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
- 2023(1027)
- 2022(960)
- 2021(864)
- 2020(758)
- 2019(1739)
- 2018(1791)
- 2017(2981)
- 2016(1899)
- 2015(2264)
- 2014(2303)
- 2013(2354)
- 2012(2232)
- 2011(2153)
- 2010(2259)
- 2009(2119)
- 2008(2153)
- 2007(2126)
- 2006(1861)
- 2005(1793)
- 学科
- 济(7254)
- 经济(7242)
- 管理(4807)
- 学(4679)
- 方法(4384)
- 业(3903)
- 数学(3648)
- 企(3489)
- 企业(3489)
- 数学方法(3450)
- 害(1775)
- 制(1634)
- 生物(1602)
- 虫(1496)
- 财(1457)
- 业经(1445)
- 理论(1431)
- 虫害(1356)
- 和(1322)
- 及其(1294)
- 病虫(1288)
- 病虫害(1288)
- 防(1267)
- 策(1228)
- 中国(1193)
- 防治(1159)
- 治(1158)
- 农(1108)
- 银(1021)
- 体(1019)
- 机构
- 大学(33814)
- 学院(32602)
- 研究(13907)
- 农(12578)
- 科学(12417)
- 农业(10263)
- 中国(9875)
- 业大(9322)
- 管理(8994)
- 所(8989)
- 济(8659)
- 研究所(8346)
- 经济(8300)
- 京(8203)
- 理学(7573)
- 理学院(7361)
- 管理学(6928)
- 管理学院(6885)
- 农业大学(6862)
- 室(6730)
- 省(6601)
- 实验(6288)
- 实验室(6114)
- 中心(6105)
- 重点(5678)
- 江(5643)
- 技术(5633)
- 业(5574)
- 北京(4995)
- 科学院(4983)
共检索到50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冠军 刘天强 刘衍鹏 饶朝龙 肖丹
根据NCBI公布的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选取一对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PCR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对患病的鱼组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的131 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20μ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0 cfu/20μL。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温和气单胞菌常规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温和气单胞菌的诊断和样品的检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新辉 吴淑勤 李凯彬 白俊杰 潘厚军 罗建仁 简清
从RAPD扩增的鳜鱼病毒 (SCV)核酸电泳带中回收了二个片断 ,克隆子pUC19质粒 (称为SCVE36 9和SCVE45 0 )。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分别为 36 9bp和 45 0bp与GenBank序列没有显著的同源。根据克隆序列设计两对引物P1/ P2 和P3 /P4 ,在健康鳜鱼、病鳜以及提纯的SCV核酸中进行PCR试验。结果表明 ,P1/P2 组引物在SCV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核酸片段 ,可作为鳜鱼病毒PCR诊断 ,检测片段为 36 9bp。
关键词:
鳜 鳜鱼病毒 多聚酶链反应 快速诊断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佩芳 蔡完其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清 杜凯 胡永强 陈声国 陈志飞 周艳琴 赵俊龙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温氏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946266),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78 fg。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3%、5.3%、45.8%,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均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湖北省感染率较高、流行较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庆礼 吴昊宸 黄瑞玲 许文煌 张誓育 王全溪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有多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d的感染率仅次于基因型b,建立PCV-2d基因型的PCR-RFLP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NCBI中PCV2 Cap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并选择PCV-2d特异的酶切位点MSPI进行酶切,对酶切的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进行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PCR总体积25μL,模板量2μL,退火58℃,35个循环为PCR反应最佳条件,目的片段702 bp;MSPI酶能将PCV2d特异地切出2个条带474、228 bp.酶切体系为12.5μL、MSPI酶1μL、酶切时间1 h;该酶切体系的最低模板量为10 ng·μL-1,重复性好.送检的24份病料的PCV2d阳性率为33.3%.可见,本研究建立的PCV-2d基因型的PCR-RFLP鉴别诊断方法,特异、敏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侠 刁有祥 刘霞 李宏梅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鸭副粘病毒病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F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鸭副粘病毒融合蛋白基因727bp的特异性片段,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鸭副粘病毒病的RT-PCR诊断方法。应用建立的诊断方法,对从山东不同地区分离的20株疑似鸭副粘病毒毒株和150份疑似感染副粘病毒鸭的病变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能够从鸭副粘病毒SDFCH株中扩增到727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鸭瘟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肝炎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法最低检出量的cDNA质量浓度为3pg/μL;山东不同地区...
