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9)
2023(5570)
2022(4954)
2021(4622)
2020(4138)
2019(9935)
2018(9948)
2017(19354)
2016(10961)
2015(12489)
2014(12783)
2013(12970)
2012(12367)
2011(11310)
2010(11468)
2009(10801)
2008(10915)
2007(10047)
2006(8617)
2005(7683)
作者
(33498)
(28288)
(28113)
(26970)
(18013)
(13786)
(12996)
(11107)
(10605)
(10095)
(9585)
(9560)
(9014)
(9014)
(8931)
(8833)
(8804)
(8257)
(8226)
(8205)
(7128)
(6932)
(6868)
(6439)
(6425)
(6382)
(6348)
(6220)
(5782)
(5708)
学科
(49054)
经济(49015)
管理(29093)
(26687)
方法(23883)
数学(21520)
数学方法(21356)
(19786)
企业(19786)
(15031)
地方(12800)
(11692)
环境(11313)
中国(11068)
(11037)
农业(9895)
业经(8964)
(8761)
贸易(8761)
(8410)
(8155)
(7787)
(6958)
生态(6809)
(6525)
财务(6512)
财务管理(6490)
(6439)
金融(6437)
(6320)
机构
学院(161147)
大学(160778)
(64861)
经济(63404)
管理(60560)
研究(55899)
理学(51949)
理学院(51284)
管理学(50312)
管理学院(50013)
中国(41751)
科学(36999)
(34947)
(32309)
(29494)
(28605)
业大(27141)
研究所(27070)
中心(26978)
(25601)
农业(25541)
财经(22912)
(22744)
北京(22124)
(22092)
师范(21878)
(20571)
经济学(19926)
(19797)
经济学院(18229)
基金
项目(107489)
科学(83050)
研究(76587)
基金(76254)
(66847)
国家(66295)
科学基金(55584)
社会(47062)
社会科(44467)
社会科学(44446)
(43056)
基金项目(41540)
(36639)
自然(36620)
自然科(35587)
自然科学(35573)
自然科学基金(34922)
教育(34698)
编号(31447)
资助(31267)
成果(25195)
重点(24665)
(24113)
(23619)
课题(21904)
(21664)
科研(21020)
计划(20761)
创新(20342)
大学(19631)
期刊
(73020)
经济(73020)
研究(43728)
中国(30277)
(28614)
学报(27593)
科学(24607)
(22332)
大学(19617)
农业(19217)
学学(18624)
管理(18192)
教育(14245)
(13668)
金融(13668)
技术(13387)
业经(12472)
财经(10954)
(10767)
经济研究(10599)
问题(10413)
资源(10074)
(9294)
(8604)
技术经济(8377)
理论(8155)
统计(7995)
商业(7483)
实践(7480)
(7480)
共检索到235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帅  宋维明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温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相对指标法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法对温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表现出强不可持续性。据此,就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为温州市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章鸣  叶艳妹  
研究目的评价和度量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为制定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结论对杭州市1995年~2002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表明杭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3491ha增加到2002年的1.7709ha,8年增加了31.26%,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563ha减少到0.6130ha,8年减少了6.60%。生态赤字呈逐年递增趋势,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则呈逐年递减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辉  李波  王传胜  朱文娇  谢花林  张文忠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志新  李天宏  
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可定量地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并依据统计和遥感资料,利用该方法计算了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沿江发展轴"规划区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7年规划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364 3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58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006 1 hm2,说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已超出了安全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该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规划区生态效率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但是与国内高度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顾威  柯园园  
本文从数项金融指标入手,探究金融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比较分析温州与省内外6个地市的主要金融指标情况以剖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毛春华  周荣俊  南单婵  包婷婷  
在当前流动性逐步收紧和贷款规模控制的双重背景下,温州市个人贷款业务出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解当前复杂宏观经济背景下温州市个人贷款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近期笔者开展了专题调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明浩  王学雷  任宪友  王慧亮  周海燕  
为了分析洪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洪湖市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同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水足迹模型,计算了洪湖市的水足迹。结果表明,洪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1.450 8 hm2攀升到2.022 3 hm2,8年间增长近40%,其中能源用地和耕地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稍有下降趋势。2000-2007年洪湖市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2007年人均生态赤字达1.373 1 hm2,表明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洪湖市处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军  陶明娟  
生态足迹分析法因其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量化指标、新颖的思路和简便的计算方法以及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及方法本身的普适性而日益流行。应用该方法对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兰州市人均生态赤字为1.692 88,其生态足迹是当地生态供给的近7倍,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其发展超出了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并据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生态足迹法自提出以来,在全球、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兰州市的实际应用,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的可持续状况从侧重生态的角度进行了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国珍  潘俊刚  王尚义  马义娟  
文章计算和分析了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2003年该市生态足迹为5.621 hm2/人,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264 hm2/人,出现了5.357 hm2/人的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1.3倍,总的生态赤字相当于自身面积的26倍;并把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受压力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表明该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缓解城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秋花  薛惠锋  寇晓东  吴介军  
为了给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5年西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4 hm2,较大的生态赤字反映出目前西安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压力之下,其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提出了减缓西安市生态赤字的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乔蕻强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庆阳市2009—2014年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主要针对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新增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对土地整治项目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新增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占当年全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的0.19%,降低了当年人均生态足迹的0.12%。2014年新增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0.003 2hm~2占当年全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的0.18%,占当年人均生态赤字3.748 4hm~2的0.08%。如果没有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庆阳市2014年生态赤字还将增加0.08%。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昕  任志远  
生态足迹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宝鸡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宝鸡市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得出2004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88 7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2 7hm2,人均生态赤字1.426hm2,这反映了宝鸡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针对宝鸡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特征,本文还提出了缓解宝鸡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颖  王万茂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为中国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和规划的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较为显著,为了提高其可持续性程度,应尽快开展编制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鹏  王青  刘建兴  顾晓薇  李广军  
对沈阳市交通足迹总体形势、各种交通工具的生态效率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沈阳市1995年~2004年交通足迹连年增加,且其增长率高于客运量,环境恶化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②总的看,沈阳市交通的生态效率有所提高,但近几年出现下降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客运量贡献最大的公共交通生态效率这期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③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小轿车对城市交通足迹均有较显著的影响,是对交通足迹贡献最大的交通工具。由于交通生态效率最低、环境压力指数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小轿车对沈阳市交通环境压力的影响和冲击最显著(其他交通工具相对较小)。通过沈阳市地铁工程运营前后情景预测和对比可知,地铁工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敬宣  李湘梅  陈雷  李勇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鉴于集对分析(SPA)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总生态足迹与其相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融合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集对分析动态模型,模型精度较高,验证误差均小于0.3%。并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 784.662×104hm2增长到2 781.388×104hm2,呈现出低于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