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
2023(838)
2022(732)
2021(684)
2020(572)
2019(1469)
2018(1423)
2017(2159)
2016(1302)
2015(1363)
2014(1230)
2013(1252)
2012(1036)
2011(980)
2010(1018)
2009(730)
2008(761)
2007(629)
2006(584)
2005(512)
作者
(4865)
(4044)
(4023)
(4022)
(2933)
(2020)
(1751)
(1684)
(1607)
(1528)
(1514)
(1461)
(1457)
(1437)
(1418)
(1374)
(1360)
(1343)
(1281)
(1255)
(1159)
(1104)
(1041)
(1033)
(995)
(976)
(917)
(911)
(909)
(903)
学科
(2648)
水产(2251)
(2207)
经济(2207)
管理(1856)
动物(1813)
(1529)
动物学(1465)
(1423)
贸易(1421)
(1338)
(1300)
企业(1300)
电子(1233)
网上(1176)
网上贸易(1176)
业经(1061)
地方(922)
中国(902)
产业(816)
(772)
信息(705)
总论(662)
信息产业(653)
及其(651)
教学(588)
农业(587)
(566)
资源(553)
其他(503)
机构
大学(15647)
学院(14875)
研究(8593)
科学(7395)
(6513)
中国(5758)
(5650)
农业(5504)
研究所(5432)
(4670)
实验(4594)
实验室(4350)
业大(4202)
重点(4092)
(4007)
(3679)
水产(3662)
中心(3551)
技术(3497)
研究院(3490)
(3368)
管理(3360)
(3330)
(3324)
(3194)
(3114)
农业大学(3098)
科学研究(3025)
经济(2999)
(2794)
基金
项目(12578)
(8617)
国家(8556)
科学(7995)
基金(7557)
研究(6514)
科学基金(5689)
(5511)
(5297)
自然(4771)
自然科(4647)
自然科学(4643)
自然科学基金(4550)
科技(4498)
计划(4327)
基金项目(3674)
资助(3590)
重点(3547)
专项(3395)
(3256)
(3208)
科研(3100)
(3026)
技术(2857)
(2703)
农业(2612)
社会(2581)
创新(2566)
教育(2541)
社会科(2378)
期刊
学报(6903)
(4672)
科学(4657)
大学(4252)
中国(4236)
学学(4142)
(3734)
经济(3734)
研究(3113)
农业(3098)
水产(2333)
业大(1884)
管理(1863)
渔业(1839)
(1747)
林业(1714)
农业大学(1539)
教育(1385)
技术(1370)
科技(1315)
(1233)
(1122)
(1074)
海洋(1074)
自然(1009)
图书(979)
(962)
金融(962)
自然科(953)
自然科学(953)
共检索到25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晓雪  高春霞  田思泉  刘伟成  王家启  叶深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国政  李显森  金显仕  朱建成  戴芳群  
根据2008-2009年在黄海南部海域底拖网采集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Bleeker,1877)]样本的生物学资料,应用FiSAT软件对小黄鱼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通过Beverton-Holt模型评价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与临界体长、拐点体长等进行比较,以确定最适开捕体长。结果显示:(1)小黄鱼的体长(L)和体质量(W)关系式为W=0.0268×L2.814。(2)应用FiSAT软件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为L=27cm,k=0.45a-1,t0=-0.47a(;3)总死亡系数Z=2.40,自然死亡系数M=0.77,捕捞死亡系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丕茂  
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使用elefan技术基于体长数据求得的南海北部50种主要捕捞种类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以Beverton-Holt模型计算最适开捕年龄后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其相应开捕体长,再参考实际调查最小性成熟体长、临界体长、拐点体长和Froese-Binohlan经验公式计算的初次性成熟体长范围等数据确定最适开捕规格;部份分海区研究的种类先确定同一种类于各海区的最适开捕规格,再考虑不同海区的适用性确定其在南海北部的最适开捕规格。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50种主要捕捞种类的最适开捕规格,结果表明,所求得的最适开捕规格比原广东、广西、福建“水产资源繁殖保...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卢振彬  陈骁  杜建国  
以2001~2003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多鳞鱚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从生态学参数的变化探讨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多鳞鱚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237mm,优势组131~150mm,平均134.5mm,体重范围5~110g,优势组11~30g,平均26.1g。年龄范围0~3龄,优势组1龄,平均0.91龄。生长参数L∞为260.89mm、W∞为153.81g、k为0.6614、t0为-0.6158、tr为0.8474龄。Z为2.7728,M为1.3004,F为1.4724,开发比率为0.5310。与1992~1993年比较,种群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开发程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文良印  谭玉钧  王武  
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关于水温对草鱼(Ctenopharyngodenidela)摄食、生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刘文郁等1963;汪锡钧和吴定安1994;陈少莲等1993;Cole等1978;Kilambi和Robison1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张辉  
利用2012年春季在温台渔场对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连续6批取样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340 mm以下群体中,雌雄比基本符合1∶1的性比关系;叉长340 mm以上群体中,雌鱼显著多于雄鱼(P<0.05)。GSI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台渔场日本鲭的主要繁殖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不同时间段的雌鱼和雄鱼GSI均总体表现为雌鱼大于雄鱼(P<0.05)。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平均摄食强度总体表现为雄鱼大于雌鱼。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雌性和雄性的肝指数均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安晓萍  孟和平  杜昭宏  张利  高玉奎  柳玉海  李延平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的种群结构参数(体长、体重和年龄)进行测定,估算种群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并研究种群的生活史类型。结果显示:东北雅罗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Wt=0.0281L2t.8152,其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28.9763 cm,渐近体重W∞=366.95 g,生长系数k=0.2586,t0=-0.3237;自然死亡系数M为0.322,总死亡系数Z为0.9386,捕捞死亡系数F为0.6166;生活类型为r-选择。结果表明:作为渔业管理对策,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起捕年龄应定为3龄以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萌萌  刘岳  解涛  陈文蕾  唐衍力  
