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2)
2023(5438)
2022(4503)
2021(4047)
2020(3287)
2019(7298)
2018(6885)
2017(12638)
2016(7039)
2015(7390)
2014(6959)
2013(6768)
2012(6046)
2011(5532)
2010(5137)
2009(4787)
2008(4519)
2007(3713)
2006(3175)
2005(2538)
作者
(23359)
(19503)
(19449)
(18167)
(12358)
(9641)
(8543)
(7815)
(7440)
(6735)
(6603)
(6322)
(6302)
(6276)
(6215)
(5969)
(5912)
(5899)
(5664)
(5594)
(5149)
(4812)
(4501)
(4477)
(4326)
(4250)
(4188)
(4185)
(4027)
(3957)
学科
(25601)
经济(25571)
管理(19711)
(19657)
(15305)
企业(15305)
方法(13137)
数学(12036)
数学方法(11962)
(7492)
(7447)
(6759)
贸易(6759)
(6705)
(6606)
中国(6480)
业经(5708)
农业(5239)
(4888)
财务(4882)
财务管理(4876)
技术(4743)
企业财务(4664)
环境(4467)
(4130)
产业(3849)
(3841)
银行(3803)
(3777)
(3678)
机构
大学(99904)
学院(98840)
(39620)
经济(39037)
管理(37225)
研究(36001)
理学(33632)
理学院(33261)
管理学(32584)
管理学院(32443)
(28069)
科学(26195)
中国(25455)
业大(23330)
农业(22700)
(20464)
(19908)
研究所(18896)
(15791)
农业大学(15710)
中心(15647)
财经(13526)
(13419)
(13318)
(12561)
(12491)
(12449)
经济学(12385)
北京(12219)
实验(11871)
基金
项目(77810)
科学(60181)
基金(58372)
(55709)
国家(55289)
研究(46658)
科学基金(45703)
自然(32951)
自然科(32249)
自然科学(32236)
自然科学基金(31722)
基金项目(31711)
社会(31144)
(30177)
社会科(29634)
社会科学(29626)
(26254)
资助(22970)
教育(20557)
重点(17884)
计划(17720)
(16484)
(16319)
科技(16258)
科研(16212)
(15866)
编号(15629)
创新(15505)
(15366)
国家社会(13724)
期刊
(35030)
经济(35030)
学报(27205)
(23894)
研究(22967)
科学(22039)
大学(19379)
学学(19039)
农业(16019)
中国(15403)
(11535)
管理(11458)
业大(8911)
(8633)
农业大学(7295)
林业(7290)
经济研究(6987)
(6977)
金融(6977)
(6705)
业经(6445)
财经(6422)
科技(6220)
(5430)
技术(5335)
商业(5119)
问题(5086)
中国农业(5019)
自然(4684)
资源(4416)
共检索到129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的光照周期试验,平均温度为27.5℃,恒温与变温的临界光周值分别为13h33min和13h46min,肯定了温周对马尾松毛虫光照周期反应的影响。文章还结合作者在江西使用临界分化日方法预测当地马尾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实例,强调了温周,特别是温、光联合效应,在生产实践中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凤友  
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的临界光周值与其所在地的纬度有密切关系。松毛虫光照周期反应的敏感虫期随地理纬度变化而变化。不同地理种群的松毛虫滞育强度也明显不同。光照周期反应是北方松毛虫世代和长江沿岸地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关键因子,当自然界光周值与当地松毛虫的临界光周值相同时,此日期即为当地松毛虫种群分化的临界日。在二、三代地区,临界分化日和幼虫的发育进度决定了当地松毛虫二、三代分化的比例。当温度变化时,其临界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还对安徽东至金寺山林场松毛虫的危害情况和二、三代分化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研究表明松毛虫对一般日光灯照明非常敏感,光照强度达到0.1Lx以上时,即有感受,但对光源中的不同光谱成分反应不一,≥570nm以上的光线,就感受不到。因而,在统计自然界松毛虫感受的日照时数时,民用晨昏 影完全可以排除不计。文中结合太阳高度角不同时大气中光谱成分的变化,不同郁闭度松林对太阳幅射的吸收,从松毛虫光照周期反应的角度,解释了一般认为生长健壮,林相较好的松林,松毛虫不易猖獗成灾,且其种群变动与稀疏林地比较,很少出现突然暴发的现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宏  
在研究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中,人们往往注重平均温度的高低对昆虫发育的影响,而温变系数对昆虫发育的影响却常被忽略。笔者于1987年,用温变系数(温度标准差δ_x与平均温度(?)的比值,即δ_x/(?))对四川省南充地区森林病虫中心测报站1982-1987年的马尾松毛虫室内个体饲养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温变系数与昆虫发育速率间的关系,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兆麟  贾凤友  何忠  侯无危  
本文就光周变化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效应作了进一步观察。在28℃时,于不同光周处理条件下,马尾松毛虫的幼虫历期、虫龄和死亡状况均明显不同。当幼虫前期为长光周(L:D=15:9)时,15—Ⅰ和15—Ⅱ两组的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30.8d和33.4d,其主要结茧龄期分别为5龄和6龄;当幼虫前期为短光周时(L:D=12:12),12—Ⅰ和12—Ⅱ两组幼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64.5d和145.0d,其主要结茧龄期分别是7龄和8龄;当幼虫后期为长光周时(15—Ⅰ,12—Ⅱ),其幼虫历期明显较短;短光周时(15—Ⅱ,12—Ⅰ),其幼虫历期明显较长,若整个幼虫期均为短光周时,幼虫可长到10龄,其历期最长可达5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吴正东  
