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8)
- 2023(3826)
- 2022(3161)
- 2021(3113)
- 2020(2594)
- 2019(6118)
- 2018(5827)
- 2017(10489)
- 2016(5670)
- 2015(6642)
- 2014(6299)
- 2013(6544)
- 2012(6262)
- 2011(5914)
- 2010(5671)
- 2009(5220)
- 2008(5180)
- 2007(4243)
- 2006(3762)
- 2005(3478)
- 学科
- 济(27141)
- 经济(27118)
- 方法(12546)
- 数学(11950)
- 数学方法(11900)
- 管理(11197)
- 中国(10913)
- 业(10140)
- 贸(8411)
- 贸易(8406)
- 易(8334)
- 企(6714)
- 企业(6714)
- 农(6066)
- 学(5779)
- 关系(5087)
- 出(4940)
- 制(4749)
- 财(4550)
- 银(4494)
- 银行(4476)
- 行(4423)
- 环境(4278)
- 融(4210)
- 金融(4208)
- 口(4116)
- 出口(4111)
- 出口贸易(4111)
- 发(4086)
- 业经(3840)
- 机构
- 大学(88164)
- 学院(83868)
- 济(44552)
- 经济(44131)
- 研究(39621)
- 中国(30728)
- 管理(27243)
- 理学(23420)
- 科学(23399)
- 理学院(23113)
- 管理学(22847)
- 管理学院(22695)
- 所(21093)
- 研究所(19730)
- 京(19608)
- 财(17559)
- 农(17378)
- 经济学(16048)
- 中心(15846)
- 院(14620)
- 财经(14596)
- 经济学院(14483)
- 农业(14092)
- 经(13746)
- 北京(13140)
- 业大(12848)
- 科学院(12702)
- 研究院(11758)
- 财经大学(11173)
- 研究中心(11105)
- 基金
- 项目(58848)
- 科学(45664)
- 基金(45343)
- 家(42570)
- 国家(42334)
- 研究(39521)
- 科学基金(33740)
- 社会(27274)
- 社会科(26015)
- 社会科学(26010)
- 基金项目(22723)
- 自然(21232)
- 自然科(20773)
- 自然科学(20762)
- 自然科学基金(20437)
- 资助(19951)
- 省(18626)
- 划(18118)
- 教育(17136)
- 中国(16026)
- 部(14829)
- 重点(14377)
- 发(13407)
- 国家社会(13328)
- 编号(12422)
- 教育部(12319)
- 科研(11944)
- 创(11915)
- 重大(11697)
- 计划(11579)
共检索到128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郭彪 高燕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
关键词:
渤海湾 中国明对虾 生长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龙 王浩秋 丁宇 苏圆圆 谷德贤 许莉莉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cm、(3.505±0.026)cm 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比值和头盖长/侧壁长比值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龙 王浩秋 丁宇 苏园园 谷德贤 许莉莉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 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3.505±0.026)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和头盖长/侧壁长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国强 董双林 王芳 穆迎春 董少帅 刘相义
采用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其生长的呼吸能消耗。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与增重的关系都可以用线性方程Re=r×G+k很好地描述,所有规格对虾的呼吸能(Re)与增重(G)和体重(W)的复合关系可用方程Re=r×G+b×Wc很好地拟合。不同大小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饲料时每增长1g湿重、1g干重、1g蛋白质、1kJ能量的呼吸能消耗相应范围分别为12.660~17.785kJ、21.600~31.292kJ、31.572~45.537kJ、1.089~1.453kJ。但中国明对虾摄食不同饵料后,单位体重增长的能耗在不同饵料投喂的对虾间存在显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林心
渤海湾畔的明珠──营口辽宁省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北岸,辽河入海口处,是全国15个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营口市水陆交通便利,陆路、海上运输四通八达。长大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可通往东北各地及亚洲和远东部分国家。水路一市两港(营口老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研究了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同渤海的中国对虾一样 ,放流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差异。雄性虾体生长较快 ,而雌性虾体可达到更大的个体 ;在相同体长条件下 ,放流虾体重比渤海野生虾大 ;体重生长拐点在 10 2日龄左右。据此 ,笔者认为在 7月中旬开始捕捞较为合理。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放流虾 生长特性 闽东海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玉 罗坤 孔杰 张天时 常亚青
以"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2个近交家系为基础培育近交群体,近交系数为0.375;以"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选育的核心群体做对照群体。将实验对虾养殖60d,每隔20d测量体长与体质量。通过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耐盐力、耐温力和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能力6个指标来评价近交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存活和抗逆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近交群体和对照群体在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这3个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0....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近交 生长 存活 抗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沛东 张倩 张秀梅 涂忠
