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6)
- 2023(3634)
- 2022(3070)
- 2021(3030)
- 2020(2564)
- 2019(5543)
- 2018(5617)
- 2017(10841)
- 2016(6430)
- 2015(7090)
- 2014(7076)
- 2013(7151)
- 2012(6719)
- 2011(6278)
- 2010(6367)
- 2009(5953)
- 2008(5937)
- 2007(5684)
- 2006(5172)
- 2005(4698)
- 学科
- 农(43360)
- 农业(28785)
- 济(26595)
- 经济(26572)
- 业(25259)
- 业经(11242)
- 农业经济(9578)
- 村(8826)
- 农村(8822)
- 管理(8767)
- 发(7236)
- 中国(6798)
- 土地(6746)
- 制(6737)
- 方法(6577)
- 劳(6528)
- 劳动(6528)
- 地方(6434)
- 发展(6290)
- 展(6286)
- 农业劳动(6276)
- 人口(6104)
- 收入(5973)
- 数学(5964)
- 数学方法(5917)
- 动力(5761)
- 劳动力(5724)
- 农业人口(5674)
- 及其(5643)
- 建设(5536)
- 机构
- 学院(92908)
- 大学(85275)
- 农(46790)
- 济(37845)
- 经济(37048)
- 农业(35934)
- 研究(34087)
- 管理(33010)
- 理学(28611)
- 理学院(28339)
- 管理学(27853)
- 管理学院(27718)
- 中国(26832)
- 业大(25621)
- 科学(22623)
- 农业大学(21746)
- 所(19345)
- 业(17940)
- 京(17913)
- 研究所(17628)
- 中心(16973)
- 江(15455)
- 省(15149)
- 财(13553)
- 科学院(13299)
- 经济管理(13286)
- 发(12115)
- 州(11749)
- 范(11570)
- 师范(11449)
- 基金
- 项目(61276)
- 科学(46113)
- 研究(45783)
- 基金(41629)
- 家(37588)
- 国家(37094)
- 科学基金(29670)
- 农(27853)
- 社会(27582)
- 省(27349)
- 社会科(25501)
- 社会科学(25492)
- 基金项目(22597)
- 划(21387)
- 编号(21180)
- 教育(19037)
- 自然(18438)
- 自然科(17940)
- 自然科学(17934)
- 自然科学基金(17606)
- 成果(16606)
- 资助(15999)
- 发(15593)
- 业(15506)
- 农业(13939)
- 课题(13745)
- 重点(13715)
- 部(13506)
- 创(12750)
- 计划(12381)
共检索到142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青君 张海英 王永健 李婉钰 张峰 毛爱军 程继鸿 陈明远
【目的】秋冬茬和冬春茬是目前中国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的两种重要茬口,对两茬黄瓜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进行定位,为温室黄瓜产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欧洲8号×秋棚自交系的113份黄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并利用该群体已经构建的包含182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对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58个QTLs,其中与单株平均产量相关的QTL1个,定位于LG4连锁群上;控制黄瓜日增重量的QTL位点6个,分别位于LG2、LG3、LG6连锁群上;控制平均单瓜重的QTL位点5个,分别位于LG1和LG5连锁群上;控制坐瓜数的QTLs2个,位于LG2和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瑞环 刘殿林 哈玉洁 陈德富 夏立新
通过对黄瓜杂种一代苗期及成株33个性状的性状值、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黄瓜丰产及早熟两个性状的主要构成因素及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瓜条数、单瓜重、主枝瓜重量、主枝单瓜重、主枝瓜条数、侧枝瓜条数、侧枝单瓜重、侧枝瓜重量、茎粗和生育天数等性状是决定总产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无论在性状值、超亲还是超中优势中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前期产量主要决定于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及主侧枝瓜条数和瓜重、株高、叶面积等性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在性状值、超亲和超中优势中都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这两个性状是决定黄瓜早熟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
关键词:
黄瓜 丰产性 早熟性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立英 冯志红 李晓丽 王久兴 张慎好 宋士清
以保护地专用旱黄瓜8个品种(系)作为试材,在保护地弱光条件下对旱黄瓜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瓜长、前期产量、叶面积、节间长与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茎粗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二十节内的雌花数、节间长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十节内雌花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8617,其次为单瓜重;单瓜重对总产量正相关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瓜长、二十节内雌花数。这为保护地专用早熟、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保护地 旱黄瓜 农艺性状 相关与通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圣平 顾兴芳
黄瓜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作物,尤其在设施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收获面积为123.52万hm2,产量达到6 482.46万t[1]。丰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黄瓜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而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离不开准确高效的育种技术。重要农艺性状分子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冲 Kezia BLACK 盖新双 尹帅 王丹丹 陈明远 陈怀勐 任华中
