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
2023(10)
2022(14)
2021(14)
2020(13)
2019(25)
2018(29)
2017(36)
2016(38)
2015(35)
2014(41)
2013(40)
2012(39)
2011(22)
2010(40)
2009(43)
2008(36)
2007(33)
2006(18)
2005(15)
作者
(114)
(112)
(111)
(102)
(73)
(67)
(55)
(49)
(48)
(44)
(43)
(43)
(41)
(38)
(37)
(35)
(35)
(33)
(33)
(32)
(32)
(32)
(29)
(29)
(27)
(27)
(27)
(26)
(26)
(26)
学科
(240)
经济(240)
地方(188)
地方经济(142)
(66)
资源(59)
方法(48)
数学(47)
数学方法(47)
水产(40)
环境(39)
(35)
海洋(35)
中国(33)
(33)
管理(33)
动物(32)
动物学(32)
及其(28)
运输(26)
开发(25)
生态(25)
(24)
(22)
(22)
防治(22)
(21)
(21)
污染(21)
水路(20)
机构
大学(424)
学院(402)
研究(302)
中国(215)
科学(211)
(209)
研究所(205)
(181)
经济(178)
(174)
海洋(172)
(134)
(127)
(124)
研究院(119)
(117)
实验(117)
实验室(114)
农业(111)
环境(108)
重点(108)
资源(107)
发展(106)
(106)
管理(104)
水产(103)
山东(97)
科学研究(92)
(91)
理学(91)
基金
项目(354)
科学(296)
国家(280)
(280)
基金(257)
研究(235)
科学基金(201)
自然(156)
自然科(153)
自然科学(153)
(152)
自然科学基金(151)
资助(140)
基金项目(138)
社会(137)
(126)
社会科(125)
社会科学(125)
(122)
重点(116)
计划(108)
发展(105)
(101)
专项(90)
(86)
教育(84)
科研(79)
中国(77)
科技(76)
编号(76)
期刊
(213)
经济(213)
科学(134)
中国(122)
研究(112)
学报(91)
资源(77)
渔业(59)
水产(58)
进展(58)
地理(56)
管理(54)
(51)
经济地理(43)
农业(42)
大学(40)
学学(40)
(35)
国际(32)
产科(31)
(29)
(28)
海洋(28)
问题(28)
业经(27)
开发(27)
技术(27)
世界(25)
(25)
中国人(25)
共检索到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林心  
渤海湾畔的明珠──营口辽宁省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北岸,辽河入海口处,是全国15个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营口市水陆交通便利,陆路、海上运输四通八达。长大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可通往东北各地及亚洲和远东部分国家。水路一市两港(营口老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家和,李爱民  
渤海湾明珠──北戴河及其经济技术开发区孙家和,李爱民(北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室)北戴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濒临渤海湾,隶属于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秦皇岛(见图),面积70.4km2,人口5.4万。这里依山傍海,风光绮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冬无严...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郭彪  高燕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杰  李小青  
一、环渤海湾地区交通运输现状环渤海湾地区交通运输问题研究的范围,是指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为中心的海湾地区,它的陆域范围大致包括胶济铁路以北,津浦铁路(天津——济南段)、京承铁路以东,沈丹铁路西南,包括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北京在内的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地域。三十多年来,环渤海湾地区交通运输系统有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为主,以管道、航空运输为辅的综合运输网(民航和管道限于各自的技术经济条件,适用范围不广,近期难以发挥重大作用。因此本文未加分析研究)。本地区内现有沈丹、沈大、沈山、京山、京秦、京承、津浦(天津——济南段)、胶济、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巧莉  范元伟  
既往对港口效率的研究大多仅考虑空间维度,忽略时间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运用DEA视窗分析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出发,利用面板数据,对渤海湾地区三大主要港口的内部运营效率进行研究,并利用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分析,明确港口偏离有效的原因。此外,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港口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青岛港内部运营效率较高,其次为天津港,而大连港则一直处于非DEA有效状态;投入拥挤、产出不足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是造成非DEA有效的主要成因;各投入要素对三大港口内部运营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结发  
长久以来,渤海湾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而享誉四方。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环渤海经济圈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潮。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昔日秀丽的渤海湾已渐渐从中国北方海岸的明珠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污水池"。曾经碧波粼粼的海水已然被排污口排放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所代替,滚滚浊浪吞噬了洁净的海岸。据统计,每年排入渤海的有毒废弃物多达57亿吨、固体废物多达20亿吨。相关研究者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单秀娟   金显仕   王凯传  
渤海湾历史上为黄渤海多种主要经济鱼类重要产卵和育幼场。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和补充调查,构建渤海湾鱼卵、仔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阐述1982年以来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产卵和育幼场重心位置处在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118o30?E以西湾中底部海域一直为产卵和育幼场集中分布区。相较1980s,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且渤海湾作为传统经济鱼类的产卵和育幼场所的功能下降明显。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种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前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又显著回升。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1980s的39种,1990s前期的31种、后期的34种,2000s至2010s初期的22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的21种,2010s中后期始逐步回升,至2020s初期已达40种。最近,2020—2021年鱼卵种数约为1980s的80%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的88%;仔稚鱼种数与1980s大致相当,资源丰度则为彼时的1.33倍。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年际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产卵类型、栖息类型和适温类型亲体种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全年综合浮性卵种数比例下降,黏性卵和具卵膜丝卵种数比例升高;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斑■(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渤海湾传统经济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降低;鳀(Engraulis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少鳞■(Sillago japonica)等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增高。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发生量主要取决于产卵场的环境条件、捕捞强度和对鱼类早期资源的损害程度,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环境和捕捞双重扰动下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毓  鲍捷  李东和  
