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9)
- 2023(5996)
- 2022(5089)
- 2021(4756)
- 2020(4044)
- 2019(8888)
- 2018(8460)
- 2017(15662)
- 2016(8902)
- 2015(9968)
- 2014(10014)
- 2013(9959)
- 2012(9537)
- 2011(8962)
- 2010(8835)
- 2009(8399)
- 2008(8102)
- 2007(7396)
- 2006(6815)
- 2005(6229)
- 学科
- 济(38240)
- 经济(38174)
- 管理(20014)
- 业(16211)
- 方法(14229)
- 学(12450)
- 地方(12249)
- 企(12202)
- 企业(12202)
- 数学(11397)
- 数学方法(11228)
- 农(9616)
- 中国(9156)
- 制(7597)
- 地方经济(7480)
- 业经(7328)
- 农业(6762)
- 财(6642)
- 环境(6362)
- 理论(5733)
- 融(5620)
- 金融(5618)
- 和(5381)
- 贸(5321)
- 贸易(5319)
- 体(5231)
- 易(4984)
- 银(4896)
- 银行(4847)
- 行(4743)
- 机构
- 大学(135518)
- 学院(135153)
- 研究(57604)
- 济(47328)
- 经济(46172)
- 管理(42984)
- 科学(41981)
- 中国(41187)
- 理学(36408)
- 理学院(35730)
- 管理学(34724)
- 管理学院(34476)
- 农(33229)
- 所(32684)
- 京(31284)
- 研究所(30352)
- 农业(26635)
- 业大(25594)
- 中心(24558)
- 江(22022)
- 财(21855)
- 院(21568)
- 范(20970)
- 师范(20604)
- 省(20292)
- 北京(19973)
- 科学院(18771)
- 室(18323)
- 州(17466)
- 研究院(17021)
- 基金
- 项目(95762)
- 科学(73325)
- 基金(68604)
- 家(65150)
- 国家(64701)
- 研究(61005)
- 科学基金(51879)
- 省(38080)
- 社会(37269)
- 自然(36840)
- 基金项目(36595)
- 自然科(35823)
- 自然科学(35808)
- 自然科学基金(35167)
- 社会科(35102)
- 社会科学(35093)
- 划(33648)
- 资助(29065)
- 教育(26730)
- 重点(23486)
- 发(22514)
- 编号(22242)
- 计划(21444)
- 科技(19819)
- 部(19701)
- 科研(19350)
- 创(18701)
- 创新(17784)
- 成果(17661)
- 课题(17405)
共检索到204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莹 周锋 房恩军 郭彪 张博伦 张武昌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春生 刘镇盛 何德华
浮游动物是水域主要的次级生产者,也是养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其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变动。象山港是多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和肥育的优良场所,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80年全国海岸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以来,陆续有一些象山港浮游动物的报导,但缺少针对整个港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专门调查和研究。为此,在2000年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了4个航次的全港区浮游动物调查。本文使用这些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季节变动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象山港养殖容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丰度 季节变动 象山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宇 房恩军 郭彪 高燕 侯纯强
根据2012年5月在渤海湾天津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鱼产力、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关系。鉴定出浮游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6种,桡足类9种,毛颚动物1种,糠虾类2种,浮游幼虫6种,其它动物4种。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腔肠动物的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分为近岸低盐类群、外海高温高盐类群、广盐类群等3个生态类群,且以后两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主要种类包括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夜光虫(Noctiluca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雪梅 徐东会 夏斌 崔正国 曲克明 江涛 赵俊 陈聚法 陈碧鹃
利用2013年5月、7月、11月和12月渤海中部41个站位的4次综合海上调查所获资料,分析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42属87种。其中,硅藻门33属72种,甲藻门9属15种,金藻门1属1种。渤海中部浮游植物优势种多为硅藻,部分甲藻也表现为优势类群。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主要优势种发生了演替现象,往年优势种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本次调查并未出现,斑点海链藻(Thalassiosira puncTigEra)首次以优势种出现,浮游甲藻的优势地位与往年相比日趋明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5月、7月、11月和12月平均为200.14×10~4、16.32×...