为探究黄瓜中是否存在嫁接诱导农艺性状变异现象,通过选用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的多份黄瓜高代自交系进行相互砧穗嫁接,对不同嫁接处理接穗G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嫁接处理2024/3297与自根嫁接处理2024/2024相比,接穗G1代雌花数量、雌花节位、F基因表达量显著减少;对接穗G1代果实长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砧穗嫁接与对应自根嫁接处理相比果实长度发生变化。然而,对接穗G1代果实横径和果皮颜色进行对比分析,砧穗嫁接与自根嫁接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黄瓜中存在嫁接诱导接穗后代部分农艺性状出现变化的现象。
关键词:
黄瓜 嫁接诱导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政 薄凯亮 李蕾 钱春桃 陈劲枫
【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以北京截头黄瓜与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杂交得到F1,之后按单粒传方式得到含有124个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以该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以995对SSR标记为筛选引物,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结合统计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商品瓜的瓜长、瓜粗,种瓜...
关键词:
黄瓜 遗传图谱 农艺性状 QT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孟雨 赵和 温之雨 王海波
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对14个属于多种生态类型区的冬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发现小麦的许多农艺性状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中穗长、株高、穗下节间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基本可以作为选择单株生产力水平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 温室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大森 何晓明 彭庆务 赫新洲
对 5 6个冬瓜品种的 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瓜长、瓜肉致密性、横径、单瓜重与总产量有密切关系 ,瓜肉致密性是构成冬瓜单瓜重和总产量的主要性状 ,瓜长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瓜长、瓜肉致密性与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中腔与单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冬瓜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月 石桃雄 黄凯丰 汤晓辛 何娟 简永 陈庆富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莉莉 王东
为研究不同年代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4个不同年代78个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株高的降低趋势明显并趋于稳定,旗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旗叶宽、旗叶面积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各年代中,株高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旗叶宽和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与不孕小穗数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旗叶宽和旗叶面积,对提高小麦产量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穗粒数和不孕小穗数的变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凤瑶 辛秀珺 张代军 周顺启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凯亮 沈佳 钱春桃 宋慧 陈劲枫
利用‘北京截头’黄瓜×西双版纳黄瓜产生的永久性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24个株系,对其苗期株高、第一雌花节位、第一分枝节位、初级分枝数、瓜长、瓜把长、瓜横径、瓜肉厚、瓜腔直径和单瓜重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10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瓜长和瓜横径均与单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并解释了单瓜重89.0%的表型变异。瓜横径和瓜肉厚对单瓜重的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通径分析更有利于解释性状之间的内在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久 丁鲲 卢义宣 辜琼瑶 刘晓利 张竹仙 宋建荣 李华惠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
关键词:
籼粳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经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大伟 徐宁生 李国芳 邓国军 孟凡来 李明福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景芳 边芳 任生兰 刘彦明 陈富 南铭 张成君 刘阳
本研究选取1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3 283.33~5 833.33 kg·hm~(-2),其中‘Cinskinaly’的产量最高。种子产量与千粒重、成穗数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单株穗粒重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株高显著负相关(P <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是决定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9份燕麦材料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可作饲草资源加以筛选利用;第Ⅱ类适合作高产抗倒伏产籽型品种;第Ⅲ类为优选裸燕麦材料;而第Ⅳ类生产适应性和田间表现差,可直接淘汰。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两个裸燕麦品系‘201006-01-01-9’‘201003-06-5’和1个皮燕麦品系‘201113-03-05’,可提升到甘肃省区域试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