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0)
2023(3089)
2022(2721)
2021(2640)
2020(2163)
2019(5205)
2018(5320)
2017(9540)
2016(5648)
2015(6456)
2014(6862)
2013(6660)
2012(6373)
2011(5696)
2010(5740)
2009(5152)
2008(5226)
2007(4833)
2006(4363)
2005(4070)
作者
(16267)
(13258)
(13143)
(12832)
(8965)
(6622)
(6261)
(5255)
(5229)
(5111)
(4762)
(4567)
(4559)
(4235)
(4227)
(4214)
(4158)
(4039)
(4038)
(3812)
(3569)
(3250)
(3235)
(3183)
(3156)
(3137)
(3007)
(2930)
(2744)
(2688)
学科
(21031)
经济(21010)
管理(13899)
(11709)
(8775)
企业(8775)
地方(7854)
(7178)
方法(6424)
中国(6086)
数学(5355)
数学方法(5265)
(5065)
(4959)
业经(4856)
(4688)
农业(4592)
理论(4116)
环境(3696)
教学(3604)
教育(3544)
地方经济(3254)
(3155)
(3141)
(3106)
财务(3095)
财务管理(3077)
(3006)
贸易(3002)
(2858)
机构
学院(74978)
大学(71783)
研究(26102)
(25893)
经济(25066)
管理(24369)
中国(21071)
理学(19569)
理学院(19256)
管理学(18672)
管理学院(18528)
(17100)
科学(16949)
(14671)
(14541)
(13851)
(13289)
中心(12989)
(12376)
研究所(12116)
(11885)
师范(11780)
北京(11131)
(11113)
业大(10612)
技术(10107)
(10005)
(9940)
财经(9760)
农业(9419)
基金
项目(44603)
研究(34400)
科学(33630)
基金(29014)
(24869)
国家(24602)
科学基金(20632)
社会(19191)
(18791)
社会科(17949)
社会科学(17943)
教育(16539)
编号(15680)
(15650)
基金项目(15450)
自然(13451)
自然科(13070)
自然科学(13067)
成果(13026)
自然科学基金(12809)
资助(12513)
课题(12115)
重点(10322)
(10308)
(10062)
(9117)
(8936)
(8858)
大学(8595)
规划(8594)
期刊
(37894)
经济(37894)
研究(24897)
中国(21389)
教育(13410)
(11493)
(11431)
学报(10705)
科学(9879)
管理(9788)
技术(8508)
(8067)
金融(8067)
大学(7778)
农业(7421)
学学(7038)
业经(6827)
图书(5216)
经济研究(4860)
问题(4820)
资源(4811)
职业(4735)
财经(4466)
(4342)
(4104)
论坛(4104)
(4088)
现代(4067)
书馆(4059)
图书馆(4059)
共检索到12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洪建  梁留科  吴次芳  
本文首先结合温州经济特点,提出了研究工业园区布局的理论视角,即"工业园区—园区系统—区域经济"的互动耦合观和"新产业区理论—区域经济根植性与本地网络特性"相融合的理念,以此出发,讨论了温州市工业园区布局的现状及问题。并从城市(区域)、园区系统、区位、资源与要素以及新产业区因子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影响温州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的条件,最终构筑了"三大‘经济板块’—两条‘发展走廊’—三个‘工业园区组团’"的战略布局设想,提出了温州市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的对口援建工业园区发展很快,其规划和发展的理论依据源自区域经济理论中的圈层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其发展动力包含了政策、外部作用力、市场、学习和创新能力等要素。对口援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是:变"输血"为"造血",使对口援建工业园区获得了生命力;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这样更容易实现双赢;通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容易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才能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注重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这是园区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胜男  冯蕊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工业园区作为从微观到宏观的衔接层面,在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并解决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问题,对于进一步指导循环经济实践,促进循环经济稳定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永秀  夏作飞  李振镛  
科学布局 强化管理 优化结构──温州市保护基本农田的实践体会叶永秀,夏作飞,李振镛温州市是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地之一。但温州人均耕地仅0.42亩。为解决吃饭和建设用地矛盾,稳定农业基础,1989年5月温州市在全省率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启义  
工业园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工业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达州市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实例,阐述了园区发展土地、资金、项目等要素是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宽  郑勇  
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需要将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思路,重新定义和设计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为园区内企业培育形成战略协同的软环境,并借鉴新加坡与我国苏州工业园模式,打造具有惠州优势与特色的"花园式"工业园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凯  袁中金  王子强  
当下产城分割之殇及其治理方式引起了学术界热议,从透析产城分割的"病因"入手,将产城融合视作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提出了一个工业园区从初建到成熟过程中历经生产功能扩张、服务功能集中、服务功能串联、主体功能渗透四个阶段的空间形态演化观点。同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庄云  张凯  
文章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内涵、基本模式及发展变化趋势入手,通过对徐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必须:加快法制建设,使工业园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深化改革管理体制,切实转变园区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促进园区与政府的共同发展;注重开发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加快建设高素质园区管理队伍,强化"效率"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运行步伐,健全国际化运营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哲远,吴次芳,盛乐山  
通过分析温州市城市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非市场行为,认为城市土地经营需要适度的政府干预,指出城市土地经营可供选择的交易方式和客体类型,并商讨发展城市土地经营的主要对策: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以多种形式经营划拨用地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锐  杨雷  徐梦妮  
本文基于Mitchell&Fields的分析框架,结合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养老金制度形成的自然实验,构建反映不同养老金制度下退休行为差异的反事实制度评估模型。采用"边际隐性税率"指标代替"替代率"指标,全面揭示不同养老金制度成本收益;整合精算模型和结构评估模型,并运用退休人员管理数据,验证精算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养老金制度对退休行为的影响因缴费与待遇计发办法的关联规则而异,不同养老金制度对退休行为的激励效应差异巨大,园区退休年龄比苏州市延迟将近两岁。建议通过调整养老金制度模式设计,引导和激励参保职工选择延迟退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增伟  毕军  王习元  张炳  王晓宁  
文章立足于国际、国内背景及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园区生态化面临的挑战,从园区生态系统优化的角度提出了其生态化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资源能源优化方案、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社区建设、园区安全与风险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效益做了预评估。结果表明,生态工业园建设不但能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建利  
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与劣势企业,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上海工业园区内不少产业在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局面。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工业园区在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中的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大生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的国际化进程赵大生中新两国政府共同推动,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从项目的酝酿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国际合作特色。因此,其开发建设的过程始终就应该是一种国际化的进程。所谓园区的国际化,含义很广,包括开发过程中,投资环境的建设,项目的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刚,丁金宏,徐建刚,陈启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