人工鱼礁是我国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氏平鲉是我国沿海广布的经济鱼种。为比较研究许氏平鲉的资源状况,本实验根据2016—2018年西霞口海洋牧场鱼礁区的资源调查,运用ELEFANⅠ基于许氏平鲉体长频率数据、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单位补充量等渔获量曲线法和生物参考点对许氏平鲉的生长、死亡和合理利用进行初步研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将不确定性引入资源评估。实验表明,浅水域许氏平鲉的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均大于中水域,深水域最小,表明西霞口礁区浅水域许氏平鲉的生长状况最好。中水域的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均大于深水域,浅水域最小,表明西霞口礁区中水域的许氏平鲉资源死亡率最高。本实验首次将生物学参考点及不确定性分析用于不同水深礁区的资源评价,结果发现,3种不确定水平下FBRP的判断结果与无不确定性结果一致,且F_(0.1)更适合礁区许氏平鲉的资源评估。结合Gulland理论、生物学参考点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分析可知,礁区资源处于轻度开发状态,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捕捞强度来增加渔获量。浅水域可提高到Y_W/R=25.60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83 a;中水域可提高到Y_W/R=23.89对应的开捕年龄为0.93 a;深水域可提高到Y_W/R=16.74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12 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凌建忠  张寒野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 mm和170 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尊雷  程家骅  袁兴伟  
幼鱼及非目标种类兼捕已成为许多网具作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提高网具选择性能是降低这种兼捕的重要途径。但是选择性能研究主要是基于从网具中逃逸后的鱼类较轻遭受到网具损害并最终存活。如果逃逸死亡率较高,即使选择性提高也是无宜的,因此应当将鱼类逃逸后生存能力作为网具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逃逸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主要包括网具特征、作业时间、作业深度、渔获种类及体长、渔获量及环境因子等;(2)逃逸死亡对资源量和渔业管理决策的影响;(3)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网具革新措施提高存活率的最新研究概况,如逃逸网片、分离栅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保护幼鱼和非目标种类的一系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超  张衡  韩海斌  赵国庆  石永闯  徐博  蒋沛雯  严云志  葛雅丽  
基于2019—2020年北太平洋灯光敷网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海面高度等环境数据,采用空间叠加图、频次分析与经验累积分布函数、K-S检验和GAM模型等4种方法分析了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渔场的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关键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作业渔场重心分布范围为147°~153°E、39°~43°N,在4—8月向东北方向移动,9—11月则向西南方向折返。通过频次分析与经验累积分布函数分析,中心渔场区域最适海表温度为10.0~18.0℃,最适叶绿素浓度为0.2~0.6 mg/m~(3),最适海面高度为0.2~0.7 m。K-S检验分析表明,高值CPUE海域和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面高度均有密切关系,最适范围分别为10.9~18.9℃、0.2~0.6 mg/m~(3)、0.2~0.7 m。GAM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高值CPUE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1.0~17.0℃,最适叶绿素浓度为0.3~0.8 mg/m~(3),最适海面高度为0.1~0.4 m。综合来说,CPUE高值区海域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1.0~18.0℃,叶绿素浓度为0.2~0.6 mg/m~(3),海面高度为0.2~0.7 m。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梦影  吕泽华  田思泉  高春霞  戴黎斌  叶深  
根据2015—2016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温台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采集的生产数据,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构建海水底层温度(sea bottom temperature, SBT)、海水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和水深(depth)与相对资源密度的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求解,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采用基于不同权重的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weighted model, AW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检验模型精度。研究发现:各环境因子与SI间均呈现明显的正态关系;小黄鱼的最适栖息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秋季和冬季,春季高值区位于122°30′E以东,28°30′N以北海域,夏季高值区呈带状南下,秋季高值区位于122°00′E,28°00′N附近海域,冬季高值区北上,位于123°00′E,29°00′N附近海域。研究结果表明:在HSI模型中考虑权重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温台渔场小黄鱼栖息地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黎斌  田思泉  刘伟成  高春霞  王家启  杜晓雪  
鱼类种群的体长分布能够反映该种群的资源变动状况,但能够有效描述体长结构信息的采样量难以确定。通过使用重采样方法计算了基于实际采样量下体长频次分布和基于模拟采样量下体长频次分布之间的均方差异值,并以温台渔场几种经济鱼类为例,比较了不同鱼种间体长频次精度和采样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鱼种间的生物学差异、季节变化等因素对体长频次精度与采样量间关系有一定影响;(2)迭代计算中体长组数量的改变会影响体长频次精度估计的准确性;(3)为避免采样努力量的浪费,体长频次精度的大小可作为采样量优化的理论依据。由于目前国内缺乏估计体长频次精度一类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对相关资源调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李冬静  刘海阳  陈平  李杰  
根据2012年9月21日-11月15日库克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海上调查数据,建立了钓钩深度计算模型,分两种起绳方式建立了作业中每一根支绳的浸泡时间计算模型。将钓钩深度以40 m为一层,共分为6个水层(40~80 m、80~120 m、120~160 m、160~200 m、200~240 m和240~280 m),统计每个水层和整个水体内的钓钩数量和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获尾数。计算每个水层和整个水体内的钓具浸泡时间,并以1 h为间隔分别统计每个区间的支绳数量及渔获尾数,计算其渔获率。结果表明:(1)二次曲线可拟合浸泡时间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其渔获率随浸泡时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容  
本期快乐口诀:快乐是一种选择,学会选择,就会是快乐的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