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4)
2023(8225)
2022(7100)
2021(6447)
2020(5655)
2019(12942)
2018(13008)
2017(24687)
2016(13780)
2015(16032)
2014(16704)
2013(16316)
2012(15524)
2011(13958)
2010(14210)
2009(13223)
2008(13240)
2007(12356)
2006(10559)
2005(9394)
作者
(43155)
(36231)
(36164)
(34536)
(22751)
(17354)
(16604)
(14477)
(13453)
(12860)
(12306)
(12159)
(11566)
(11457)
(11415)
(11389)
(11341)
(10756)
(10636)
(10321)
(9163)
(9115)
(8961)
(8267)
(8262)
(8240)
(8041)
(8031)
(7613)
(7363)
学科
(59227)
经济(59160)
管理(41732)
(39304)
(32926)
企业(32926)
方法(29010)
数学(24042)
数学方法(23842)
(16574)
中国(14937)
(14809)
技术(14061)
(13888)
业经(12881)
(12027)
理论(11483)
地方(11049)
(10952)
农业(10787)
(10655)
贸易(10652)
(10321)
环境(9988)
(9137)
(9130)
银行(9094)
(8803)
财务(8767)
(8751)
机构
大学(206828)
学院(206539)
(82629)
经济(80673)
管理(76583)
研究(71432)
理学(65320)
理学院(64600)
管理学(63390)
管理学院(63019)
中国(53024)
科学(45704)
(44542)
(40969)
(37881)
(37460)
研究所(34509)
业大(34163)
中心(33405)
(32832)
农业(32625)
财经(29544)
北京(27986)
(27336)
师范(26993)
(26642)
(25562)
技术(25436)
(25222)
经济学(25025)
基金
项目(135655)
科学(104526)
研究(98487)
基金(95379)
(83999)
国家(83323)
科学基金(69375)
社会(60255)
社会科(56812)
社会科学(56792)
(54813)
基金项目(50611)
教育(46140)
(46120)
自然(44517)
自然科(43444)
自然科学(43428)
自然科学基金(42630)
编号(41115)
资助(38981)
成果(33844)
重点(30985)
(30153)
(29550)
课题(28973)
(28432)
创新(26725)
科研(26177)
计划(25764)
教育部(25139)
期刊
(90748)
经济(90748)
研究(58192)
中国(43743)
(36878)
学报(36766)
科学(31864)
(30693)
大学(26900)
管理(26178)
学学(25331)
教育(24948)
农业(24752)
技术(21530)
(16619)
金融(16619)
业经(14889)
财经(14702)
经济研究(14329)
(13606)
(12643)
问题(12252)
技术经济(12155)
(11230)
科技(10991)
图书(10385)
统计(10162)
理论(9701)
(9684)
(9681)
共检索到307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昌义  潘家华  陈迎  何为  戴玲  
历史排放责任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石,也是气候谈判中南北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该文对历史排放责任的科学基础进行分析。首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证实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是导致当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人类排放活动"中的主要来源,探讨了两种不同的衡量历史排放责任的方法:气候模式方法和统计方法,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及其不确定性;其次,在碳预算方法下对历史排放责任及其资金含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如何对历史排放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贴现;总结了对历史排放进行贴现的四点理由:物理科学基础、法律和伦理要求、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以及现实政治谈判考虑。本文所取的物理、法律和技术三方面的年均贴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文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引起重视。文章采用2004~2011年38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FDI对我国工业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碳排放的影响,并且从技术渠道的角度,分析了FDI通过不同技术渠道对这些关联产业的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FDI主要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降低东道国企业的碳排放量,且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降低了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力  倪玲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的CO2排放量与能源消费、GDP、对外贸易、资本形成、人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变量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存在着GDP、能源消费、对外贸易、资本形成到CO2排放量等四种单向因果关系,其中CO2排放、能源消费、GDP和资本形成在各自的因果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实证结果也发现能源消费对CO2排放具有加速影响趋势,对外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也十分关键,而且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CO2排放方程。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应该实施低碳经济战略,加快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彩虹  赵晶  谭晨晨  
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决策参考,基于IPCC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核算了1995~2011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并对其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4.7Mt CO2e,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量分别为471.3、100.8和22.6 Mt CO2e,占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为79.25%、16.95%和3.79%。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2011年的排放量达421.5 Mt CO2e,占排放总量的70.87%。林业呈现为碳汇效应,2011年的值为18.2 Mt CO2e,消解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6%。研究时段内温室气体从241...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曲建升  王琴  陈发虎  刘谨  魏成金  
在分析甘肃省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上,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对甘肃省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评估,甘肃省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排放了75 927.83和79 897.96 KtCO2的温室气体量,通过与上海市和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甘肃省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具有煤炭排放贡献大、单位GDP排放高、人均排放低的特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守先  