"地带-省级-市级"是一个空间结构的三个层级,随时间尺度形成具有自身内在变化规律的独特格局。文章系统梳理了渤海湾旅游发展基础数据,基于时空尺度探索区域旅游成长的演变轨迹,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了驱动模型,解释机理。结果表明:(1)渤海湾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发展重心的时空变化呈交叉"J"型分布,由东南向西南移动;(2)从旅游发展重心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形成辽宁南北响应、河北隔强成弱、山东东西联动的独特格局;(3)渤海湾3省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重心的演变过程大致呈三角轴线分布,三角底部是重心偏移方向多变期,顶部是重心偏移方向基本定向期;(4)比较3个时间尺度的旅游成长速度,其空间差异和变化强度驱动重心轨迹以及标准差椭圆的转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德平  闫旭东  赵忠祥  黄素芳  赵松山  徐玉鹏  孙文元  
通过对黄骅港经济开发区地下水、土壤以及沙尘等自然因子的研究表明:临海地带的地下水位浅,水含盐量在0.5%以上;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土壤孔隙度小,容量大,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明显低于正常耕田土;沙尘中含盐量在0.20%~0.32%,带有一定的含盐物质。这些生态因子是制约渤海湾泥质海岸地带绿化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聿琛  谷德贤  徐海龙  薛薇  于小涵  
为深入了解渤海湾鱼卵与栖息环境间的关系,掌握鱼卵分布的区域特征,本研究基于2014年至2018年(各年5—7月)渤海湾鱼卵和海洋环境调查数据,根据海水表面温度(seasurfacetemperature,SST)、海水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和海水pH,采用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ethod, GMM)、最小值法(minimum method, MINM)和连乘法(continued product method, CPM)分别建立渤海湾鱼卵5—7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鱼卵主要分布的SST、SSS和pH范围分别是21.6~24.8℃、30.07~32.60和8.03~8.21;最适SST、SSS和pH以及适应范围存在月间差异; 5月,鱼卵的分布可以较好地被HSI模型解释; 6月和7月, SST、SSS和pH不再成为鱼类产卵的最主要限制因子,而其他未加入模型的因素,如地理位置、海底底质、海流等可能主导了鱼卵的分布。研究认为,考虑到鱼卵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严苛性,CPM更适于渤海湾鱼卵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的构建,可用于鱼卵分布区域的推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珂  吴晓青  秦元伟  于璐  杜培培  
不透水面的分布规模、空间格局和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的陆地生态环境监测及其科学研究得以延续。本研究以该卫星搭载的陆地成像仪(OLI)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基于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模型,采用最小噪声分离法(MNF)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地表信息遥感影像分类,并提取高反照和低反照覆盖初步提取不透水面,利用遥感指数去除水体、阴影等干扰物后,得到研究区不透水面的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相较于TM影像,OLI影像辐射分辨率提高为16bit,其波段范围普遍变窄,影像经大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瑞  
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为基础,研究港口物流与应季海鲜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并以渤海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港口物流和应季海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且应季海鲜产品贸易对港口物流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曹慧敏   田伟君  
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污染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为目的,选取2011—2020年环渤海湾区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作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下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海洋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水质污染排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更强,而第三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显著负相关。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渤海湾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中人均固体废弃物(PSW)呈现“S”型,受特殊值影响较大,lnPCOD、lnPNH_(3)-N、lnSO_(2)的EKC皆已达到顶点,lnPNO_(X)的拟合结果也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环渤海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EKC的“顶点后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补偿性越来越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壮壮  王琳  杨文波  曹坤  李继龙  
根据渤海湾近岸海域1987、2005及2007―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最近有关的海洋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成果,采用多尺度分割和最邻近分类的方法,使用e Cognition、ENVI、Arc GIS软件,分析报道了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目及其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变化等与岸线、滩涂、近岸浅海变化等栖息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岸线长度、占用滩涂和近岸浅海面积与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大型底栖动物总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岸线长度、占用滩涂和近岸浅海面积与多毛类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总生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吕婷婷  高义  付敏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以2年为时间步长提取了2000-2010年间各时期渤海湾海岸线空间位置、长度以及结构信息。通过空间分析,以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增长为数量指标对海岸线的时空变迁过程进行了定量反演,并进行了驱动力和影响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渤海湾岸线变化显著,岸线总长度增长了约427km,几乎全部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变化微弱。由岸线变迁所造成的陆域面积增长达到937km2。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前期的围垦养殖以及中后期的工业园区和港口的建设。主要的陆域增长点为沾化和无棣沿海地区、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及黄骅港、滨州港、东营港等。2010年的渤海湾海岸线形态相比于2000年要粗糙很多,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