关键词:
鸭 副粘病毒 RT-PC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张西臣 尹继刚 杨举 李德昌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了一种检测人及牛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 DNA 的方法.以蔗糖梯度离心法纯化鼠源 C.muris 卵囊;甘油漂浮-G_3耐酸漏斗过滤法纯化牛源 C.muris、牛源 C.parvum 和鼠源C.parvum 卵囊.结果发现甘油漂浮-G_3耐酸漏斗过滤法纯化隐孢子虫卵囊具有纯度高、回收率达96%、介质便宜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纯化卵囊经液氮冻融后按常规法提取 DNA 作为 PCR 模板.根据 GenBank 中C.muris 和 C.parvum 18SrRNA 基因序列,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一对 PCR 引物(上游引物:5′-AAACCCAACTTTGC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元璋 马萍 周碧君 程振涛 李建华 古飞霞
采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外膜脂蛋白OmlA基因序列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用于检测App的PCR方法。结果表明:经过PCR扩增,3株App分离株均能扩增出长约950 bp的预期DNA片段,而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sp.)、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sp.)、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宣宪 陈艳 王三英
实验用鲫平均体重 10 0 g ,采用免疫物质被动转移试验 ,探讨体液免疫在鲫感染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无论免疫物质是来自异源还是自源 ,是由相关的嗜水气单胞菌 (A .hydrophia)诱导产生还是由攻毒的温和气单胞菌直接刺激 ,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还发现 ,再次攻毒时 ,在所有抗体组的鲫存活率为 10 0 %时 ,全血被动转移组的死亡率高达 5 5 .6 % ;免疫前后免疫复合物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抗体在保护鲫免受温和气单胞菌的致死性感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槿年 余为一 祖国掌
1996-2000年从不同来源的病鳖和病鲤体内共分离到四株产生棕色色素的细菌,经细菌常规鉴定法和编码鉴定法确定为温和气单胞菌。进一步对细菌的产生色素特性、毒力因子和致病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四株细菌均能产生水溶性棕色色素,但在有氧培养条件下细菌产生色素的速度随培养基种类不同而不同,依次为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琼脂半固体高层管。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细菌不能产生色素。(2)四株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及胞外蛋白酶二种毒力因子,毒素溶血价为1:16或1:32。以四株细菌肉汤培养液对小白鼠及本种动物均有致死性,为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海宾
选择对巴西彩龟强毒力的温和气单胞菌菌株(AB98043),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分别对巴西彩龟进行注射和浸泡试验。经过对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受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保护力达到82%以上,其中浸泡组各项指标略低于注射组。
关键词:
巴西彩龟 温和气单胞菌 免疫应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
关键词:
罗非鱼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梁思成 汪开毓 何利军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晓艺 沈锦玉 郝贵杰 姚嘉贇 徐洋 尹文林 孙逢明 吴颖蕾
针对GenBank中登录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毒力基因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GCAT)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16S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双重PCR反应体系优化,PCR产物的测序鉴定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气单胞菌(Aeromonasspp.)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5株嗜水气单胞菌、7株其他不同种的气单胞菌和5株非气单胞菌属菌株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在GCAT基因的扩增区都能得到有效扩增,其中嗜水气单胞菌能同时在16SrRNA基因扩增区得到有效扩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利国 邴旭文 张晓君 阎斌伦 杨家新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