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2)
- 2023(3427)
- 2022(2911)
- 2021(2756)
- 2020(2368)
- 2019(5295)
- 2018(5084)
- 2017(9499)
- 2016(5512)
- 2015(5870)
- 2014(5814)
- 2013(5900)
- 2012(5695)
- 2011(5106)
- 2010(4996)
- 2009(4446)
- 2008(4360)
- 2007(3788)
- 2006(3217)
- 2005(2889)
- 学科
- 济(19046)
- 经济(19025)
- 业(13236)
- 管理(11972)
- 企(10060)
- 企业(10060)
- 方法(8781)
- 学(8225)
- 数学(7783)
- 数学方法(7680)
- 财(5207)
- 农(5197)
- 地方(4933)
- 中国(4807)
- 制(3964)
- 融(3729)
- 金融(3729)
- 农业(3625)
- 务(3539)
- 财务(3535)
- 财务管理(3528)
- 银(3521)
- 银行(3495)
- 业经(3486)
- 企业财务(3442)
- 行(3346)
- 技术(3329)
- 贸(3060)
- 贸易(3060)
- 易(2915)
- 机构
- 大学(76896)
- 学院(76464)
- 研究(32761)
- 济(26767)
- 经济(26181)
- 科学(24227)
- 管理(24043)
- 中国(23000)
- 理学(20930)
- 理学院(20524)
- 农(20412)
- 管理学(19993)
- 管理学院(19827)
- 所(19093)
- 研究所(17991)
- 京(16649)
- 农业(16627)
- 业大(15379)
- 中心(14117)
- 州(13250)
- 财(12833)
- 江(12224)
- 院(12163)
- 室(11617)
- 省(11531)
- 实验(10727)
- 科学院(10534)
- 财经(10445)
- 范(10421)
- 实验室(10291)
- 基金
- 项目(57509)
- 科学(44177)
- 基金(42121)
- 家(40200)
- 国家(39912)
- 研究(35409)
- 科学基金(32197)
- 自然(23922)
- 自然科(23375)
- 自然科学(23363)
- 自然科学基金(22953)
- 基金项目(22336)
- 省(22316)
- 社会(21245)
- 划(20336)
- 社会科(20072)
- 社会科学(20064)
- 资助(17761)
- 教育(15844)
- 重点(14267)
- 计划(13582)
- 科技(12501)
- 发(12476)
- 部(12296)
- 编号(12179)
- 科研(12046)
- 创(11691)
- 创新(11094)
- 性(10885)
- 专项(10598)
共检索到111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爱勇 万瑞景 金显仕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的12种和2008年的14种。鱼卵、仔稚鱼个体资源数量下降趋势明显,2008年个体数量分别为1982、1993和2003年的31.58%、0.61%和5.77%。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年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有变动加快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1993年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生物多样性年代际变化莱州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东奎 赵静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尾,隶属于7目14科19属19种,其中,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尾,隶属于4目14科21属21种,其中,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尧尧 李忠义 吴强 王俊
根据2009–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3年渔业资源种类数为2012年种类数的84.4%,仅为2009年的60.3%,平均网获质量明显下降。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各生态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67?3.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关键词:
莱州湾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年际变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涛 单秀娟 金显仕 陈云龙 滕广亮 魏秀锦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李凡 吕振波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阙江龙 徐兆礼 孙鲁峰
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丰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 ind/m3、280.01 ind/m3、4.32ind/m3和14.78 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峰季比东海提前了一个季节。冬春两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相近,在湾内和沿岸水域数量高于近海水域。相反,在夏秋季,丰度在近海水域明显高于沿岸及湾内水域。浮游动物在各季节不同的分布特征与该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凡 吕振波 魏振华 王田田 徐炳庆 王忠全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进行的19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弓子网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78种,春季种类最少,而其他季节种类数接近。弓子网渔获物质量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壳类、鱼类、头足类、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主要由少数优势种类的季节分布差异引起。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全年优势种为玉蟹科、寄居蟹、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由丽萍 赵玉庭 孙珊 苏博 马元庆 王立明 齐延民 李佳蕙 董晓晓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_4~(3-)-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_3~(2-)-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_4~(3-)-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_3~(2-)-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璐 李永吉 张艳春 李文辉 梁志强 谢仲桂 易大庆 易湘开 肖光明
