响。光周期由10 h延长至14 h后,展叶始期提前0.3~12.9 d,且在低冷激处理时光周期的效应更明显。这些结果为理解近几十年来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震  何松林  王艳梅  李广涛  蒋建平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贵禧  梁丽松  宗亦臣  
本文研究了板栗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变化和内源激素含量与贮藏温度的关系,确定了板栗的休眠时期,并探讨了通过贮藏温度调控板栗休眠和萌芽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板栗休眠期长短与贮藏温度有密切关系,在室温(20℃~22℃)贮藏条件下板栗的休眠期为2个月左右,在冷藏(0℃~2℃)条件下的休眠期为3个月左右。说明虽然冷藏较室温贮藏能延长板栗的休眠期,但不能完全控制休眠。板栗休眠解除后,在生理上表现为呼吸作用上升和内源激素(IAA、GA3、ZR)含量增加,外观上表现为胚芽萌动生根。冷藏板栗在休眠解除前将贮藏温度降至临界低温(-2℃~-4℃),可有效地抑制呼吸回升和内源激素的合成,使休眠不被解除,从而在整个贮藏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乐  蔡永立  刘志国  孙灿  
以广泛分布于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37种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等爆芽物候参数研究常绿阔叶林中主要木本植物的爆芽物候同步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部分植物爆芽起始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高峰时间集中在3月底4月初,结束时间集中在4月上旬;(2)不同植物爆芽同步性不一,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在所有植物中爆芽同步性最高(CV值为1.23),橄榄槭Acer olivaceum爆芽同步性最低(CV值为0.32),其余植物爆芽同步性介于两者之间;(3)37种主要本木植物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结束时间同步性较高,爆芽开始早的植物,结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王海南  范晶  那守海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经上述处理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同时,15~20℃、10d→0~5℃、20d的变温层积比其他恒温层积更加有效;层积处理效果比浓H2SO4、GA3的处理效果更好。对紫椴种子处理的最佳组合是以浓H2SO4浸泡种子30min,然后施以100mg/L的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