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3)
- 2023(13240)
- 2022(10707)
- 2021(9518)
- 2020(8005)
- 2019(18312)
- 2018(18224)
- 2017(35268)
- 2016(19560)
- 2015(22199)
- 2014(22551)
- 2013(22138)
- 2012(20382)
- 2011(18407)
- 2010(18567)
- 2009(17568)
- 2008(17550)
- 2007(16004)
- 2006(14155)
- 2005(13096)
- 学科
- 济(86320)
- 经济(86216)
- 管理(58095)
- 业(52158)
- 企(41898)
- 企业(41898)
- 方法(33417)
- 数学(29249)
- 数学方法(29002)
- 中国(25667)
- 农(23526)
- 财(22329)
- 地方(22031)
- 制(20238)
- 业经(19483)
- 学(16291)
- 农业(15455)
- 贸(14626)
- 贸易(14621)
- 易(14090)
- 体(13876)
- 银(13837)
- 银行(13807)
- 环境(13709)
- 融(13197)
- 金融(13193)
- 务(13139)
- 行(13121)
- 财务(13101)
- 财务管理(13063)
- 机构
- 大学(284985)
- 学院(284314)
- 济(118276)
- 经济(115566)
- 管理(105441)
- 研究(99045)
- 理学(89980)
- 理学院(88873)
- 管理学(87405)
- 管理学院(86853)
- 中国(74603)
- 京(60744)
- 科学(60279)
- 财(56428)
- 所(50459)
- 农(47792)
- 中心(45622)
- 研究所(45529)
- 江(44976)
- 财经(44020)
- 业大(41077)
- 经(39760)
- 范(38232)
- 师范(37867)
- 北京(37841)
- 经济学(37440)
- 农业(37402)
- 院(35883)
- 州(35413)
- 经济学院(33808)
- 基金
- 项目(187463)
- 科学(147941)
- 研究(137763)
- 基金(135579)
- 家(117812)
- 国家(116868)
- 科学基金(99959)
- 社会(88853)
- 社会科(84132)
- 社会科学(84107)
- 省(73704)
- 基金项目(72183)
- 教育(62917)
- 自然(62794)
- 划(62130)
- 自然科(61288)
- 自然科学(61271)
- 自然科学基金(60144)
- 编号(56089)
- 资助(53657)
- 成果(46238)
- 重点(42921)
- 发(41808)
- 部(41524)
- 课题(39402)
- 创(38616)
- 制(37967)
- 国家社会(37168)
- 创新(36363)
- 科研(35521)
- 期刊
- 济(134867)
- 经济(134867)
- 研究(85791)
- 中国(57815)
- 财(45089)
- 农(44055)
- 学报(43401)
- 科学(40438)
- 管理(38343)
- 大学(32862)
- 学学(30919)
- 教育(29568)
- 农业(29010)
- 融(27260)
- 金融(27260)
- 技术(24631)
- 财经(22177)
- 业经(21776)
- 经济研究(21160)
- 问题(19658)
- 经(19082)
- 业(15430)
- 版(13963)
- 技术经济(13791)
- 贸(13731)
- 现代(13314)
- 理论(13284)
- 商业(12954)
- 资源(12742)
- 科技(12456)
共检索到428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王纯彬
本文在探讨改革开发以来温台地域城市化机制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 ,分析城市化机制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化情况 ,提出新时期温台地域城市化机制转型的基本模式设想。
关键词:
温台地域 城市化机制 模式 转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将陕西省关中地区近 25年的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影响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贡献度进行排序,找到了在近 25年中影响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乌敦 李百岁
文章从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显著,整体上呈偏中西部高、东部低的宏观分布格局和"呼包鄂"金三角区综合城市化水平凸起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口、地域、基础设施等的发展、集聚、优化角度,将内蒙古综合城市化水平梯度划分为五个区,即相对高度综合城市化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经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区(乌海市)、综合水平较高新城市化区(鄂尔多斯市)、人口—产业结构城市化区(阿拉善盟)和低城市化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
关键词:
内蒙古 城市化水平 定量分析 地域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张建波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化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地区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蔡文彬 高跃新
通过对温州、台州两地 6 0多家企业的实地走访、考察 ,初步了解了当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存在的困难 ,提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建设 调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燕 吴玉鸣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关系。应用耦合机制和时空协调性模型,对1996、2000和2004年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中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颉颃阶段,且东部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空间对应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②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增大;③中国大部分省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工业化发展超前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东 陈茂竹 付晓东
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大系统共同推进的过程,这个系统包括人口聚集、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等五个子系统。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五个子系统并非完全处于协调的状态,从而使城市化的内部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构建协调系数的概念,借以描述不同城市城市化内部结构的表现形态,寻找差异和共性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城市化大系统内部结构的差异普遍存在于地域之间和地域内部各城市之间,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规律的分析,总结出不同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并对其成因和改进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指明了健康的城市化应该具备的属性。
关键词:
城市化 系统 协调性 发展道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水土 李国文
造船业是资金、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海运业的发展及我国进入“重工化、工业化”的阶段,我国造船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造船企业遭遇融资瓶颈,民营造船业尤其如此,本文在对浙江温台地区的造船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其融资难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造船业 船舶 融资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晓明
城市地域的近域推进是一种地域空间过程 ,同时包含着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及二者之间的互动作用。目前 ,成都市单中心的圈层推进和过去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面临着重大调整 ,其具体指导思想是应将过去“大饼”式铺摊子的低水平推进方式转变为多中心推进态势下组团式的、人口分布疏密相间的、空间形态错落有致的推进方式。城市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混合体 ,必须将市场机制和公共选择机制结合起来 ;政府作为一个有限理性的组织 ,不能在城市化过程中包揽一切 ,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资金、土地等资源的配置上 ,应尽可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城市地域 近域推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刚 张颖
基于较翔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其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概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其动力机制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
城市化 历史回顾 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西锋 李诚固 谭雪兰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论述了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因素 ,并讨论了东北地区未来城市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市化特征 问题 未来展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景华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劳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大树
批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历史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连锁反应过程。即:制度作用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义乌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批发业联动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增强;批发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加速了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成为浙中区域的经济中心。
关键词:
城市化 主导产业 批发业 作用机制 义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开明 李金昌
本文以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城乡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原因,对城市化产生负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于理性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