为了解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稚鱼类的肠道微生物随食性转化演替变化规律,连续采集分别代表摄食生物饵料时期(LP)、第1个转饵期(CP1)、第2个转饵期(CP2)及完全配合饲料时期(FP)的13、19、24和46日龄的加州鲈肠道内容物,采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探究摄食不同饵料时期加州鲈仔稚幼鱼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差异。结果分析表明,各时期肠道微生物Goods_coverage均为1,表明测序结果可反映肠道真实存在的微生物。饵料转换显著影响加州鲈仔稚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转饵期(CP1、CP2)肠道微生物种类变化显著,结构组成呈单一化,而摄食活饵和完全配合饲料时期微生物均匀度分布较高。其中,FP阶段微生物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高于1%的菌群平均达16种,LP期平均有8种,而CP1、CP2两时期均不超过2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平均相对丰度CP1、CP2两时期分别为93.27%、97.33%,占绝对优势,摄食不同饵料时期优势菌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加州鲈仔稚鱼转饵对肠道相关功能的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肠道对成分复杂的饵料吸收利用的响应。探究转饵成功的加州鲈仔稚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为加州鲈转饵驯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从肠道微生态调控来改善或优化加州鲈转饵技术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加州鲈 仔稚鱼 转饵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玉庭 苏博 李佳蕙 王立明 齐延民 孙珊
依据2013年6月对莱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分别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春季莱州湾所有站位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污染严重,31%站位的DIN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含量较低,所有站位pO4-p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由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春季莱州湾海域N/p比值总体处于高值,p相对缺乏,营养水平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水平,有机污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闫欣 钟俊生 王明星 李安东 蒋雪莲 王储庆 仇延舫
2013年1月至12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站点,按月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进行了12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81粒,隶属于4科6种;仔稚鱼143 782尾,隶属于23科69种。其中河口型鱼类(34种)和海洋型鱼类(24种)多于洄游型鱼类(4种)和淡水型鱼类(7种)。鱼卵中以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居多,而仔稚鱼中个体数最多的是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占总渔获物的62.88%,其后依次为棘头梅童鱼(13.02%)、凤鲚(Coilia mystus,9.22%)、黄鳍刺虾虎鱼(Acanthogobiu...
关键词:
杭州湾 仔稚鱼 种类组成 多样性指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大刚 沈谓铨 刘群 焦燕 曾晓起 任一平
以历史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育史,指出莱州湾是一个年轻的海湾,而黄河三角洲则是一个不稳定的河口三角洲。莱州湾地质构造复杂,东部为上升区,西部属沉陷区;黄河三角洲则属于淤泥岸坡,沉积物是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细化为特征。其水文特征因地处暖温带北缘,属季风气候区。在陆上气候、黄河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交互影响下,本水域形成温、盐季节变化显著,适时针环流、往复流性质的潮流及以 M2潮汐余流占主要地位的余流特征。出现的鱼类共有46科,96种,几乎覆盖黄渤海软骨和真骨鱼类的主要科、属及其习见种类,但无地方特有种。与黄渤海326种鱼类相比,仍属黄渤海生物区系的贫乏化表现。在...
关键词:
莱州湾 黄河口 地理学 鱼类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九江 刘永 肖雅元 王腾 李纯厚
为了解大亚湾鱼卵、稚仔鱼种群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5年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拖网对大亚湾鱼卵、仔稚鱼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获鱼卵31361粒,仔稚鱼244尾。经鉴定分析共有27种,其中鱼卵19种,隶属于6目16科18属;仔稚鱼18种,隶属于5目15科16属;鱼卵、仔稚鱼共有种11个。鱼卵平均丰度为614.55 ind/1000 m~3,稚仔鱼的平均丰度为3.69 ind/1000 m~3。鱼卵丰度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显示,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列岛、人工鱼礁区、湾口东岸。鱼卵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5~2.26,平均值为0.86,稚仔鱼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2.53,平均值丰度0.82;鱼卵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02~0.99,平均值为0.50;稚仔鱼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1.00,平均值为0.52。根据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与种群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和溶解氧(P<0.01)。研究结果显示,春夏季是大亚湾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中央列岛海域是大亚湾鱼类繁殖的关键区域。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大亚湾 鱼卵 稚仔鱼 环境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慧平 赵明华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 (1993年 )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 ,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 ,未来气候变化 (2000~2042年 )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 %时 ,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 0~5 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 ,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 ,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 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 ,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影响 脆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