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4)
2023(2467)
2022(2095)
2021(1999)
2020(1696)
2019(4035)
2018(3891)
2017(7321)
2016(4155)
2015(4447)
2014(4331)
2013(4609)
2012(4397)
2011(4023)
2010(4093)
2009(3792)
2008(3715)
2007(3235)
2006(3036)
2005(2756)
作者
(12932)
(10936)
(10852)
(10408)
(7337)
(5412)
(4999)
(4242)
(4229)
(3917)
(3915)
(3902)
(3741)
(3737)
(3526)
(3454)
(3339)
(3271)
(3245)
(3224)
(3034)
(2729)
(2661)
(2469)
(2463)
(2437)
(2433)
(2326)
(2234)
(2166)
学科
(18895)
经济(18889)
管理(11802)
(9683)
(7806)
企业(7806)
方法(6904)
地方(6573)
数学(6019)
数学方法(5970)
(5806)
资源(5245)
中国(5133)
结构(4898)
(4690)
产业(4121)
(4058)
(4040)
(3844)
业经(3639)
地方经济(3567)
环境(3523)
农业(3256)
(3180)
(2943)
产业结构(2931)
体制(2709)
人事(2660)
人事管理(2660)
生态(2608)
机构
大学(60860)
学院(60542)
研究(23941)
(23779)
经济(23275)
管理(22086)
理学(18845)
理学院(18543)
管理学(18219)
管理学院(18086)
中国(17565)
科学(16690)
(13206)
(13046)
研究所(12193)
(11601)
(11121)
中心(10435)
(10282)
(10019)
(9316)
师范(9184)
业大(9046)
(9003)
农业(8706)
财经(8351)
北京(8332)
(7920)
经济学(7586)
科学院(7554)
基金
项目(43252)
科学(33932)
基金(31368)
研究(29625)
(28360)
国家(28162)
科学基金(23556)
社会(18632)
社会科(17703)
社会科学(17695)
(17160)
基金项目(16748)
自然(16159)
自然科(15598)
自然科学(15592)
自然科学基金(15335)
(14615)
资助(13040)
教育(12983)
编号(11406)
重点(10419)
(10314)
(9465)
成果(9207)
计划(8440)
(8432)
科研(8278)
课题(8254)
创新(8010)
科技(7800)
期刊
(27369)
经济(27369)
研究(16487)
中国(12975)
学报(12109)
科学(10900)
(8923)
管理(7840)
大学(7791)
(7188)
学学(7139)
资源(6410)
农业(6153)
图书(5058)
教育(4870)
技术(4428)
(4320)
金融(4320)
业经(4262)
财经(4123)
经济研究(4103)
问题(3885)
书馆(3805)
图书馆(3805)
(3725)
(3590)
(3470)
科技(2850)
林业(2838)
现代(2792)
共检索到91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金显仕  单秀娟  
莱州湾作为黄渤海众多渔业生物关键栖息地,其鱼类早期发生量和补充量直接影响渤海乃至黄海渔业资源动态及其可持续性。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构建莱州湾鱼卵、仔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阐述近40年来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处在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初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均又呈现一定程度回升。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由1980s的44种,1990s前期的34种、后期的40种,2000s的35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24种,2010s中后期始逐步回升至38种。当前鱼卵种数仅为1980s的60%左右,资源丰度不足彼时三分之一;仔稚鱼种数为1980s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90%。生命周期短、性成熟早、处于食物链低端的中上层和底层小型鱼类为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的主体成分。长期变化,相同季节优势种种类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栖息类型、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研究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这些变化均由一系列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鱼类早期资源每个物种数量动态相互作用驱动,是捕捞和环境双重压力下导致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卞晓东   韦超   张婉茹   崔培东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采集到36种鱼卵、仔稚鱼,其中,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为21种,鱼卵总数量为71 695粒,仔稚鱼总数量为1 161尾;主要产卵期为5-8月,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卵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至西南部的庙岛海峡毗邻水域;仔稚鱼主要集中于5-7月和11-12月,主要种类为鳀、白氏银汉鱼(Hypoatherina valencienne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仔稚鱼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春夏季(5-7月)鱼类早期资源群落功能丰富度、均匀度和离散度指数最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东北部和西南部。长岛毗邻水域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群落结构及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鱼类繁殖群体的洄游迁徙对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吴强  金显仕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涛  单秀娟  金显仕  陈云龙  吴强  刘文辉  
关键种对群落结构稳定性起着决定作用,它的筛选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5月对莱州湾渔业底拖网数据,以摄食关系为基础构建了莱州湾鱼类群落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网,运用网络分析法计算了该关系网的13种重要性指数及Key Player Problem参数(F、DF和Dr)。根据13种指数的排序结果、聚类信息和3个Key Player Problem参数,对莱州湾鱼类群落的关键种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13种重要性指数可划分为4个信息组:a(D、CC、IC、TI~1和TI~7)即基本信息组、b(D_(In)、H_(In)和K_T)即信息输入组、C(D_(ouT)、H...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玉东  雷霁霖  
鱼类卵子质量被定义为卵子受精和随之发育成正常胚胎的能力,其质量的优劣是影响鱼类人工繁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对养殖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硬骨鱼类卵子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及评析,从硬骨鱼类卵子的发生发育规律、卵子质量评价标准、影响卵子质量的内外因素及相关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今后硬骨鱼类卵子质量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硬骨鱼类卵子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海水养殖鱼类种苗生产提供可控性强的工艺流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浚杉   唐雨馨   王晨旭   王德寿  
