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9)
2023(2944)
2022(2564)
2021(2426)
2020(2088)
2019(4556)
2018(4663)
2017(7799)
2016(4844)
2015(5732)
2014(5808)
2013(5395)
2012(4955)
2011(4627)
2010(4798)
2009(4056)
2008(3991)
2007(3554)
2006(3136)
2005(2720)
作者
(16598)
(14116)
(14103)
(13293)
(8938)
(7009)
(6193)
(5551)
(5270)
(5103)
(4842)
(4839)
(4729)
(4668)
(4635)
(4439)
(4420)
(4245)
(4206)
(4003)
(3796)
(3727)
(3677)
(3267)
(3201)
(3181)
(3164)
(3131)
(2989)
(2976)
学科
(12203)
经济(12195)
管理(9082)
(8213)
(7547)
(6359)
企业(6359)
方法(5342)
理论(5019)
教学(4631)
数学(4509)
数学方法(4402)
中国(4271)
(4109)
教育(4079)
(3782)
土壤(3769)
学法(3237)
教学法(3237)
学理(2972)
学理论(2972)
(2901)
(2891)
环境(2781)
生态(2746)
税收(2700)
(2671)
农业(2646)
研究(2561)
地方(2438)
机构
学院(67713)
大学(66317)
研究(28825)
科学(22608)
中国(20497)
管理(18915)
(18465)
(18052)
经济(17383)
(16938)
(16383)
研究所(16037)
理学(15840)
理学院(15530)
农业(14969)
管理学(14867)
业大(14784)
管理学院(14774)
中心(12512)
(11299)
技术(11234)
(11013)
(10911)
(10800)
北京(10636)
师范(10617)
(10372)
实验(10087)
科学院(9920)
实验室(9631)
基金
项目(50260)
科学(37483)
基金(33986)
(33310)
国家(33092)
研究(31783)
科学基金(25831)
(20598)
自然(20084)
自然科(19550)
自然科学(19545)
(19157)
自然科学基金(19141)
基金项目(18213)
教育(16520)
社会(15816)
社会科(14764)
社会科学(14762)
资助(14300)
重点(13473)
编号(12973)
计划(12400)
科技(12046)
(10831)
课题(10743)
(10196)
成果(10142)
(10092)
科研(10078)
创新(9590)
期刊
(18989)
经济(18989)
学报(18792)
研究(17663)
中国(17576)
(15981)
科学(14944)
教育(13861)
大学(12707)
学学(12060)
农业(11266)
技术(7431)
(6951)
管理(6937)
资源(6399)
(6283)
业大(5789)
林业(5242)
职业(4818)
农业大学(4381)
(4259)
自然(4209)
科技(4156)
(3859)
金融(3859)
中国农业(3343)
技术教育(3182)
职业技术(3182)
职业技术教育(3182)
(3000)
共检索到101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海英  李廷轩  张锡洲  
【目的】弄清中国典型地区温室栽培系统的养分收支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累积变化的影响,为节肥增效,实现温室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典型温室栽培地区山东寿光具有代表性的18个温室大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温室肥料投入、作物种类及产量等情况的详细调查及土壤分析,研究温室系统养分的收支平衡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1)在中国典型温室栽培生产基地,每年氮、磷、钾养分的平均投入量为4088、3656和3438kg.hm-2,其中随化肥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各养分总量的63%、61%和66%,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温室栽培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分别仅为24%、8%、4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红明  王士超  刘岩  陈竹君  周建斌  
【目的】评价陕西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系统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累积状况,为当地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方法】2013年7月和2014年7月连续2年分别在陕西杨凌(土娄土)、安塞(黄绵土)和靖边(风沙土)3个区县调查了193个日光温室的施肥状况,分析日光温室的养分总投入量、养分携出量及表观养分盈余量变化;并采集日光温室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基本理化指标。【结果】(1)研究区域日光温室养分总投入量因地区而异,年均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1 933.3,1 587.2和1 799.2Kg/hm~2,而养分携出量仅占氮、磷、钾养分总投入量的22%,7%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雪艳  刘军  田永强  郭文忠  高丽红  
【目的】评价连作8年黄瓜的温室土壤在采用不同栽培制度后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影响。【方法】利用盆栽方式进行连续4年不同栽培制度试验,采取常规的化学分析和选择性培养基方法分析不同栽培制度下各栽培茬口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成动态变化。【结果】采用不同栽培制度连续处理4年后,所有处理EC、pH、全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低于试验开始时本底值并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夏季填闲青蒜处理的EC、pH、全氮、速效氮、速效磷与对照差异显著。夏季填闲青蒜和轮作的栽培制度在第2、3年均显著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的组成,增加了B/F值,降低了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秋冬茬黄瓜产量。【结论】夏季填闲青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储家淼  吴丽君  
为了解实施早产高效栽培措施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土壤养分现状,探明栽培过程中养分的演变规律,分析了栽培历史分别为4,6,8,10 a的雷竹林土壤,布置了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碳氮比(C/N)明显升高。1 a的肥料定位试验表明,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动态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但无论是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还是纯化肥处理,经过1 a试验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都有明显增加,5个施肥处理1 a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增加了10.42%。3个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间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齐卫  姜惠玲  张卫华  冯连杰  王志峰  孙小镭  
采集山东济南日光温室蔬菜地表层土壤(0~20 cm)和棚外露地表层土壤,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电导率等土壤养分含量,通过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1.6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15.4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22.4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455.5 mg/kg,pH平均值为7.90,电导率平均值为0.457 ms/cm,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显著高于露地土壤,增幅分别为77.0%,66.7%,472.0%,173.4%,60.9%;而pH低于露地土壤0.23。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积累规律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波  周婷  王辉民  陈竹君  曹京阳  刘淑敏  周建斌  
【目的】北方石灰性土壤钙、镁含量丰富,镁素供应充足,缺镁主要发生在南方高度风化的酸性土壤,但近年来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等作物缺镁现象频发。因此,解析导致石灰性土壤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缺镁的主要因素,可为日光温室番茄镁素缺乏的矫正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日光温室栽培基地,于秋冬茬栽培番茄普遍发生缺镁的盛果期(11月份),选择番茄定植时间和品种一致,叶片形态呈现不同程度缺镁症(不缺镁:外观未观察到番茄缺镁失绿症状;中度缺镁:上部1/2叶片未表现缺镁失绿症状;严重缺镁:上、下叶片均表现缺镁失绿症状)的日光温室,分别采集温室0—20 cm耕层土样和番茄第2穗与第3穗果间的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芳  徐秋芳  
为了解集约化经营雷竹栽培过程中土壤化学、生物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栽培历史的雷竹林土壤。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土壤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是: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碳氮比升高,土壤磷素高水平积累;②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③土壤中重金属锌、铜和铅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土壤中活动性明显增加。表3参1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海英  李廷轩  张树金  张锡洲  