关键词:
渤海中部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贾晓平 杨圣云 廖秀丽 李纯厚
为全面掌握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07—2008年在大亚湾开展的4个航次124个站次的海洋生物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种类更替频繁;(2)优势种组成简单,季节变化明显,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与过去相比,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但种类和优势种的更替率均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单一种优势地位明显提高。大亚湾生态环境随季节的变幅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明显下降。海水温度的升高,改变了大亚湾暖水性浮游动物种类的生活周期;而且营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赤...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大亚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雪 吴强 栾青杉 张武昌 徐剑虹 肖天
根据2011年5-11月及2012年3-4月在莱州湾进行的每月1次共9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通过解剖镜下镜检浮游生物网拖网样品,分析莱州湾3-11月大型砂壳纤毛虫丰度的水平分布。结果显示,砂壳纤毛虫总丰度的水平分布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特点:3–5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底较高,向湾口递减;6-11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中及湾口较高,湾底近岸海区较低。各月砂壳纤毛虫丰度较大的区域温度、盐度比较相似,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有一定的适温性和适盐性。其中,6月砂壳纤毛虫丰度的分布与同期调查的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较一致,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是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对鱼类仔稚鱼的成活和发育有帮助。3-11月砂壳纤毛虫种丰富...
关键词:
砂壳纤毛虫 优势种 水平分布 莱州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柴然 冯娟 陈碧鹃 夏斌 孙雪梅 王晓晓 陈聚法 崔正国 曲克明
为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2017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在该海域设置15个监测站位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海区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2门31属6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绝对优势门类,共25属60种,甲藻门(Pyrrophyta)有6属9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732.10~1142.19)×10~4 cell/m~3,平均为937.15×10~4 cell/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2016年最高峰出现在秋季;2017年最高峰出现在夏季;空间分布上,春、夏2个季节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不大,2016和2017年相似性高达70%左右,但夏、秋季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较大,相似性仅为40%左右,这主要与环境因子变化有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与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系数最高,最高值为0.536,其次与之相关的双因子组为pH与COD、COD与无机氮(DIN)、溶解氧(DO)与COD。因此,崂山近岸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关键限制因子为COD、pH、DIN和DO。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崂山近岸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程敬伟 李永胜 马家好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纤毛虫病的病理变化。发现在患病鱼皮肤及鳍表皮下结缔组织及溃烂处、肛门周围组织、肌纤维间、鳃丝内、脑、脊髓、眼球壁及眼球腔内、肝脏、胰腺腺管间、肾脏、脾脏被膜、胃壁、肠壁血管、膀胱壁、性腺周围及性腺内、内脏各器官间结缔组织,以及血液、脑脊液、腹水、胃液及肠液等体液内均存在纤毛虫。主要病理变化出现在有大量纤毛虫寄生的部位,特别是皮肤、鳍、肛门周围、鳃、脑、脊髓、眼球、肝脏、胃壁等处,最终症状为组织淤血、出血,细胞坏死、崩解,大量淋巴细胞增生。但当上述组织中纤毛虫数量较少时,其病理变化并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纤毛虫入侵大菱鲆没有明...
关键词:
大菱鲆 纤毛虫病 纤毛虫 病理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剑 徐兆礼 朱德弟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8°00′-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类型。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分别为:春季64.61ind/m3,夏季191.84ind/m3,秋季59.11ind/m3,冬季1.4ind/m3。四季共出现软体动物24种,其中春季8种,夏季21种,秋季10种,冬季2种。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适温较低,是春季主要优势种;明螺(Atlanta peroni)作为暖水种,是夏季主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波 陈俊辉 卢伙胜
2003年8月、12月和2004年2月、5月在大放鸡岛海域多个站位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对该海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季节各站位的细胞丰度分布、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7种,大多数属浮游硅藻。角毛藻属、丹麦细柱藻、脆根管藻和尖刺菱形藻为全年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大致为8月>12月>5月>2月。5月和8月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12月和2月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2月和5月群落均匀度较高,较为稳定,而8月和12月群落均匀度较低,稳定性差,少数种类因此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类群,成为赤潮暴发的潜在生物要素。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多样性 茂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孙岳 徐兆礼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
关键词:
椒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慧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纪毓鹏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子涵 钟俊生 胡敏 侯世挺 仇延舫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
关键词:
杭州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 钟俊生 蒋日进 林楠 葛珂珂 陈渊戈
为探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 cm,网目0.2mm)共拖网156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4种,浮游幼虫10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共63种(桡足类43种,枝角类15种,其他5种),水生昆虫5种,轮虫3种,水母类2种,毛颚动物1种。最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优势度Y=0.52;其次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Y=0.22。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以河口半咸水性浮游动物为主,受长江径流量、外海水团、温度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根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2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高生物量分布区在交汇水团的海水一侧,而交汇水团的淡水一侧生物量较低。8月高生物量分布在交汇水团的两侧,交汇水团的生物量较低。长江口生物量的年间变动与外海水势力有关。高生物量分布区往往位于长江口水域的东侧,当外海暖水势力强盛时,高生物量分布区向长江口伸展,使整个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增高,而当外海暖水势力较弱时,高生物量分布区范围缩小。2001至2003年浮游动物生物量逐年迅速降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丰度变化是影响长江口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动物 生物量 年间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