虹彩细胞是硬骨鱼中一类常见的色素细胞,含有大量的虹彩小体,其内含有由鸟嘌呤晶体构成的高折射率的反射小板,反射小板与低折射率的细胞质交替排列形成交替层的结构,光被交替层反射后通过多层薄膜干涉使细胞呈现出彩虹般的颜色。虹彩细胞能在激素、交感神经系统或外界环境刺激的作用下通过改变反射小板的间距来实现颜色的变化。鸟嘌呤是虹彩细胞呈色和颜色变化的基础,其合成途径已被详细解析。虹彩细胞由多能的神经嵴细胞分化而来,从神经嵴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虹彩细胞的谱系特化过程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目前已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发现了一些关键基因,并通过对这些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初步解析了控制虹彩细胞特化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同时也发现了其他影响虹彩细胞特化、分化及存活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硬骨鱼类虹彩细胞呈色及颜色变化的机制、鸟嘌呤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以及影响虹彩细胞发育和存活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能对虹彩细胞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为研究虹彩细胞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志涛  李肖霞  迟爽  乔帼  
鳃为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鱼类进行离子交换、酸碱调节和含氮废物排泄的重要结构基础,也是鱼类重要的外周黏膜免疫器官之一,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当前,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反应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硬骨鱼类鳃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综述了抗菌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Toll样受体、补体等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分子在硬骨鱼类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分子功能,最后探讨了化学因素(重金属、杀虫剂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以及营养物质和疫苗等对硬骨鱼类鳃黏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鳃在鱼类黏膜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和应答机制提供指导,为硬骨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雪  彭念念  李学军  
色素细胞是动物体内产生色素的一类特化细胞,其色素颗粒可选择性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多种颜色,从而形成动物的体色。色素细胞由胚胎神经嵴细胞分化形成,在动物警戒、求偶、伪装、拟态、隐蔽以及环境适应性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黄色素细胞是仅次于黑色素细胞最受关注的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合成含有类胡萝卜素和蝶啶成分的红/黄色素小体,可以形成从白色到红色等一系列的颜色,是研究色素细胞互作、色素沉着以及生物进化机制的理想模型。本文综述了鱼类色素细胞的来源和分布、黄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以及蝶啶色素合成代谢机制三个方面,并提出了现阶段黄色素细胞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为鱼类体色形成、色素细胞分化及体色性状分子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丛旭日  李凡  吕振波  高彦洁  任中华  陈建强  
根据2010~2012年渤海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底拖网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生物量、平均渔获尾数、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蟳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它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生物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尧尧  李忠义  吴强  王俊  
根据2009–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3年渔业资源种类数为2012年种类数的84.4%,仅为2009年的60.3%,平均网获质量明显下降。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各生态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67?3.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晨捷  施兆鸿  王建钢  高权新  
盐度是硬骨鱼类生存环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因子,对于鱼类的存活、受精卵的发育以及仔鱼、幼鱼、成鱼的健康生长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探索盐度的影响机理,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以及与海水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相关的细胞、调节酶、调节激素、离子转运通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姝君  赫崇波  木云雷  刘卫东  周遵春  高祥刚  丛林林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和条斑星鲽(V.moseri)线粒体基因组的全部基因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已知分类地位相关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用蛙、鸡、牛做外群,采用NJ和MP法,重建鱼类的系统发育树。通过计算各个基因在重建系统发育树时的准确率,估算该基因所含有的系统发育信息。结果表明,从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以及在目、科、属综合分析,这些基因的系统发育信息大致分为好(16SrRNA、ND2、ND4、12SrRNA、ND6、ND5)、中(Cytb、COII、COIII、ND1、COI)和差(ND3、ND4L、A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小东  林浩然  
硬骨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的调控THEREGULATIONOFFINALOOCYTEMATURATIONINOSTEICHTHYES汪小东林浩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WANGXiaoDong,LINHaoRan(Scholof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闫培培  李文笙  
对硬骨鱼摄食调节机制的研究可以为鱼类养殖中优化饲料配方和养殖方式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在众多参与摄食调节的内分泌因子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家族多肽由于同时参与脑和胃肠道对食欲的调节,备受研究者关注。哺乳动物中存在3种类型的NPY家族多肽,其中NPY是脑中的促摄食因子,而肽YY(peptide YY,PYY)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是胃肠道中的抑摄食因子。这3种多肽与其共同的受体——NPY家族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作用。NPY家族多肽和受体被共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涛  单秀娟  金显仕  陈云龙  滕广亮  魏秀锦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