温室气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在经济"新常态"和国家确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背景下,温室气体减排责任需要进一步调整。文章在分析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行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存在着责任主体错配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调整地区温室气体减排责任主体的建议。包括转变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方法,突出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核算;加强能源就地转换,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率;加大温室气体减排的投入,创新投入机制,设立温室气体减排专项基金;以碳排放交易为基础,建立能源生产地和能源消费地的温室气体减排交流机制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  齐晔  
本文从食物全生命周期环节、温室气体类型、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源三方面系统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食物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从食物生产和消费角度,确定我国饮食结构的转变、化肥高投入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食物损失浪费三大趋势是导致食物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转变食物消费方式,实现营养均衡膳食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肉类消费;生产方式上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加强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减少食物餐桌浪费,同时加强食物物流环节基础设施建设,将分销配销过程的损耗降至最低。通过食物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适于我国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圣明  韩冬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甄伟  秦全德  匡耀求  黄宁生  
分别利用能量分析法、LMDI分解方法分析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化肥的使用是广东省种植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农业经济水平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主要的增排因素和减排因素;能源强度对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作用不稳定,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阮雯  纪炜炜  
综合渔获量规模、作业方式结构、作业方式能耗强度和燃油排放系数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对2006~2011年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时序分析基础上,利用LMDI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26.66万t;拖网、刺网两种作业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占相应年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重最大,约占80%,且温室效应最强。渔获量规模效应是驱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建议通过采取"捕捞配额"或实施较长期的禁渔休渔制度来降低渔获量总量,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邹荣  李勇  
本文在Bartz and Kelly的框架下探讨了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者福利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室气体变化会通过加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者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越多,气候变化速度便越快,进而对农业生产者福利的负面影响便越大。进一步,本文利用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除西藏外)对上述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证实了上述逻辑。最后,本文得出了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周帅  
本文试图从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比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的不同安排对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强  张元庆  
[目的]关注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山西省农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法对山西省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农业系统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对2006—2015年的农业投入要素和畜禽养殖数量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1)山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状态,近年来农业碳排放总量维持在220万t左右,农业投入要素产生的碳排放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化肥、农膜、柴油、农药、灌溉和翻耕;(2)种植业碳排放最高的运城市约为36.359万t,排放最低的阳泉市为2.782万t,运城市是阳泉市的13倍;(3)畜禽养殖数量决定畜禽碳排放量的数值, 2015年山西省养殖业CH_4排放量最大的是晋中市,排放量达到4 260.56t,养殖业CH_4排放量最小的是阳泉市,排放量为387.51t,晋中市的排放量是阳泉市的11倍;(4)受自然资源、农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山西省各地市的碳排放分布不均匀。[结论]建议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政府鼓励适当的农业规模化生产、鼓励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效益,合理发展低碳农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余晓泓  
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谈判关系到全世界各国的利益 ,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合作谈判却经历了 9年的坎坷历程。 2 0 0 1年 11月 ,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章程 ,并有望在 2 0 0 2年正式生效。为此 ,我国应及早制定积极的对策 ,主动迎接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良文  王建军  李珊珊  
与国际技术溢出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相关的国内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强度、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面,而仅有一两篇文献从FDI水平方向的技术溢出渠道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初步考察。在能源强度或效率影响方面,如Sun基于我国1980~1994年的数据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结论,史丹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