【目的】揭示温室栽培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原因,探明磷素养分淋溶损失的主体成分,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年限温室土壤剖面全磷及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分析测定,探讨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的累积、迁移特点。【结果】(1)温室土壤全磷、无机磷、速效磷的含量均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且耕层(0—20 cm)的累积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3.1倍、3.3倍、3.6倍,无机磷占全磷含量的92.1%,速效磷仅占全磷含量的16.6%。(2)温室土壤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及其相对组成均较露地土壤变化明显,C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柳  张福墁  高丽红  
本试验旨在摸清目前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特征 ,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保持温室土壤环境优化和蔬菜高产优质。对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取样研究表明 :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钾含量分别为 18.4 6g·kg-1、5 9.38和178.1mg·kg-1,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而微量元素含量除硼外均处于高水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日光温室土壤养分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75和 0 .6 90 ;速效磷、有效锌含量与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2 3和 0 .5 2 8。经过一茬长季节果菜的种植 ,0~ 2 0c...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伊田  梁东丽  王松山  吴雄平  陈宏森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农田和菜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5个不同种植年限(1,3,5,7,10年)的25个大棚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cm)土壤的pH、电导率及养分含量,通过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相对于农田和菜地土壤,种植1~5年的设施栽培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有效态锰、铜、锌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升高,种植5~10年后各养分含量则趋于稳定,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1~3年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立梅  黄绍文  刘双全  周卫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模经营的黑龙江江川农场76.5hm2水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P、K和Zn,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三种网格(50m×50m、100m×100m和150m×150m)取样尺度下试区9个水稻田块间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显著,但同一田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的同一土壤速效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空间相似性。表明按150m×150m网格进行土壤取样,能对规模经营稻田不同田块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正确评价;对规模经营的江川农场试区稻田可按田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时俊帅  章超  陈双林  谷瑞  郭子武  
为探明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土厚度[0(ck), 10, 30, 50 cm]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细根养分含量和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覆土厚度30 cm及以下的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的氮、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氮碳比,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随覆土厚度的增大,高节竹鞭根氮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氮碳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适当厚度的覆土(10和3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节竹鞭根的生长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对高节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覆土厚度过大(50 cm),对鞭根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综合竹笋品质、经济效益及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分析,高节竹覆土控鞭栽培适宜的覆土厚度为30 cm。表4参3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 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 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 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雪珊   孔晓蕾   刘杰淋   张强   彭大庆   于利民   刘新鹏  
为明确施氮对人工羊草地的生产性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人工羊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施氮处理:N0(0 kg·hm~(-2))、N1(42 kg·hm~(-2))、N2(84 kg·hm~(-2))和N3(126 kg·hm~(-2))处理,通过连续两年(2018年和2019年)试验观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人工羊草地的株高、干草产量及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后羊草的株高和干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施氮量为84 kg·hm~(-2)(N2处理)时表现最好,随后呈下降趋势。2018年和2019年,在N2处理下羊草的干草产量较N0(对照)分别提高了43.2%(P<0.05)和22.15%。与N0相比,N2处理显著提高了2019年0-10 cm土壤氮磷含量,但对pH值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羊草的株高、干草产量与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合分析,当氮肥施用量为84 kg·hm~(-2)时,对松嫩平原人工建植羊草地的羊草生产和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最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健飞  王淳  徐雯雯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究不同代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细菌变化有助于了解地力维持机制。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不同代际人工林(一代林(17和37年生)、二代林(14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代际林及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异规律及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的耦合关系。【结果】(1)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的速效钾和有效磷显著高于一代林(37年生)(P 0.05)。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代际林土壤养分均呈现降低趋势。(2)在门水平上,3个林分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酸杆菌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个林分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呈迅速下降趋势。(3)一代林(37年生)的ACE和Chao1细菌丰富度指数在3个代际林中最低,且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代际林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华北落叶松二代林在早期发育阶段不存在地力衰退问题,随着林龄的增加,应加强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的调控,并重视特定细菌群落的变化以维持土壤肥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