观察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发现松毛虫往往经过几个世代的低密度潜伏期之后,才发展到大发生阶段,如1972年在缙云壶镇调查,三个世代每株平均蛹数0—11个;1973年的越冬代0.3—2.5个。1980年在长乐林场调查,调查到很多地段老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成华  阎云花  
前期的研究已表明马尾松毛虫雌蛾主要利用嗅觉来发现马尾松针叶并在其上产卵。借助于选择产卵试验 ,进一步研究了此种昆虫的产卵行为。与正常针叶比较 ,雌蛾对在戊烷提取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明显地下降。联系到戊烷提取物中含有引起雌蛾触角电位反应的挥发物质的事实 ,上述结果说明戊烷提取物含有某些在雌蛾进行产卵场所定位中必不可少的挥发物。以戊烷浸过的针叶作为对照 ,雌蛾对在经α -蒎烯、香叶烯、苎烯、樟脑、里哪醇 -戊烷溶液分别浸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然而雌蛾在经β-蒎烯 -戊烷浸泡过的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明显地低于仅用戊烷浸过的针叶。这表明高含量 β-蒎烯的针叶能使雌蛾对其产卵喜好性显著地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泽勇  
用黑光灯测报马尾松毛虫试验曹泽勇(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淳安311700)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预测;黑光灯(捕虫用)中图分类号S763.42黑光灯是广泛用于测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发生规律的工具。本文报道淳安县千岛湖区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高强  魏美才  王晓玲  孙虹  
为了研究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极性和毒性大小等性质,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幼虫毒素进行了抽提试验,并试用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法作为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法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生物检测;毒素性质的研究表明,毒素活性成分的极性较大,较易溶于80%乙醇,可溶于水,较难溶于正丁醇和正己烷;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表明,毒素水提物中含毒素蛋白的量很小;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活性成分在常压105℃下热处理不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小明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年  周健生  史德山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我国南方林区一种重要的森林害虫,全国年发生面积近333.3万hm~2,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4.5亿元,其危害性早已引起国家领导和各级科研部门的重视。对马尾松毛虫的研究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其中包括彭建文先生的人工生命表的研究;李天生先生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的研究;薛贤清先生的预测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真  李典谟  
马尾松毛虫的暴发过程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即不同的发生区,发生类型不一样,常灾区是典型的暴发发生类型,偶灾区和无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马尾松毛虫具备了成为暴发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暴发的启动因子为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暴发的上升期为正密度相关作用驱使,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由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的作用。松林和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成华  伍德明  阎云花  李群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针叶的挥发物由溶剂提取和真空蒸馏制得。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由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0种成分。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用正常和剪除触角的雌蛾研究针叶挥发物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utas产卵场所选择中的作用。试验表明正常雌蛾在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比剪除触角的高得多。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无论是交配的还是未交配的雌、雄蛾对针叶挥发物都有强烈的EAG反应。用制备气相色谱对挥发物分馏并测定各馏分对来交配和交配雌蛾的EAG活性。含有某些单萜烯、单萜烯酸及单萜烯乙酸酯的馏分具有较高的EAG活性,其中主要为β-蒎烯的馏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国洋  方志刚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_(50)分别为2.5990,1.750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抑制试虫生长发育,在4.0μg/头剂量下,总抑制率分别为80.0%,70.0%和47.5%。印楝素和灭幼脲Ⅲ号还表现杀卵作用活性,200mg/kg印楝素处理1,4和7日龄卵其校正死亡率在76.6%以上;200mg/kg灭幼脲Ⅲ号则可达90.0%以上。试验中还观察记录了试虫受药后的症状反应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