在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底质类型(未添加底质、水泥底、全沙底、沙泥底和砂砾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生长及行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精养模式下,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在各底质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精养模式中未添加底质处理组实验虾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低,沙泥底处理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高,分别达到100%和12.9%/d。两种养殖模式下,底质类型对中国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半精养模式沙泥底处理组实验虾的SGR最高,是未添加底质处理组的1.39倍;而精养模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石林 刘鹰 陈慕雁 周毅 张涛 杨红生
以不同比例的鲜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人工饲料配合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测定各种饵料配比对其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中配合投喂1/4以上的赤子爱胜蚓(干重比)可显著提高中国明对虾幼虾的生长速率(P<0.05),但对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蚯蚓投喂量的增加,对虾肌肉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其中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门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促摄食氨基酸(蛋氨酸Met、赖氨酸Lys、甘氨酸Gly)的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投喂蚯蚓对对虾肌肉中促摄食氨基酸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瑞 刘必林 张虎 张健 倪震宇
观察了采集于江苏南通近海的69只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微结构,分析了其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结果显示,眼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显的生长宽带和细纹,其中宽带数0~1个,细纹数27~37个。最小AIC法拟合分析显示,中国明对虾体长、体质量的生长与眼柄细纹数都呈显著的Logistic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眼柄中的宽带与其年龄相关,细纹可用来分析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而细纹的形成周期是否与个体差异、生长环境差异等相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何玉英 刘萍 李健 孔杰 王清印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03个位点,其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7.86%、36.89%和33.01%,平均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89、0.208和0.16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Hsp Hpop/Hsp)平均为0.294。由此可见,70.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29.4%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永望 李健 李吉涛 何玉英 陈萍 戴芳钰 刘德月
以强壮藻钩虾(以下简称钩虾)作为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天然饵料,以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对照研究钩虾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对两种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体质量分别为(0.33±0.0204)g和(2.07±0.184)g,分别记为SF组和MF组]和日本囊对虾[体质量为(0.25±0.018 1)g,记为SM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钩虾,养殖35 d。结果显示:(1)与人工配合饲料相比钩虾可以提高MF组和SM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SM组对虾的成活率;(2)钩虾可以显著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细胞总数(P<0.05);(3)钩虾可以显著提高3组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及SF...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忠义 王俊 赵振良 周军 吕振波 董婧 刘茂利 金显仕
根据2009年5~10月底的调查和统计资料,对在渤海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的分布、生长、资源量以及捕捞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6月中旬放流的中国对虾多集中在水深1~2m以内和河口附近的浅水区,到7月下旬,分布水深为5~18m,密集分布区在10~15m,之后一直生活在较深水域。6月中旬,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5g;7月上、中旬,平均体重为7.0g;7月下旬,平均体重为20.0g;7月底、8月初,平均体重为27.0g;8月中旬,平均体重为36.0g;9月上旬,平均体重为41.0g。8月上、中旬渤海中国对虾的资源量为1 665t;10月下旬,生产捕捞后的资源量减少为137t。8月份中国对虾的...
关键词:
渤海 中国对虾 资源 增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群 单秀娟 王俊 李忠义
基于1982年和2014~2015年渤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模型,分析了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及功能参数,评估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渤海的生态容量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中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功能群处于重要的营养位置,但中国对虾不是渤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物量的增加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多毛类、底栖甲壳类有负影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虾虎鱼类等生物量的增加将对中国对虾产生负影响。渤海生态系统2个时期均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2014~2015年渤海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1982年有所降低,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中国对虾1982年和2014~2015年在渤海的生态容量为0.810和0.702 t/km~2;与当年依据调查数据评估的生物量相比较,中国对虾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至71.68倍和585倍时,仍不会超过生态容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沛东 张秀梅 李健 孟庆武
在(22±1)℃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凡纳滨对虾 行为 充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